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340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60例宫颈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分布构成比,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宫颈炎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类型与感染率,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分析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类型与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的Spearman相关性。结果:1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中以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为主;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随着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严重程度升高,宫颈癌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最高为92.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Ⅲ级以及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双重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以及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类型与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存在相关性(r=0.404,P<0.05)。结论: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分别用核酸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术等方法从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比较分析了35例子宫颈增殖性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DNA相关序列,人乳头瘤病毒衣壳抗原的表达以及病变超微结构变化特征与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宫颈湿疣多与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相关,宫颈癌主要与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相关;(2)子宫颈增殖性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衣壳抗原的表达与病变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病变恶性程度愈高,人乳头瘤病毒衣壳抗原的表达愈低;(3)宫颈湿疣中HPV—11以诱导细胞的重度凹空病变为标志,HPV—16以引起细胞核的非典型性改变为特征;(4)人乳头瘤病毒衣壳抗原的表达主要见于HPV—11感染的具有凹空病变的宫颈湿疣中,而在HPV—16感染引起细胞核非典型性改变为特征的宫颈湿疣中,人乳头瘤病毒衣壳抗原的表达较低。以上结果表明:HPV—16致癌潜能较强。  相似文献   

3.
张惠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2):1011-1012
目的探讨阴道镜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3月-2007年9月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阴道镜检查324例患者中全部行病理活组织检查,病理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级)78例,宫颈浸润癌4例,内膜癌1例,慢性宫颈炎219例,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22例。结论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的早期筛查、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对行电子阴道镜检查的可疑子宫颈病变的5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电子阴道镜发现病变患者4046例,其中宫颈上皮炎症3257例,浸润癌8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级)458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35例.所有标本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上皮炎症1518例,CIN Ⅰ~Ⅲ级448例,宫颈浸润癌66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27例.电子阴道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3.24%、81.35%、77.23%、83.27%,阴道镜诊断子宫颈病变的总符合率为91.37%(3614/4046).结论 电子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诊断符合率高,且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全世界每年约有46万的新发病例,在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的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显著的差别.现已公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因.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可引起子宫颈癌前期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与宫颈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方法本文观察对象为本院2016年7~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对检测情况、检测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为60.00%(30/50),经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之后,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Ⅰ率为33.33%,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Ⅱ率为10.00%,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Ⅲ率为26.67%,宫颈癌率为30.00%,发现不同宫颈病变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亦有差异。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筛查当中有重要意义与指导作用存在。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5年9月至2007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宫颈上皮内瘤变住院的患者124例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女性300例作为对照组.行宫颈分泌物解脲脲原体DNA检测,并对其中103例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病例组解脲脲原体阳性率64.5%(80/124),对照组阳性率38.7%(116/30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说明,女性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有一定的相关性,解脲脲原体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尤其与高度宫颈上皮内病变相关.可能解脲脲原体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     
940910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刘培淑//实用妇产科杂志一1993,9(6).一301~303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文献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癌基因及其与宫颈癌的关系作一综述.作者从以下几方面1.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型及所致疾病的特点;2.癌基因及其分类;3.Hpv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4.癌基因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币.人乳头瘤病毒、癌基因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综述认为二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原因。许多学者描述,即v感染的细胞学特征与宫颈非典型增生及早期宫颈癌的病理改变相似,并认为此改变是由DNA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非妊娠期、妊娠期尖锐湿疣、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 (HPVDNA)的表达 ,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非妊娠期、妊娠期尖锐湿疣标本各 30例 ,宫颈上皮内瘤变 (其中CINⅠ 12例、CINⅡ 9例、CINⅢ 7例 )及宫颈癌各 2 8例 (高、中、低分化鳞癌分别为 7、16、5例 )采用免疫组化SP及原位杂交法检测HPV 6 /11DNA及HPV 16 /18DNA。结果  (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组织不同 ,HPVDNA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2 )原位杂交法检测优于免疫组化法。结论  (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广泛存在于外阴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宫颈癌中 ;(2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密切 ;(3)原位杂交法检测HPVDNA有助于尖锐湿疣、CIN、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涂片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3月进行宫颈细胞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的15365例体检者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以上级别,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SL)、鳞状细胞癌(SCC)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与组织活检,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22例(5.35%)为ASC病变,380例(2.47%)为LSIL,其中156例(1.02%)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68例(0.44%)为HISL,7例(0.05%)为SCC.与病理结果比较准确性较高.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操作安全、简便,与病理结果符合率高,是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CRP在HR-HPV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HR-HPV感染的34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IN)(癌前病变组)、28例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等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病变组)以及20例无宫颈病变的对照人群(健康对照组)。分析HR-HPV的基因型并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宫颈病变中HR-HPV感染率(58.8%)高于健康对照组(13.2%);多重感染未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最常见的宫颈癌感染亚型为HPV-16,-45;宫颈癌组和癌前病变组的血清CRP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和P=0.004)。结论:CRP可以有望成为宫颈癌的肿瘤标志物筛查出HR-HPV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中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大量的研究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几乎所有宫颈癌都伴有HPV亚型.本研究旨在评价TCT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新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筛查并与病理学诊断相结合,对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一级及其以上(≥CIN1)病例各200例进行高危型HPV1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宫颈病变≥CIN1组阳性病例69例,阳性率34.5%;宫颈炎对照组阳性病例16例,阳性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HPV高危型患者CIN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高度病变,HPV高危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的检查中有重要意义.如与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技术)、阴道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相结合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赵静  谭晓燕  张颖  郭海燕 《海南医学》2006,17(4):100-101
目的探讨对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检测及追踪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检测,对检测的HPV-DNA阳性患者(阳性组)和HPV-DNA阴性患者(阴性组)的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并对HPV-DNA阳性患者一年后的转归情况进行追踪.结果(1)22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阳性)159例,感染率69.7%.(2)细胞学检查诊断:HPV-DNA阳性组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发生率17.6%(28/159),显著高于HPV-DNA阴性组1.45%(1/69)(P<0.01).(3)阴道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阳性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28.3%(45/159),显著高于HPV-DNA阴性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2.9%(2/69)(P<0.01).(4)HPV-DNA阳性患者一年后转阴率88.4%(130/147),11.6%(17/147)的患者持续感染,宫颈炎患者HPV-DNA转阴率最高92.2%.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感染者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检测和追踪高危型HPV感染对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27例妇女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子宫颈病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发现病变1245例,与宫颈活检术结果对照,电子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中诊断的阳性率为76.52%,所有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上皮炎症927例,占74.46%;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I~Ⅲ级)190例,占15.26%;宫颈浸润癌28例,占2.25%,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2例,占0.96%。阴道镜诊断子宫颈病变的总符合率为96.52%,诊断慢性宫颈炎、早期宫颈癌的符合率依次为97.41%、95.56%。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筛查大屯煤电公司女工这组人群宫颈癌的发病情况,了解发病率、评价TBS分级系统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国际癌症协会推荐的TBS分级系统行8831例宫颈细胞学诊断,筛查煤矿女工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感染性病变、反应性病变的流行病学状况。结果TBS分级系统检出异常涂片(UNU)737例,患病率8.35%,宫颈癌(SCC)1例,高度磷状上皮内病变(HSIL)5例,低度磷状上皮内病变(LSIL)41例,未明确诊断意义的磷状上皮(AS-CUS)23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5例。结论TBS分级系统诊断宫颈病变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6.
田书云  陈灿明  张平  施莉芳  顾春美  陆乘俊 《海南医学》2006,17(10):148-148,154
目的 应用宫颈液基细胞学(ICT)技术检测宫颈病变,探讨宫颈病变特点及相关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1197例门诊、住院宫颈糜烂、有接触性出血患者进行TCT检查,并对ASCUS以上者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结果 1197例患者中宫颈细胞学检测正常者139例(11.61%),人乳头瘤样病毒感染(HPV)11例(0.92%),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41例(3.43%),活检阳性35例(符合率85.71%),不能明确诊断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71例(5.93%),活检阳性51例(符合率72.00%),高度宫颈内瘤样病变(CINⅡ/Ⅲ)6例.结论 TCT技术提高了宫颈细胞学的检出率及准确性,HPV感染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与年龄层次有一定相关的因素,通过对CIN的及时治疗,可降低宫预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6月在妇产科门诊就诊并进行HPV-DNA检测及宫颈活检的10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病例平均年龄37.5岁,HPV(+)60例,HPV(-)44例,阳性率为57.69%。病理检查结果正常的38例中,HPV(+)11例,HPV(-)27例。病理检查结果异常的66例中,HPV(+)49例,HPV(-)17例;CINⅠ25例,检出HPV(+)14例;CINⅡ14例,HPV(+)11例;CINⅢ10例,HPV(+)9例;宫颈癌6例,HPV(+)6例;尖锐湿疣11例,HPV(+)9例,阳性率分别为28.95%、56%、78.57%、90%、100%、81.81%。结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CINⅠ宫颈癌宫颈病变组中,HPV阳性感染率逐步升高。  相似文献   

18.
一、宫颈病变的几个概念 1.宫颈病变:指在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 2.宫颈不典型增生:宫颈癌癌前期病变. 3.宫颈上皮内瘤变(C I 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 4.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H P V I):与C I N相关的最早期病变.根据HPV致癌的危险性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 5.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分低度和高度两类. 6.宫颈腺上皮内病变(CGIN):包括腺不典型增生和腺原位癌.  相似文献   

19.
吕莉莉 《中外医疗》2009,28(21):189-189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与宫颈癌的405例患者为研完组,患者均于诊断时建立专科门诊病历,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月经史和宫颈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我市接受健康体检无宫颈病变者5435为对照纽,在体检前以同样方法做危险因素调查。结果与发病明显相关性的变量有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产次,初次性生活年龄,户籍情况、文化程度。结论宫殒癌的发生,发展与患者宫颈人乳头瘸病毒感染.初次性交年龄.产次.性伴侣人数.户籍情况具有相关性。因此,宫颈癌的防治重点,一是建立宫颈癌筛查系统和加强人群的宣教工作,二是加强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宫颈病变发病趋势。方法2003年4月~2007年7月采用电子阴道镜对7317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中1752例在阴道镜下定点活检送病理。结果确诊为宫颈上皮炎症1162例,占66.32%;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级)496例,占28.31%;宫颈癌例18例,占1.03%,人乳头瘤病毒感染76例,占4.34%。CIN发病年龄在20~39岁之间的病例占70.97%。结论采用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方便实用、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上升及好发年龄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