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院1994年3月至1997年3月,开颅术后共发生急性脑积水(AHC)1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277岁。发生AHC时间:术后l天3例,2~4天2例,5~7天6例。二、诊断:本组11例中有9例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2例出现脑疲。11例行CT检查见脑室系统扩大,双尾指数均大于o.18,最大o26,最小0.18,其中7例伴脑室内积血。三、治疗方法及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常规行脱水、止血、激素等药物治疗,并行腰穿放液。在CT复查发现AHC后,行腰穿、脑室持续引流和分流5例;行腰穿和分流2例;行脑室持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创伤性脑损伤术后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治疗总结。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某院住院治疗且行标准去骨瓣开颅减压术的104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为研究组,未发生脑积水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总结临床治疗经验。结果:104例患者中,术后19例患者发生脑积水,发生率为18.27%经治疗脑积水患者均已恢复清醒,无死亡。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对比,研究组恢复清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体温相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临床手术治疗前应该进行并发脑积水的高危因素评估,术后对患者密切观察随访,一旦发生脑积水应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199-201
目的探究导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的高危因素,分析其治疗方法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以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进行重型颅脑外伤治疗并在术后发生脑积水的40例患者,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以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进行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但在术后未发生脑积水的40例患者,设其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总结引发术后脑积水的高危因素,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血肿部位(硬膜下、脑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操作、入院时的GCS评分低、在术中未行硬脑膜缝合是导致术后发生脑积水的高危因素,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上述高危因素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0d内恢复清醒状态,体温正常,无语言障碍。结论临床应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术后脑积水高危因素的评估,预防脑积水的发生;若已发生,则可通过使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来缓解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颅脑外伤开颅手术病例发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患者中,死亡11例,植物生存15例,重残19例,恢复良好53例。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术中及术后维持正常血压及血氧,减少术中对脑组织的牵拉及压迫,充分减压,改善脑循环,防治脑血管痉挛,有利于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王静  王影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317-318
目的研究分析眼眶开颅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例行眼眶开颅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根据具体的诊断结果行眼眶开颅术治疗,治疗期间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加强眼眶开颅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增加患者的耐受性,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应加强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脑外伤开颅去骨瓣术后骨窗处头皮下积液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外伤开颅去骨瓣术后骨窗处头皮下积液(以下简称头皮下积液SSH)属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H)的一种特殊类型,关于TSH的发病原因以及处理方法已有相当的献予以探讨,但有关开颅术后骨窗处SSH的成因及处理方法则少有人研究,对如何从开颅术中术后的处理细节上进行改良,以预防SSH的发生方面更无人涉足。为此,我们将2年  相似文献   

7.
彭钢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3):31-3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放置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降低已破裂的动脉瘤夹闭术后脑积水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术前已破裂的动脉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术后早期(术后24h内)、晚期(术后24h后)以及对照组(术后一直未放置)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引流时间均为7d。观察各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脑积水出现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组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较晚期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术前已破裂的动脉瘤患者夹闭术后早期(术后24h内)放置持续腰大池引流能降低术后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高龄患者开颅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的分析,探讨防治手段,综合提高康复率。方法回顾本院近10年来54例60岁以上患者(平均年龄68岁)的开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其中48例既往存在高血压,慢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其中严重颅脑损伤22例,高血压脑出血27例,颅内肿瘤5例,对开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为血肿6例(继发急性血肿2例,慢性血肿4例),肺部感染14例,消化道出血3例,深静脉血栓5例,脑积水1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局灶性脑梗塞7例。除1例术后血肿、2例大面积脑梗死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经相应处理并发症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熟悉高龄患者病理生理特点,明确术后并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并作出针对性的预防治疗,这样才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术后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陈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3):F0003-F0003
目的讨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分析2003年7月至2010年2月期间采用外科手术治疗72例,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41例,YL-I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31例,术后总共发生再出血14例的原因,对比再出血率。结果开颅后再出血患者死亡4人,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患者死亡。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率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血肿形成原因及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6例开颅术后继发颅内血肿的所在部位、发生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择期开颅手术1824例,发生术后血肿36例,占同期开颅手术2.0%。恢复良好:26例,占72.2%。术后死亡:4例,占11.1%,占同期颅脑手术死亡病例的13.5%。感染率:4例,占11.1%,同期开颅术后(无血肿)感染率为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日32.8 d,同期无术后血肿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1.2 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肿患者死亡率高,感染率高,平均住院日长。结论术前全面评估病情、术中规范手术操作、正确应用止血方法可预防术后血肿,减少术后血肿发生。及时发现术后血肿早期行血肿清除,对治疗血肿及避免不良结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开颅术后继发性血肿是神经外科严重且有时是致命的并发症。我院1995年1月~2002年12月,施行开颅手术继发性血肿21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例1,女性,38岁。主因头痛伴头晕1个月余以“后颅窝肿瘤,脑积水”收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跟水平跟震,视乳头水肿,四肢肌力正常。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第四脑室内占位性病变,梗阻性脑积水。入院后第7天行后正中切口枕下开颅第四脑室内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脑肿瘤开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方法对2008至2010年706例脑肿瘤开颅术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常规使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的效果,并与1995至2004年861例患者对照比较。结果两组开颅肿瘤切除术后都存在脑血管痉挛发生病例,发生率分别为11.85%和10.91%(P>0.05),无统计学差异;而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5.69%和2.55%,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1)。在脑梗死发生后研究组患者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以减轻脑肿瘤开颅术后脑血管痉挛程度,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改善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脊柱侧弯矫形术后切口感染是一个严重问题,术后感染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我院自1995年3月至2005年2月收治各类脊柱侧弯526例,矫形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6例。本研究通过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体会到一旦术后发生感染,大多需要取出内固定方可治愈,故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再次出血的治疗,分析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03年9月~2011年3月采用微创钻孔穿刺引流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再次手术清理血肿,观察疗效分析原因。结果 48例再出血患者经过治疗,37例止血效果良好,7例效果一般,4例效果较差。术后随访半年,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评估:1级5例,2级14例,3级11例,4级10例,5级3例。2例3月后死于MODS。结论围手术期基础疾病治疗,术中和术后血压控制是减少和治疗微创术后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终板造瘘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资料为某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患者88例,均为2014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其中40例行单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8例则同时施行终板造瘘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转归良好率60.42%显著高于对照组37.50%,且观察组后循环患者转归良好率76.68%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循环患者28.57%(P<0.05);观察组后循环患者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为5.26%,比对照组后循环患者的42.86%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患者行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及终板造瘘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尤其提高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疗效,治疗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硬膜下、脑内血肿开颅手术常需去骨板减压,并发症中出现脑积水及脑穿通畸形较常见,外科治疗常需要行颅骨成形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我院脑外科近3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并脑穿通畸形15例,采用早期颅骨成形同时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姚冉 《现代临床医学》2019,45(3):185-185
探究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32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经综合治疗后,30例治愈出院,治愈率93.75%,2例在术后1周内出现严重颅内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高龄、手术时间长、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长、引流口漏、切口脑脊液漏均是引起术后颅内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应在术前重视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程度评测,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围术期预防管理,防控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9.
卢圣奎  高文生  田立 《河北医药》2002,24(8):649-649
开颅术后血肿 (postcaniotomyhematome ,PCH)是一种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神经外科手术并发症 ,是颅内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提高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 ,降低其发生率、病残率和病死率 ,我们总结了 4年来开颅手术的病例 ,并结合文献 ,对血肿形成原因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自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5月共进行了开颅手术 3 75 1例 ,其中发生术后血肿 (PCH) 69例 ,发生率为 1.84%。 69例中男 3 0例 ,女 3 9例 ,年龄 9~ 83岁 ,平均 46岁。开颅手术治疗病种包括 :颅内肿瘤 47例 ,脑血管病例 5例 ,颅脑损伤 1…  相似文献   

20.
王广艳  杨兰 《中国新医药》2003,2(5):106-106
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术后再出血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加速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内,我院34例HCH患者开颅手术后,发生再出血9例,占26.5%。现将其术后再出血的临床护理观察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