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原发性肝癌的特征,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45例经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灶进行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声像图特征,并对造影前后血流分级及正确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在超声造影下均可见,显示的病灶数目多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后动脉相病灶血流级别较造影前有明显提高,超声造影的诊断正确率也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大大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原发性肝癌的特征,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45例经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灶进行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声像图特征,并对造影前后血流分级及正确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在超声造影下均可见,显示的病灶数目多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后动脉相病灶血流级别较造影前有明显提高,超声造影的诊断正确率也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大大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超声诊断仪的性能增多、功能提高,高分辨力的超声仪能清楚地显示肝内的微小肿声,对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小肝癌能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本院1998年3月至2000年12月,由超声首先诊断后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小肝癌有9例,超声图像物征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9例,男7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肝胆肿瘤科的住院患者,共发现病灶96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超声造影,观察肝癌病灶造影前与造影后的良恶性评分以及小肝癌病灶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和开始消退时间。结果造影前以及造影后评定为1~5分病灶分别为0、10、32、38、26和0、0、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癌、高分化癌及透明细胞癌造影开始增强时间和开始消退时间分别为(13.2±4.8)s、(65.1±12.2)s和(43.4±4.2)s、(276.5±54.3)s及(27.4±9.8)s、(143.2±23.3)s,高分化癌开始增强时间和开始消退时间最长,低分化癌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造影下肝硬化小肝癌病灶不同病理分型与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开始消退时间有明显关系。超声造影能明显提高对肝硬化小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是近十年来才引入我国并逐惭得到推广的一项医学造影成像技术.近年来,随着新型专用造影剂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已成为当前超声医学领域热门的研究课题.笔者总结了2004年8~12月间经穿刺活检证实为小肝癌的20例患者声诺维(Soho Vue)超声造影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9.
许春梅综述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9,(5):476-479
探讨小肝癌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进展。随着仪器的改进,灵敏度的提高,高分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在诊断小肝癌有较大的进展,目前超声发展较快的三维成像技术、超声造影技术在诊断小肝癌有较大的价值,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能迅速、灵活、准确地对肝脏肿瘤进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超声诊断小肝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癌发病隐匿 ,待病人因发现临床症状到医院就诊时 ,多已进入中晚期 ,失去治愈的良机 ,预后欠佳。而早期发现的小肝癌 ,外科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一般较好 ,且切除时肿瘤越小 ,5年生存率越高。因此 ,发现小肝癌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当前普遍认为超声显像与 AFP测定联合分析是发现小肝癌的首选方法 [1 ,2 ] 。本文就超声显像对小肝癌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1 小肝癌的界定 小肝癌属无症状体征的亚临床期肝癌。对小肝癌的标准迄今尚无国内外公认的统一认识。近年来由于定位诊断技术的进步 ,日本 Takashi主张以 <2 cm为界… 相似文献
11.
张立涛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3):47-4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孤立性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孤立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特征,造影后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9例病变中,6例动脉期快速强化,实质期快速消退,呈“快进快出”模式 2例呈“快进慢出”模式 1例呈“慢进慢出”模式.造影前仅4个病灶诊断为恶性或恶性倾向 造影后7个病灶获得定性诊断,诊断的正确率达78%.结论:超声造影中小肝癌的增强模式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部分病灶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结合其它影像学方法和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CEUS)中肝脏占位性病变(FLL)的不同图像特点,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HCC)及肝血管瘤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肝占位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其中32例原发性肝癌,21例肝血管瘤,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分析两组病例常规超声图像及CEUS灌注特点,探讨两种病变的鉴别诊断特征。结果经超声造影后,HCC表现多为动脉相快速显影,门脉相快速消退,呈“快进快出”型;肝血管瘤动脉相时无明显变化,增强方式以门静脉期周边缓慢增强,呈向心样填充,造影剂显影持续时间较长。结论HCC及血管瘤在实时超声造影中能表现出不同的时相特点,可以帮助提高超声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CEUS)和弹性成像(UE)对提高小肝癌检出率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超声、CEUS、UE三者结合进行超声评价,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3种方法对肝硬化和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常规超声、UE、CEUS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三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E对于超声造影诊断不确定的病灶诊断准确率为75%。结论 CEUS对肝硬化结节和肝癌鉴别诊断的价值较UE更大,UE对于CEUS无法明确诊断的病灶有补充作用。常规超声、CEUS、UE三者结合,降低了对小肝癌的漏诊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高分辨力实时超声诊断仪的问世使超声显像对肝脏病变的诊断水平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使小肝癌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但在基层医院由于受仪器及条件限制,新技术应用不够普及。我院应用基层医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小肝癌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小肝癌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表现,为其超声诊断提供依据.提高原发性小肝癌的诊断率。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小肝癌共31例,对其临床资料、甲胎蛋白(AFP)和超声显像等进行分析。结果:肝脏部分原发性小肿瘤在二维图像上难以显示,随着瘤灶渐增大,其回声由弱到强演变:瘤灶增大周围声晕出现率越高,其确诊率越高。并且小肝癌病灶内及周边彩色多普勒(CDFI)、能量多普勒(CDE)血流显示率、肝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均有特点。结论:由于超声检查灵敏、廉价等优点,且肝癌检出率高,应作为肝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6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资料。结果:62例71个病灶,其中高分化33个、中分化30个和低分化8个;梁索型44个、假腺管型13个、实体型9个和纤维硬化型5个。高、中、低分化程度原发性小肝癌造影开始增强时间分别为(14.08±3.94)、(13.51±3.35)、(12.86±2.89) s,达峰时间分别为(29.41±7.10)、(28.14±6.94)、(26.56±6.56)s,消退时间分别为(99.83±12.38)、(72.32±10.25)、(42.19±10.03)s,开始增强时间和达峰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消退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造影剂动脉相增强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门脉相、延迟相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分化程度、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小肝癌超声造影表现特征存在差异,超声造影对其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收治的肝硬化合并小肝癌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造影。结果:在49个病灶中,中低分化癌一共有40个,高分化癌有9个;中低分化癌与高分化癌的开始增加时间、增强峰值时间以及开始消退时间差异性也较为显著(P <0.05);病灶在超声造影前和超声造影后的诊断评分差异十分显著(P <0.05)。结论:在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的过程中,采用超声造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早期诊断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技术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效果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46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行超声造影诊断,并在造影前后15 d行CT、MRI及穿刺活检,对比诊断结果、各病灶超声造影时间、较超声造影前后评分。结果通过造影前、后15 d对患者进行CT、MRI及穿刺活检检查确认存在46例小肝癌,病灶检出为49个,且其中3例病灶<2 cm,1例伴有腹水患者,且以上病情在超声造影检查中均有良好体现。病灶检出率为96.08%。超声造影增强及达到峰值时间均以中-低分化癌最快,之后依次为高分化癌及透明细胞癌,而消退时间则以中-低分化癌最快,高分化癌最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行造影前,46例患者确认恶性8例(17.39%),怀疑恶性19例(41.30%),不确定16例(34.78%),怀疑良性5例(10.87%);行造影诊断后,确认恶性40例(86.96%),怀疑恶性6例(13.04%)。造影前后确认恶性、怀疑恶性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效果显著,尤其对小肝癌内微小循环有良好体现,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磁共振(MRI)、超声成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MRI、超声影像学表现、诊断结果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确诊原发性肝癌70例,确诊率95.89%,超声造影确诊原发性肝癌66例,确诊率90.41%,常规超声确诊原发性肝癌56例,确诊率76.71%,MRI、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确诊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影像学表现方面,常规超声检出肝胆管细胞癌2例,回声强弱不一,边界模糊;早期肝癌17例,低密度病灶,边界模糊;晚期肝癌37例,低回声,圆形、类圆形状,边界清晰,病灶内血流丰富;超声造影呈现"快进快出"特点50例;MRI平扫T1WI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不均匀强化。结论超声造影、MRI相比常规超声对原发性肝癌确诊率明显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超声诊断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提高了超声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更多肝癌患者得到早期诊治。本文就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技术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