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及肝移植胆总管端端吻合后放置T管行一期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对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吻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和回顾性病例分析文献行META分析.结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放置T管与一期吻合的异质性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0.002928,总体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02,0.013],p=0.28944。结论: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行一期吻合与传统的T管引流在术后胆漏的发生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T管是肝移植术后产生胆道并发症的根源,无统一意见.  相似文献   

2.
背景: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可引起移植后肝失功,超声是移植肝胆道并发症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目的:探讨超声对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92例肝移植患者,男81例,女11例,年龄21-67岁;其中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90例,活体部分肝移植2例;胆道重建方式均为胆管-胆管端端吻合。回顾性分析肝移植后常规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着重分析患者有无胆漏、胆道狭窄、胆泥或胆石形成,部分患者于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结果与结论:92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14例:胆漏5例;胆道狭窄4例,其中吻合口狭窄2例,非吻合口狭窄2例;4例胆泥形成;1例胆管结石。提示肝移植胆道并发症患者有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对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胆道端-端吻合术与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道壁横行修补术治疗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2月重庆地区3家肝胆外科中心的87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患者。18例行缺损胆道壁横行修补术的设为A组,32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式吻合术的设为B组,37例行胆管端-端吻合治疗的设为C组;记录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总管直径及手术时机;比较三组手术时长、总住院时间、术后胆道狭窄、胆管炎、出血及胆漏发生情况。结果 C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19.24±43.61)min,多于A组的(101.23±32.11)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少于B组[(119.24±43.61)min vs(175.56±41.5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胆管狭窄、胆汁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为21.88%,高于C组的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总住院时间为(11.45±5.32)d,多于A组的(9.52±4.13)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住院时间少于B组[(11.45±5.32)d vs(17.71±5.2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管损伤采用胆管端-端吻合术手术时间短,患者总住院时间少,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低,不增加术后胆管狭窄及胆汁漏的风险,治疗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李政安  张晓弟 《医学信息》2002,15(9):569-570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1991.01-2000.12间收治的2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胆囊切除引起21例(75%),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引起6例(21.4%),其它腹部手术引起1例(3.6%)。其中急诊手术损伤15例(53.6%),LC损伤4例(14.3%)。胆管损伤类型:肝(胆)总管横断5例(17.8%),胆总管结扎4例(LC钛夹夹闭2例,占14.3%),肝(胆)管侧壁损伤15例(53.6%),损伤情况不明4例(14.3%)。28例患者共施行52次手术,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并行胆道修复5例,术后早期发现胆管损伤行胆道修复或引流11例。末次手术施行胆肠吻合术22例,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11例,肝门胆管成形空肠Roux-Y吻合5例,左、右肝管整形空肠Roux-Y吻合2例,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优良率87%。结论:①危险的病理、危险的解剖和危险的手术是导致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常见原因。②根据胆管损伤类型,合理把握初次手术时机。成形后的肝管空肠端侧Roux-en-Y吻合术是胆道重建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及肝移植胆总管端端吻合后放置T管行一期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对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吻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和回顾性病例分析文献行META分析.结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放置T管与一期吻合的异质性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0.002928 ,总体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02,0.013],p=0.28944.结论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行一期吻合与传统的T管引流在术后胆漏的发生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T管是肝移植术后产生胆道并发症的根源,无统一意见.  相似文献   

6.
徐志勇 《医学信息》2009,22(6):562-563
目的探讨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治疗和结果。方法医源性胆管损伤21例,行胆管修补加T管引流术、胆管端端吻合术、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随访2~6年。结果本组均得到治愈,无死亡病例,除2例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吻合口狭窄,再次行吻合口整形外,其余疗效满意。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应早诊断,术中、术后可采用各种手术治疗,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7.
<正> 先天性胆道闭锁的Kassi分类法:Ⅰ型(胆总管闭锁),Ⅱ型(肝管闭锁),Ⅲ型(肝门部肝管闭锁)。后者所谓“不可能手术型”,占85~90,自Kassi开展肝门部肝肠吻合术后,国内广泛采用,欧美尚有肝移植术者。一般Ⅰ、Ⅱ型采用肝管十二指肠、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Ⅲ型多选用肝门部肝肠吻合术。为防止逆行性胆管炎,胆道重建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1992年1月~1998年1月本院为426例阻黄病例所行的胆肠吻合术进行了总结。原发疾病有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并高位胆管狭窄236例(56%)、无击切除的壶腹部周围癌98例(23%)、肝门部胆管癌64例(15%)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8例(6%)。其治疗目的一类系胆道病变切除、胆道狭窄修复后的胆道重建.另一类是晚期肿瘤的姑息性内日引流。吻合的方式有:126例(29%)肝外胆管空肠吻合;34例(8%)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其余采用多种路径的肝内胆管空肠吻合:包括肝方叶切除、左或右侧肝内胆管整形、肝门胆昔空肠吻合98例(23%);左侧肝切除、肝内胆管空肠吻合137例(32%);右侧肝切除、肝内胆管空肠吻合16例(4%);肝圆韧带径路左侧肝内肝管空肠吻合34例(8%);经胆囊床行右侧肝内胆管空肠吻合15例(4%)。术后近期和1-6年的髓访结果表明.不同的阻黄病例选用适当的胆肠吻合术式可达到有效解除黄疸的目的.作者对胆肠吻合术的手术要点、术式选择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评价一种可吸收胆道支架在家犬胆肠吻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18只急性梗阻性黄疸家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对照组单纯行Roux-en-Y胆肠吻合术;实验组行Roux-en-Y胆肠吻合术,并在胆肠吻合口置入可吸收支架。通过为期3个月的观察,了解支架体内降解特点和组织相容性。结果显示:对照组胆漏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体外X线摄影发现:体内胆管支架轮廓完整,固定良好;术后对照组较实验组家犬胆肠吻合口直径明显缩窄(P<0.05);支架内无明显胆泥附着。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胆管及十二指肠黏膜未见明显炎症反应和上皮增生。因此,左旋聚乳酸(PLLA)和聚乳酸乙醇酸(PLGA)共混制成的胆道支架具有体内降解周期较长(>3月),组织相容性良好的特点,能有效防止胆肠吻合术后胆漏、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术后良性胆总管末端狭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8例胆道术后良性胆总管末端狭窄病人,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1.8岁。因难以直接行经胆道镜扩张或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所以先经胆道镜操作孔送斑马导丝至十二指肠.在导丝的引导下行EST来解决狭窄。结果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血、尿淀粉酶升高及发热,2例因症状缓解不明显而再次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治疗过程均顺利,术前症状缓解,没有发生胆汁漏、十二指肠瘘、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胆道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术后胆管末端狭窄是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是引起移植后移植肝失功的重要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公认的肝移植后患者随访首选简便的检查方法,可以为临床上对肝移植后并发症的诊治提供较可靠的证据。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肝移植后常规超声检查时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以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或超声造影或穿刺引流或临床诊断性治疗等诊断胆道并发症为标准,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移植后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是否有胆漏、狭窄、扩张、胆泥及结石形成。 结果与结论:126例中超声诊断胆道并发症的共33例,其中胆漏4例(3.2%),胆道狭窄11例(8.7%),胆道结石或(和)胆泥18例(14.3%)。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医源性胆管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IBDI)是肝胆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1],外科手术仍然是处理严重胆管损伤最为确切的治疗手段,对于横断伤且胆管壁缺损长度小于2 cm、断端整齐、胆管无缺血坏死等病理性改变的损伤可直接缝合[2],而胆管壁缺损长度大于2 cm的胆管损伤目前多采用胆—肠吻合术,但胆—肠吻合术改变了胆道及胃肠道的正常解剖结构,远期反流性胆管炎、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最佳胆道引流方式.方法:分析50例肝移植技术与不同胆道引流方式对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50例肝移植发生胆漏7例,发生率14.0%.采用小直径直管(硬膜外导管)作胆道引流管的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3.7%(1/27),低于"T"形管和小儿细吸痰管胆漏发生率45.5%(5/11)(P=0.005).7例中,6例治愈,1例死于胆漏腹腔感染.结论:小直径直管胆道引流可避免"T"管引流与不放引流管的缺点,硬膜外导管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背景:既往文献主要探讨胆道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而较少文献报道如何改进具体手术技巧预防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探讨肝脏移植过程中胆道相关手术技巧对胆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309医院收治的475例患者肝移植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胆道并发症的发生与相关手术技术变化之间的关系,归纳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预防胆道并发症的具体措施。结果与结论:475例肝移植患者肝移植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36例(7.6%),包括胆管非吻合口狭窄(n=19,4.0%)、胆管吻合口狭窄(n=7,1.5%)、移植后胆瘘(n=3,0.6%)、胆总管迂曲(n=3,0.6%)、胆总管结石残留(n=1,0.2%)、远期胆总管结石(n=3,0.6%)。统计结果显示胆道吻合方式对非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临床显示留置"T"形管组造成胆管狭窄的可能性小于其他两组,但统计学显示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肠系膜上静脉插管取肝和取肝时即进行胆道灌注可降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3和P=0.018,OR=0.26和OR=0.28),取肝时即对胆道进行灌注可明显降低非吻合口胆管狭窄的发生率(P=0.001,OR=0.09)。同时,修肝时尽量减少供、受者胆道血供的丢失、于肝脏膈面垫高肝脏进行胆道吻合等手术技巧均可降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行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9例术中行胆囊管造影,165例未行造影。结果:89例术中行胆囊管造影,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9例(10.11%)、胆总管隐匿性损伤2例(2.2%),术后随访3~6月发现胆道残余结石3例(3.37%);165例术中未行胆囊管造影,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4例(2.42%),术后出现胆道损伤3例(1.82%),术后随访3~6月发现胆道残余结石14例(8.5%)。结论:对既往有胰腺炎、黄疸病史及术前B超检查胆总管增粗等胆囊结石患者,术中行胆道造影可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减少和发现胆道损伤,避免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探查。  相似文献   

16.
周泽建 《医学信息》2006,19(3):485-486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胆管狭窄的胆肠内引流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991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40例患者胆肠内引流术的经验。结果40例患者在胆肠内引流术后随访6月~5年,按照统一判断标准,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11例中,优良率迭91%;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23例,随访20例,优良率达90%: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6例,随访5例,优良率60%。结论胆肠内引流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重要方法,应掌握其手术指征,并选择合理的术式。本组资料说明,选用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胆总管治疗胆总管结石可行性。方法 12例患常规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弧形切口长约5~8cm,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残端进入胆管,探查取净结石后胆囊管结扎、缝扎各一道,不放置T形管引流。结果 12例患均痊愈出院,无胆瘘、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访无残余结石及胆管炎发生,平均住院时间4.5天。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胆总管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弹性纤维在吻合后动脉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动脉吻合术后弹性纤维在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将90只大鼠股动脉横行切断后行端端吻合术,在手术后3、7、14、21、30、90d,采用Weigert弹性纤维染色及甲酸消化法扫描电镜观察弹性纤维在动脉吻合术后的修复过程。结果 动脉吻合术后弹性纤维的重构分为:静止期、增生期、重建期。结论 动脉壁的弹性纤维在动脉吻合术后经历了重建过程,吻合后弹性纤维的修复为新生内膜的模式。动脉吻合术后30d弹性纤维的含量明显增高及弹性纤维的形态结构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58例Lc术中经IOC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成功55例,占94.83%,失败3例,占5.17%。50例胆总管未发现结石,占90.91%,发现胆总管小结石(0.4cm)5例,占9.09%。其中4例经中转开腹行胆道探查,1例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纤镜网篮取石。胆囊管汇入右肝管1例。全组病例无胆道损伤、胆总管结石残留、胆漏、腹腔感染及IOC相关并发症。结论LC术中行IOC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显影效果好,能及时发现胆道解剖变异;对基层医院减少胆道阴性探查、术中胆道损伤、术后胆总管结石残留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管非吻合口狭窄的成因及分类,寻找胆管非吻合口狭窄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5年间381例次(373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术后发生胆管非吻合口狭窄,随访时间5~71个月。结果20例胆管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肝内外弥漫型狭窄6例,肝外局限型狭窄者14例,胆管非吻合口狭窄发生率5.25%(20/381),所有患者均经T管造影、ERCP或MRCP确诊。6例患者弥漫型狭窄的原因为: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供肝未进行有效胆道冲洗3例,腔静脉吻合口出血行再次吻合(致使胆道二次热缺血时间超过3h)1例,不明原因1例。14例局限型狭窄的原因为:变异血管损伤2例,其他原因可能为冷热缺血时间过长、肝门解剖过度及供肝获取方法不当等。结论肝移植术后胆管非吻合口狭窄原因复杂,最主要的原因包括胆管的血供损伤、胆管的二次热缺血时间延长、供肝胆管是否及时有效的冲洗以及合理的取肝方法。图2表2参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