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ARTO标测指导射频消融治疗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例 34岁女性患者心悸、胸闷 2年半。Holter示最大心率 176次 /分 ,平均心率 12 7次 /分 ,固有心率 12 6次 /分。在基础窦性心律、静脉滴注 (简称静滴 )异丙肾上腺素后及射频消融术后分别行CARTO标测。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 ,心率从 14 5次 /分增至 170次 /分 ,最早激动点沿界嵴向上移动 3mm。消融靶点 (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的最早心房激动点 )由CARTO标测定位。在释放 2 1次射频电流进行射频消融后 ,未静滴异丙肾上腺素的心率从术前的14 5次 /分降至 98次 /分 ,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的心率从术前的 170次 /分降至 14 0次 /分。Ⅱ、Ⅲ、aVF导联上的P波形态从明显直立变为低平。术后第 3天Holter示最大心率和平均心率分别为 12 5次 /分和 95次 /分 ;固有心率为94次 /分。结论 :CARTO标测有助于精确地定位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的消融靶点 ,减少射频消融的放电次数 ,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TedralSA治疗老年重度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 方法观察14例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74.6岁,病人静息时心率在40~50次/分,伴头晕、胸闷、乏力。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后,口服TedralSA每日0.5~1片分2次服。服药一个月后重复Holter检查。 结果服药后病人静息时心率调整在50~70次/分。治疗前后Holter检查,最快心率为84.14±3.99次/分和116.50±10.08次/分,P<0.001;最慢心率为34.93±2.79次/分和44.21±2.91次/分,P<0.001;平均心率为51.93±1.44次/分和63.29±2.27次/分,P<0.001;病人症状消失,无明显副作用。 结论TedralSA是一种治疗老年重度窦性心动过缓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8岁,因"停经1月余,发现宫颈病变1天入院",心电图检查发现,窦性心律+室性心律,室性心律频率恒定为85次/分,窦性心律最慢为82次/分,存在窦性心率加速,最快达96次/分,再减速至最慢心率,反复形成钩拢现象,于是形成窦性P波在QRS波前、中、后或后、中、前的现象,出现"窦室"多部位干扰和分离(窦房交界区分离、房室交界区分离、房性融合波及房内分离、室性融合波及室内分离)。  相似文献   

4.
观察静脉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伴快速心室率的疗效及安全性。回顾我院CABG术后3日内发生AF伴快速心室率患者159例,AF发作时心室率147.75次±41.02次/分;30~60min内静脉注射负荷量胺碘酮300mg,转复窦性心律或心室率<120次/分后给予胺碘酮0.5~1mg/min持续静脉泵入;心室率仍>120次/分再追加负荷量150~300mg,30~60min内静脉注入。结果:胺碘酮负荷量300~450mg转复窦性心律119例,占75%,仍为AF但心室率<120次/分18例,占11%;负荷量600mg仍为AF且心率>120次/分8例,占5%,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2例,占2%。结论:静脉胺碘酮治疗CABG术后AF伴快速心室率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正> 临床资料及心内电生理检查患者男性,50岁。因反复发作性头晕、黑矇二个月,于1990年5月14日入院。体检、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无异常发现。ECG示:窦性心律过缓,偶见房性早搏。阿托品试验(1mg)最快心率70次/分。Holter最慢心率46次/分,最快心率110次/分,房早7850次/24小时。活动平板(-)。临床诊断:窦房结功能低下,频发房性早搏,心电生理检查,窦房结恢复时间1330ms,窦房传导时闻75ms,文氏点170次/分,2∶1房室阻滞点200次/分。希氏束导管近端记录A-H85ms,H15ms,H-V40ms;远端记录到右束支图形(见附图IE_1),其距V波20ms,提示窦房结、房室结功能正常。高位右心房(HRA)程序刺激(见图1E_3),当S_1S_1500ms,S_1S_2370ms  相似文献   

6.
例1患者男性,19岁.因胸闷1月就诊.查体:血压110/84mmHg,心界不大,心率52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外院查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104次/分,P-R间期0.20s,QRS间期0.085,房室传导比例为2: 1.外院及本院门诊医生均误诊为窦性心动过缓拟行阿托品试验,心电图室出于谨慎未遵医嘱仅让患者做快速下蹲动作,运动后30.心电图(图1B前段)示:窦性心律,心率110次/分,P-R间期0.285,房室传导比例为1: 1.运动后1 min心电图(图1B后段)示:窦性心律,心率110次/分,P-R间期逐搏延长直至P波后脱漏1个QRS波,房室传导比例为3: 2.运动后2min,L"电图(图IC)示:窦性心律,心率104次/分,P-R间期0.20s,房室传导比例恢复为2: 1,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二度I型房室阻滞(运动后消失(图略)).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33岁。发作性心悸、头晕、胸闷4个月于1999年8月2日入院。查体:P_2>A_2,血压110/50mmHg(1mmHg=0.133KPa)。超声心动图正常。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期前收缩(PAS)、阵发性房颤。8月5日行Holter监测24h,总心搏数95598次,最高窦性心率110次/min,最低窦性心率27次/min,持续时间20s,平均窦性心率67次/min。发  相似文献   

8.
将经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检查证实的33例病窦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和心律变化与文献报道的100例正常人资料作对照,结果表明病窦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有下列改变:1.心率减慢:(1)24小时总心率<87164.15±2146.40次,(2)醒时最高心率<109.78±2.94次/分,(3)睡时最高心率<61.15±2.89次/分,(4)睡时最低心率<41.90±1.06次/分,(5)24小时平均心率<62.00±1.55次/分。2.心律失常:(1)窦性停顿>2秒,(2)Ⅱ°窦房传导阻滞;(3)持续性室上性异位心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集体)24h动态心脏节律及窦性心率谱的特征。方法对刚进入临床课程学习的医学大学生一个大班及部分在读的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24h单导联心电图调查。采用杭州百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导心电记录仪记录,记录仪贴附于胸骨柄上端,记录后输入计算机,通过散点图及逆向技术、直方图、事件等程序逐波核实,达到精细分析。结果共96例(大学生84例,研究生12例)完成18.5~24h的监测记录,入选分析,男44例,女52例。记录全程均为窦性心律者18例(18.8%);发生异位心律者78例(81.3%),其中房性早搏者46例,室性早搏者8例,两者兼有者24例;发生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10例(9例为Ⅰ型、1例兼有Ⅱ型)(10.4%)。房性早搏发生在1~21次者69例,1例发生764次;室性早搏发生在1~13次者28例,37次者1例,71次和601次、3688次者各1例。整体平均心率为(75.3±7.0)次/分;最快为(151.7±12.5)次/分、最慢为(47.7±5.3)次/分。男性平均心率慢于女性,且变化范围大于女性。窦性心率的Lorenz-NN散点图各异,但具有相似性,大体分为二大类:①匀称光滑形;②头大尾小形。减速区散点最大变异性(纵坐标值减横坐标值)大于快速区散点的。男性心率变异大于女性。结论观察的大学生群体异位心律的发生率高(81.3%),但属偶发者和频发(发生次数>0.1%)者少(3.1%),大多数为罕发性(发生次数<0.1%);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高(10.4%);平均心率为75次/分,最慢心率为48次/分,最快心率为152次/分。窦性心率的Lorenz-NN散点图各异,但具相似性,减速区散点最大偏移程度大于加速区的。  相似文献   

10.
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行心律是一种机制特殊的心律失常。典型的常以早搏形式出现,但不典型的并行心律却表现多样。如果以心动过速形式出现,根据频率的快慢,非常容易误诊为加速性自主心律或阵发性心动过速。特别是与前者更容易引起混淆。本文旨在通过二例典型的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分析,了解其诊断要点及与其它类型心动过速之间的鉴别。 病例分析 例一(图1)男,58岁,冠心病患者,第1,2行为Ⅱ导联的连续记录,第3行为Ⅲ导联。图中可见窦性搏动与宽大畸形的室性搏动交换出现,形成在窦性心律基础上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窦性搏动心率79~80次/分,室性搏动为70~72次/分,后者始终慢于前者。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30例有窦房结功能不全临床和心电图证据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天~26岁。心电图表现为:(1)持续或散发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缓,即心率<60次/分,静脉注射阿托品0.01毫克/公斤或亚极量运动不能使心率增加超过20%;(2)突然发作窦性静止,不伴有心房自主性冲动,其间期大于2次正常窦性间期;(3)反复发作窦房阻滞。 33例中22例有心脏病,20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中13例首次发生窦房结功能不全是在外科纠治手术后1天~7周(8例系发生于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或大血管错位Mustard手术后)。在平均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2岁,健康体检时心电图同步记录(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57次/min,P-R间期0.16s,左心室电压偏高,QRS电轴正常,2:1左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正常范围.11min后复查心电图(图1B)示:窦性心律,心率57次/min,但2:1左束支传导阻滞消失.追问病史,患者1周前心电图(图1C)窦性心律较匀齐,心率71~75次/min,无束支传导阻滞表现.综合上述心电图表现,图1A初步诊断:窦性心动过缓,左心室高电压,4相交替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42岁.因持续性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10年,近日因感冒及夏日加重而入院.临床诊断:左侧慢性乳突中耳炎.查体:体温38.5℃,心率74次/分.查心电图(图1A)示:心率69次/分,QRS波群为室上性,P-波位于QRS后,为逆行性.心电图诊断:加速的交接性逸搏心律.行"中耳乳突根治术"后12天,复查心电图(图1B)示:①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②正常心电图.  相似文献   

14.
正1病例患者,男性,78岁,主因"发作性心悸2月,突发心悸伴胸闷半月"于2017-9-7入院。患者2月前活动后出现心悸,持续数分钟后可缓解,无其他不适,至当地医院诊治,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53次/min,窦性停搏,Ⅰ、a VL导联及V3~V6导联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末径(LVEDD)44 mm,左室射血分数(LVEF)64%,Holter示:窦性心律,平均心率64次/min,偶发房早(336次/24 h),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股动脉逆行途径射频消融His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VB)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15~20kg健康雄性杂种犬8只,麻醉开胸后于左室缝制临时起搏电极及记录电极。在X线引导下,将消融电极经股动脉逆行至主动脉无冠窦,标测定位并射频消融His束。分别记录每次实验的操作和消融时间,比较消融前后的心率及心律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8只犬成功建立完全性AVB动物模型,操作时间17.5(1,25.25)min,消融时间84(10,90)s。所有犬在消融前均为窦性心律,心率(168±13)次/分,消融时出现交界性心律,消融完成后体表及腔内心电图均显示完全性AVB,心率(57±11)次/分。结论通过股动脉逆行途径射频消融His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的方法简便可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5 8岁。因反复晕厥1年,2 0 0 2年11月2 5日Holter检查示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异搏心律,于2 0 0 3年7月9日入院行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入院时查体:血压180 / 80mmHg( 1mmHg =0 133kPa) ,心率2 0~70次/min ,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余无特殊。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与交界性心律交替出现,窦性停搏最长3 4s。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右房室均正常,左室射血分数70 %。入院次日行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常规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引入导引钢丝时无法沿正常解剖走行进入右心房和右心室,导丝下行止于心影中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访P-R间期与心率的关系。方法从1991年体检老干部中选出146份心率在50~100次/分的窦性心率者,分为五组。A组4例:心率50~60次/分;B组49例:心率60~70次/分;C组58例:心率70~80次/分;D组26例:心率80~90次/分;E组9例:心率90~100次/分。记录P-R间期并计算出A、B、C、D、E五组分别在1991年、2000年及2008年的平均心率及P-R间期。作近18年随访。结果 2000年,B、C、D组均有一例心律转为心房颤动心律不参加计算,得出A、B、C、D、E组平均P-R均大于1991年;2008年,B组12例失访、1例为起搏心律、4例转为心房颤动心律,C组失访19例、4例转为心房颤动;D组失访11例,E组失访2例、1例转为心房扑动心律不参加计算。得出2008年A、B、C、D、E组平均P-R间期均大于00年各组平均P-R间期。结论 P-R间期与年龄密切相关。并随年龄增长逐渐延长。  相似文献   

18.
刘平  杜娟 《中国循环杂志》2003,18(6):453-455
目的 :研究艾司洛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术后早期窦性心动过速的用药时机、用药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 44例先心病术后患儿 ,年龄 5~ 14岁 ,体重 14~ 5 4kg分为用药组 (2 3例 ) :心率 >14 0次 /分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 0 .2 5~O .5 0mg/kg ,其后 2 0~ 5 0mg/h持续静脉泵入 ;对照组 (8例 ) :心率 >14 0次 /分 ;心率正常组 (简称正常组 ,13例 ) :心率 <12 0次 /分。对照组及正常组均维持原治疗不变。结果 :用药组患儿用药后心率、血压较用药即刻比较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并维持在理想和平稳状态。结论 :在明确病因和禁忌证的前提下 ,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 ,应用艾司洛尔治疗先心病术后早期窦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1986年以来用烟酰胺静脉滴注治疗心律失常9例,均收到满意效果。9例中,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最慢34次/分)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房早二联律、房早未下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诊断价值。方法记录198例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的动态心电图(DCG),根据术后DCG将患者分为两组:无Ⅱ°AVB组(A组),Ⅱ°AVB组(B组),分析R-R间期2.0s、逸搏心律的分布规律及两组间的平均心率、长R-R间期及逸搏心律的平均次数。结果 198例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均成功转为窦性心律,A组中R-R间期2.0s及逸搏心律的分布与睡眠或休息明显相关,而B组中则日夜均可见;且B组中长R-R间期、逸搏心律的平均次数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 R-R间期2.0s超过25次/24h并出现R-R间期3.0s及心室率小于35次/分的逸搏心律,且与睡眠休息无关,或出现R-R长间期及逸搏心律时伴有头晕、黑甚至晕厥现象,需考虑心房颤动伴Ⅱ°AV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