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新玲  孙毅  郭景涛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086-208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血常规变化的规律。方法:对51例MP感染患儿和51例同期健康儿童的血常规进行比较。结果:与同期健康儿童比较,MP感染患儿白细胞总数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P<0.01),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1),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P<0.05),单核细胞比例增高(P<0.05),单核细胞绝对值增高(P<0.01),血红蛋白含量降低(P<0.01),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通过小儿血常规变化可以初步推断是否存在MP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血常规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筛选出2018年10月-2019年9月于在我院进行诊治处理的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记录、对比两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血常规指标水平。结果对检测结果展开分析后可知,两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呈现明显的提升趋势(P<0.05),而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等血常规指标水平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指标会发生明显变化,对血常规指标进行监测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组,治疗时间均为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水平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IgA、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gM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患儿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其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受抑制,掌握此变化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1年11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6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65名健康体检小儿为对照组,将两组小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IgA(1.22±0.16)g/L、IgM(0.91±0.18)g/L、IgG(9.20±2.12)g/L、补体C3(0.95±0.22)g/L、C4(0.24±0.04)g/L及CD3+ (64.26±5.06)%、CD4+(42.54±4.21)%、CD4/CD8(1.30±0.19)、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5.12±1.02)%、C3b受体花环率(10.24±1.19)%、免疫黏附促进因子(53.89±5.11)%均低于对照组,CD8+(32.31±3.18)%、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30.28±2.27)%高于对照组,且急性期差异幅度大于恢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处于相对低下的状态,调节其免疫状态对于改善疾病状态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症状与诊疗方法,进一步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该院接诊的2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人的症状与诊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6例(37.1%)肺外感染与200例(69.9%)支原体肺炎,其余受累系统包括神经、心血管、泌尿、血液、消化系统,还有皮肤和淋巴结。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多变,还会损及其余系统。早期诊断与最终确诊分别根据临床症状和MP—IgM抗体。  相似文献   

7.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亚玲  郑梅  范舒旻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17-151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将儿科门诊2005年1~11月怀疑有MP感染的患儿3 865人,年龄从1月~16岁,进行咽部脱落细胞MPDNA检测或血中MP抗体检测。结果:有841人感染MP,MP感染率是21.7%,其中男21.1%,女22.6%,男女性别比例无显著性差异;临床表现比较多样化,可伴随有多系统损伤;有的反复干咳,有的高烧不退,肺部体征不明显,但早期胸片有异常。结论:MP感染无并发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2-6周效果好。MP从体内清除要2~12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合肥地区儿童的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做好本地区的呼吸道感染疾控防治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儿童血清MP-IgM抗体,分析MP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区域及与当年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构成比关系。结果:736例MP感染小儿在2010~2012年度检出率占当年感染性呼吸道疾病患儿比率有增加趋势,3年检出率经x~2检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年发病人数在男女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年MP肺炎检出率有增加趋势(P0.05),城市发病率远远高于农村。结论:合肥地区小儿MP感染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城市感染率高于农村,且发病年龄有小龄化趋势,MP肺炎在肺炎中的构成比有增加趋势,MP感染无男女性别差异。做好本地区MP感染儿童监测,掌握其流行病学特点,对做好本地区的疾控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谢跃琦  焦云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882-3883
[目的]分析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临床特点,提高对其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院儿科呼吸病房自2006年9月~2008年4月确诊为MP感染97例患儿进行分析. [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幼儿和学龄儿童.临床表现多样化,可并发多系统器官疾病和肺外合并症.用药2~7 d咳嗽症状明显缓解,2~4周后呼吸道症状消失. [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体,近年来婴幼儿发病率有增加趋势.MP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诊断需综合考虑MP感染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史洪波 《工企医刊》2004,17(4):53-53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它不仅能引起支原体肺炎,还可引起肺外并发症,将近年收治的20例MP感染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肺炎支原体 ( mycoplasm a pneumoniae,MP)感染在临床上多见 ,但是缺乏快速可靠的实验诊断方法 ,治疗常依赖临床经验。本文对我院儿科 3年来确诊的 36例 MP感染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观察总结。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99年 7月至 2 0 0 2年 7月我院儿科确诊MP感染患儿 36例 ,其中男 17例 ,女 19例 ,最小 2岁 5个月 ,最大 12岁。 3岁以下占 2 .78% ( 1/ 36 ) ,3~ 6岁占4 7.2 2 % ( 17/ 36 ) ,6~ 9岁占 30 .5 6 % ( 11/ 36 ) ,9岁以上占 19.4 4 % ( 7/ 36 )。2 .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 :36例均有干咳 ,病程后期咯少许白色粘液痰 ,2 9例伴…  相似文献   

12.
范星 《现代保健》2011,(18):26-2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12月收治的556例MP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89例患者合并心肌损害,MP感染致心肌损害与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闻、MP抗体滴度、住院时问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MP抗体滴度高,或持续的高热都可能指示合并心肌损害,应及时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13.
周亚秋 《中国保健》2007,15(22):54-5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结果MP感染可引起呼吸系统表现,还可以肺外感染,神经、血液、泌尿、心血管、消化系统及皮肤黏膜、淋巴结均可受累.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可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早期诊断可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依赖于抗MP-IgM.所有病例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4.
靳丽娜 《现代养生》2014,(24):99-99
肺炎支原体为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原体。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很多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我就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治疗等方面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近年来MP感染有逐年增加趋势,MP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尚可引起肺外多系统损害,并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现将石泉县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诊断MP感染10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徐晓红  石永生  杜诗华 《中国保健》2007,15(24):143-144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2004~2006年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情况.方法通过对3245例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采静脉血,检测体内MP抗体.结果3245例患儿中,MPIgM阳性数为978例,阳性率为30.1%.2004年10月~2005年3月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时期,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年长儿MPIgM的阳性率较婴幼儿为高,但2004年的检测结果显示婴幼儿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结论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尤其是慢性咳嗽的患儿,常呈季节性发病.  相似文献   

17.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20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原因,提高对小儿MP感染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207例确诊为MP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肺部出现湿口罗音者在80例婴幼儿中有46例,127例3岁以上患儿中有31例,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出现肺外并发症者在婴幼儿12例,3岁以上患儿50例,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痰支原体培养需时久、阳性率低。【结论】MP感染临床表现在婴幼儿与3岁以上患儿间差异较大,前者肺部体征明显,后者则不明显且肺外并发症发生率高。特异性免疫凝集试验检测血清MP-Ig 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董红溪 《中国卫生产业》2013,(27):144-144,146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从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9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8例。采用祛痰类药物、平喘类药物以及抗过敏类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咳喘症状,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其中,观察组予红霉素静脉滴注,出院后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治疗效果的变化情况,并对两组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要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要高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在短期内缓解和改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发病动态与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早期诊断方法,力争早确诊与合理治疗.方法对疑似感染病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急性期血清中MP-IgM抗体,筛检阳性病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从1 372例受检者中,检出MP-IgM阳性者290例.四季均有发病,以冬春季较多见,学龄前小儿易感率高,男性高于女性.临床多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另有一些肺外感染者.结论 MP是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成为小儿多发病之一.年长儿肺部感染者,往往胸肺体征不明显,但X线胸片可见显著病变,这类病例易误诊为上感,故对疑似MP感染者,需将X线胸片及血清学MP-IgM检测列为常规检测项目,注意肺内与肺外感染情况,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1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2岁占48.28%,但年幼儿童感染率有所增加,3岁以下占15.52%。发热伴咳嗽的患儿占87.07%,平均发热8.42d。早期多无明显阳性体征,随病程的进展,83.62%的患儿肺部出现湿啰音。MP—IgM阳性率为45.69%,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率53.45%,MP—IgM阳性和或MP快速培养阳性患者共86例,阳性率74.13%。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58.62%)。胸片以一侧大片状阴影为多见,占72.41%,右侧(59.48%)多于左侧,下叶(70.23%)多于中上叶。42例(36.21%)患儿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效果大多较好。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大多数患儿肺部出现湿啰音,血清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结合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