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患有高血压的病人施行电视腹腔镜 (LC)胆囊切除手术逐渐增多 ,手术时间缩短。新型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具有起效快 ,作用时间短 ,苏醒迅速 ,可控性强 ,目前广泛应用于麻醉的诱导和维持。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选用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高血压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 62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治疗对象 本组 62例 ,男 2 7例 ,女 3 5例 ,年龄 42~ 65岁 ,ASAⅠ~Ⅲ级。术前诊断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原发性高血压病。其中 2 1例心电图提示有左心室肥大、ST -T改变 ,有心绞痛病史者 5例 ,陈旧性下壁心…  相似文献   

2.
笔者将异丙酚全麻与单纯硬外阻滞、浅静吸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血液动力学,术后苏醒情况作一比较,以供选择一种安全、方便、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腹腔镜手术(LC)患者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25~54岁,ASA1级,术前无其它器质性疾病。随机分为全麻(A组)15例;浅静吸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15例;单纯硬膜外阻滞加静脉滴注氟芬合剂组(C组)5例。  相似文献   

3.
冯亚平  殷税香 《贵州医药》1998,22(5):369-37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一般宜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已得到公认,但对于不适宜全麻的病人或全麻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若采用硬膜外麻醉是否安全,本文对此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工.王观察对象:择期LC病人50例,男ZI例,女29例,年龄24一觎岁,体重46-67kg,ASAI-11级,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阳组)各25例。1.2方法:术前肌注安定10g、阿托品0.sg。局麻下行烧动脉或足背动脉穿刺置管备采血查血气。A组依次静注芬太尼5-sndkg、阿曲库按0.6ndkg、依脱米酯O.3-0.4ndkg诱导气管插管,OHMED…  相似文献   

4.
王冬梅 《淮海医药》2002,20(2):123-123
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住院天数短等优点 ,已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我院从 1999年 11月份起对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 C) ,临床效果较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0例为 ASA ~ 级的患者 ,男 2 0例 ,女 2 0例 ,年龄 30~ 6 5岁。术前检查心肺功能、生化检查均正常。1.2 治疗方法 术前 30 min肌注阿托品 0 .5 mg,苯巴比妥钠 0 .1g。芬太尼 1~ 2μg/ kg,硫喷妥钠 5~ 8m g/ kg,琥珀胆碱1~ 2 mg/ kg后 ,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 ,维库溴铵维持肌松 ,氨氟醚间断吸入。麻醉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老年患者65例。结果本组65例中除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外,其余均成功完成LC,无1例麻醉意外发生。麻醉诱导较为平稳,但气管插管时心率增快者仍有31例,血压升高者25例,手术时间为25~130min。术毕患者呼吸恢复良好(VT〉5ml/kg,RR12~25次/min)。气管导管均拔出顺利,拔管时血压不同程度升高者28例,心率〉100次/min者15例。术后不同程度呕吐者20例。咽喉部不适者10例。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良好,不但提供了完善的镇痛、肌松作用,而且诱导期、拔管期呼吸循环稳定,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其中14例加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术中观察SpO2、Bp,分析术毕SpO2和拔气管导管时间。结果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主要是气腹后10~20min时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减慢4例,经加快补液并用阿托品和麻黄碱恢复正常6例。呼吸减慢5例,增快3例,SpO2下降1例,经辅助呼吸恢复5例,改气管插管1例。其余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CO2气腹下完成,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有影响,术中连续监测SpO2、Bp,有助于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患者住院时间单双数为依据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前及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气腹及手术结束时MA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采用不同麻醉进行麻醉后其吸入七氟烷浓度及麻醉药用量、恢复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可有效的减少对患者呼吸系统的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可促进患者术后及早恢复清醒,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适宜麻醉方法。方法:对42例LC患者采用全麻气管内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的方法,观察并总结患者围术期状况。结果: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不良反应,术毕能很快清醒拔管,术后恢复快。结论:本麻醉方法是一种理想安全的麻醉方法,从麻醉诱导及术中管理,围术期病人的生命体征的易控制在生理水平,确保术中病人平稳状态及术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静吸复合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血氧饱和度、术后平均拔管时间、平均睁眼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术前与术中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可以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探讨硬膜外麻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靖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384-1385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二氧化碳(CO2)人工气腹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常规选择T8~9穿刺,置管并静脉用辅助药,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有40%的病人有血压、呼吸的变化,经过处理均能很快恢复。结论: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腹腔镜手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倪佳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22-292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麻醉Ⅱ组(采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组)50例和麻醉Ⅰ组(异氟醚复合硬膜外阻滞组)36例.结果:麻醉Ⅱ组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后10 min、拔出气管导管时SBP和HR均低于麻醉Ⅰ组,麻醉Ⅱ组自主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止痛时间均低于麻醉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明显,维持生命体征更加平稳,起效快、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42例行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42例患者手术过程中行麻醉处理。观察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及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及麻醉,无死亡病例发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患者身体器官系统功能衰退,并存疾病较多,手术麻醉风险较高,因此,在麻醉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麻醉处理、选择合理有效的诱导药物,这对老年手术来说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以及护理。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119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为异丙酚组和七氟醚组,其中异丙酚组60例,七氟醚组59例,比较两者在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程度和麻醉恢复速度两方面的差异,探讨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同时对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七氟醚组在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程度方面优于异丙酚组,异丙酚组在麻醉恢复速度方面优于七氟醚组,两者各有优势。结论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均较为明显,且各有优势。七氟醚麻醉在维持生命体征方面更平稳,异丙酚麻醉在麻醉恢复速度方面更快。做好术前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护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梅 《中国基层医药》2002,9(9):835-83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特点是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术后恢复快 ,因而要求麻醉术后苏醒迅速。LC采用硬膜外麻醉 ,只要把握好麻醉管理中的几个环节也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现将作者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86例病人 ,ASAⅠ~Ⅱ级 ,男 41例 ,女 45例 ;年龄 2 7~ 73岁 ,体重 47~ 90kg。其中合并有高血压 4例 ,冠心病 4例 ,糖尿病 1例 ,肺部疾患 2例 ,癫痫病史及脑血栓后遗症各 1例。1 2 麻醉方法 选用硬膜外麻醉。入室后开放静脉取右侧卧位 ,于T8~T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注入 1 …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8年始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86例,均采用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手术全麻诱导安全迅速平稳,特将下列三组不同全麻诱导药物进行临床比较,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均为择期胆囊手术,其中男62例,女124例。ASAⅠ级14例占7.5%,Ⅱ级168例占90.3%,Ⅲ级4例占2.2%。全麻诱导分A组为乙味酯组,B组为异丙酚组,C组为咪唑安定组,各级从ASA Ⅰ-Ⅱ级中随机取样60例,进行临床对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的可行性。方法: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A组气管插管及气腹前后观察指标SBP(收舒压)、DBP(舒张压)、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E(肾上腺素)和NE(去甲肾上腺素)较B组差异显著,同时术后烦躁发生率较低。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能明显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降低E、NE水平,减少全麻用药量,降低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提高通气效率,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不失为LC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在我院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其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全麻术麻醉,观察组进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药剂量、维持情况和患者清醒时间,诱导前、气腹前、后和放气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律等变化,记录停药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2h内的平均VAS评分。结果停药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2h内的平均VAS评分,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麻术相比,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于患者呼吸干扰小,术后患者能短时间内恢复清醒,而且经济安全,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胡洪 《中国医药指南》2012,(36):210-211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麻,对照组给予单一全麻,观察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30min及放气后Glu、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观察组麻醉后各阶段Cor水平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气腹后30min及放气后Cor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对照组气腹后30min及放气后Glu、CRP、Cor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仅有着较好的麻醉效果,同时可减轻手术期间机体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可作为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一种较佳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9.
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肥胖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生理和解剖特点,易给麻醉的实施和维持带来风险和困难。为探讨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术期的麻醉管理,笔者收集了2002-07~2006 -06所在医院麻醉科在静吸复合全麻下对126例病态肥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处理及术后的随访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中三种不同正压面罩通气模式对胃肠胀气的影响以及通气变量的变化,从而选择良好的通气模式,减少面罩通气的不良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根据麻醉诱导过程中采用不同通气方式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为压力控制模式(PVC)组,容量控制模式(VCV)组,手动控制模式(MCV)组,呼吸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麻醉机及其监护仪监测,胃内气体监测采用建立气腹后腹腔镜直视下由有经验麻醉医师判断是否有胃肠胀气,麻醉诱导及其判断是否胀气者为不同麻醉医生,并采用双盲法.结果 3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VC组气道压力明显低于VCV及MCV组,PVC组发生胃肠胀气百分比明显低于VCV及MCV组.结论 压力控制模式是良好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