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疗效。方法47例CHB患者随机分为2组,IFNα-2b联合ADV组(联合用药组)22例,单用ADV组(单药组)25例。监测2组患者治疗12、24、48、96周的HBVDNA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及ALT变化。结果治疗48周时,联合用药组患者血清中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单药组,联合用药组在停用IFNα-2b48周后上述指标仍高于单药组。治疗48周时,联合用药组完全应答率为59%,高于单药组的28%(P〈0.05)。结论IFNα-2b联合ADV治疗CHB优于单用ADV,可提高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及完全应答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VDNA水平对慢性HBV感染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HBV核心抗原为刺激物,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测定法检测表面抗体阳性的HBV感染者(A组)、e抗原阳性的慢性HBV携带者(B组)、e抗原阴性的慢性HBV携带者(c组)3类研究对象的IFN吖分泌细胞数量。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A、B、C3组分别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检测,并分别用荧光定量PCR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组的血清HBVDNA水平及AST、ALT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组与B、c组相比,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s,SFCs)平均数/106外周血单核细胞明显减少(P=0.000、0.022),C组SFCs平均数显著多于B组(P=0.000)。FACS检测结果表明,A组CD4^+T细胞数量及CD4/CD8显著高于B、C组,而B组Treg数量显著高于A、C组。B组HBVDNA水平最高,A组AST/ALT比值显著低于B、C组。结论HBV感染者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善有利于清除病毒,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使疾病的转归较好,这也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恩替卡韦(ETV)长期治疗,有效抑制HBV DNA后,采取序贯或联合IFNα治疗与单用ETV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例,所有患者已经ETV抗病毒治疗3年或以上,HBV DNA阴性,无IFN治疗禁忌证,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9例。对照组:继续ETV治疗;序贯组:更换为IFNα序贯治疗;联合组:联合IFNα治疗。检测治疗0、12、24、36、48周时血清HBV DNA、HBV血清标志物、血常规、肝功能,观察治疗情况,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cheffe检验。结果无退出研究病例,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序贯组有1例24周后出现了病毒反弹,但无临床症状,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正常。治疗结束时,序贯组和联合组HBsAg下降的绝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序贯组和联合组各有2例出现了HBsAg的阴转,阴转率22%;对照组未出现HBsAg的阴转病例。结论 ETV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后的IFNα序贯或联合治疗可能是安全的,HBsAg下降水平优于ETV单药治疗,少数患者出现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4.
【据《J Hepatol》2018年1月报道】题:儿童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抗病毒治疗:一项开放性随机试验研究(作者Zhu S等)儿童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应当如何治疗至今尚无定论。此前有2项研究报道,拉米夫定(LAM)联合干扰素(IFN)可使这类患者的HBV得到完全控制。为了评估IFN和LAM序贯联合疗法对于儿童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李庆方 《山东医药》2009,49(35):61-62
目的观察IFN α-lb与拉米夫定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82例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序贯应用拉米夫定(口服)及IFN α-lb(肌注);对照组仅予IFN α-lb肌注,均连续治疗32周。治疗结束时及停药后6个月检测肝功能、血常规、HBV标志物及HBV DNA等指标变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及停药后6个月观察组HBeAg阴转率、抗-HBeAg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观察组AL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IFN α-lb和拉米夫定序贯疗法抗HBV及促进肝功能恢复的效果优于IFN α-lb单一用药,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序贯治疗e抗原阴性的慢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62例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48周;观察组先给予拉米夫定100mg/d,20周后加用α-干扰素500万U、3次/周,4周后改为单用α-干扰索,治疗24周。完成上述治疗后,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观察组给予α-干扰素继续巩固治疗24周。观察两组的病毒学和生化应答以及拉米夫定抗性突变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对照组ALT水平复常和HBV DNA降至1000copies/ml以下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5.1%和55.1%,观察组分别为59.36%和56.2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24周时发生YIDD突变2例,治疗结束时消失;对照组发生YMDD突变22例。结论采用拉米夫定与仅.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与单用拉米夫定同样有效,序贯治疗更能抑制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1b(IFNα-1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的高水平复制HBV清除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76例HBeAg阳性且HBV DNA>1×107 copies/m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先用拉米夫定治疗4周,再加用IFNα-1b治疗8周,然后单用IFNα-1b治疗16周,对照组36例单用IFNα-1b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肝功能、血常规、乙肝标志物及HBV DNA.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有效率(72.5%)明显高于对照组(50.0%)(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副反应无明显的差异(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上述指标仍高于对照组(P<0.05),仅两组间的抗-Hbe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FNα-1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对HBV高水平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效果,优于单用IFNα-1b治疗.  相似文献   

8.
慢性HCV感染者IFN治疗前后血清HCV RNA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IFN对丙肝患者病毒血症水平的作用.方法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RTPCR)法定量检测12例慢性HCV感染者(男8例,女4例,HCVRNA阳性,ALT异常持续6个月以上)IFN治疗(IFNa2b3MU,肌注,3次/周,疗程3个月)前后(随访6个月)血清HCVRNA水平.结果慢性HCV感染者12例,3例呈完全反应,6例呈部分反应,另外3例无反应.9例有反应者中4例复发,有反应者治疗结束时血清HCVRNA水平明显下降(517±0408vs206±155,10copies/50μlserum,x±s,P<005),无反应者血清HCVRNA水平未见明显下降(567±058vs45±087,x±s,P>005).3例完全反应者仅1例血清HCVRNA持续阴性,3例无反应者2例血清HCVRNA水平略有下降.结论IFN治疗丙肝有效,但IFN不能有效清除病毒,仅抑制病毒复制,未见治疗前血清HCVRNA水平与复发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9.
慢性HBV感染者肝脏HBV cccDNA含量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HBV cccDNA含量与血清病毒标志物、HBV DNA及肝脏病理分级的关系,为临床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疗程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7年5月-2008年2月住院的30例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患者肝组织中HBV cccDNA、肝组织总HBV DNA(HBV tDNA)和血清HBVDNA,同时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HBeAg定量,分析感染者肝组织内HBV cccDNA与肝组织内HBV DNA、血清HBVDNA、HBsAg及HBeAg定量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比较肝组织中HBV cccDNA含量与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分级的关系。采用Pear-son简单相关和Spearman等级相关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0例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均可检出HBV cccDNA,范围在3.15×103~1.06×107拷贝/mg;肝组织cccDNA定量与肝组织总HBV DNA定量呈正相关(r=0.375,P〈0.05),与血清HBV DNA无相关性(r=0.174,P〉0.05);肝组织中HBV cccDNA水平与血清HBsAg定量呈高度正相关(r=0.562,P〈0.001),而与血清HBeAg定量无相关性(r=0.152,P〉0.05)。肝组织ccc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及纤维化程度(S)无相关性(r=0.082,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HBV cccDNA成稳定的中等水平复制;血清HBV DNA载量不能直接代表其肝组织中的HBV cccDNA水平;血清HBsAg定量可作为反映肝组织中HBV cccDNA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干扰素α1b(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HBV DNA和HBeAg均阳性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1的比例进入三个不同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用IFNα1b 5MU,隔日肌肉注射,及口服LAM 100mg/d,共6个月,随后单用口服LAM 100mg/d6个月;LAM组:口服LAM 100mg/d共12月:IFN组:IFN α1b 5MU,隔日肌肉注射,共6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HBV DNA转阴率,联合治疗组为90.0%,LAM组为80%,IFN组为46.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为90.0%,LAM组为80.0%,IFN组为53.3%。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联合治疗组为46.7%,LAM组为13.3%,IFN组为33.3%。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时无一例检测到YMDD变异。结论 联合治疗组对HBV DNA抑制作用及ALT复常率高于单用干扰素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接近。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高于拉米夫定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相近。初步显示联合治疗组发生YMDD变异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清热利湿法加与不加温阳健脾药物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阳黄、湿重于热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湿重于热的慢性重型肝炎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甘露消毒丹(非温法干预组)和甘露消毒丹加附片、白术(温法干预组)治疗。结果:治疗4周,温法干预组和非温法干预组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2.41%。两组患者的TBil均有明显下降,温法干预组的下降幅度较非温法干预组明显,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228.62±89.18)和(176.70±97.94)μmol/L,两组比较,P0.05。PTA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温法干预组PTA水平上升的幅度大于非温法干预组,上升幅度均数比较,P0.05。未发现温法干预组患者出现感染、出血及黄疸加重等不良反应。结论:清热利湿法加用附片、白术可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湿重于热证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比较替比夫定、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乙肝抗原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1∶1随机、对照设计。共入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50例,拉米夫定组50例;对照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动态监测患者血清HBsAg、HBeAg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年时,替比夫定组患者血清HBV DNA PCR法检测不到的比率、ALT复常率均较拉米夫定组稍高,但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化率以及病毒突破率分别为34%、28%和8%,均优于拉米夫定组的16%、12%和2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377、0.0455和0.0498)。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抗原蛋白HBsAg及HBeA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替比夫定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较基线下降分别为(30.2±16.1)S/N和(80.8±12.9)S/CO,均高于拉米夫定组的(7.8±12.4)S/N和(10.9±27.9)S/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至治疗12个月时,其降幅差异更为明显,分别达到(146.7±32.5)S/N和(202.3±62.8)S/CO及(68.4±39.5)S/N和(90.4±52.8)S/CO,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不良反应轻微,与拉米夫定类似。结论:替比夫定较拉米夫定具有更强地抑制HBV DNA复制能力以及较少的耐药率和病毒反跳率;同时替比夫定能更强地抑制病毒抗原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结合中药肝肾饮治疗临床表现为肾炎综合征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疗效。方法:18例符合条件的HBV-GN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10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肝肾饮,治疗12个月,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与治疗前比较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肾功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1例患者因使用拉米夫定出现YMDD变异,1例患者因使用拉米夫定出现头痛。结论:拉米夫定结合中药肝肾饮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安全有效,且较单纯应用拉米夫定的对照组疗效为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血清HBV DNA,HBeAg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素比夫治疗6个月。治疗过程中分别留取基线、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血清,检测HBV DNA载量、HBeAg滴度。结果:HBV DNA在不同时间转阴的3组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时HBeAg滴度逐渐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转阴和未转阴组HBV DNA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HBeAg转阴的患者,HBV DNA可维持阴性;HBeAg未转阴的患者,应延长疗程,使HBV DNA载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肝苏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肝苏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采用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8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苏颗粒,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如PGA指数、肝纤3项(HA、LN、CⅣ)和肝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以治疗组为优(P〈0.01);治疗组患者ALT、AST、γ-GT、TBil和肝纤3项、PGA指数均明显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同时彩色多谱勒显示治疗组患者门、脾静脉内径、血流量值皆明显下降(P〈0.01)。结论:肝苏颗粒能较好地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降酶、退黄、促进肝功能恢复作用,且对阻断及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泌胆剂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泌胆剂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肝治疗,泌胆剂组在一般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泌胆剂(加诺,3次/d,1~2片/次)治疗3月。两组病例如具备抗病毒治疗指针,则给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6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中和治疗结束时的生化和/或病毒学指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泌胆剂组患者血清ALT、AST和TBil治疗后下降幅度均较大。其中,在非抗病毒患者,泌胆剂组治疗1月和3月时的AST及TBil水平、治疗3月时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抗病毒治疗患者,泌胆剂组治疗1、3、6月时的TBil水平及治疗1、6月时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泌胆剂组病毒应答指标(包括治疗3和6月时的HBV DNA阴转率、e系统血清学转换率)以及ALT复常率较高,但未达统计学意义水平。结论:泌胆剂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辅助治疗,能改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是否增强陧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膦甲酸钠对慢性乙型肝炎及重型乙型肝炎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膦甲酸钠(PFA)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及重型乙型肝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CHB150例,入院时随机分为水化组和非水化组及对照组各50例。另选取重型乙型肝炎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定期查患者肾功能(BUN、Cre、SUA)。结果:对CHB,PFA治疗组患者肾功能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对重型乙型肝炎,PFA的治疗未加重重型乙型肝炎的肾脏损害,且能降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结论:膦甲酸钠对CHB及重型乙型肝炎肾功能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8.
肝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肝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平行对照、开放设计方案,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口服肝康冲剂,10g/次,3次/d;对照组患者口服香菇菌多糖片,4片/次。3次/d。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症状、体征、ALT、AST及HBV标志物的变化。结果:肝康冲剂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和降低HBV复制指标滴度方面优于香菇茵多糖片,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1.8%,对照组为35.3%。表明肝康冲剂优于香菇菌多糖片。结论:肝康冲剂适用于脾虚兼肝肾阴虚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优于香菇菌多糖。其作用是通过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及有效抑制病毒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乙肝泰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乙肝泰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倒。治疗组服用乙肝泰胶囊,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片,治疗12月,于治疗前后及停药12个月后检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其中治疗组升高Alb、降低Glb水平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12个月后,治疗组在改善ALT、Alb、Glb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DNA阴转率优于治疗组(P〈0.05)。停药1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DNA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反跳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乙肝泰胶囊可能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耶VDNA含量.改善肝功能。远期疗效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乙肝解毒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乙肝解毒胶囊)及对照组(当飞利肝宁),每组30例,剂量为4粒/次,3次/d。共6个月,治疗期间检查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及HBV DNA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HBeAg、HBV DNA阴转率及HBeAg/HBeAb转换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组HBV DNA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治疗组(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HBV DNA水平下降幅率〉2log10 copies/ml的比例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乙肝解毒胶囊为有效、安全的抗HBV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