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胃肠外科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新的技术手段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我国胃肠外科领域的疾病发生情况及其诊断和治疗的方式方法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不少传统的理念受到严峻挑战,这些变化和发展的趋势值得引起重视,并将对胃肠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胃肠外科的某些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 ,胃肠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新进展是广泛的和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胃肠肿瘤、腹腔镜的应用和胃肠外科疾病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一、胃肠肿瘤的研究进展近二三十年 ,胃癌的TNM临床病理分期特别是淋巴结的分期 ,从以站别到距离 ,再到淋巴结转移枚数 ,几经变更和修改。 2 0 0 2年 ,国际胃癌TNM分期还将T2再分为T2a和T2b两个亚期。应该说 ,胃癌分期的变更是对临床病理认识加深的结果 ,对掌握胃癌外科治疗的规律起到积极的作用。胃癌微转移问题近年备受关注。众所周知 ,胃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死于复发 ,其原因可… 相似文献
3.
重视和预防胃肠外科手术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莚庭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6(1):5-6
胃肠外科手术是腹部外科最常做的手术。胃肠外科疾病除恶性肿瘤外,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疾患,即使是恶性肿瘤,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根治,多数可望长期存活。因此,一个完善的、高质量的胃肠手术,对患者来说并非苛求;对手术者来说,也应该是职责所在。什么是完善的、高质量的胃肠手术呢?简单地说,是指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规范地完成手术,不发生近期和远期手术并发症。为此,有必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一、从生理角度选择胃肠手术的合理术式胃肠手术的目的,是直接或间接地消除病变、纠正解剖异常和恢复胃肠道通畅。由于胃肠道占据… 相似文献
4.
营养支持应用于胃肠外科的经验 总被引:88,自引:0,他引:88
黎介寿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15(3):172-173
一、概况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于 1971年 2月将肠外营养应用于临床 ,首例患者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回肠吻合短肠综合征患者 ,1972年首次应用国产肠内营养 (上海东海厂生产 )于肠瘘患者。 1971年应用营养支持的患者数为 39例 ,以后每年约递增 10 %。至 1999年已积累应用 96 0 5例 ,182 5 0 0人天 ,每例平均应用 19 0d(10~ 2 2 5d)。二、临床应用1.能量代谢的测定 :90年代以前 ,患者的能量供给量是按Harris Benedict(H B)公式计算基础能量消耗 (basalenergyexpenditure,BEE) ,再根据患者的病情乘以临…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生长激素对胃肠外科手术后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并评价其对于恶性肿瘤复发的危险性。方法48例接受胃肠道中等以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4)和对照组(n=24)。2组患者的基线情况一致,具有可比性(P〉0.05)。2组患者术后治疗和营养支持方案相同,研究组于术后第3天开始每日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0.15U/kg),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连续7d。术后3~9d,测定每日氮平衡;检测术前1d、术后3d和10d的血清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IGF-1水平;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性肿瘤患者随访2年。结果研究组累积氮平衡明显高于对照组〔(11.37±16.82)g比(-9.11±17.52)g,P〈0.01〕。生长激素治疗结束后(术后第10天),2组患者间血清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后第3天相比,研究组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水平回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22.8±5.8)mg/L比(9.6±3.6)mg/L,P〈0.05〕。生长激素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随访期间2组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小剂量生长激素联合早期营养支持能促进胃肠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氮平衡和蛋白代谢,且不会促进肿瘤的复发;但对血清IGF-1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6(3):136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拟定于2002年5月中旬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第七届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现将会议征文事项通知如下: 1.征文内容: (1)胃肠(包括食管)外科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 (2)胃肠(包括食管)外科诊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3)腔镜在食管胃肠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2.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介绍最新进展。 3.征文要求: (1)请寄全文(4000字以内),摘要(800字以内)各二份,用宋体4号字打印,无论文摘要者,其论文不编入论文汇编,论文请自留底稿。 (2)稿件由作… 相似文献
8.
9.
胃肠外科感染是一种急腹症,以急性阑尾炎最常见,其次为憩室炎,两者约占胃肠外科感染的80%以上[1]。相对少见的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儿童或成人坏死性小肠炎、盲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这些疾病大多需要手术治疗,也有一些不需要手术治疗(如肠系膜淋巴结炎)或仅部分需要手术治疗[2]。合理的外科手术联合抗菌治疗对复杂性胃肠外科感染的临床预后起决定作用[3]。系统的抗菌治疗可消除导致感染的致病菌、降低细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疾病的专科治疗日益成为当前主流趋势。胃肠外科作为外科学的重要分支,其发展日趋专业化,而目前我国相应的胃肠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尚未健全。针对国内外胃肠外科医师培训的现状,以及目前我国胃肠外科医师培训面临的问题,采用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模式和评估体系,有望对我国的胃肠外科医师专业化培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肇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6(1):7-8
胃肠外科是普通外科领域中范围最广、病种最多的一门专业。胃肠外科手术的范围小如简单的阑尾切除术、大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盆腔脏器切除术等。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如麻醉技术、重症监护、微创外科等)的飞速发展,使医务人员不但在术前对病情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评估,并对一些异常发现进行及时必要的处理;同时也为患者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手术条件,使他们能更好地承受难度更大、更复杂的手术,并使高龄及伴有各种合并症的患者都能较顺利地得到治疗和康复。但是,围手术期处理是否得当仍然是直接影响疾病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一、术前对病情的评… 相似文献
12.
����ԣ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4):275-276
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胃肠外科专科化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胃肠外科专科化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形成,促进胃肠外科的进一步发展.专科化在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胃肠外科专业化的发展并没有固定模式,应因地制宜,适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胃肠外科专科化的同时,也应注意多学科团队的建设.胃肠外科专... 相似文献
13.
郑民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8,38(1):61
以腹腔镜为平台的微创手术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被誉为外科发展的里程碑。特别是在胃肠外科领域,手术数量不断增加,腹腔镜手术率稳步提升,建立了从戳孔、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全腹腔镜手术、免切口手术、3D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等系列的手术规范。微创胃肠外科今后的发展将更多体现在功能的保护与保留,而非仅限于切口的大小;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更多设备与平台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谈胃肠外科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新裕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4):275-276
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胃肠外科专科化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胃肠外科专科化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形成,促进胃肠外科的进一步发展。专科化在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胃肠外科专业化的发展并没有固定模式,应因地制宜,适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胃肠外科专科化的同时,也应注意多学科团队的建设。胃肠外科专业化的不足之处,也应时刻加以注意和纠正。 相似文献
15.
胃肠外科实验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现代影像医学技术、内镜技术和靶向药物的不断进步和广泛临床应用,帮助胃肠外科的发展推进至全新的阶段。胃肠外科医生对疾病的病因、进展和治疗等方面也有了崭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17.
郑民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8):765-767
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肿瘤与早期胃癌中的应用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同与开展。在我国,微创胃肠外科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良性病变及功能修复性手术的第一阶段和本世纪初10年的恶性肿瘤手术的关键技术突破、技术规范、推广普及的第二阶段.目前已在全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医院都得到开展:下一个10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将如何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把握正确的方向.开拓视野,踏踏实实努力工作.提升我国胃肠外科的诊疗水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目标。 相似文献
18.
19.
20.
进入21世纪已经20年了,回顾胃肠外科发展历程,疾病谱的改变对胃肠外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创技术、代谢外科、围手术期综合管理和外科质量控制、专业化和多学科团队等全新的理念和治疗模式不断出现并迅速推广,不仅推动了胃肠外科的发展,也是胃肠外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