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内障手术切口大小及构型是影响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主要因素。白内障手术已进入小切口时代并向微小切口、超小切口方向发展,白内障手术切口的构筑亦呈多样化发展。本文综述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分类、构筑方式、构筑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手术切口瘢痕是病理性瘢痕来源之一。本文介绍了手术切口瘢痕风险发生情况。评估了手术切口瘢痕风险因素,主要归纳为三方面:患者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同时对手术切口瘢痕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科学高效的评估术后切口瘢痕形成风险的量化工具。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简称切口妊娠)是一种罕见的肌壁异位妊娠,随着妊娠的进展,可造成子宫破裂、大出血的发生,危及患者生命。超声检查是早期诊断切口妊娠简单有效的手段。本文旨在讨论切口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进展。  相似文献   

4.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腹壁切口疝可引起疼痛、肠管绞窄或嵌顿,影响美观和生活质量等,常需外科手术治疗。分析腹壁切口疝的发病诱因和治疗方法对腹壁切口疝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腹壁切口疝发病诱因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在接受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部位出现并发症,切口裂开、感染、切口脂肪液化会导致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延长,甚至导致患者全身性感染乃至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术后切口并发症是手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体质量指数与伤口并发症的关联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以期降低腹部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形成可导致患者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等[1]。其导致的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即使行人工辅助妊娠,也极易失败。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剖宫产切口憩室治疗的研究进展,为其诊疗提供参考。1剖宫产切口憩室的概念剖宫产切口憩室是指剖宫产术后,由于切口愈合缺陷,子宫切口处出现一个与宫腔相通的凹陷,该凹陷的下端瘢痕阻碍了经血的引流,经血积聚于凹陷内,导致经期延长、经间期阴道流血,甚至导致不  相似文献   

7.
阑尾切除术是对阑尾炎患者的有效根治性治疗方法,在基层医疗单位已普遍开展。切口感染是本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因而降低切口感染率越来越引起外科医生的关注。本文介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防治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体会。一、切口感染的原因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受着病人体质、病变程度、病人的术前准备、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室无菌条件以及手术器械灭菌和手术人员无菌操作等多种因素影  相似文献   

8.
基层医院手术室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据统计,在我国发生率为8.4%,在医院感染中居第三位,外科切口感染给临床带来的危害愈来愈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为了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本文就切口感染的因素加以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25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引发原因很多,包括肥胖、高龄、高频电刀的使用等。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使手术切口延期愈合,常常给患者带来各种严重负担,因此,护士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总结25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切口裂开是产科常见问题,主要由于产妇皮下脂肪厚、水肿、出汗及产后护理不当等多方面原因所致。其表现基本上为脂肪液化。很少为切口感染。本文主要针对液化切口。过去往往应用切口换药逐渐使切口愈合或行二次切口缝合,既浪费时间又给患者带来不方便、增加痛苦。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一种简单方法,介绍如下。切口处理时要充分暴露切口,不用任何药物,只用干纱布清理液化组织,擦拭切口创面尽量使其组织新鲜,然后用干纱布填塞切口不要留死腔,让其充分引流,每日换药一次,待引流减少及创面新鲜后用大的蝶形胶布大幅度拉合切口(一般用2条胶布,具体可根据切口长度而定)。一般拉合时间在拆线后第2天。如果拆线时切口渗出少,皮下脂肪薄且创面新鲜,于拆线后第1天即可拉合切口。拉合后5~7 d拆掉胶布行常规换药即可。注意拉合时胶布要紧贴皮肤。切口周围3~4 cm处胶布要进行去粘处理(火烤后用乙醇消毒)。拉合后其上面用两块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若切口裂开累及筋膜,不可使用此法,应行二次缝合术。产科切口裂开处理@张秀梅$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中心医院妇产科!116200妇科外科手术;;外科伤口裂开/病因学;;外科伤口裂开/护理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外敷治疗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切口(尤其是下腹部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本文通过对50例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用中药(大黄 芒硝)外敷切口,明显缩短了切口愈合的时间,减少二期缝合的例数,切口愈合率达94%,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方法:从切口类型、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发生时间等方面对23例切口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纵行切口、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等因素易诱发切口疝,而切口疝发生时间在术后1年内多见。结论:采用横向切口、防止切口感染或裂开、防止腹内压增高可减少切口疝的发生。术后1年要特别保护切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小切口对肺动脉瓣的显露效果。方法:在12具成人尸体上模拟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右侧胸骨旁切口、左侧胸骨旁切口、右前外侧小切口、左前外侧小切口以及正中小切口。在各种小切口中经右心室流出道切口观察肺动脉瓣的显露效果。结果: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下缘至少要切到第3肋间才可理想显露肺动脉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切口上缘至少要到第3肋间水平。右侧胸骨旁切口和右前外侧小切口对肺动脉瓣显露不良。正中小切口中,第3、4肋间水平的切口效果理想。第3、4肋间的左侧胸骨旁切口和左前外侧小切口均可显露肺动脉瓣。结论:右侧的胸部小切口不适于肺动脉瓣的显露,正中部位小切口和左侧胸壁切口可显露房间隔,但左侧胸壁切口无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因此,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和正中小切口是肺动脉瓣手术较为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与手术刀、电刀相比较,CO_2激光刀切口有疼痛轻、失血少、瘢痕小、翕合好等优点。本文作者在胆囊切除术切口的前瞻性随机研究中,对这3种切口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电刀比CO_2激光刀手术刀所需用时间短且失血量少。然而,术后疼痛及伤口愈合方面,三种方法的结果相同。作者认为与传统切口方法相比较,CO_2激光切口并无优点。  相似文献   

15.
红外线综合预防用膜炎术后切口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线综合抗生素治疗化脓性腹膜炎术后24小时内切口感染117例,疗后切口感染率为11.1%,单纯应用抗生素预防化脓性腹膜炎术后切口感染110例,其感染率为25.5%,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组患者发热、切口疼痛、压痛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本文强调理疗应在术后24小时内进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心脏手术安全性的大幅度提高,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切口的美观已日益受到外科医师和患者的重视。本文报导手术室15例小切口体外循环手术中患者、手术体位、器械及体外循环的管理,便于同类手术的顺利、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初,许多学者探讨将微刨技术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HHA)手术,并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发现,小切口微创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MISHHA)对大部分患者适用,有许多优点,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小切口微创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分为前、后路手术,前路又分一个切口和两个切口进入。本文采用外侧切口关节囊前方入路,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治疗43例49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8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随着手术患者中肥胖、内科合并症、妊娠并发症的增多,以及高频手术电刀的普遍使用等原因,使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明显增加.本文通过对妇产科28 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的分析,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产生原因、诊治方法、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小切口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大多采用后外侧切口,切口长度15~25cm,术中剥离广泛、出血较多、创伤较大,术后康复时间较长,存在髋关节后脱位风险[1].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短、创伤小、失血少、关节功能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的特点[2,3],但是护理配合相当重要.本院2008年开展此类手术以来,已完成42例本类手术,本文重点就护理配合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选择的探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剖官产是解决阴道难产、某些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有效快速、相对安全的常用手术,然而剖宫产子宫切口的选择及娩出胎儿的技巧是剖宫产术顺利实施的关键。恰当的切口位置及娩出胎儿的技巧能够有效地避免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仅对子宫下段切口的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