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ATP-TCA技术(ATP生物荧光体外药敏检测法)在中晚期结直肠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113年3月48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ATP-TCA检测常用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四组单药与三组联合药物在体外抗敏度上差异明显(P〈0.05);根据ATP-TCA检测结果指导化疗,结果表明47例结肠癌患者中有效例数达到29例(6170%),ATP-TCA总预测准确率为65.96%(31/47),阳性符合率为55.81%(24/43)。结论ATP-TCA技术能有效检测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中晚期结肠癌患者化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ATP-TCA肿瘤药敏检测法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ATP-TCA肿瘤药敏检测法指导制定化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应用ATP-TCA肿瘤药敏检测法检测64份乳腺癌手术标本对9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8株乳腺癌细胞系对8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乳腺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存在着异质性。联合用药的敏感率高于单药。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相符。结论ATP-TCA肿瘤药敏检测法可用于临床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段百芸  李克强 《浙江医学》2011,33(5):690-692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位列全球第四大常见肿瘤,占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术前、术后化疗是胃癌的重要辅助治疗方式.近年来,各大制药企业不断研发新的抗癌药物,临床上肿瘤化疗的应用更加广泛合理,化疗药物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术前化疗可使原发癌缩小,为手术切除创造有利条件,降低肿瘤细胞活力,消灭微波转移灶,提高综合治疗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化疗药物的选择和确定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盲目性、随意性,无效药物可对人体造成损害,从而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基于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ATP-TCA)检测肿瘤体外的药物敏感性,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对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可评估率的方法,其有助于临床医师确定化疗药物组合及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减少治疗开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化疗的有效率.本研究采用此方法对85例胃癌标本进行检测,比较7种常用化疗药物和3种联合化疗方案的敏感性,以期为临床胃癌化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目前常用化疗药物对体外培养的原代胃癌细胞的敏感性.方法用改良MTT法对88例胃癌患者的新鲜标本进行体外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和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成功率为94.3%,以细胞抑制率30%为判断标准的14种化疗药物中,5-FU、MMC、PYM、VP-16和DD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P<0.05).以上5种药物之间比较,其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的高低与肿瘤药敏无明显关系.结论体外胃癌细胞原代培养及化疗药物敏感试验对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敏感化疗药物开展个体化化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ATP-TCA肿瘤药敏检测法指导制定大肠癌化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应用ATP-TCA肿瘤药敏检测法,检测28例大肠癌手术标本和19例大肠癌外周血标本对8种常用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大肠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存在着异质性,联合用药的敏感率高于单药。外周血标本和手术标本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基本相符。结论:ATP-TCA肿瘤药敏检测法可用于临床制定大肠癌个体化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原代肺癌细胞培养与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维娜  郭文君 《医学综述》2006,12(13):783-785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是导致肿瘤患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个体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是临床化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检测肿瘤细胞耐药基因的表达和药物敏感性将为临床化疗提供有效的帮助。现综述肺癌细胞的体外培养、耐药基因及药物敏感性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代替癌细胞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测定 ,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 :取大肠癌标本的同时抽取其外周血 ,利用噻唑蓝 (MTT)法 ,体外检测 34例患者癌细胞和淋巴细胞对 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大肠癌患者癌细胞抑制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抑制率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计量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研究膀胱癌药敏的异质性及指导术后灌注化疗个体化的可行性。方法:用肿瘤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和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58例新鲜膀胱癌标本对7种常用灌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药敏组58例患者,术后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最敏感的化疗药物灌注,对照组60例患者,术后选用吡柔比星灌注,两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结果:所有标本均获得药敏结果,可评价率为100%。不同个体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单一某种药物N-不同个体膀胱癌细胞抑瘤率最低为0,最高为89.7%;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羟基喜树碱22.4%,顺铂19.O%,阿霉素17.2%,5-氟尿嘧啶15.5%,表阿霉素12.1%,吡柔比星8.6%,丝裂霉素5.2%;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复发性、多发性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敏组无瘤率为79.3%,对照组无瘤率为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浅性膀胱癌对灌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流式细胞计量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测定结果较好反映了该检测技术的异质性,提示其可指导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药物个体化选择,实现治疗个体化,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大肠癌细胞抑制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代替癌细胞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测定,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取大肠癌标本的同时抽取其外周血,利用噻唑蓝(MTT)法,体外检测34例患者癌细胞和淋巴细胞对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大肠癌患者癌细胞抑制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抑制率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肿瘤药敏试验方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恶性肿瘤的异质性不仅表现在生物学行为和病理学特点 ,还表现在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上。同种肿瘤不同个体间的药敏谱不同 ,而目前临床联合化疗的方案过于固定 ,不能针对不同患者选择相应的方案 ,且化疗药大多数有较大毒性 ,如白血病当临床确定患者对应用的药物不敏感时 ,药物已产生了严重的毒副作用 ,有的已导致耐药基因产生。因此实行个体化疗已成为化疗研究的热点。而体外肿瘤药敏试验是实现个体化疗的实验基础和依据。本文对体外肿瘤药敏试验方法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2 0世纪 50年代以来 ,国内外学者先后建立了多种体外药敏试验的方法。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体外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检测了38例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对12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顺铂、表阿霉素等9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肝癌肿瘤细胞的药敏结果有相关性。而对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阿霉素等3种化疗药物的敏感结果无相关性。结论:肝癌患者某些化疗药物可以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代替肿瘤细胞进行体外化疗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筛选敏感药物进行个体化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晚期恶性肿瘤体外药敏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MTT法检测了 38例胸腹水标本对几种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不同个体之间对药物的敏感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单一药物的抑制率以DDP、ADM、EDR、CP、VP - 16较高。结论 用MTT法快速药敏选药可使化疗个体化 ,提高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张征宇  高建平  葛京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1):1020-1021,1024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方法,并观察其指导临床用药的效果.方法:38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药敏组,对其肿瘤标本在不同药物及同一药物不同浓度中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应用单四唑(MTT)法检测其生长抑制率,并以此指导临床用药及术后化疗.另以30例常规应用羟喜树碱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膀胱肿瘤的年复发次数.结果: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与药物的浓度呈正相关;联合用药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临床观察显示,药敏组肿瘤年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MTT法检测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是指导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药物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MTT法检测肿瘤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静  吴锋  梅铭惠 《华夏医学》2005,18(1):140-143
化疗作为全身性治疗手段,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肿瘤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各异,即使肿瘤组织学类型相同,其对化疗药物的反应也可能不同.现今个体化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而体外肿瘤药敏实验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基础和依据.体外肿瘤药敏试验方法很多,其中四唑蓝(即3-(4,5-双甲基-2-噻唑)-(2,5)--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以其简便、经济、客观等优点为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现对MTT法的历史、原理及作用进行探讨,侧重其在确定抗肿瘤新药敏感性试验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用于指导临床个体化化疗药物选择的实用性,为乳腺癌临床化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435S对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5-氟脲嘧啶(5-Fu)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5-Fu对高转移和低转移乳腺癌细胞株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MTT法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剂量,提高化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为乳腺癌临床个体化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沈素 《中国医刊》2006,41(7):23-25
目的比较化疗药物药敏实验的不同方法,探讨通过药敏实验为临床合理地选用抗肿瘤药物,提高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分析目前化疗药物药敏实验体内法、体外法的优劣以及各种体外药敏实验方法可评估率和临床敏感准确率存在的差异。结果各种化疗药物药敏实验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指导临床用药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结论建立一种敏感、准确、快速和可操作性的肿瘤药物药敏检测方法,对个体化化疗治疗和避免肿瘤耐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化疗药敏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寿江  赵国刚  王崇树  侯华芳 《四川医学》2002,23(12):1243-1244
目的 针对大肠癌不同个体术后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制定出针对性强、合理的化疗方案。方法 对30例病理确诊的大肠癌患者术中取出的活体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用MTT法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不同肿瘤个体,对各种抗癌药物敏感性不同,二药联合应用其敏感性明显高于单药。结论 体外药敏实验能指导临床用药,避免化疗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用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研究胃癌药敏的异质性和个体化疗的可行性.方法 用ATP-TCA技术检测22份胃癌标本对6种抗癌药单药或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其中应用20倍的氟尿嘧啶模拟希罗达.结果 不同标本的药物敏感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单药中最有效的药物依次为丝裂霉素、氟尿嘧啶、顺铂,敏感率分别为22.7%、18.2%、13.6%.最有效联合用药方案是20倍氟尿嘧啶+草酸铂,敏感率为81.8%,其次是表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结论 胃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存在明显异质性.试验结果与临床治疗经验比较一致,ATP-TCA可用于为胃癌患者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体外药物敏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评志 《广西医学》2008,30(12):1904-1905
乳腺癌是由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包括手术前、中和后的化疗,尤以术后的辅助化疗最为常用,由于不同个体的乳腺癌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即:恶性肿瘤存在"异质性(heterogeneity)"[1],因此,对乳腺癌患者实行化疗方案个体化受到肿瘤学界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化疗的有效率,利用相对可靠的肿瘤化疗药物敏感实验方法来选择药物,实现个体化治疗.我们用MTT法测定了10种常用化疗药物对46例乳腺癌的抑制率,旨在为临床化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颅内肿瘤组织标本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为颅内恶性肿瘤病人个体化化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新鲜的41例恶性颅内肿瘤组织标本应用MTT法进行7种脑肿瘤常用化疗药物以及与尼莫通(NIM)联合的体外敏感性测定,经筛选后将敏感药物经静脉或颈内动脉超选择应用。结果41例颅内恶性肿瘤病理标本对7种化疗药物总体上较为敏感,其单独药物敏感顺序依次为卡氮芥(BCNU)、威猛(VM-26)、甲氨喋呤(MTX)、顺铂(DDP)、足叶乙甙(VP-16)、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与NIM联合药物的抑制率顺序依次为BCNU、VM-26、VP-16、DDP、ADM、VCR。药物治疗随访观察,1年以上存活71.9%(23/32),2年以上存活56.3%(18/32)。结论常规脑肿瘤化疗药物对不同个体敏感程度不一,因此,体外化疗药物敏感试验可帮助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按其结果指导化疗可能有助于提高颅内恶性肿瘤病人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