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中牙龈增生的相关致病因素.方法 12例因接受固定正畸治疗而出现牙龈增生的患者纳入牙龈增生组,对照组为12例牙龈健康者.分别于基线时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牙周检查指标、龈下菌斑标本和龈沟液标本,采用实时PCR技术对龈下菌斑内的牙龈卟啉单孢菌(Pg)、伴放线放线杆菌(Aa)、中间普氏菌(Pi)、齿密螺旋体(Td)和福赛氏类杆菌(Tf)进行定量检测,使用ELISA法测量龈沟液中白介素-1β的含量,比较牙龈增生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对牙龈增生组患者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并于4周后重新采样比较牙周治疗前后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基线时,牙龈增生组中龈下菌斑内五种牙周可疑微生物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龈沟液内白介素-1β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时,牙龈增生患者的各项牙周检查指标均明显下降,同时Pg、Aa和Td的检出率、细菌数量以及龈沟液内白介素-1β的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 Pg、Aa和Td等牙周病原菌和白介素-1β与正畸治疗中牙龈增生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器官移植术后牙龈增生和牙周病变的发生率,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器官移植患者进行口腔检查、治疗,共计291人次,并与253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器官移植组的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高于对照组,牙龈指数、龈沟探诊出血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器官移植术后出现牙龈增生45例,牙髓牙周联合病变25例。牙龈增生严重者进行牙龈切除2例,进行根管治疗29例,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36例,经过治疗,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器官移植术后牙龈增生和牙周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3.
正畸治疗的疗效确切,但同时也会对患者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其中,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的影响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之一.正畸加力、正畸附件和正畸治疗过程中口腔卫生的维护等都是影响患者牙周状况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错牙畸形与牙周病之间的关系,正畸治疗与牙周病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畸治疗对牙龈增生、牙龈退缩和附着丧失等方面的影响作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修形高频电刀治疗药物性牙龈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药物性牙龈增生症病例,所有病例均经过基础治疗及药物治疗,在炎症消退后进行手术,增生牙龈均覆盖超过1/3牙面高度。采用PerFect TCS(tissue contouringsystem)组织修形高频电刀系统进行牙龈成形术,术后即刻观察止血效果及切割是否彻底,术后1周、3个月及1年后复查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松动度。结果:60例患者患牙术中均能充分暴露根面,创面轻度水肿,无明显渗血。术后1周复查均示龈缘红肿基本消退,龈颈缘线清晰,美观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及1年后患牙牙龈外形满意,牙龈指数和牙周探诊深度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1),牙松动度则无明显改变,牙龈呈粉红色,无明显增生及退缩,探诊无明显出血。结论:应用组织修形高频电刀治疗药物性牙龈增生症行牙龈成形术,手术操作简单、省时,增生牙龈处理有效、创伤小、出血少,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牙龈生物型(gingival biotype,GB)有薄型及厚型之分,不同的牙龈形态有不同的组织学特征,产生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厚龈生物型受外界侵犯后更易牙龈增生,最终形成深牙周袋;薄龈生物型则更易出现牙龈退缩。临床上,牙龈生物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牙周治疗、修复、正畸及种植术后的预后效果,尤其是在美学治疗方面,因而备受关注。本文就牙龈生物型的特点及其对于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牙龈增生、牙龈炎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固定矫治患者中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正畸治疗中或刚刚拆除矫治器的患者250名,随机分为2组。在接受矫治6~12个月和≥12个月时,由牙周专科医师检查菌斑及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及牙龈增生程度。患者的社会经济背景,正畸治疗持续时间,正畸过程中牙线使用情况被记录下来。之间的相关性建立泊松回归模型,并使用多元性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牙龈出血(RR 1.02; 95% CI 1.01-1.02)和托槽周围多余的树脂残留(RR 1.04; 95% CI 1.04-1.05)跟牙龈增生有高度相关性。社会背景跟牙龈增生无相关性。结论:在正畸治疗患者中前牙牙龈出血和托槽周围多余树脂残留跟牙龈增生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苯妥因钠治疗(DPh)引起的牙龈增生,在173例住院病人中作过研究。临床检查,将牙龈增生(DGh)分度于下: 0度—无龈增生,属正常牙龈。 1度—增生牙龈复盖前牙解剖牙冠牙颈部的1/3或更少。 2度—牙龈增生,延伸到前牙解剖牙冠的中1/3。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正畸和牙周基础、牙龈环切术联合治疗因牙周炎导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患者 ,观察治疗后牙周组织的改变。方法 牙周炎导致前牙病理性唇向散开移位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 ,对需压入的前牙进行牙龈环切术 ,再开始正畸加力。使用牙周临床检查、常规根尖片、前牙区CT来观察比较正畸治疗前后患牙的牙龈出血、探诊深度、牙槽骨高度和附着水平的变化。结果 结合牙龈环切的正畸治疗后患牙牙槽嵴顶高度增加 ,产生新附着。结论 正畸结合牙周系统治疗和牙龈环切术矫治牙周炎所致前牙唇向散开移位患者 ,可以排齐牙列、关闭散开的间隙 ,并促使牙周改善 ,形成新附着  相似文献   

9.
CO2激光龈切在固定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龈增生肥大,使临床牙冠高度降低,常常影响正畸治疗,特别是正畸治疗过程中,托槽的粘结构因增生肥大的牙龈无法达到正确的位置,甚至无法粘结。此时增生肥大的牙龈需要切除。作者采用CO2激光切除增生的牙龈,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下颌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基牙龈沟内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了解磁性附着体基牙龈下微生物组成与正常龈下微生物组成比的差异及卫生指导前后基牙龈下微生物数量及组成的改变。方法 :检测卫生指导前后磁性附着体患者基牙以及正常人群相对应牙位龈下检出可培养微生物总量及组成比的变化。结果 :下颌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基牙龈沟中 ,G-杆菌及牙周炎相关细菌 ,如放线菌和其它不产黑色素G-杆菌组成较正常牙周增多 ,组成比为 19.2 3 %± 7.5 9%和 11.61%± 9.89% ;在卫生指导前后 ,基牙牙周龈沟内细菌的总量有所下降 ,而细菌的组成比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戴用下颌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是牙周炎的易感人群 ,但正确的卫生指导对基牙牙周细菌的控制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0717基因,探讨PG0717基因与牙周临床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CP)患者90例和牙周健康者90例,共采集龈下菌斑标本540个;记录临床牙周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设计特异性引物检测P.gingivalis阳性龈下菌斑标本的PG0717基因。结果在P.gingivalis阳性龈下菌斑中,CP组PG0717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22%和41.27%(掊2=4.50,P<0.05);随着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加重和探诊出血趋势的增加,CP组该基因检出率呈现增高趋势。结论PG0717基因与P.gingivalis的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硝苯地平诱导药物性牙龈肥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内科门诊与病房、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患者中诊断为高血压且服用硝苯地平后出现牙龈增生者23例,在初诊及牙周基础治疗后1、3、6个月分别记录患者牙周指标(牙龈增生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等),分析牙龈增生指数与菌斑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各牙周指标在牙周基础治疗后1、3、6个月均有明显改善,与初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增生指数与菌斑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有利于硝苯地平诱导的药物性牙龈肥大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牙冠延长术在正畸治疗后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宦泓  吴燕平  周艳  吴昱卓  叶俊  郭忠军 《口腔医学》2009,29(10):559-560
目的介绍牙冠延长术在正畸治疗后期的临床应用,探讨并评价手术疗效。方法对34例正畸治疗后期牙龈增生、临床冠短、牙龈型露龈笑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牙冠延长术、牙龈切除术,评价术后1年半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年半的成功率94.12%,对照组成功率为64.71%,观察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严格掌握好适应证,牙冠延长术在正畸治疗后期的临床应用,有助于恢复牙周组织健康并改善前牙美观,短期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追踪。  相似文献   

14.
定期牙周洁治对药物性牙龈增生术后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定期进行牙周洁治对使用环胞素A导致的牙龈增生且已行牙龈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环胞素A导致的牙龈增生并行牙龈切除术的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在未停药的情况下定期复查.患者按复诊情况分为2组:第1组患者5人,每3个月复诊,给予牙周洁治;第2组患者5人,未能按时复诊,未予治疗,2组患者分别于半年、1年、>1.5年记录牙龈增生指数、菌斑指数、牙石指数、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结果 半年时,2组牙龈增生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和>1.5年时,第2组较第1组牙龈增生复发位点及复发率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定期牙周洁治对于预防和减轻环胞素A导致的牙龈增生术后复发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牙周基础治疗对药物性牙龈增生疗效的纵向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对钙拮抗荆类药物导致的牙龈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钙拮抗荆类药物导致的牙龈增生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其中6例进行纵向观察,,在未停药的情况下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治疗前和龈下刮治后1个月、3个月、6.5~29个月后记录牙龈增生指数、茵斑指数、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6名患者完成了纵向观察。结果在纵向观察期间,牙龈增生逐步减轻。在153个增生位点中,龈下刮治1个月后有69个位点痊愈,其中包括17个位点从2度、3度增生变为痊愈。3个月后痊愈的位点为105个,从2度、3度牙龈增生变为痊愈的位点数上升到41个。半年以上痊愈的位点数为122个,从2度、3度牙龈增生变为痊愈的位点数达50个。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钙拮抗剂药物引起牙龈增生的程度,其效果至少可保持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16.
在口腔内科临床工作中 ,常可遇见邻牙合面龋坏达龈下致增生的牙龈组织长入洞内 ,外伤冠折至龈下致牙龈增生影响根管治疗等情况。我科 2 0 0 2 - 10起用PerFectTCS(Tis suecontouringsystem)组织修形高频电刀系统 (瑞士康特齿科集团 )处理此类病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来我院口腔内科就诊、全身情况良好、无手术及麻醉禁忌症患者 90例 117牙 ,其中牙颈部楔形缺损或龋坏达龈下14例 2 1牙 ,邻牙合面龋洞内有增生牙龈者 6 8例 79牙 ,外伤冠折至龈下致牙龈增生影响根管治疗者 4例 5牙 ,牙列不齐或药物治疗致牙龈增生 4例 12牙…  相似文献   

17.
服苯妥英钠病人中的一半左右,引起牙龈纤维母细胞增殖、组织过长和牙龈增生。本文回顾了近年由苯妥英钠治疗与牙龈增生有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近年研究证明某些因素,可能是增生的致病原因。苯妥英钠引起的牙龈增生常见于前牙的唇侧,开始龈边缘变厚,继而延及牙间乳头。病变的发展除牙龈充满牙间隙外,且不同程度地覆盖牙冠。最初,增生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外伤致龈下根折前牙正畸牵引加桩冠修复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30例断端位于龈下3 mm以上的外伤前牙进行正畸牵引至龈上1 mm后行桩冠修复,分别于修复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复查,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 除1例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因Ⅲ°松动拔除,其余29例牙冠均完好,牙龈颜色正常,牙周健康,不松动,X线下根尖及牙周无异常情况。 结论 此种方法对外伤前牙断端位于龈下3 mm以上的患牙试保留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过正畸和牙周治疗方法,使龈下前牙残根经桩核冠达到保存性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例单颗前牙断端位于龈下3 mm以内的残根,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2周,采用正畸牵引和牙周治疗,牵出龈下残根于龈上,保持患牙及牙龈稳定3个月后,再行桩核冠修复,对修复后的患牙进行2年内的跟踪随访。结果:26例龈下残根经桩核冠修复后,24例修复体边缘密合,无松动,牙龈无炎症。X线片示根尖无阴影,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1例患牙在修复8个月后,出现桩核冠脱落,1例患牙修复14个月时出现牙颈部牙襞裂,修复成功率92.3%。结论:正畸联合牙周治疗对龈下3 mm以内的前牙残根可成功保留,以进行桩核冠固定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嵴上纤维环切联合正畸治疗,观察对切牙病理性移位治疗前、后牙周支持组织临床测量指标的变化,对成人牙周病正畸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牙周-正畸联合治疗21例患者唇向散开且两侧病损对称的52颗切牙,随机分为嵴上纤维环切组和非环切组,环切组进行嵴上纤维环切术后正畸治疗,测量牙周病临床指标,前牙区定位摄片观察牙槽骨高度,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嵴上纤维环环切组与非环切组患牙的PD、CAL、CEJAC和RL值进行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SBI、TM计数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2组松动度、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及CEJ至牙槽嵴顶距离均降低,表明正畸治疗有助于牙周病临床参数的改善;牙根长度变化不明显,说明正畸压人未造成牙根吸收.与非环切组相比,环切组的CAL、TM的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CEJAC的下降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正畸治疗能令嵴上纤维环切术更有效地增加牙槽骨高度及牙周附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