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交试验法优选金芍胶囊的醇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金芍胶囊的醇提工艺进行优选。【方法】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和得膏率为考查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与乙醇用量、提取次数相比,乙醇浓度对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影响较大,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为药材8、6倍量的体积分数70%乙醇分别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该工艺盐酸小檗碱提取率较高,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工艺简便经济,适合于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枫香槲寄生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总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通过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10倍量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显色后的样品稳定,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植物药总皂苷的含量测定。其中第3批药材总皂苷含量最高,其百分含量为8.16%。【结论】该提取工艺操作简单,经济省时,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湖北黄石野生驯化扦插雷公藤芽、叶中雷公藤甲素含量变化。【方法】采自湖北通城、江西萍乡、湖南岳阳、浙江丽水和福建泰宁等地的雷公藤样品,于黄石市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雷公藤种植基地野生驯化1年后,采枝条扦插2年。分别于2015年5、7、9、11月,采收上述5省的野生驯化扦插的雷公藤芽和叶,采用石油醚除杂—70%(体积分数)甲醇水提—氯仿萃取的方法处理样品,HPLC法测定雷公藤甲素的含量。【结果】5、7月种源于湖北通诚的雷公藤芽和叶中基本不含有雷公藤甲素;自5月至11月种源于湖南岳阳和浙江丽水的雷公藤叶中雷公藤甲素含量逐渐升高;11月各来源的雷公藤叶中雷公藤甲素含量最高。雷公藤叶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因种源而不同。【结论】湖北黄石地区可以种植雷公藤。11月采集的雷公藤叶更有利于提取、分离雷公藤甲素单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酒制当归的微波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阿魏酸及总挥发油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的微波炮制工艺。【结果】酒制当归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kg药材黄酒的用量为20 kg,闷润60 min,微波强度(中火)60%,微波时间为2 min。【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且易于控制,可作为当归炮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芹菜籽中芹菜甲素、芹菜乙素和新蛇床内酯的含量,验证该方法在芹菜籽中应用的准确可行性.方法 以芹菜籽原料药中主要成分芹菜甲素、芹菜乙素和新蛇床内酯为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芹菜甲素与芹菜乙素、芹菜甲素与新蛇床内酯的校正因子.测定芹菜甲素的含量,测得校正因子f芹菜甲素/芹菜乙素=0.226;用校正因子测定芹菜乙素和新蛇床内酯的含量,测得校正因子f芹菜甲素/新蛇床内酯=0.702,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6批不同批次中3个成分的含量,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结果 不同仪器所得相对校正因子的RSD为4.4%~6.7%,同一台仪器不同色谱柱所得相对校正因子的RSD为2.3%~3.6%,建立的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原料药中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在缺乏对照品的情况下,该方法可用于芹菜籽中多成分质量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化橘红中肌醇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色谱法测定化橘红中肌醇含量,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化橘红中肌醇最优提取工艺。【结果】化橘红中肌醇最佳提取工艺为体积分数70%乙醇、料液比1∶20、提取温度100℃、每次时间45 min、提取2次。【结论】本研究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稳定、提取率高,可用于化橘红中肌醇的提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热温度及时间对丹参饮水提液中酚酸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丹参饮水提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含量,经典恒温加速试验法考察各成分含量变化。【结果】3个成分中丹酚酸B的含量随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结论】丹参饮水提液中水溶性成分不稳定,檀香和砂仁会加快丹参的降解,提示在提取、浓缩等工艺中应注意加热温度及时间对其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对川芎挥发油提取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氯化钠、磷酸氢二钠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和传统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川芎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同时以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的总含量为指标进行定量比较。结果: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中得到17种化合物,挥发油提取率为0.15%,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的平均总含量为4.09 mg/g;氯化钠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得到15种化合物,挥发油取率为0.29%,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的平均总含量为4.15 mg/g;磷酸氢二钠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得到15种化合物,挥发油提取率为0.11%,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的平均总含量为3.31 mg/g。结论: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比,所提川芎挥发油成分差别不大,氯化钠辅助可提高出油率,但对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含量无明显影响;磷酸氢二钠辅助会降低出油率,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含量也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正交实验法优选肉豆蔻中安五脂素的提取工艺。【方法】建立肉豆蔻中安五脂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监测提取工艺中安五脂素的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肉豆蔻中安五脂素提取的影响。【结果】安五脂素含量测定方法为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2×107X-57655(R2=0.9996),安五脂素在0.791~3.16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安五脂素的平均回收率为100.9%。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肉豆蔻中安五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的95%的乙醇回流提取60 min,提取次数为2次。【结论】该提取工艺简便易行,为肉豆蔻药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吴茱萸药材最佳闪式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闪式提取技术,以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得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选择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电压为考察因素,选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吴茱萸药材最佳闪式提取工艺。【结果】吴茱萸药材的最佳闪提工艺条件为提取电压40 V,提取时间3 min,乙醇浓度体积分数75%和料液比1∶20。【结论】闪式提取吴茱萸药材效率高、时间短,可成为提取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豆腐柴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菌作用效果。方法以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分数作为自变量,以豆腐柴中总黄酮(按芦丁计)的提取率作为因变量,采用响应面法优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豆腐柴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为25.95 min,料液比为1∶24.05,乙醇浓度为81.89%,提取次数为3次,在此条件下,豆腐柴中总黄酮得率理论上可达0.807%。结论星点设计-效应响应面法优选豆腐柴中总黄酮类的提取工艺,方法简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水蒸气蒸馏法(SD)和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技术(WER)提取艾叶挥发油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SD和WER法提取艾叶挥发油,计算挥发油得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比较两种提取方法制得的艾叶挥发油中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①SD法提取挥发油得率为0.502 ml/100 g,WE...  相似文献   

13.
三种方法提取当归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常压水蒸气蒸馏(NPSD)、减压水蒸气蒸馏(VDS)和超临界CO2萃取(SFE-CO2)法所提取当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结果】3种提取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无论在成分还是在含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以SFE-CO2法提取效率高,提取成分较完全,为提取当归挥发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化番荔枝子油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渗漉法、索式提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番荔枝子油,以番荔枝种子的出油率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对最佳提取方法进行工艺的优化,并采用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 索氏提取法提取的番荔枝子油得率最高;索式提取法提取番荔枝子油的最佳工艺为:采用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为80℃,回流时间为90min,番荔枝子油的出油率为(22.28±0.21)%。GC-MS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所得的番荔枝子油的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为:棕榈酸(9.92%)、亚油酸(20.49%)、油酸(56.50%)及硬脂酸(9.14%)。结论 该实验优选出的索氏提取工艺稳定,番荔枝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经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污泥的正己烷亚/超临界萃取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萃取过程中污泥中的有机质发生裂解和脱O、N、S等杂原子的反应,同时伴随污泥颗粒表面水分的有效分离。同时,分析了产物的分布情况及产物的特征,结果表明:采用正己烷亚/超临界萃取可有效提取污泥中的有机质,正己烷萃取物的产率可达19.5%~24.2%(daf),其O含量较低,N和S含量较高,不适宜直接作为液体燃料燃烧利用,可进一步加氢精制处理后使用;水相产物所含的有机物主要由醇类和羧酸类组成,可作为萃取残渣水热液化的溶剂被循环利用;萃取残渣的有机质中四氢呋喃可溶物总质量分数高达74.1%~84.9%(daf),可用作水热液化制备生物油的原料。  相似文献   

16.
不同提取方法对檀香挥发油含量及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不同提取方法对檀香挥发油含量及成分的影响。(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乙醚浸渍法及溶剂回流法所得的檀香油与水蒸汽蒸馏得到的挥发油质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乙醚浸渍法所得檀香油中总檀香醇的比率稍大于以水蒸汽蒸馏所得挥发油,且二者化学成分的组成及比例相类似,经石油醚回流及乙醇回流所得挥发油比率高环境污染 蒸汽蒸馏法;其总檀香醇的含量及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则与之相近。(结论)乙醚浸渍法可用于檀香挥发油的定性分析。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檀香油难以提取完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测定蜂胶产品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方法所提取的蜂胶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药典法和甲醇索氏提取法所得总黄酮的含量较高,以芦丁计分别为0.1982、0.1978 mg/g,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药典法比较,甲醇索氏提取法简便、省时、经济,在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时可以考虑用甲醇索氏提取法来代替药典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选微波法提取制川乌配伍白芍中有效成分乌头总生物碱和芍药苷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设计法,优选出65%乙醇为提取溶媒,进一步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及料液比4个因素,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总生物碱,采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并以其量及浸膏得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以65%乙醇为提取溶媒,在微波功率800 W,微波辐射时间为0.5 h,固液比为1∶10时乌头总生物碱和芍药苷的提取量最高且浸膏得率最低。结论 微波提取时间短,有效成分提取率高,此方法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工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植物油作夹带剂对厚朴超临界提取效率的影响。【方法】在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35℃、解析压力7.0 mPa、解析温度40℃、萃取时间3 h的工艺条件下进行超临界CO2提取,分别在10、20、30、45、60、90、120、150、180 min收集提取物,以萃取物得率及厚朴酚、和厚朴酚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植物油作夹带剂对厚朴超临界萃取的影响。【结果】加入体积分数10%植物油作为夹带剂,厚朴萃取物得率在前2 h明显高于未加夹带剂工艺,厚朴酚、和厚朴酚的提取率也有提高。【结论】以植物油作夹带剂有利于提高厚朴超临界CO2提取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