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1年收治的6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6例病人共行手术6次,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辅助^y刀治疗4例。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39个月,1例患者术后16个月原位复发,其余5例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争取手术全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并且术后行剂量不高于50Gy的辅助放疗应作为常规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颅内原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治经验,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的6例颅内原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资料。6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均行放疗。结果5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6例临床症状均改善。术后随访时间2~6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颅内原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易误诊,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结果进行诊断,以手术为主,并辅助放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中枢神经系统HP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者22例,未全切除者8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者15例,随访时间为24~ 132个月,平均67个月,其中8例患者术后行放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个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家系3名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 及预后.方法 通过调查、收集自2004年10月至201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个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家系3名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并检测其他部位的病变情况,探讨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综合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3名患者均未合并其他部位病变,头颅MRI显示2例为囊实性肿瘤,1例为实质性肿瘤,手术镜下全切后均给予定期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对于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头颅MRI检查是主要的诊断及随访方法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鉴于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易合并其他部位病变、复发率高、手术难度大,应加强对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颅内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和预后进行重新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7例颅内脑膜血管外皮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3例,1例部分切除。10例随访6个月至8年,5例复发,2例死亡。结论颅内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有不同于脑膜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肿瘤易于复发,患者预后不良,放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MHP)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HP术后原位复发及颅内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转移方式及治疗进展。结果该例患者行右额颞瓣开颅肿瘤切除术全切原发肿瘤,左侧原位复发肿瘤未处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MHP。结论MHP是颅内罕见的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容易复发和转移,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建立长期随访十分重要,而复发MHP的治疗仍是世界难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HPC)的诊断及其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8例颅内M—H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8例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12例,大部分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随访3-130个月,5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56个月,其中1例出现椎管内转移。结论M—HPC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其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微手术以及术后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4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5~100个月,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4例患者均行手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肿瘤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3例,部分切除3例。肿瘤复发7例(50%,4例为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2例为部分切除,术后均未曾放疗),中位复发时间39个月,全切术后中位复发时间41.5个月,未全切除中位复发时间17个月。复发后再次手术及术后放疗仍可获得较长时间生存。结论血管周细胞瘤诊断依赖于病理,目前手术及术后放疗是较好的治疗办法,手术切除的完整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CNS-HPC)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例CNS-HPC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术前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确定肿瘤主要供血动脉,然后将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最后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术中出血量为1 500~3 000 ml。4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2例患者行伽玛刀治疗,2例患者行外放射治疗。随访6~41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对于巨大的、供血极其丰富的CNS-HPC术前行供血动脉栓塞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全切率。全切除肿瘤并辅以放疗是CNS-HPC的主要治疗方案,术后随访观察肿瘤复发及转移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影像学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6例颅内HP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及手术疗效。结果16例颅内HPC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6例患者术前被误诊为脑膜瘤,4例患者误诊为血管母细胞瘤。手术效果:肿瘤全切除者17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4例,无死亡患者。全部患者术后均行局部放疗。术后随访6~42个月,3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颅内HPC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仔细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制定手术方案,以及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术中控制好出血,是提高颅内HPC全切除率和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颅内软骨肉瘤的综合治疗(附八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软骨肉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对8例颅内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及显微手术+放射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高分化软骨肉瘤5例,间叶件软骨肉瘤2例,黏液件软骨肉痛1例.手术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人部分切除1例.随访6个月-3年,肿瘤全切除的5例患者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9个月和12个月时复发,行放射治疗,生存良好;1例于术后18个月时复发,末行任何治疗,于术后24个月时死亡;另2例患者术后即行预防性放射治疗,随访至今分别随访28个月、33个月,未见肿瘤确切复发.肿瘤未全切除的3例患者术后早期1个月内即行放射治疗,肿瘤体积未见明确增大,随访至今,2例患者生存良好,1例患者失访.结论 颅内软骨肉瘤虽属颅内恶性肿瘤,但经过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患者可获得较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颅内血管母细胞瘤(HBs)的影像学、病理和治疗分析,探讨HBs的诊断、形成原因和疗效. 方法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肿瘤切除术治疗35例颅内HBs患者,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大囊小结节型、小囊大结节型和完全实质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标本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SE和CD34的表达. 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3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无死亡.出院后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其中1例复发(大囊小结节型)行伽玛刀治疗.HE染色显示纤细血管相互吻合成网状,分隔脂质胞浆;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不同类型肿瘤CD34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囊小结节型肿瘤NSE阳性细胞数最多,小囊大结节型其次,实质型最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Bs无特殊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是主要诊断方法.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手术全切除是降低复发的关键.HBs囊腔的形成与肿瘤间质细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颅内HP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方法及影响生存期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1例颅内HPC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病变完全切除22例,非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WHOⅡ级12例,WHOⅢ级19例。13例患者术后行分次外放射治疗,10例患者行γ-刀治疗。随访时间12~96个月,中位数为65个月。本组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3.8%,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为65个月。全切组患者的中位RFS为76个月,非全切组患者的中位RFS为33个月;接受术后放疗患者的中位RFS为76个月,单纯手术患者为40个月;WHOⅡ级HPC患者的中位RFS为81个月,WHOⅢ级患者的中位RFS为40个月;以上两组间分别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全切肿瘤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可减低HPC原位复发率,延长患者RFS,是颅内HPC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颅外多器官转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8a间的回访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效果及转移情况,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术前影像与脑膜瘤不易区别,导致误诊。术中见脑膜有明显侵犯,血供丰富。术后病理需免疫组化确诊。术后随访期内发生原位复发及颅内附近转移和颅外多发转移。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发生颅外多发转移较为罕见,需与脑膜瘤、孤立性纤维瘤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术后应常规行放疗,复发时可再次放疗并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延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延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延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为囊实型16例,实质型32例。肿瘤单发38例,多发10例。术中采用超声辅助寻找小的瘤结节,在脑干与肿瘤之间的胶质增生带整体切除瘤结节及囊变。结果肿瘤全切除45例,有小的结节遗留3例。随访41例,时间3~74个月,术后症状消失19例,好转18例,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4例;复发4例,死亡5例。结论延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效果良好,关键是在不损伤脑干的前提下,整体切除肿瘤及术后呼吸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9年手术治疗的6例HPC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复查MRI显示6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均为HPC(WHO分级Ⅱ级4例,Ⅲ级2例)。4例术后接受辅助放疗。术后随访4个月至3年,其中未放疗的2例术后11、13个月出现原位复发,再次手术(其中1例WHO分级由Ⅱ级升级为Ⅲ级);其余4例未见复发。结论 手术切除为HPC的首选治疗方案,术后辅以放疗。如果术后复发,仍首选手术治疗,可适当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基底神经节区生殖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 对25例颅内基底神经节区生殖细胞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早期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液中肿瘤标记物的榆查及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等特点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早期诊断的依据并行早期综合治疗.结果 3例开颅手术,1例活榆,病理证实为生殖细胞瘤,21例通过临床特点分析,在生殖细胞瘤早期即明确诊断,末行手术,直接进行化、放疗.患者随访最长7年,最短10个月,平均45个月.1例外院手术大部分切除肿瘤,病理诊断生殖细胞瘤,来我院行化、放疗,6年后肿瘤复发,再次化疗,肿瘤消失,已随访1年未见复发,其余24例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患者经过治疗后,肿瘤虽已消失,但症状、体征并不能完全缓解.结论 通过细致的临床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临床特点,基底神经节区生贿细胞瘤是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并通过化、放疗等非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个家系5名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自2005年9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2个家系共5名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 结果 头颅MRI检查显示家系1中3例患者有2例为囊实性肿瘤,1例为实性肿瘤;家系2中2例患者均为囊实性肿瘤.5例患者均存在突变,均可诊断为Von Hippel-Lindau(VHL)病.所有患者均未合并肝脏等其他部位的病变.镜下全切或近全切肿瘤后均行定期随访1年,无复发、无死亡病例. 结论 头颅磁共振检查仍是目前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最主要的诊断及随访方法,手术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内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手术治疗的16例颅内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予以术前栓塞。12例单发肿瘤均全切除;4例多发肿瘤未全切除。1例术后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1例死亡,1例术后伤口积液再次行清创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颅内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准确诊断及严密的术前准备对手术切除的成功有重要意义,术前栓塞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伽玛刀对小儿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残留的治疗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小儿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残留行伽玛刀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等剂量曲线范围平均50%,周边剂量平均18 Gy,肿瘤中心剂量平均36.5 Gy. 结果 9例患儿随访时间12~48个月,6例患儿肿瘤缩小50%以上,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儿无变化并再次行伽玛刀治疗;2例患儿肿瘤进行性增大,其中1例第二次伽玛刀治疗,1例第二次行开颅手术治疗. 结论 伽玛刀对小儿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残留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