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自1988年3月开展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心脑疾病。由于护理工作做得较好,反搏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般情况我们使用广州出品的WFB-Ⅱ型四肢序贯式正压反搏器,对脑梗塞后遗症22例;脑动脉硬化或脑供血不足23例;冠心病3例;  相似文献   

2.
我院用体外反搏治疗神经衰弱取得满意疗效,35例的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人均按I CD-9诊断标准确诊,能排除器质性病变。35例中,男11例、女24例,男女之比例为1∶2.1。年龄:最大45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25年,最短1年。均曾长期服用安定、奋乃静及朱砂安神丸等药,但均未获明显疗效,或长期依赖安眠药方能睡眠。其主要临床表现:头痛33例、失眠35例,头昏31例、烦燥25例、心悸、乏力各24例、纳差31例、记忆力下降20例,  相似文献   

3.
4.
刘玉池 《江苏医药》1997,23(5):368-368
我院于1990年4月至1996年6月,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体外反博治疗,并与药物治疗对照。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52例患者均为老干部,年龄60~76岁,病程1~7年。按196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修订的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症的诊断标准,排除甲亢、老年性震颤,排除吩摩唤类等药物及其它中毒史,诊断明确。二、分组反搏组26例,其中男25例,女1例。采用广州医疗器械厂产WFB-IV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每日1次,每次1小时,12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3个疗程。服药组26例,其中男24例,女2例。口服左旋多巴500mg,每日3次;安坦Zing,…  相似文献   

5.
目前,突发性耳聋的总体疗效仍不十分满意,业内人士都在探讨各种综合性治疗措施,以提高疗效。我们从1997年起,采用体外反搏治疗法加常规药物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0~80岁。发病在1~7天以内的患者,治疗前听力损失程度以0.25~4KH_z诸频率气导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体外反博治疗帕金森病37例,获得显著进步者26例(70.3%),进步者3例(21.6%),稍有进步1例(2.7%),无效2例(5.4%)。随访1~2年,症状缓解持续时间最短半月,最长12月,平均5.9月。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92年初,采用广州佛山分析仪器厂引进一台 EECP—MC_1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治疗偏头痛,并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共进行5例治疗,男2例,女3列,年龄在35—60岁之间。主诉均为头痛,恶心(多在晨起)。头痛逐渐加重。从额颞部开始,并扩展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头痛呈波动性。均经神经内科诊断为偏头痛。典型病例:男44岁,干部。该患偏头痛3年,每次发作时面色苍白,精神萎靡,难以忍受,需服用大量的止痛药镇痛。发作部位在右侧额颞部,每次持续1个小时至数小时,平均3天发作一次,用许多药物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呃逆在临床并不常见,多见于健康人,少数可发生于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一般呃逆发作时间短,很易自行缓解,不影响人的健康。但是反复频繁发作的顽固性呃逆是难以缓解的,并导致患者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使患者感到很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我院曾收治1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经体外反搏(ECP)治疗痊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Ⅱ、Ⅲ级)在药物基础上加体外反搏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20例)进行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进行6分钟步行实验及彩超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对心功能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治疗时间为6个月。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心功能改善,6分钟步行实验比较反搏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反搏(ECP)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是近几年来一项新开展的技术,本文对恢复期脑梗塞患者47例经ECP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一般资料 47例均为住院病例。按1987年全国脑血管病扬州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并均经头颅CT证实。男38例,女9例,年龄36~72岁,平均55.5岁。病程<6个月11例,7~12个月21例,13~24个月5例  相似文献   

11.
唐海滨 《贵州医药》1990,14(2):94-95
早在1953年Kantrowitz等就首次提出升高舒张压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的设想并进行试验.以后相继问世了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水袋式正负压体外反搏等装置,但均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国内于1976年由中山医学院研制成功四肢序贯式正压反搏装置,1977年首先报道了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结果.我院于1986年5月起使用体外反搏装置对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同时与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现将疗效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例1,女,15岁,因头部外伤昏迷,经抢救复苏后双目失明。经眼底检查诊断为双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药物治疗2周无效,经Ecp 治疗20次,视力右眼0.1,左眼1.0,双眼底正常。例2,女,20岁。因患肺结核5年,加服乙胺丁醇4个月后双眼视力骤降,右眼光感,左眼0.1,红绿色盲,经眼底检查诊断为双眼视神经萎缩。用能量合剂、烟酸、B 族维生素治疗1月无效。经Ecp 治疗48  相似文献   

13.
14.
本院自1983年5月~1984年6月应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 WFB—Ⅱ型四肢序贯式正压体外反搏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余例,除去各种原因未做完一疗程病例外,现将资料完整的30例,共35疗程的临床治疗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1986年3月起应用体外反搏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5例,效果尚好,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按1979年全国冠心病、高血压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筛选。全部病例均进行心电图、X线胸片、脑血流图、血脂等检查。本组男31例,女4例;年龄47~66岁。心绞痛病史最长11年,最短2年3个月。合并矽肺病5例(Ⅰ期3例、Ⅱ期2例),脑动脉硬化2例,高血压病5例。  相似文献   

16.
吴仕平  廖悄 《安徽医药》2020,24(8):1567-1570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失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 2013年 3月至 2019年 3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失眠病人 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41例和对照组 40例,对照组给予失眠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分别于病人入院当天及治疗后 30 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各时间段 PSQI总分、各维度得分。结果观察组 PSQI总分治疗前为(14.8±1.93)分,治疗后 30 d为(7.85±1.74)分,对照组治疗后 30 d PSQI总分为(11.4±4.06)分,观察组治疗后 30 d 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减轻病人失眠症状,改善病人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脑血栓形成在目前尚缺乏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体外反搏能提高脑血管灌流压,维持高水平脑血流量,理论推测可做为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本文试就随机选择对27例患者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并与低右+丹参治疗27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二组对照观察,同时动态观察眼底,脑血流图,血小板,出凝血时,并对其疗效与副作用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 1996年 9月正式应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 B等序贯式体外反搏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塞患者 86例 ,颅脑手术后遗症、脑血栓及脑动脉供血不足各 9例 ,疗效满意 ,现仅就在治疗操作中的体会及护理小结如下。1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选择最合适的位置安置胸壁电极 ,以取得满意的心电 ,即较高的 R波 ,且 T波不超过 R波的 1/ 2 ,基线平稳 ,这是避免误触发 ,保证反搏顺利进行的关键。 2严格调整充、排气时间 :这是保证疗效和安全反搏的关键。 3耳脉波的观察和调节 :反搏前耳脉波只有心室收缩 ,大血管及周围血充盈引起叩击波 ,反…  相似文献   

19.
我院用体外反搏治疗链霉素中毒2例,经7年随访,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例1:唐××,男,35岁,干部.因腰痛伴血尿于1986年10月21日住院,诊断:左肾盂积水,左肾结核.给雷米封、利福定、链霉素(每日lg肌注)治疗两周后出现头晕、恶心,走路步态不稳,头重脚轻,不能站立,考虑链霉素中毒,即停用链霉素.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症状持续半年仍感头晕,走路左右倾倒,走一步需停一下.采用上海SK—Ⅲ型体外反搏器,压力0.4kg/cm~2,每日一次,12次一疗程.反搏治疗7次后头晕明显好转.走路无左右倾倒现象;到第9次时头晕消失,并可骑自行车从5公里以远的厂里到院治疗.共治疗两个疗程,症状全部消失.随访7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20.
体外反搏临床应用,增添冠心病的治疗手段。为了探讨其疗效,将资料完整的60例分析如下: 一、仪器与观察方法 1、仪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WFB—Ⅰ型和Ⅱ型体外反搏装置。 2、观察方法:反搏开始前一天让患者观看体外反搏情况,减少其恐惧心理。反搏时穿长袖衣裤以免皮肤擦伤。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1小时,12次为1疗程,必要时连续2个或3个疗程,反搏6次作心电图描记,结束时作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