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时间生物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药物治疗的中心正由“如何治疗”(howto)逐渐向“何时治疗”(when to)转化[1]。无论是血压正常的人还是高血压病人,血压在24h内都呈现一定的昼夜节律变化。运用时间治疗学理论,可以在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生活方式、血压监测等方面对高血压病人实施护理干预,保持血压呈现正常的昼夜节律变化规律,以阻止或延缓靶器官的损伤。本文笔者对运用时间治疗学管理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人血压呈现 2 4h动态变化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取决于 2 4h平均血压水平 ,血压的晨峰现象 ,夜间血压是否为勺形曲线以及血压变异性等诸多因素。 2 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作为评价这些指标的可靠性依据。“时间治疗学”(chronotherapy)是针对人体的时间生物学特点 ,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剂及合理的给药时间或通过特定的给药技术 ,使给药时间与疾病发生的节律相一致 ,从而达到优化治疗效果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1] 。本研究旨在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单盲选择 2 2例 ,均为我院住…  相似文献   

3.
血压昼夜节律的恶化与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血压非杓型节律的增加可加重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我们在观察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基础上,评价了尼群地平对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的作用,提出了改善高血压病人昼夜节律的给药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血压昼夜节律的恶化与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血压非杓型节律的增加可加重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我们在观察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基础上,评价了尼群地平对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的作用,提出了改善高血压病人昼夜节律的给药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诊室血压正常的高血压痛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客观的评价目前社区血压控制情况。方法选取长期在笔者处就诊随访且诊室血压正常的80例高血压病人,予以动态血压检查并分析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病人中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显著多于60岁以下的病人(X^2=16.07 P〈O01);使用短效降压药物的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使用长效降压药物的高血压病人(X^2=15.89 P〈0.01)。结论大部分诊室血压正常的高血压病人中存在着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在高血压防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诊室血压的控制,还应重视夜间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长效降压药物应作为降压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动态血压指标,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情况,为完善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方法 监测江苏省苏州市白洋湾社区和相城社区2019年4—6月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对血压、脉压差、血压负荷值、血压下降率、晨峰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95例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服药率为75.84%,高于男性。总体血压节律异常发生率为70.26%,服用降压药组昼夜节律异常率高于未服药组。不同亚组间动态血压指标有差异。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社区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较高,动态血压监测对患者给药时间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 降压药要服得“恰到好处”,既能理想地控制血压,又不要服得过多。人的血压常会波动,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波动更大,这时,就需要适当调整降压药的剂量或服药时间,以维持 24小时血压正常。调整药物剂量不可能总跑医院看医生。当治疗方案确定以后,高血压病人可以在家中按照医生的建议,根据自己的血压日间波动规律和血压水平,对服用降压药的时间和剂量进行“微调”。高峰期前服药正常人的血压有“昼夜节律”, 一般为“两峰一谷”,即上午6~10时、下午4~8时为血压高峰期,睡眠时血压较低。高血压病人往往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或血压峰值过高,一些心  相似文献   

8.
<正>"时间治疗"对治疗高血压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人体的血压在24h内显示节律性的改变,清晨醒后的6h内,血压迅速升至峰值。针对血压的节律特点.24h全程稳定控制血压的方法为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与血压的晨峰现象一致,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均好发于清晨。针对人体的这一生物学特点,对高血压用药实施护理干预,能  相似文献   

9.
杨利英 《中国校医》2010,24(12):922-92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86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行焦虑、抑郁评定(SAS、SDS),分为EH+AD组及EH+nonAD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及治疗效果。结果 (1)EH+AD组24小时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明显高于EH+nonAD组(P均<0.01),尤以夜间血压增高更为明显(P均<0.001),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勺型的血压昼夜节律明显高于EH+nonAD组(72.18%比30.57%,P<0.01)。(2)EH+AD组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差,单纯用降压药物治疗效果差,合并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疗效显著。结论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24 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以夜间血压升高更明显,昼夜节律曲线以非勺型多见。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同时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人的昼夜血压会有很大不同,正常情况下,表现为白天"两峰"(上午8~9时、下午4~6时),夜晚"一谷"(凌晨2~3时),也称为勺型血压。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白天和夜晚、休息和运动的更替,导致血压出现节律性的波动,血压昼夜节律的形成主要与交感和迷走神经的张力有关,对适应机体活动、保护心血管活动和功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降压质量。方法选择降压治疗期间诊室血压正常的23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60~69岁组74例,70~79岁组84例,≥80岁组72例;选择体检健康者32例做为对照组,经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高血压各组与对照组血压水平;比较高血压各组血压水平、血压昼夜节律、晨峰现象。结果降压治疗期间,高血压各组24h动态血压波动在正常水平(〈130/80mmHg);随年龄增长脉压增大(P〈0.01),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晨峰现象增多(P〈0.05),舒张压过低(P〈0.01,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80岁患者,在降压水平达标的同时应提高降压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降压质量。方法选择降压治疗期间诊室血压正常的23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60~69岁组74例,70~79岁组84例,≥80岁组72例;选择体检健康者32例做为对照组,经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高血压各组与对照组血压水平;比较高血压各组血压水平、血压昼夜节律、晨峰现象。结果降压治疗期间,高血压各组24h动态血压波动在正常水平(〈130/80mmHg);随年龄增长脉压增大(P〈0.01),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晨峰现象增多(P〈0.05),舒张压过低(P〈0.01,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80岁患者,在降压水平达标的同时应提高降压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监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 4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49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压(MBP)。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及夜晚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和夜晚平均值相近且两组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小或消失;对照组患者昼夜节律正常。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征为单纯收缩压增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和夜间高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14例MSA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分析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及夜间高血压相关因素。结果 114例MSA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主要表现为反勺型(68.4%)和非勺型(27.2%),夜间高血压患者94例(82.5%)。与不伴夜间高血压组相比,夜间高血压组MSA患者出现直立性低血压(OH)和服用降压药物的比例更高(P0.05)、HDL-C水平更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用降压药物是MSA患者夜间高血压的保护因素,HDL-C水平减低则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MSA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普遍存在夜间高血压,降压治疗有助于减少夜间高血压发生,HDL-C水平减低可能与MSA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时间点服药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6月~2016年08月收治的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每组51例,根据给药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试验组于晚上服药,对照组于清晨服药。分别于服药前后监测患者动态血压,比较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与服药前相比,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d SBP、d DBP、n SBP、n DBP、24h SBP及24h DBP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24h SBP和n S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间服药能够有效纠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改善血压的节律性,抑制晨峰现象的出现,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非勺型高血压病人在不同时间进行服药,观察其对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降压疗效。方法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非勺型高血压病人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早上服用,观察组于晚上服用一次,在服药一个月后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进行血压测量,观察两组服药前后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85.7%;观察组与对照组昼夜节律改变有效率、收缩压夜间变异率和舒张压夜间变异率分别为70.50%/27.50%、72.50%/45%,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勺型高血压病人晚上服用降压药一次,能更好的让药物作用于血压昼夜节律一致和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逆转作用。方法将100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氯沙坦,50mg/d,治疗12周,观察疗效及复查动态血压。结果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P<0.01),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明显改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沙坦能有效控制血压,逆转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8.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vnonitoring,ABPM)是应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量患者24 h内每间隔一定时间的血压值的方法。能够监测白天、夜间以及24 h血压变化、昼夜节律等信息,除用于高血压、低血压的诊断外,还用于指导降压治疗、评价药物疗效,同时在高血压相关疾病的监测中,对高血压靶器官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进行预测。本文就ABPM与高血压相关疾病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同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及其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24ABPM)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50例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40例;另选血压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 riess法测NO,用放射免疫法测ET;采用PH ILIPS HD I 5000型彩色多普勒仪测定三组受试者的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重量(LVM),以>215 g为左心室肥大的诊断标准。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比较,ET、IVS、LVPW、LVDd、和LVM均显著增高,NO、ET、NO/ET明显降低(P<0.05)。夜间血压下降率与NO、NO/ET呈正相关(r=0.467,0.267,0.713,P<0.05),与ET、IVS、LVPW、LVDd和LVM呈负相关(r=-0.761~-0.264,P<0.05)。结论NO和ET水平可能参与昼夜血压节律的调节,ET升高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有关,并加重左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31例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31例高血压一级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显著高于高血压一级患者,且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高血压一级患者的昼夜节律存在。结论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更容易损害靶器官,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