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经》热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论《内经》养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康长寿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非常向往和关切的问题.生、老、病、已虽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不可抗拒的必然规律,但是通过养生,人们是可以达到强身防病、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目的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医研究养生的历史相当悠久,<内经>中就有精辟的、较为系统的论述,这些理论对于我们今天预防保健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内经》论喘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髓”在中医古籍中,最早见于《内经》。它属于藏象学说中的奇恒之腑.泛指人体的髓,包括分布在骨腔中的骨髓、脊椎管中的脊髓和汇聚于脑海中的脑髓。一般将后两者合称为脑脊髓。但有人提出,奇恒之腑的髓当指脊椎管,认为只有  相似文献   

7.
误治,临床上时有发生。本文根据《内经》旨意,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医术粗劣,证因不清,违背治疗原则是造成误治的主要原因。误治,不仅贻误治疗,加重病情,甚则可危及生命。医生在救死扶伤工作中,要尽量避免或减少误治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内经》论医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医德,《内经》中已有丰富的论述。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上,以古代传统伦理道理观念规范中医人格和医德修养,培养中医人才。值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学术之际,本文拟归纳《内经》有关医德论述,以为借鉴,谬误之处,敬请指正。尊重医学科学,反对迷信鬼神《内经》以朴素的唯物论认识疾病,指导医疗实践,反对迷信鬼神。《灵枢·贼风》篇指出:"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歧伯日:"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其所从来者微,视之不见,听而…  相似文献   

9.
周建伟  张凡 《四川中医》1998,16(1):12-13
自古至今,《内经》被历代奉为典范,其始终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内经》论灸,涉及36篇,《灵枢》十七、《素问》十九。观其内容,虽不算丰富,却十分珍贵。发掘整理这些祖国珍遗,对现世灸疗学的发展仍颇具现实意义。有鉴于此,笔者逐通览《灵民素》,撮其精要.今整理讨论如次。1.灸之所直,其症颇广;灸能却病,其理也多《灵枢·宫外》云:“针之不为,灸之所直”,意指不适宜针刺的疾病,均可用灸治,足见其适应症之广。概括《内经》灸治病证及机理,有如下几端。外感风邪之证,施灸可祛风和营《索问·玉权真脏论》曰:‘“是放风者…  相似文献   

10.
《内经》将由外邪引起的,以发病急、传变快、热象明显、病程较短为特征的一类疾病,通以“热病”称之。经中记载了伤寒、温病、疟、痢等热病的多个病种,举凡病因、发病及证治规律皆有所述,成为后世外感温热病学之渊薮。然《内经》诸篇所论不一,后世医家每各有所宗,致纷争迭起,学派林立。因此,有必要重温《内经》有关热病的理论,以溯其源而清其流。鉴  相似文献   

11.
除了情志诱因之外,内经在五脏相关、四时阴阳、五运六气、饮食因素、外邪侵袭、气血逆乱、体质因素等多角度阐述了可以导致抑郁症状的病因病机,并且将诸多因素有机的、系统的纳入阴阳五行理论统摄之下,从而使抑郁症与其他所有疾病一样在病因学上具有统一的说理工具,并可以由此引出合理的、灵活的、多样的防治方法,体现了中医理论体系独特的优势,可以为抑郁症的现代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内经》未病思想的深入探讨,认为《内经》未病内涵包含甚广,即可将凡是没有明显的躯体症状之前,归为未病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中与厥字相关的病名有多种,部分名称所指的疾病与今天中医内科学的厥证相同或相近,而也有多数疾病并不属于今之厥证,这些名称在后世疾病正名过程中不断被定正。文章将对《黄帝内经》中与厥相关的病名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厥字在名称中的含义及其所指的具体疾病。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思维是以系统论为指导的思维模式。而系统论虽然产生于当代西方社会,但其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并影响着中医理论的发展方向。从系统论的4个基本原理(整体性原理、联系性原理、动态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入手,分析系统思维在《黄帝内经》中的具体体现,从而说明古人研究中医之时已经运用系统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研究此,旨在探索古人研究中医的思维方式,并希望能为今天中医的研究提供一点思维方式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系统总结了古人的食疗活动,提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食疗理论和食疗方法,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强调膳食结构综合平衡,要“谨合五味”,谷肉果菜合理搭配;总结分析了饮食不当而致病的种种情况;说明病后的饮食宜忌。  相似文献   

16.
《内经》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斌  王玲玲 《中国针灸》2005,25(4):265-268
目的:探讨在中医理论形成的早期人们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方法:将<内经>中有关篇章,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得出其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结果:在<内经>中,与脑有直接联系的经络主要有足阳明经、足太阳经、督脉和跷脉;经络出入大脑的部位主要有眼系、巅顶部、风府穴和顑部;大脑内部也存在一定的经络通路.结论:<内经>对大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是比较丰富的,在临床诊治脑病时值得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的“治未病”思想,着重研究张仲景对《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其关于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的重要性与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内经》、《难经》因时而刺的不同选穴规律,为深入理解和临床广泛应用五输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经》、《难经》篇章中关于五输穴、因时而刺的观点为基础,分析二者的不同选穴规律。结论:《内经》、《难经》都高度强调自然与人体节律在治病中的重要地位,而前者注重疾病变化的不同表现与季节的关系,后者注重五脏与所属季节,以及与相同五行属性的阴经五输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寸口诊法"是中医脉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记录于《内经》,确立于《难经》,《三指禅》对其进一步发展,使其与临床紧密结合,更加适用于临床。比较了《内经》、《难经》、《三指禅》对"寸口诊法"的研究与应用,以期对临床脉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中的解剖学知识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经》运用解剖学知识参与构建其医学理论,通过解剖,认识人体结构,认识人体的形体层次、五官九窍,建立三焦概念及相关理论,认识内脏相互关系,发现内脏部分功能。由于解剖的局限,于是以实践积累为基础,结合解剖手段,运用精气—阴阳—五行哲学理论和方法,揭示生命现象,构建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