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前路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连续3或4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3个月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良率、术后1周内及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的改变。结果:分节段减压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等方面均小于长节段减压组(P<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良率及植骨融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节段减压组有2例发生内植物松动、移位。结论: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病手术入路以及髂骨植骨融合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3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前路手术髂骨植骨融合治疗,部分患者术后复查颈椎CT,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症状体征及颈髓影像学,计算术后改善率,了解颈髓减压情况及椎管扩大程度.结果颈椎病经前路手术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100%,影像学显示减压彻底,椎管明显扩大.单纯髂骨植骨融合出现植骨块滑脱1例,术后取髂骨处血肿3例.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单纯髂骨植骨融合仍存在植骨块滑脱、取骨处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评价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2例CSM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诊6~24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椎间植骨均达骨性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植骨块松动移位和塌陷发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SM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2 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或后路单、双开门减压椎管成形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 经过平均15个月的观察随访,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2.5分,恢复到术后平均15.8分.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100%融合,无植骨块移位、钢板螺钉断裂现象,1例后路双开门棘突及棘突中间人工骨块可见融合,单开门未见再关门.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颈椎病手术的治疗原则,手术方案选择正确,术中彻底减压、充分植骨、适当应用内固定,就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进行腰痛VAS及腰腿痛评分,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8个月~3年),末次随访时进行VAS 评分及腰腿痛评分,通过配对比较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VAS及腰腿痛功能评分. 结果 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腰腿痛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下肢功能明显改善,(P<0.05).本组22例获得优良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4.6%.结论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疗效明确.术中操作轻柔、仔细,避免医源性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了2011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多阶段颈椎病患者共54例,采用分节段椎间隙减压、同时配合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植骨的融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统计结果显示,5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37.4±4.5)min,平均出血量为(362.8±12.4)m L,5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植骨手术,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在植骨手术后12~15周骨性愈合,患者颈椎生理曲度良好,无颈椎高度丢失、植入钢板折断或自体髂骨脱落等现象,植骨融合性较好,JOA评分较手术前显著提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中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具有较好的效果,术后融合性好,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病38例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结果 经6-15个月的随访,38例给予手术治疗后,效果良好,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43例,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术前和术后按照T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 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3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42例颈椎手术,JOA评分法评定术前及随访时得分,计算改善率.结果 术后无手术损伤、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JOA评分明显改善,复查MRI提示前路减压均满意.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毕群立  王少宏 《海南医学》2012,23(18):22-23
目的 分析单纯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非内固定治疗(Ⅰ组)和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Ⅱ组).结果 Ⅰ组优良率为82.35%,Ⅱ组优良率为88.24%,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Ⅰ组患者,骨融合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对神经的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单纯椎板减压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非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一定要使用椎弓根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1998年6月~2006年10月收治的60岁以上且获得1.5~5年随访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5例,38例并存一种内科痰病,42例并存2种以上的内科疾病.术前控制并存的内科疾病.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单纯椎管减压37例(一组),椎管减压并小关节,横突间和(或)椎间植骨融合48例,并均采用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固定(二组).对于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8例,经对症及内科联合处理后好转,单纯减压组优良率78.4%;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优良率84.4%;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51%和20.83%.结论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只要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节突外侧横突根部植骨在腰椎融合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9例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均采取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及小关节突外侧横突根部植骨,术后随访2~4年,平均2年3个月.根据临床疗效综合评价标准评定手术疗效,并观察术后的植骨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2年植骨均达骨性融合,优良率达86.2%.结论 脊柱后外侧植骨术中关节突外侧植骨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植骨方式,远期效果确切,结合椎弓根系统治疗腰椎不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ZEPHIR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钛网植骨治疗26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手术,单节段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多节段行椎间盘切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均结合ZEPHIR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26例.结果:23例获3~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按JOA评分标准评分,各型术后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全部患者融合节段获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脱、断裂、下沉,颈椎生理曲度和高度无丢失.结论:颈前路减压ZEPHIR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钛网植骨是治疗单节段或多节段颈椎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和或钛网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5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不但可充分减压、使损伤节段获得满意的复位、得到即刻的稳定和重建,而且可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还可避免因发生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23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后,按Frankel 标准评级,A级6例(一级改善2例,二级改善2例,无神经功能恢复2例),B级1例,为一级改善,C级8例(一级改善3例,恢复正常5例),D级8例,均恢复正常.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做到集复位、减压、固定、矫正畸形、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一次手术完成,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比较后路腰椎管减压固定并后外侧植骨与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B组),A组26例,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后外侧植骨;B组21例,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对两组术后症状改善及植骨融合率进行比较分析。根据JOA评分和术前、术后X线片,评价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植骨融合率。结果:平均随访38个月。A组JOA评分优良率为91%,B组为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A组骨融合率为87%,B组为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后外侧植骨内固定和椎间联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术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椎间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的骨融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胸椎结核合并截瘫进行性加重患者的疗效.方法:16例颈、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单纯病灶清除侧前方减压术、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先保守治疗,后手术治疗3例未愈,其中合并结核性脑膜炎1例,血性播散性肺结核2例;按急诊处理,单纯病灶清除侧前方减压术9例好转,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4例好转.按急诊处理,病灶清除术后患者结核中毒症状明显好转,2例术后瘘管形成,1例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痊愈.结论:截瘫进行性加重患者,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颈、胸椎结核,减压充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自体加异体椎间植骨融合(PLIF)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方法:93例临床病人,男51例,女42例;年龄40~78岁,平均61岁;病变部位:L2/3间隙~L4/5间隙。经腰椎后路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中将减压的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植入椎间隙,最后将修整棘突骨行加盖椎间植骨。术后2周带腰围或佩戴支具下床活动。结果:本组随访时间2~7年,术后均行X线片复查,随访X线片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体复位无丢失,螺钉无折断和松动。手术前与术后3个术后2年椎体滑移距离和ODI指数两项参数的配对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术后2年椎体滑移距离和ODI指数2项参数的配对比较差异具无著性。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49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管与神经根管充分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方式手术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术后复位椎骨性融合情况等。结果:49例均获得随诊,随访时间为术后3、6、12个月。均未发生感染及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诊X线片显示内固定牢固,钉棒无断裂,复位无丢失,45例植骨融合良好,优良率为91.8%。结论: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滑脱椎体满意复位,只要重视术中植骨与术后管理,能保证可靠的融合,仍然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术式,此术式不仅经济安全,手术操作比较方便,而且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脊髓型颈椎病经颈前路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多节段的颈椎病临床常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我院1997年1月-2004年8月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和黑川1980年设计的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48例。对二种术式的优良率、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