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胡琦  欧明才  张钰  周婧瑶  王蕊 《四川医学》2013,(11):1726-1728
目的 报告四川省新生儿筛查中心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情况.方法 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斑的促甲状腺激素,筛查苯丙酮尿症采用化学荧光法检测血斑的苯丙氨酸浓度.结果 从2004年1月~2012年12月累计筛查新生儿1319046例,确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564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发病率为1∶2339,确诊苯丙酮尿症80例,苯丙酮尿症发病率为1∶16488.结论 新生儿筛查是预防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患儿智力和体格发育落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1 632 280例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和召回结果,了解广州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2000-2012年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CH的筛查和召回结果进行分析,以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为中心建立广州市所有产科医院的筛查网络,以所有出生的新生儿为对象,在出生72 h,充分母乳后采集足跟血检测促甲状腺素(TSH)浓度.筛查结果阳性者急时召回,以血清标本复查确诊.结果 2000-2012年共筛查新生儿1 632 280例,召回率为96.13%,共检出CH阳性715例,发病率为1∶2 283.全部阳性患者经早期诊断治疗,患儿的体格和智力等发育无明显异常.结论 建立有效的筛查召回网络,加强基层培训和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能有效提高筛查率和召回率.新生儿疾病筛查是CH早期诊断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梅州地区新生儿筛查工作模式中的召回经验,以提高新生儿筛查服务的有效性.方法 对梅州地区2006-2010年度进行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筛查和召回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所有出生的新生儿为对象,在出生后72 h,充分哺乳8次以后,采集足跟血检测促甲状腺素和苯丙氨酸浓度.筛查结果阳性者及时召回并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复查确诊.召回方式根据检测结果的数值分为紧急召回和普通召回两种模式.结果 2006-2010年梅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共筛查新生儿142 812例,共检出阳性1 138例,召回复查1 103例(96.9%),其中紧急召回率为97.5%(156/160),普通召回率为96.8%(947/978).共确诊95例,发病率为1:1 503.结论 阳性召回是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取灵活的、人性化的召回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筛查阳性召回率,保证患儿尽早得到确诊和治疗,有效避免体格发育障碍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何美丽  李娜  樊静  郭亮 《北京医学》2014,(4):275-277
目的:探讨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38286例新生儿,对其干血样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苯丙酮尿症筛查指标为血苯丙氨酸(phe),实验室方法用免疫荧光分析法。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指标为血促甲状腺素(TSH),实验室方法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结果苯丙酮尿症筛查38286例,初筛阳性130例,阳性率3.395‰;确诊9例,确诊率69.230‰;发病率0.235‰。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38286例,初筛阳性60例,初筛阳性率1.567‰,确11例,初筛阳性确诊率183.333‰,发病率0.287‰。结论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对降低出生缺陷,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开展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的筛查,以期降低残疾儿童的发生率,提高我国的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年半时间的4904例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筛查情况.结果 4904例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阳性3例,经确诊患儿2例,假阳性患儿1例,CH的发病率为1/2452.第一例患儿智力、体格发育正常,语音发育稍晚,治疗效果满意;第二例患儿因出生时间较短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治疗.结论进一步加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宣传力度,加强质量控制,及时做好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对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筛查和诊治经验,了解南京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发病率。方法:对出生72h的新生儿采集足跟末梢血,以时间分辨免疫法测血斑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本筛查中心1995~2002年11月南京部分地区新生儿筛查结果显示,初筛阳性病例208例,确诊48例,先天性甲低的发病率为1/2809,复检率1.1%,召回率0.15%。结论:先天性甲状功能减低症因其出生时没有或很少有甲低的症状和体征而误诊,在新生儿期对其筛查可以减少误诊率,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症状的发生和发展,避免发生不可逆智能障碍。随着母婴法的颁布,新生儿筛查工作正在逐步开展。本人提示进行大规模的新生儿筛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海珠区2000~2005年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进一步推进筛查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海珠区2000~2005年新生儿疾病筛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本地户口筛查率为99.94%,流动人口筛查率为97.1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本地户口筛查阳性召回率为96.25%,流动人口筛查阳性召回率为73.2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检出率为1/1971,苯丙酮尿症(PKU)检出率为1/12484。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筛查阳性确诊率56.20%。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对防止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和智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流动人口筛查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桂林市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方法新生儿出生后72h~7天之内,采集足跟末梢血制成滤纸干血片,通过荧光免疫法对滤纸干血片中的促甲状腺素(TSH)和苯丙氨酸(Phe)进行测定,从而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减低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这两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结果检测新生儿共68 809例,筛查率55.50%,CH检出率1/2220,PKU检出率1/68809。结论通过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和诊断甲低和苯丙酮尿症,采取早期干预避免了智力低下的严重后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
潍坊市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全市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苯丙酮尿症两病筛查,探讨潍坊市两病的发病率。方法CH筛查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DELFIA)测定血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PKU筛查使用Cuthrie's法(细茸抑制法)及DELFIA法测定新生儿血片中的苯丙氨酸(Phe)含量,试剂由美国金桥公司提供。结果潍坊市先天性甲低的发病率随着新筛率的提高而提高,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病率为1/6259,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为1/9911。结论新生儿筛查的数量和新生儿筛查覆盖面是影响新生儿疾病筛查发稿率准确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局部的高筛查率并不能反映全市新生儿的发病率,只有大范围的高筛查率才能反映全市新生儿实际发病情况.才能达到开展新筛工作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了解梅州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方法 分析梅州市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已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64260例资料。结果 梅州市CH的发病率为1/1785,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为6%,PKU未检出。三年多以来的平均筛查率为36.9%,目前城区筛查率为73.5%,农村筛查率为31.1%,全市筛查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早期发现CH、PKU和G6PD患儿,尽早对其进行干预,可避免体格和智力障碍的发生,对提高人口素质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筛查 网络管理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苯丙酮尿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相似文献   

11.
邓小凤  刘定颖 《重庆医学》2015,(32):4560-4562
目的:总结重庆市永川区开展新生儿代谢病筛查数据,以提高筛查质量,为提高本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质量提供对策。方法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积极开展永川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及其管理工作,回顾2004~2013年资料,对永川区新生儿代谢病筛查率、接产机构筛查覆盖率、可疑阳性患儿召回率、阳性患儿救治率、筛查项目数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重庆市永川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接产机构筛查覆盖率、可疑阳性患儿召回率稳步提高,分别上升了77.32%,88.57%和17.44%,阳性患儿救治率均为100%,筛查项目从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 H )及苯丙酮尿症(PK U )两项增加到C H、PK U、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4项。结论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狠抓管理、强化培训、开展公众健康教育、督促确诊患儿的随访、实施政府经费资助是新生代谢病筛查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总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新生儿筛查结果,为本病新生儿筛查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对广州市125万新生儿进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筛查。(1)筛查标本:按《新生儿筛查滤纸干血斑标本采集常规》采集、保存和送检滤纸干血斑标本,2009年3月前以挂号信递送,2009年4月后以EMS速递"半日达"和"次晨达"递送;(2)筛查实验检测:先后用荧光斑点法和定量荧光法;(3)筛查结果报告方法:先后用邮递、电话、计算机网络传输和互联网发布等。(4)确诊方法:改良NBT比值法。结果 用荧光斑点法筛查G6PD缺乏,阳性率4.2%,确诊检出率3.72% (男性5.0%,女性3.2%); 用定量荧光法筛查G6PD缺乏,阳性率5.00%,男性6.00%,女性3.92%);在收到标本当天完成G6PD检测;目前用计算机网络传输筛查结果。讨论 实施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应加快标本运送速度,采用EMS速递"半日达"和"次晨达"递送血片可将标本抵达实验室的时间提早至生后4-5d。标本收到当天应完成G6PD实验检测。应用与互联网网络系统联合应用的先进的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系统,筛查结果可即时通过互联网发布,家长、采血机构能即时查询结果。应用定量荧光法可提高筛查阳性率和检出率。生后1周内完成筛查诊断可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小儿溶血性贫血早期防治创造条件。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遗传病筛查目前以代谢物生化指标检测为主,检测结果假阳性率较高,且有一定的假阴性,筛查的病种较少。近几年逐步开展的新生儿遗传病筛查基因检测技术包括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高通量测序。高通量测序又分为基因包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但目前用于新生儿遗传病筛查的基因技术主要为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基因包测序。新生儿基因筛查病种由单病种筛查如耳聋、脊髓性肌萎缩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向多病种筛查发展。新生儿基因筛查结果解读除遵循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联合分子病理协会在2015年提出的“序列变异解读标准和指南”外,还需要结合生化指标检测及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分析。新生儿遗传病基因筛查的开展需要遵循伦理原则,包括将新生儿基因筛查作为公共卫生项目的伦理、新生儿及其家庭成员知情选择权和隐私权伦理等。新生儿遗传病基因筛查的开展将使更多的遗传病患者能够早期诊断,改善其预后,在新生儿遗传病筛查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域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区域内各筛查机构、接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可依托Internet网络功能访问系统主页,完成筛查、召回、治疗、随访等日常工作。并集中保存数据,实现区域共享。为保证Internet上数据交换的安全,部署了防火墙、VPN、NIDS等网络及数据安全防范措施。系统应用明显提高各项管理指标,产生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到2018年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以来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筛查情况,与全国多地的筛查情况对比,探讨内蒙古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对策。方法:由内蒙古自治区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获得PKU和CH的筛查数据。所有筛查对象在出生后72h针刺足跟采血。PKU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液苯丙氨酸浓度,CH筛查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促甲状腺素浓度。结果:内蒙古2010年至2018年期间,共对834868例新生儿进行了PKU和CH筛查,平均筛查率为42.77%,PKU和CH初筛阳性召回率为84.02%和85.02%,共检出患儿106例(确诊率为1/7876),检出CH患儿207例(确诊率为1/4033)。与国内多地比较,内蒙古地区筛查覆盖率和召回率相对较低,PKU发生率相对较高,CH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内蒙古自治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有效预防了PKU和CH导致的出生缺陷,目前筛查覆盖度和召回复查率与国内大部分地区相比较低,应加强管理和宣传,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复查率。  相似文献   

16.
刘雨珠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4):3247-3249,3252
目的:了解泰州地区相关医务人员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课堂集中填写问卷的方式对我市323名医务人员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基本情况调查表明,30~50岁年龄组人数占84.8%,大专以上学历占72.1%,中初级职称占92.6%;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调查总知晓率为75.8%,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知识总知晓率为52.48%,被调查人员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是专家讲座、培训,占65.9%,被调查人员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是专家讲座培训,占65.9%,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回答孕妇及家人提出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问题的人员,占89.5%,不常给孕妇及家人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重要性的原因是52%的咨询者不愿接受。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知识知晓率较低,需有针对地强化新筛人员继续教育,加强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介绍珠海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结构,包括资料管理、短信管理、项目管理、系统管理等部分,阐明系统工作流程与功能,指出该系统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方法以新生儿监护人为调查对象,在健康教育前后对其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及接受程度调查。结果愿意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孕产妇由人院时的76.96%提高到94.64%(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召回率90.91%(20/22),2010年平均召回率84.93%(62/73),有显著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筛查率、召回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立本实验室筛查的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促甲状腺素(TSH)的阳性召回切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镧系荧光免疫(DELFIA)技术对出生72h后的新生儿足跟全血血片进行TSH的检测,将124242例新生儿CH筛查的数据汇总,利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8.0的ROC分析法,对初筛及确诊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结果ROC分析法确定的CH筛查阳性召回切值为9mU/L,其灵敏度为100.O%,特异度为98.7%,筛查阳性率为2.7‰。结论筛查阴性部分即TSH小于9mU/L的确诊数据对切值确定存在影响,本实验室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的最佳召回切值为9mU/L。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病种的分布特征、发病率及确诊患者的临床转归,优化筛查指标以提高串联质谱法遗传代谢病筛查效能。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法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出生的272?117名新生儿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以主要筛查指标2次超出阳性切值判断为筛查阳性,召回复查,对疑似母源性疾病连同母亲一并召回,复查仍阳性者进行生化及相关基因测序确诊。回顾性分析筛查结果、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并进一步优化筛查指标。结果:在272?117名新生儿中,初筛阳性1808例,阳性率为0.66%;召回复查1738例,召回率为96.13%;临床诊断时间中位数为15?d,确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79例,包括氨基酸代谢病23例、有机酸代谢病17例及脂肪酸氧化障碍39例。共计21个病种,常见病种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26.6%)、甲基丙二酸血症(12.7%)及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11.4%),发现假阴性病例4例,均为citrin蛋白缺乏症。272?117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总体发病率约为1/3444,阳性预测值为4.5%。确诊母亲患者32例,包括原发性肉碱缺乏症30例、异丁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及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各1例。遗传代谢病筛查总体检出率为1/2451。所有确诊病例随访至今,5例重型患儿(枫糖尿症1例、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2例、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缺乏症2例)早期死亡,10例有机酸代谢病患儿出现轻度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优化各病种筛查指标后,初筛阳性数降至903例,阳性预测值提高至9.1%,未遗漏确诊病例。结论:广州地区新生儿脂肪酸氧化障碍发病率相对较高,串联质谱法能有效筛查多种遗传代谢病,优化筛查指标可提高筛查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