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同性斜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性斜视是常见的眼病之一 ,常常伴有垂直偏斜 ,对视功能的危害较大。为探讨发生垂直偏斜的原因及斜视与AC/A的关系 ,现将我院 1 998年~ 2 0 0 0年收治的 71例共同性斜视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共同性斜视患者 71例 ,其中男性 3 8例 ,女性 3 3例。年龄 3~ 3 7岁 ,平均 1 3 3岁。内斜视 2 9例 ,外斜视 42例。内斜视中有非调节性内斜视 1 5例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5例 ,先天性内斜视 9例 ;外斜视中有间歇性外斜视 2 7例 ,恒定性外斜视 1 1例 ,先天性外斜视 4例。2 检查方法( 1 )同视机检查AC/A比率。( 2 )三棱…  相似文献   

2.
斜视手术是一种貌似简单 ,实为复杂的眼科手术 ,手术设计不当 ,操作不慎 ,术后复诊或护理失误 ,都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现将1 992~ 2 0 0 1年间遇到的 2 6例斜视手术欠矫与过矫病例作临床分析。临床资料1 一般情况  2 6例患者 ,1 2例男性 ,1 4例女性。 6~ 1 0岁 1 5例 ,1 1~ 2 0岁 6例 ,2 1~ 43岁 5例。术后残留内斜视 8例 ,继发性内斜视 8例 ,残留外斜视 5例 ,继发性外斜视5例。术后均未戴矫正眼镜。2 眼部检查及处理 残留内斜视 8例 ,继发性内斜视 8例 ,全部滴用 1 %阿托品眼水每日 4次 ,共 4天 ,检影验光配镜 ;继发性外斜视 5例 …  相似文献   

3.
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斜视 ,1 954年konstas首次报告后 ,临床上有相继报告 ,现将 1 0年来我院眼肌科诊治的 8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文 8例中 ,男 2例 ,女 6例 ;就诊年龄最小 1 1个月 ,最大 7岁 ;主诉内斜视 5例 ,视力差 2例 ,内外斜视共存 1例 ;屈光状态 :7例高度远视 ,1例中度远视。详见表 1。2 方法 :1 %阿托品散瞳验光配镜 ,检查视力、眼位、眼肌、同视机 ,颜氏立体图检查3 3cm立体视。治疗弱视 ,弱视治愈后外斜视表 1  8例病人一般资料序号 性别年龄(岁 ) 视力 (SC— 与…  相似文献   

4.
V型斜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V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水平斜视。我院从 1 995年至 1 998年间做内斜视与外斜视手术共 5 48例 ,A -V综合征 72例 ,占1 3 1 4% ;其中V型斜视 65例 ,占 1 1 86%。现将 65例V型斜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 65例V型斜视中 ,男性 3 4例 ,女性 3 1例 ,外斜视 5 4例 ,内斜视 1 1例 ,最小年龄 2岁 ,最大年龄 2 6岁 ;发病年龄为出生早期至 1 3岁 ;病程 1年至 2 5年。2 检查方法用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原在位 3 3cm和 >6m注视时的水平斜视度 ,以及向上方或向下方 2 5°注视时的斜视度。原在位斜视度 2 5 △ ~90 …  相似文献   

5.
周期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期性内斜视又称为时钟机制性内斜视或隔日性内斜视 ,是一种有明显周期性规律的间歇性内斜视 ,临床上较为少见 ,仅占斜视病人的 1 / 30 0 0~ 5 0 0 0 [1 ] 。我们自 1 990年以来收治7例 ,效果满意 ,现分析报告如下 :对象及方法1 一般资料  7例中男性 3例 ,女性 4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1 8岁 ,平均 1 0 5岁。发病年龄 2~ 4岁。所有病人均为隔日出现内斜视 ,48小时为一周期。病程最短 1 5个月 ,最长 1 5年 ,所有病人在手术时仍为周期性。术后复诊观察 3个月~ 8年。2 术前检查 视力检查 :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查视力。 5例能配合者均≥…  相似文献   

6.
斜视弱视儿童远视的屈光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远视是形成弱视及斜视的主要病因之一。研究斜视及弱视患儿远视屈光状态的演变,有利于更科学地指导临床工作。现将作者在这方面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随机选择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5a,屈光性质为远视的斜视、弱视儿童157例(30只眼),其中男69例,女88例。初诊年龄4~8a,平均年龄6.08a,其中外斜视33例,内斜视53例(调节性内斜视30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12例、非调节性内斜视11例);单纯性远视72只眼,夏性远视散光234只眼。1.2方法所有病例经常规检查排除器质性眼病,采用睫状肌麻痹门%阿托品眼膏点眼,每日1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一些学者提出增加直肌后徙量以减少多肌肉的手术。我院对 6例大角度水平斜视病例施行双侧同名肌超常量后徙术 ,收到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6例 ,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18~ 49岁 ,平均 2 9 8岁 ,其中共同性外斜 5例 ,斜视度 5 0~ 91△ ,平均 65 2 △ ,共同性内斜视 1例 ,斜视度 5 1 5 △ ,均为初次手术。术前采用角膜映光法、弧形视野计、马氏杆加三棱镜遮盖法测量 6m及 33cm斜视度 ,反复测量斜视度 ,牵引法确定有无复视 ,按统一标准测量术中后徙量及术后矫正效果。手术方法 :手术矫正量按内斜后徙或缩短 3…  相似文献   

8.
小角膜合并先天性白内障二家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角膜是指角膜水平直径小于 10mm〔1〕,可伴发先天性白内障、眼球震颤。笔者接诊了小角膜并先天性白内障病人二家系共 9例、 18眼 ,现报告如下。本组病例共 9例、 18眼 ,男 2例、女 7例 ,年龄 4~ 6 2岁 ,平均 2 3 7岁。其中膜性白内障 5例 10眼 ,皮质性白内障 4例 8眼。视力光感 2眼、 0 0 5以下 6眼、 0 0 5~ 0 3共 6眼、 0 3~0 8共 4眼。伴共同性外斜视 1例 ,伴眼球震颤 12眼。先证者 1 男  4岁 汉族 住院号 2 7112 3 因双眼视物不清 4年就诊。患儿系第 1胎足月顺产 ,否认外伤及毒物接触史。右眼视力指数 /5 0cm、左眼…  相似文献   

9.
周期性内斜视也称隔日性内斜视,为正常视网膜对应内斜视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甚为罕见,现将我们近年来收集的5例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最小5例,最大7岁.发病年龄均为3岁以内发现隔日周期内斜视.视力情况:裸眼视力,右眼:0.31眼,0.53眼,0.91眼;左眼:0.21眼,0.42眼,0.61眼,0.91眼.屈光情况:经1%阿托品散瞳验光,轻度远视4例,无屈光不正1例.本组病例经散瞳验光矫正视力均达0.9以上.斜视角测定:在斜视日,同视机查自觉斜视角 15°3例, 20°2例,经戴镜斜视角无用显改善,自觉斜视角等…  相似文献   

10.
分离性垂直偏斜 (dissociatedverticaldeviation ,DVD)多伴有先天性内斜视 ,也可与后天性内斜视或外斜视同时存在。外斜视矫正术后DVD现象完全消失较为少见 ,郭少山[1] 曾报道 2例。我院于 1 996~1 998年收治的 2例“外斜合并DVD”患者 ,经水平斜视矫正术后追踪观察 1年余 ,DVD现象完全消失。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病例 1 :患者赵×× ,女 ,5岁。发现眼球向外偏斜 3年余。个人史与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检查 :裸眼视力右 1 0 ,左 1 0。屈光状态 :右 +1 5 0DS =1 0 ,左 +1 5 0DS =1 0。眼位 :3 3cm交替外斜 -40 △ ,被遮盖眼呈上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影响内斜视术后继发性外斜视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49例内斜视术后继发外斜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49例患者,内斜视的发病年龄为2~72月,平均为18.43月,4岁前发病48例(97.96%),1岁前发病29例(59.18%);内斜视术前28例患者(96.55%)表现为单眼抑制(5 m及33 cm),42例(100%)无立体视;继发性外斜视术前28例患者(57.14%)伴3Δ~25Δ的垂直斜视,平均为8.54Δ(5 m)和8.43Δ (33 cm);内斜视术前10例患者调节性集合/调节(AC/A)比率<4(28.57%),继发性外斜视术前18例患者AC/A比率<4(75%),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外斜视术前10例患者存在2.00D~5.00D的屈光参差,8例患者合并内转受限;继发性外斜视平均发生于内斜视术后4.08年,其9年内发生率为93.88%.结论 内斜视的发病年龄早,立体视功能不健全甚或无立体视,合并垂直斜视,调节性集合减弱,屈光参差及内转受限,是造成继发性外斜视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继发性外斜视可发生于内斜视术后多年,因此术后需长期随访,至少随访4年.  相似文献   

12.
间歇性外斜视双眼单视功能与发病年龄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间歇性外斜视发病于幼年 ,而且保持不同程度的双眼单视功能。间歇性外斜视双眼单视功能与发病年龄间有无关系 ,过去报道不多 ,本文对北京同仁医院 1 55例 6~ 1 2岁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象与方法对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3月间施行外斜视矫正手术的 1 55例 6~ 1 2岁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 74例 ,女 81例。发病年龄 6个月~ 1 2岁 ,平均 4岁。手术年龄 6~ 1 2岁 ,平均 9岁。矫正视力0 9及以上者 2 93眼 ,占 94 51 % ,弱视 1 7例 ,占 5 49%。 1 7例弱视中除 2例为高度近视眼矫…  相似文献   

13.
报告 1 1 0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病例 ,手术前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远立体视大部分丧失 ,近立体视多能保存 ,远立体视的损害大于近立体视损害。少数患者远近立体视均受到破坏。手术后 1周同视机双眼单视功能检查结果优于Titmus结果。术后近期内Titmus检查多数无改变。间歇性外斜视双眼单视功能受损及术后重建与病程及发病年龄密切相关。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 1 998年~ 2 0 0 1年收治的病例 ,共 1 1 0例。男性 5 6例 ,女性 5 4例。发病年龄从出生到 5 0岁 ,平均 5 3岁。手术年龄 3岁~ 5 0岁 ,平均 1 3岁。2 方法 :询问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伴有中枢性疾病的婴幼儿斜视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和斜视类型。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患有中枢性疾病合并斜视患儿(2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52%),女11例(48%)。对患儿发病年龄、就诊时年龄、斜视类型、屈光状态、眼底及视力等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均在生后6个月内发现斜视,患儿就诊时的年龄为6个月至8岁,平均(3.8±2.1)岁。外斜视18例(78%),水平外斜视的度数为-30△~-120△,平均(-73.6±30.6)△。内斜视5例(22%),其中部分调节性内斜视1例,非调节性内斜视4例;水平内斜视度数为+25△~+35△,平均(+29.0±4.2)△。合并A型斜视5例,合并V型斜视4例,合并DVD 4例,合并隐性眼球震颤1例。能够进行视力检查的7例患儿,无一例最佳矫正视力在0.8以上。术前能够配合同视机检查的12例患儿中无一例有同时视。患儿中脑瘫15例(65%),脑积水3例(13%),脑发育迟缓3例(13%),癫痫1例(4%),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4%)。共有22例患儿行手术治疗,手术量的设计按照常规手术量计算,其中11例患儿(占50%)手术涉及3条直肌,且均为外斜视。随访3~15个月,平均(9.6±3.6)个月。术后正位20例;能够配合同视机检查12例患儿中,7例无同时视,3例有同时视,2例有融合视。结论 伴有中枢性疾病的婴幼儿斜视表现为共同性的先天性斜视,且以大角度的外斜视居多;中枢性疾病中以脑瘫居多。多数患儿伴有一定程度的弱视以及双眼视功能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V型斜视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V型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 1 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 1 0 2 7例斜视中 1 2 2例V型斜视病例的病史资料及治疗结果。 1 2 2例V型斜视男 62例 ,女 60例 ,最大年龄为 2 8岁 ,最小年龄为 4岁 ,平均年龄 1 1 6岁。所有病例接受三棱镜和 /或同视机九方位斜视角检查 ,上方斜视度与下方斜视度相差 1 5 △ ~ 42 △ ,平均 2 7△ 。根据有无垂直肌肉功能异常分别选择垂直肌肉手术或 /和水平肌肉移位 ,包括下斜肌后徙、上斜肌折叠、内外直肌后徙或联合上下移位。术后随访时间 1~ 1 8月 ,平均 9月。结果 V型斜视占同期斜视病例的 1 1 88%。其中V型外斜视 79例 (65 % ) ,V型内斜视 3 8例 (3 1 % ) ,原在位正位的V型斜视 5例 (4 % )。引起V型斜视的常见原因为垂直肌肉功能异常 (86% ) ,包括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 (4 5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3 7% )、上直肌不全麻痹 (4 % ) ,水平肌肉附着异常 (1 4% )。手术治疗 87%获得满意效果 (上方斜视度与下方斜视度相差小于 1 5 △ ,水平斜视度小于 1 0 △)。结论 V型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 ,发病原因以斜肌功能异常为主 ,常合并水平斜视 ,外斜视多于内斜视。根据引起V型斜视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0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斜视住院病人中132例先天性内斜视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接受三棱镜、眼球运动检查,大龄合作患儿同时行同视机、线状镜等检查。手术方法以对称性双眼内直肌后退为主,斜视度较大者同时行一眼外直肌缩短,如果有垂直斜视先行垂直肌肉手术矫正。术后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先天性内斜视多数患者就诊年龄在1岁以后,弱视发生率较小,内斜视度较大,多在40△~60△之间,眼外肌功能多表现为双眼运动时内直肌功能过强。本组资料中113例患者手术后达到临床治愈,一次手术临床治愈率86.3%。结论先天性内斜视多为双眼交替性,斜视度较大,需要手术治疗,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眼球后退综合征是临床较常见的主要累及眼水平运动的征候群 ,多为先天性。合并全身多发畸型者临床罕见。我院 2 0 0 0年 3月收治一例 ,报告如下 :患者 ,男 ,1 2岁 ,5岁时家长发现右眼外斜视 ,视物歪头 ,7岁时自述有复视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 ,诊为“麻痹性斜视”。于 2 0 0 0年 3月 1日我院以“眼球后退综合征Ⅲ型”收住院。合并全身病 :(1 )心脏法鲁氏四联症 ;(2 )兔唇 ;(3 )腭裂 ;(4 )耳廓畸型 ;(5)鞘膜积液。母亲否认孕期患病史。既往史 :6岁时做心脏法鲁氏四联症根治术 ,7岁时做软腭裂缝合术及兔唇修补术 ,鞘膜积液手术。入院后全身检查 :…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外斜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先天性外斜视比较少见 ,出生后 1岁以内发病 ,国内蔡京华等[1 ] 曾报告过 1 3例。现将我院眼肌科 1 993年~ 2 0 0 0年诊治 1 5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1 5例中男 1 2例 ,女 3例。就诊年龄 1岁零 2月~ 7岁 ,平均年龄 3 6岁 ;出生时发病7例 ,生后 1~ 3月发病 6例 ,5~ 1 1月发病 2例。4例为早产儿 ;1例有家族史。病人有以下特点 :(1 )出生至 1岁以内发病。 (2 )外斜角度大 ,角膜映光法检查 ,1 2例 2 0°~ 40°,3例 >45°。 (3) 1 3例为恒定性外斜视。 (4 ) 2例有弱视 ,均能固视。 (5)轻度屈光不正 ,本组 1 3例为轻度远视 ,1例为…  相似文献   

19.
李莉  卢燕  焦永红 《眼科》2013,22(5):324-327
目的 分析连续性外斜视的发生原因并探讨个性化设计的手术方式的术后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17例诊断为连续性外斜视并进行外斜视矫正术的患者。方法 对上述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发现内斜视的年龄、屈光度、矫正视力、实施内斜视矫正术年龄、手术方式,以及发生连续性外斜视年龄、斜视角度、眼球运动、屈光度、双眼视觉、实施外斜视矫正术年龄、手术方式与手术效果等。主要指标 发病年龄、屈光度、斜视角度、眼球运动、手术方式、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17例患者中,11例1岁以前发现内斜视;实施内斜视矫正术年龄2~19岁,平均(6.79±5.39)岁(中位数年龄4岁);连续性外斜视发病年龄为3~21岁,平均(9.00±4.97)岁(中位数年龄8岁)。屈光度为-1.0 ~ +2.0 D者9例(52.9%),>+2.0 D者7例(41.2%),1例(5.9%)为高度近视(-10.0 D)。4例伴有单眼弱视;13例无双眼视功能;平均外斜视角度看近为45△(15△ ~ 95△),看远为50△(20△ ~ 105△);5例(29.4%)内转受限。3例行内直肌复位术,14例行内直肌复位术+外直肌后徙术。术后眼位14例(82.4%)正位,欠矫3例,1例术后半年眼位发生外斜漂移现象;术后三级视功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本组连续性外斜视与内斜视发病年龄小,内斜视矫正手术实施年龄小,常伴有单眼弱视、无双眼视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对连续性外斜视进行个性化的手术设计,效果较好。(眼科, 2013, 22: 324-327)  相似文献   

20.
脑瘫患者斜视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脑瘫患者斜视的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 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8岁,平均7岁.先天性外斜视7例,其中A、V征各1例;共同性外斜视2例;先天性内斜视1例.斜视角9例为15°~25°,1例为35°伴随DVD和隐性眼球震颤各3例.轻度远视7例,轻度近视散光1例,高度远视和中度近视各1例.10例都行斜视矫正术,9例用全麻,1例用局麻.结果 平均随访2年1个月.7例眼位获正位,2例欠矫5°~10°.1例先天性内斜视术后出现继发性外斜视,经再次手术治愈.多数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例获同时视.结论 本文多数病例具有先天性外斜视的特点,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强调在斜视诊疗上要重视全身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