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整脊推拿结合中药化痰祛瘀方治疗颈源性眩晕伴颈动脉斑块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伴有颈动脉斑块的颈源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基础治疗联合中药化痰祛瘀方,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整脊推拿干预,治疗后统计比较两组眩晕指征和血脂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耳鸣、恶心欲呕、头痛、视力障碍、猝倒发作、颈项不适、反应迟钝等症状的恢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血脂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中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酰甘油(TG)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整脊推拿结合化痰祛瘀方治疗颈源性眩晕伴颈动脉斑块,在改善眩晕相关指征和血脂方面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武良群  李羡  郝晶 《中医学报》2020,35(6):1333-1336
目的:探究揿针拔伸法联合手法推拿对颈源性眩晕患者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颈椎活动度及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19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9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揿针拔伸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cervical vertigo symptom and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ESCV)评分、颈椎活动度及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ESCV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椎动脉平均流速、大脑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拔伸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功能,增加颈椎活动度,提升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善大脑后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源性眩晕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采用电针颈夹脊穴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63例单纯采取牵引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5%,对照组显效率57%,两组显效率比较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可明显改善颈源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牵引下捺正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伤二科病区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3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接受常规针刺结合牵引下捺正手法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经过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结论:牵引下捺正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采用颈夹脊穴针刺联合TDP神灯照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项丛刺治疗。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满意,并能迅速缓解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采用颈夹脊穴针刺联合TDP神灯照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项丛刺治疗。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满意,并能迅速缓解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位疗法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82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体位疗法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敏使朗口服加枕颌牵引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来评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6个月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13.2%;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体位疗法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不仅近期疗效满意,而且远期疗效亦满意;且无过高的设备要求,既安全又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葛根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8例颈源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ESCV评分、DHI评分、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SCV评分、DHI评分、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CV评分、DHI评分、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葛根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脑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国矫正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中国整脊,对照组30例采用按摩加电脑中频电疗仪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66.7%,经χ^2检验P〈0.01,两组总有效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中国矫正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桂八味治疗颈源性眩晕进行观测.方法 随机选取52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给予桂八味,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维生素B1、B12片治疗l5天观察临床症状,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自拟桂八味可明显改善颈源性眩晕症状,疗程短、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及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及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直视下针刀松解及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2组针刀松解治疗均每周1次,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左右互换,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并评定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的77.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及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颈源性眩晕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一指禅推法治疗颈性眩晕的频率与即时镇晕效应的量效规律,为推拿手法的量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符合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37例,随机分为A组(频率为60~100次/min)和B组(频率为120~160次/min),采用在手法质量控制下的一指禅推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眩晕程度积分和临床综合疗效两项指标.结果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眩晕程度积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眩晕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综合疗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指禅推法的频率不是越快越好,较慢频率的一指禅推法即时镇晕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苏敏 《当代医学》2013,(3):152-153
目的探讨火针加毫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7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毫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火针加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4.36%(29/4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37/39),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加毫针治疗颈源性头痛比单纯的毫针治疗效果要好,有效率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黄昌计 《中外医疗》2012,31(16):113+115-113,115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用于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医为主治疗用于颈源性眩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喹利嚷进行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观察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使用氟喹利嗪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较少。结论补中益气汤用于颈源性眩晕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卧位正骨牵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在显效病例治疗时间上相比较一个疗程以内差异有显著性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卧位正骨牵扳手法在改善颈源性眩晕症状功能方面明显优于传统中医正骨推拿手法(P<0.05),而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卧位正骨牵扳法安全可靠,不会产生医源性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彭晶  王文利  万姣 《当代医学》2021,27(25):9-12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通窍法治疗耳源性眩晕缓解期耳石器异常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耳源性眩晕缓解期耳石器异常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益肾活血通窍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及颈源性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眼源性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VSI评分、DHI评分、cVEMP P波潜伏期、oVEMPP波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BBS评分、N-P波振幅、N-P波振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活血通窍法治疗耳源性眩晕缓解期耳石器异常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前庭功能及眩晕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步牵引整脊手法对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三步整脊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82.35%,对照组愈显率50%,观察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远期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步牵引整脊法不仅能明显改善颈源性头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而且远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调神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湿中阻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取颈3~5夹脊穴、本神、神庭透百会、内关、三阴交、丰隆、足三里等穴位,针刺得气后,施相应的补泻手法,留针30 min。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注射用七叶皂苷钠15 mg、丹参川芎嗪10 ml),均每日治疗1次,7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性眩晕采用健脾调神针刺法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颈源性失眠患者应用针灸法进行脊柱综合调理对失眠以及颈椎状态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确诊的80例颈源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方案:对照组推拿按摩法,治疗组推拿按摩法+针灸法。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在睡眠质量、疼痛状态、颈部残障指数方面的差异以及心理与生活质量各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颈源性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IQ)与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源性失眠患者疼痛、僵硬与残障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降低,幸福感得分均提高(P<0.05),且治疗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源性失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体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脊柱调理能够获得更好地治疗颈源性失眠,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颈部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形神统调是治疗颈源性失眠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用经筋辨证论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28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用经筋辨证观点,循手三阴、三阳经筋查取结筋病灶点,用长圆针以解结法治疗.结果 治愈236例,占84.29%;有效28例,占10%;总有效率94.29%;无效16例,占5.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