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目的分析21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式及预后,并总结为嗜酸性肉芽肿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颅脑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女=2:1,年龄2~65 (13.5±5.2)岁。发生部位:额部9例,顶部6例,颞部5例,枕部1例。18例患者主诉为发现头皮下包块伴局部压痛为首发症状,2例患者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伴恶心呕吐。1例患者为体检发现。入院常规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胸部平片及四肢X线、心电图、头颅平片或CT检查。本组20例患者行扩大病灶切除术,1例多发颅骨病灶并有颅底侵犯行骨穿后转血液科继续治疗。进行诱导化疗治疗。所有20例病例经手术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至3年,2例在3年内出现其他部位再次出现发病,予以再次手术,1例广泛颅骨侵犯者经血液科治疗随访未见复发。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目前对于单发病例主张扩大颅骨切除术。术中需要处理病变硬膜,对于多发及侵犯颅底的SEG者活检明确后可行放化疗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分析儿童髂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998年1月~2012年1月儿童髂骨嗜酸性肉芽肿17例,施行病灶刮除同种异体骨植骨,局部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5~7.4年,15例病灶消失未发现复发病灶,2例骶髂关节处残留病灶但无临床表现。结论儿童髂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异性差,需要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手术充分刮除病灶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可以防止髋臼塌陷,获得良好髋关节功能,局部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可以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我院1例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上表现为溶骨性破坏;须与单纯性骨囊肿、囊状骨结核、骨髓炎等相鉴别;单发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结论: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单发的肩胛骨嗜酸性肉芽肿以手术治疗为主,多发的考虑放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治疗。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胸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1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病灶搔刮及病骨切除;1例椎骨病变行彻底刮除,加椎板减压.3月后行胸骨,肋骨病灶行刮除。结果 随访时间为半年~15年,9例获治愈,1例多发病灶骨盆病灶未予治疗。结论 胸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病灶清除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明确,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椎嗜酸性肉芽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报告我院1例枢椎嗜酸性肉芽肿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颈椎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枢椎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上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并周围软组织包块,须与脊柱恶性肿瘤、骨囊肿、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等相鉴别;颈椎嗜酸性肉芽肿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结论 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嗜酸性肉芽肿以采用手术和放疗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6.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是一种溶骨性疾病,其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明确,常首发于颅骨的额、顶部,进展缓慢,可侵犯全身骨骼。本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我科从2006-09~2012-10共收治9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现对其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多量的Langerhans细胞增生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预后好,无复发。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外科手术治疗对本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单发肋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上较罕见.本文对1例单发肋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PET/CT及ECT影像学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影像科医生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曾家良  张长风  谢飞  叶永强  陈志远 《四川医学》2010,31(12):1808-1809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我科6年来临床收治的12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多量的Langerhans cell增生和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预后好,无复发。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CT及X线在诊断中有重要诊断价值。手术能加速病变痊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2月重庆市新桥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28例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1例行CT平扫,2例行MR平扫,5例行MR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28例均为单发病灶,发生于额骨20例,顶骨8例;病灶呈圆形或类椭圆形,边界清晰,病变直径0.5~3.5 cm。CT表现为颅骨的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无骨膜反应,部分病灶内可见残存的小骨片,病灶内并可见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形成,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晰;MR表现为颅骨局限性的长T1、长T2信号影,信号不均匀,T2WI可见斑点状低信号影,增强扫描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充分结合CT及MR检查有助于提高对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资料。观察指标:病灶数目、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或信号及强化程度。结果单发15例,其中额骨6例,顶骨5例,枕骨3例,眼眶1例;多发1例共3个病灶,分别位于额骨、枕骨及斜坡。额骨、顶骨及枕骨病灶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晰;眼眶及斜坡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清晰伴有硬化缘。X线表现为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多边缘无硬化,仅眼眶及斜坡处病灶局部有硬化缘。CT主要表现为颅骨内外板类圆形骨质破坏,眼眶及斜坡病灶呈不规则侵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无骨膜反应;其中6例单发病灶及1例多发病灶均见骨质破坏内残留小点及细条骨片;软组织肿块部分呈均匀等密度,增强后软组织部分轻度强化。MRI均见骨质破坏区向颅骨内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其中11例11个病灶T1WI呈低信号,4例6个病灶呈中等信号,1例1个病灶T1WI见斑点状高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均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病灶软组织肿块均呈显著性强化。结论 X线结合MRI有助于诊断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临床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资料.结果 单发10例,多发4例,颅骨多发,虫噬样破坏5例,囊样膨胀性改变3例,广泛溶骨破坏3例,软组织肿块4例,骨膜反应6例.结论 CT扫描能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密度和范围,结合临床和其他临床检查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陈前芬  肖增明  李世德 《广西医学》2009,31(11):1680-1681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G)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X线、CT、MRI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脊柱EG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有的夜间疼痛明显,X线表现为早期椎体呈溶骨性破坏,晚期椎体塌陷呈扁平椎,其上、下椎间隙正常,附件一般不受累,单纯附件破坏罕见;CT主要表现为受累椎体多囊状不规则溶骨性破坏,骨皮质破坏,无明显膨胀性改变;MRI表现为骨质破坏CT和MRI征象无特异性。1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病灶,随访3个月至7年,局部疼痛均缓解,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植骨完全融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手术切除及植骨融合是治疗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嗜酸性肉芽肿常出现硬膜浸润,彻底清除病灶及对硬膜的恰当处理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激素和抗肿瘤药物可以控制病情发展.本病对放射治疗较敏感,对多发病变广泛者,经活检证实后应进行放射治疗,一般用6~9Gy小剂量照射即可.病变较小者可行手术切除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与MRI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嗜酸性肉芽肿的CT与MRI表现。结果 9例共11个颅骨病灶,单发者6例,多发者3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在CT上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穿凿样、溶骨样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内见稍高密度软组织填充,3例可见硬化边;3例见"纽扣征"死骨;1例可见"双边征"。MRI T2WI多呈稍高信号,内见点状低信号,T1WI多呈等信号,内见点状低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内见无强化的低信号区。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颅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溶骨性疾病,在颅骨中以单发病灶最多见,近期我院收治1例多发性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手术适应证及方法的选择。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手术治疗效果。6例患者均有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3例单纯行病灶清除术,2例加行胫骨取骨植骨术,1例行病灶清除、腓骨取骨植骨及Tsfu{内固定术。结果 6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15年,平均4.7年。5例患者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行内固定者脊柱稳定性好,恢复时间最短。结论 多节段病灶及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均应行手术治疗。病灶清除加植骨为基本手术方式,对脊柱稳定性有影响者宜加用内固定脊柱融合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X线平片检查14例,CT检查11例,MRI检查10例。结果单发共12例,颈椎3例,胸椎5例,腰椎4例;多发2例,1例累及颈椎、腰椎及骨盆,另1例累及胸椎、腰椎。共侵犯20个椎体,颈椎4个,胸椎9个,腰椎7个。X线及CT病灶表现为椎体不规则破坏和椎旁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椎体破坏信号异常和椎旁软组织肿块,椎间盘信号无改变。结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各种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特征,但以MRI检查最具价值,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影像学表现相结合,综合细致的分析才能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6例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肋骨嗜酸性肉芽肿共6例,以局部疼痛或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单发型5例,多发型l例;病变肋骨切除6例.结论 肋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X线有特征性表现,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可同期给予放疗.  相似文献   

20.
肖雪   《中国医学工程》2021,(3):113-115
目的 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检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胸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确诊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结果 MRI诊断嗜酸性肉芽肿19例,误诊结核1例;CT诊断嗜酸性肉芽肿14例,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