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接受 CABG 的高危冠心病患者65例,根据患者 IABP 时间不同分为术前组20例、术中组25例、术后组20例。比较3组术后病死率、住院时间、ICU 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ABP 辅助时间、射血分数(EF)改善率(术后 EF/术前 EF)、室颤及胸腔积液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术前组病死率、腹腔积液发生率、室颤发生率分别为5.0%、0、0,均低于术中组的24.0%、20.0%、8.0%和术后组的45.0%、30.0%、2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前组住院时间、ICU 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ABP 辅助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均适于术中组与术后组,LVEF 改善率高于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 IABP 可降低患者病死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并缩短住院时间,术前应用 IABP 可使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冠脉搭桥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91例冠脉搭桥应用IABP患者的资料,手术当中应用63例,手术后应用28例。结果 91例患者,治愈出院35例,占38.5%。其中手术当中应用63例患者,治愈出院22例,占34.9%,手术后应用患者28例,成功13例,占46.4%。结论 冠脉搭桥并围术期低心排患者死亡率高,治疗效果差,应早期应用IABP。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在高危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高危冠心病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有效性、并发症、病死率。方法35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在接受血管重建术或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作血流动力学支持,记录临床、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存在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多支冠脉病变、高危险评分等高危因素。21例进行经皮冠脉介入、冠脉搭桥或溶栓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平均时间67.5±12.5小时。有效率为82.8%(29/35),病死率40.0%(14/3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安全、可靠,早期运用于高危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可减轻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在冠脉搭桥术(CABG)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0例进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IABP前的患者情况设为对照组,将应用IABP后的患者情况设为观察组,分析20例患者的心排指数、尿量、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心功能指标,同时观察患者应用IABP前后的症状与临床反应.结果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18例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应用护理前,2例患者与之前无明显差距;2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皆痊愈出院.应用IABP前后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冠脉搭桥术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心肌缺氧情况,可以增加冠脉血流,推动心肌血液循环,增强患者的恢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196 8年,kantrowitz[1] 等首次临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取得了成功,随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械和装置的不断更新,质量不断改善与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发症显著下降,现已成为抢救心源性休克、心脏直视手术后不能脱离人工心肺机或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危重病人的有效手段。最近,我科遇到1例高危冠心病人,术前心功能差(EF <30 % ) ,择期PTCA及支架术后第2天突发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经大剂量多巴胺并联用多巴酚丁胺,血流动力学仍难以稳定,立即决定应用IABP ,同时合用多巴胺2 0 μg/kg·min ,0 .5h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中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38例使用IABP治疗的患者进行救护、观察的同时,对这些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结果38例患者应用IABP时间为(79.8±37.2)h.其中30例好转出院,8例死亡.与国内报道相比较,死亡率无差异(P值>0.05),但IABP使用时间显著缩短(P值<0.05).结论对使用IABP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反应、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IABP)可有效恢复梗死区心肌早期再灌注,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1].2002年3月~2006年2月我科对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泵衰竭行急诊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应用了IABP辅助支持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先进的心脏介入技术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者急性期病死率正在逐渐下降.近年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技术的应用又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高危患者提供了重要治疗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自1998年6月-2005年7月间,对2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病人及6例瓣膜置换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辅助的病人使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急救,25例CABG病人有21例术后出现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4例术前顽固性心绞痛,除瓣膜置换3例未抢救成功外,25例CABG病人均获救治,本文回顾性总结了IABP在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IABP)可有效恢复梗死区心肌早期再灌注,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1].2002年3月~2006年2月我科对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泵衰竭行急诊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应用了IABP辅助支持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危重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危重心脏外科的救治作用。方法对25例围手术期并发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的患者应用IABP治疗,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观察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的变化及临床转归。结果IABP辅助时间26~236h,平均(144±80)h;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改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20例患者康复出院,抢救成功率80%,死亡5例,主要死亡原因为LCO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IABP是一种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危重心脏外科抢救的重要治疗措施,指征明确时应及早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危重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危重心脏病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应用IABP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25例患者中,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23例;存活18例,抢救成功率为72%;死亡7例。结论IABP治疗危重心脏病患者疗效显著,早期使用IABP治疗较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了1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65.9±7.9)岁,其中女4例。其中6例有高血压病史,5例有糖尿病病史,吸烟人数为8例,入院时即处于休克状态(血压低于90/60mmHg)的4例。其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7例。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心病外科应用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陈鑫  郭子黄  陈振强  高岩 《江苏医药》1999,25(9):697-697
1998年我科为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全部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78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年余入院。于4月12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CABG,分别于前降支、右冠、钝缘支行静脉旁路移植。关胸时,血压突然下降且出现异常Q波。立即开胸探查,发现钝缘支旁路内血栓。再次转流置换钝缘支旁路,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置入IABP导管行辅助循环,安全停机。术后IABP辅助23小时后停用。例2,女,60岁。因活动后心前区疼痛伴压榨感10年入院。于5月27日行CABG,分别于前降支及后…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应用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效果影响。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前瞻性收集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19~45岁,平均(28.26&#177;4.95)岁。根据治疗时是否应用IABP分为IABP组与非IABP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动脉压、心率、尿量、肾功能、心功能变化,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IABP组与非IABP组比较,IABP组平均压升高,心率降低,24小时尿量增加,肾功能(SCr、eGFR)改善、NT-proBNP明显降低、心功能改善,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有统计学差异。IABP组有2例死亡,非IABP组死亡11例,两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2.45&#177;3.36天,而非IAB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7.73&#177;5.25天,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泵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应用IABP能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左心收缩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60例接受PCI的AMI合并NYHA Ⅲ~Ⅳ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32例术后进行IABP辅助治疗,28例为对照组.1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水平变化.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在术后第7天的LVEF都较术前提高,IABP组的LVEF值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46±6)% vs(42±5)%,P<0.05],2组术后的hs-CRP和BNP浓度逐渐下降,IABP组第7天的hs-CRP和BNP浓度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6.5±1.1)mg/L vs (13.0±3.4)mg/L, (804±213)pg/mL vs (1470±185)pg/mL), P<0.01].结论 PCI联合IABP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AM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行冠脉介八治疗术后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临床23例急性心肌梗塞行冠脉介八治疗术后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的治疗.制订严密的护理措施,术前认真准备,术中紧密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保证治疗成功。结果:23例患者经过治疗及严密监护,20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结论: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熟练掌握专科知识,术前认真准备,术中配合默契、术后加强护理以及对病人和家属的宣教沟通,对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接受CABG的高危冠心病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20例和死亡组15例。比较2组治疗前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史等)、置入IABP时间、术前心功能、动脉闭塞时间、术前平均动脉压( MAP)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临床资料得出,生存组心功能分级Ⅲ~Ⅳ率低于死亡组,IABP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短于死亡组,而术前MAP高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生存组呼吸机依赖率为,急性肾衰竭为,代谢性酸中毒为,恶性心律失常为,均低于死亡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置入时机、术前心功能、术前MAP及动脉阻塞时间是影响IABP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是影响IABP疗效的主要因素。合理选择适应证、准确把握置入时机并预防并发症发后可使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9.
<正>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一种心脏循环的辅助性机械装置。近年来,众多临床研究均证实,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尽早接受IABP辅助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预后,尤其对于联合接受冠脉血运重建患者尤为明显[1]。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02—2012-03对20例AMI合并CS患者行IABP治疗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对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在分别10d和4d的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过程中,由于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