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运动点腧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本体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点腧穴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评分及上肢日常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STEF评分、MBI评分均明显上升(P0.01),且治疗组上升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0%,对照组为72.7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和常规康复训练均有利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本体感觉障碍的恢复,可有效升高患者的FMA评分、STEF评分、MBI评分,运动点腧穴经皮穴位电刺激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谦  郭根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9):2145-2146
目的 探讨"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运动想像"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对照组仅给予与治疗组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方案,采用简式Fugl-Meyer(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动想像"疗法结合常规康复可明显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上海市同仁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给予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上肢功能评分法(FMA)、手臂动作测试评分法(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总运动能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上肢、下肢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ARA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RAT总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ARAT总评分高于对照组[(13.57±2.31)分比(8.83±2.51)分](P<0.05)。治疗后对照组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BI总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MBI总评分高于对照组[(67.71±7.37)分比(58.44±5.16)分](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中领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68-1969
目的:研究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RRT)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4周,RRT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4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IMT组的FMA和MBI值比RRT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6):1186-1190
【目的】观察温通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中风病的中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通刮痧疗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能明显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的症状,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肢导引功对中风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上肢导引功组(治疗组)、Bobath疗法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上肢导引功,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6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STEF、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TEF、上肢FMA评分、MB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导引功对提高中风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育山  符俏  曹贤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48-1450,1455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RRT)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4周,RRT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4周。所有病人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IMT组的FMA和MBI值比RRT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镜像疗法对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证脑卒中合并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同时辅以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一组给予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味结合镜像治疗,治疗二组给予镜像治疗,对照组仅常规处理。三组疗程均为60 d。采用简化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升(P0.05),且治疗一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及治疗二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一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和治疗二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镜像疗法能更好地改善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集合功能训练方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康复中心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75例)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进行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利用FMA、MBI和IEMG三项评分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肌肉系统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后的FMA和MBI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MA、MBI显著的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的IEGM评分显著的优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中治疗后的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的IEGM评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集合功能训练治疗能够加快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恢复速度,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治疗,如Bobath疗法、间歇气压和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及体外冲击波治疗。现代康复及针灸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共治疗12周;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前后的同组比较中,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虽然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FMA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组间比较中,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MA评分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现代康复治疗基础上结合针灸及体外冲击波治疗肩手综合征,可有效缓解上肢疼痛,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梁辉  卢英  吴赞华  曹湾  郭佳  李荣祝 《微创医学》2021,(1):34-37,50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体外冲击波(ESW)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运动疗法(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以及针灸、推拿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运用BTX-A注射联合ESW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4周、6周后,两组患者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上肢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周、4周、6周后,两组上肢Fugl-Meyer评定(FMA)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康复治疗相比,BTX-A联合ESW能更迅速且持久地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上肢屈曲关节的活动度,减轻患者肢体疼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督脉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督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共21 d。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评价患者肌张力情况;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并用MAS分级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AS、C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督脉可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60例脑卒中软瘫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康复治疗)、NMES组(20例,常规康复治疗联合NMES治疗)和联合组(20例,常规康复治疗、NMES治疗联合Rood治疗)。治疗前后使用平均肌电值(AEMG)评估上肢肌肉的激活程度;治疗4周后,使用改良的Ashworth分级量表(MAS)评估上肢肌张力、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MAS分级、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MAS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联合组较NMES组、联合组较对照组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治疗前,3组患者AEM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96,P=0.612);3组患者AEMG值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AEMG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 NMES联合Rood技术可以较好的激活肌肉、促进肌肉主动收缩、更快的渡过软瘫期,改善脑卒中软瘫期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背景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55%~75%的患者中风后会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后遗症状。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是中风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新技术,对上肢功能的改善尤为明显,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为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夯实基础。方法 2018年6-12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对照组(n=25)采用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观察组(n=25)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 对患者FMA评分、MBI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6.153,P<0.001;F交互=34.226,P<0.00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MA评分、M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M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期间两组不同时间的症状改善程度不同,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确切、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5.
袁经阳  周小华 《中医学报》2021,36(2):425-429
目的:探讨火针经筋疗法联合枢经推拿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LPO)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联合治疗组37例,采取火针经筋疗法联合枢经推拿法。常规治疗组37例,采用常规针刺联合枢经推拿法。比较两组患者偏瘫上肢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ore,MAS)以及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nalysis,FMA),治疗前后SOD和LPO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联合治疗组MAS(2.28±0.71)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3.17±0.85)分;联合治疗组痉挛程度改善有效率为81.08%,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2.16%;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FMA评分(52.74±18.63)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43.26±17.58)分;两组患者治疗前SOD和L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SOD(28.62±3.54)nmol·L^-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23.93±3.17)nmol·L^-1,LPO水平(9.18±1.05)nmol·L^-1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1.27±1.22)nmol·L^-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经筋疗法联合枢经推拿法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可有效降低偏瘫上肢肌张力,恢复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体内血清SOD含量,降低LPO含量,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速牵伸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疗效,为该方法的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56例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40min/次,2次·d-1,每周6d)和慢速牵伸训练(15min/次,2次·d-1,每周6d)。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假性体外冲击波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的上肢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2组患者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和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6),但FMA和MBI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4周后2组患者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和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速牵伸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慢速牵伸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毫火针针刺井穴治疗脑卒中后偏身肢体麻木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的脑卒中后偏身肢体麻木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普通针刺组35例、毫火针组33例,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上,普通针刺组予常规毫针针刺治疗,毫火针组予毫针针刺+毫火针针刺井穴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感觉障碍评定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感觉障碍评定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都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毫火针组较普通针刺组疗效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毫火针组90.91%,普通针刺组71.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毫火针针刺井穴治疗脑卒中后偏身肢体麻木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感觉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应象刺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应象刺血和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巴氯芬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上肢肌张力的变化、运动功能的变化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ADL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肌张力均有所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肌张力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应象刺血可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状态,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想象疗法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想象疗法配合头针疗法,观察2组治疗6周后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6周后,2组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运动想象疗法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可有效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失衡的经络系统,恢复病灶部位大脑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