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成年患者CT影像特点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于河南省中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72例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CT影像学特点和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水平资料进行整理,并对两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早期MP抗体滴度以1∶80为主,占比29.17%,其次为1∶40和1∶160,均占比15.28%。72例患者中单肺病变58例,其中以右肺上叶和左肺下叶较多分别有22例和18例,占比30.56%、25.00%。CT表现以磨玻璃影、实变影和结节影为主,分别有61例、50例和32例,占比84.72%、69.44%和44.44%。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患者MP抗体滴度为1∶40、1∶80、1∶160时以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1∶320、1∶640表现为磨玻璃影和结节影共存,1∶2560、1∶5120表现为磨玻璃影、结节影和实变影同存,1∶10240则以实变影为主要表现。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P抗体滴度等级与实变影发现率有相关关系(r=0.746,P=0.021)。结论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在CT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早期肺炎抗体滴度与肺实变呈正相关,与其他肺部CT表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医院接诊的8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按年龄不同将患儿分为3组,<1岁21例,1~3岁32例;>3岁27例;比较3组患儿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特征。结果患儿年龄越小,肺啰音表现越多;年龄越大,大叶性肺炎发生率越高,且C-反应蛋白(CRP)水平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3岁患儿中,影像学结果主要以斑片样影为主,占62.50%(20/32),在>3岁的患儿中,影像学结果主要以大片影为主,占62.96%(17/27),3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右侧单侧肺部受累及左侧单侧肺部受累的发生中,随着患儿年龄增加,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在双侧肺部受累中,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率随之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年龄的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中,其影像学特点具有一定特征,临床上可早期进行CT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与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的胸部CT表现及其鉴别,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医院收治的肺炎患儿74例,根据血清MP-IgM检测以及链球菌血培养的结果,将32例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分为A组,将42例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的患儿分为B组,对比两组患儿胸部CT检查中气道和肺间质病变征象的出现率;对比两组患儿的胸腔积液量以及肿大淋巴结的体积;对比两组患儿的肺内病变形态。结果 A组患儿胸部CT出现磨玻璃影、网状影、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的比例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患儿出现胸腔积液的有24例占57.14%,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儿胸腔积液的厚度为(14.63±12.57)mm,显著大于A组(P<0.05);B组肿大淋巴结的最大横径为(11.29±3.26)mm,显著大于A组(P<0.05);A组肺内病变形态为扇形薄片影的有24例占75.00%,显著多于B组(P<0.05);B组肺内病变形态为无规律肺内实变影的有37例占88.10%,显著多于A组(P<0.05)。结论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胸部CT像以肺间质改变为主;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时,CT像表现出肺泡炎症反应的肺内片状阴影,且胸腔积液和淋巴结肿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笔者所在医院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小儿支原体肺炎116例CT胸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间质浸润51例,表现为肺纹理增厚、增多、模糊或呈网点状阴影;(2)节段或大叶型实质浸润42例;(3)小斑片或扇形浸润型23例,病变自肺门向肺野外呈扇形分布,并发肺门淋巴结肿大7例。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CT呈多样性表现,易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相混淆,认真分析CT等影像征象,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炎链球菌(SPN)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差异及临床鉴别诊断,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3月就诊并确诊的支原体肺炎(MP组)患儿35例和支原体肺炎合并肺炎链球菌性肺炎(MP+SPN组)患儿30例,分析两组患儿的CT图像;分别对病变分布、病变形态以及各种并发症进行鉴别诊断与统计分析。结果 MP组患儿病变部位为左肺上叶、左肺下叶、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及右肺下叶,其分布率分别为45.71%、37.14%、25.71%、37.14%及28.57%,MP+SPN组分别为33.33%、43.33%、33.33%、30.00%及36.67%,发病部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形薄片影MP组比MP+SPN组高,无规律肺内实变影MP+SPN组比MP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比较,磨玻璃影、网状影、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确定MP组与MP+SPN组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差异和临床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与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属感染肺炎(SP)的胸部CT诊断鉴别,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35例MP患儿为MP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合并SP的35例患儿作为MP+SP组,两组均予CT检查,观察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差异。结果在CT征象上,MP组胸部CT磨玻璃影、网状影、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65.71%、82.86%、62.86%、80.00%;MP+SP组发生率分别为11.43%、11、43%、17.14%、20.00%;在肺内病变形态上,MP组扇形薄片影、无规律肺内实变影的发生率分别为71.43%、28.57%,MP+SP组发生率分别为25.71%、74.29%;MP组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为17.14%,MP+SP组发生率为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在胸腔积液厚度、淋巴结平均横径和95%CI上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与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可从胸部CT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7.
王静  辛丽红 《实用预防医学》2014,(11):1352-1354
目的提高对婴幼儿与年长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影像资料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婴幼儿(0~3岁)以咳嗽及喘息为著,肺部罗音多见,发热不明显,胸部影像学以小叶性肺炎多见,并发症少,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者较多;而年长儿(3岁)以发热及刺激性咳嗽为著,肺部体征不明显,易出现大叶性肺炎改变,易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并发症多,合并EB病毒感染者较多。结论婴幼儿与年长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有显著差异,根据其特点对诊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支气管肺炎与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特点以及早期血液检查指标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12月海口市琼山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8例MP感染肺炎患儿资料,按照肺部影像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支气管肺炎组(n=78)及大叶性肺炎组(n=60),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表现与体征,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结果,并评估患儿治疗效果及转归情况。结果支气管肺炎组患儿超声显示病灶多为等回声或者低回声,CT扫描可见密度不匀、边界模糊磨玻璃影或者斑片状密度增加影,伴明显支气管充气征;大叶性肺炎组患儿超声显示病灶存在显著回声,回声形态与脾脏、肝脏以及肺叶形态相近,CT充血期显示出磨玻璃样病变,实质期显示为大叶状或者显示为肺段分布实变影;支气管肺炎组发热、喘息以及胸腔积液患儿占比显著低于大叶性肺炎组(P<0.05),两组患儿呼吸困难、干咳或咳痰、双肺干、湿性啰音、呼吸音降低等临床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肺炎组患儿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大叶性肺炎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炎症指标水平低于大叶性肺炎组(P<0.05);支气管肺炎组患儿PEF、FVC以及FEV1等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大叶性肺炎组(P<0.05)。支气管肺炎组患儿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发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较大叶性肺炎组患儿显著缩短,转归情况优于大叶性肺炎组患儿(P<0.05)。结论 MP感染致支气管肺炎与大叶性肺炎患儿影像学表现、临床体征、早期血生化指标、肺功能存在差异,最终导致患儿预后不同,各指标综合分析有利于对两种肺炎诊断。  相似文献   

9.
小儿支原体肺炎3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比较35例经血清学确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X线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婴幼儿发病增多,占全部病例的31.4%,且病程短,典型的肺部斑片状影较少;除有肺部受累外还可有多系统受累:大多数病例可查到肺部阳性体征,与以往报道的支原体肺炎“症状重、体征轻”不符;胸片特点为一侧肺部受累,右侧多见,胸腔积液肺门增大相对较少;70%患儿C反应蛋白(CRP)明显增高,且随病情好转而降低,冷凝集实验敏感性比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敏感性低,提示临床要注意假阴性;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支原体肺炎可累及婴幼儿及较大儿童,且常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较敏感,白细胞降低可能提示病情严重伴多系统受累,CRP可作为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和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肺部影像学改变,为临床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2月在医院就诊的13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及同期体检的100名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13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设为患儿组,100名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健康组,所有入组患儿及健康儿童均行胸部正位X线检查,比较患儿组治疗前与健康组儿童的胸部正位片结果、患儿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胸部正位片结果,总结支原体肺炎儿童的肺部影像学改变特点.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的X线影像学较健康儿童有明显的特异性,肺部均出现阴影,78.7%的患儿表现为单侧下叶肺部阴影,45.6%患儿肺部纹理增多,根据病程的不同,阴影形状亦不同;健康组儿童肺部仅7.0%出现阴影,且都具有支原体肺炎史,患儿治疗前的肺部阴影发生率为100.0%,治疗后肺部阴影发生率为25.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临床症状较易和病毒性、细菌性肺炎混淆,但支原体肺炎患儿X线胸片显示,其肺部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可作为诊断的重要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支原体肺炎临床和肺部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13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各项临床和X线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以47岁多见,血沉、CRP和转氨酶增高;肺部体征少而X线改变明显,以小叶性肺炎改变为主,伴肺门影增浓,少数可有大叶性肺炎表现。结论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典型,X线影像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可在疾病早期诊断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特征并调查感染危险因素,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市潞城区人民医院诊治的肺炎儿童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儿童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临床症状、胸部听诊、肺部影像学表现斑片状或大片状致密影、白细胞计数、支原体感染史等相关资料,根据静脉血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统计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率并分析感染病例分布特点,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危险因素。结果获得有效研究对象3891例,有效率95.23%。检出肺炎支原体感染718例,感染率为18.45%(718/3891)。男童(56.27%)多于女童(43.73%),以4~6岁儿童占比最高(41.50%),其次为1~3岁、7~12岁、3月龄~1岁儿童;发病季节以冬季发病占比最高(39.83%),其次为秋季、春季、夏季;临床症状以咳嗽占比最高(89.00%),其次为发热、呼吸急促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963)、咳嗽(OR=2.768)、肺部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或大片状致密影(OR=2.983)、白细胞计数增高(OR=2.161)、支原体感染史(OR=1.436)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有待进一步降低,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可以针对具体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其对肺炎患儿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4例婴幼儿MP感染进行分析.结果34例婴幼儿MP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无规律性的咳嗽、发热,少数表现为喘憋.肺部体征不明显,胸部X线大部分以肺纹理增粗、增多为主.1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胸部X线主要以右下肺叶小斑片影为多.10例有并发症.结论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病变,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占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的10%~20%,在流行期间可占小儿肺炎的30%,以儿童和青年人多见。因该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 1998年6月—2002年6月我院共收治肺炎病人293例,其中43例为支原体肺炎,均误诊为细菌性或病毒性支气管肺炎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3例中,男33例,女10例;小于4岁20例,4~13岁23例1.2 临床表现 本组均有发热,体温在37.5℃~38.4℃13例,38.5℃~39.4℃23例,高于39.5℃7例 均有持续性咳嗽,伴气喘30例,咽痛、乏力14例;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或哮鸣音31例,呼吸音减弱9例,无明显肺部体征者3例。1.3 辅助检查 43例胸部X线片显示双肺多形态浸润影,  相似文献   

15.
任飞 《中国保健》2010,(11):78-79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x线表现。方法分析新生儿常规摄片和床旁片的x线影像表现。结果本组有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吸入性肺炎表现以右下肺为多见的小片状或小斑片状模糊影;感染性肺炎表现为以双中下肺多见,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模糊影。结论x线检查是新生儿肺炎的重要检查方法,x线胸部平片影像改变,在平片上不是单独表现的,而是几种影像混合存在。诊断时应密切结合临床,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和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资料,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来我院正常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实验室检查以及胸部的X线片检查和CT扫查,比较两组的免疫因子指标(IgG含量、IgM含量和CD3+/CD8+、CD3+、CD3+/CD4+、CD4+/CD8+和CD3+/CD25+),并统计X线胸片检测和CT检测患儿的病灶类型。结果观察组患儿IgG含量[(7.6±1.8)g/L],IgM含量[(1.7±0.2)g/L]和CD3+/CD8+[(31.6±2.2)%]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5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的病灶情况均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像学特点。结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疾病的发生与体液免疫过程紧密相关,影像学检测方法对尽早发现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病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X线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经确诊的7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 支原体肺炎的胸部X线征象较体征明显,表现为间质浸润、小叶肺泡渗出及段性、叶性肺实变等多种改变.结论 小儿肺炎既具有间质性肺炎的X线表现,又具有肺泡炎的X线表现,冷凝集试验咽拭子支原体培养PCR阳性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 34例婴幼儿 MP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34例婴幼儿 MP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主要表现为无规律性的咳嗽、发热 ,少数表现为喘憋。肺部体征不明显 ,胸部 X线大部分以肺纹理增粗、增多为主。 1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胸部 X线主要以右下肺叶小斑片影为多。 10例有并发症。结论 :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体感染儿童肺炎的影像表现,为临床早期判断肺炎病原体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673例经实验室病原检测为肺炎阳性患儿的影像学(x射线、CT)表现及病原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归类。结果支原体肺炎主要影像表现肺叶、段实变193例、支气管肺炎167例;链球菌肺炎主要影像表现肺叶、段性实变62例;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肺炎主要影像表现肺叶、段实变33例、肺脓肿9例、肺气囊形成23例、坏死21例;大肠杆菌肺炎主要影像表现支气管肺炎31例;克雷伯杆菌肺炎主要影像表现大叶性肺实变16例、肺脓肿9例;腺病毒肺炎主要影像表现广泛肺浸润3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主要影像表现毛细支气管炎28例。结论根据不同病原体儿童肺炎的影像学特点,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儿童肺炎病原体类型,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低剂量CT扫描和X射线胸片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寻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参照组患者给予X射线胸片检查,实验组患者给予低剂量CT扫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检查影像可见症状、检查准确率、检查漏诊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胸腔积液、肺泡炎、肺文理增粗、间质性肺炎、肺实变、肺门淋巴结肿大等的影像可见症状检出比例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支气管征的影像可见症状检出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检查准确率88.00%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实施低剂量CT扫描检查,能够显著提高患儿肺部症状的可见率,获得更高检查准确率,降低漏诊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