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2013年62013年12月前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47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分为对照组(保守治疗)25例和观察组(手术治疗)22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痛经、性交疼痛、不孕症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2.27%,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效果,但由于我院医疗设施水平的限制、医学技术上的局限,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成功率还不足75%,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故而在这一方面的诊治方案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另外广大女性群众也需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保护自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雷彦 《医学文选》2006,25(4):876-879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当前妇产科临床最为关注的疾病之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日趋增加的发病率,病因的不明确,它与不孕的关系以及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随着内异症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年来文献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系统总结,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做一综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文献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系统总结,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做一综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少霞 《吉林医学》2014,(35):7924-7925
<正>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妇科的常见病。随着子宫内异症的发病率不断的提升,临床上对于此病针对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新的理论、调查研究分析也不断的被提出,相关的免疫学、基因遗传学以及生物学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调查研究结果不断推动着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工作方法和手段的革新和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推动了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工作的开展。1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基础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当前妇产科临床最为关注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EMs的发生有多种学说解释,其中,Sampson提出的“内膜种植学说”被广泛接受。子宫内膜碎片(腺上皮及间质细胞)必须通过粘附、侵袭和血管形成,方可以生存、生长,并引起病变和症状,这一过程的完成是以不同在位内膜的不同生物学特性甚至基因差异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内膜异位症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升高,主要症状是疼痛及不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的方法很多,也极受关注。其治疗目的是治疗疾病、缓解症状、防止复发、促进生育。方法按病变部位、范围及对生育要求而异,包括:期待疗法、药物及手术、联合应用治  相似文献   

9.
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涛  孙立江  董胜国 《医学综述》2006,12(11):677-68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但发生于泌尿系统者较少见。在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未解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的诊断方法,这些都给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文综述了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面的特点,以及近年来在诊治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与生殖道梗阻性畸形密切相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不典型,术前误诊率高,腹腔镜检查结合病理检查为诊断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结合药物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产科中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瑾 《吉林医学》2014,(4):744-74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产科中的临床诊治,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6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对比分析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不孕症、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痛经等症状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9.70%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36%(χ2=23.203 5,P=0.000 0)。结论:从6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国内现有设备仪器和医疗技术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成功率仍是较低,其临床诊治分析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罗华梅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26-2027
目的:观察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0例疑似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经腹腔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统计内异症病灶分期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妊娠率等。结果:本组10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后好转64例(62.1%),缓解33例(32.0%),无效6例(5.9%),总有效率为94.1%。确诊为内异症且不孕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41.8%。随访复发9例(9.3%),其中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6例。结论:应用腹腔镜可检查、诊断各期内异症。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可减小或消除病灶,减轻或解除疼痛,配合药物治疗改善和促进生育以及减少和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3.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例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前分别用米菲司酮、达非林预处理,治疗方式均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病灶经病理证实为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结论手术是治疗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捡索有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激素依赖性、免疫性疾病.腹腔镜能做到在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GnRn-A附加甾体激素的反向添加治疗,既可抑制卵巢周期,又可减少副作用而且不影响疗效.结论:腹腔镜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金标准,手术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李芹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32-33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17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别行保守性手术、半根治性手术及根治性手术三种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1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和相关复发治疗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保守治疗组患者复发率较其他两组高,根治性手术患者无一例复发,半根治性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因病例数有限,难以进一步统计分析。结论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和不良反应有着明显的差异,应根据患者要求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刘哲  杨帆  程波 《医学综述》2014,(3):426-42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妇女常见疾病之一,其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15%,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EMT可引起不孕、痛经、慢性盆腔痛等。因该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而诊断也较为困难。目前除传统的腹腔镜诊断外,人们对于无创诊断方法尚未达成共识,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经济的EMT诊断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冯江学  韦英如 《华夏医学》2003,16(5):747-749
胰腺创伤在腹部外伤中约占1%~12%,而病死率为0.5%~32%。由于胰腺的解剖特点和胰腺创伤常合并多发伤,早期诊断较困难,临床上应结合受伤情况、血清淀粉酶、B超、内镜B超及CT有助于早期诊断。ERCP是一种诊断胰管损伤的可靠方法,腹腔镜检查对胰腺损伤诊断有较大价值,剖腹探查仍然是诊断胰腺损伤的可靠方法。主胰管损伤术前确诊不易,手术探查也易漏诊,对疑有主胰管损伤者可行胰管造影进一步确诊。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手术方式取决于损伤的程度。正确判断主胰管损伤、彻底清创和良好的胰肠吻合是防止胰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革新,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大肠癌诊断方法,包括CT与MRI,光电子发射断层,内镜检查,放射免疫显像及基因诊断等,大大提高了大肠癌的诊断率,为肿瘤分期、局部复发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大肠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热疗、分子靶向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显著降低了大肠癌的复发率与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方法通过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寻求诊治新方法。结果新治疗方案简便易行,疗效明显。结论在抢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采用新治疗方案,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