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的养生之道,非常强调“不妄作劳”,认为违反劳逸结合的养生原则必然伤精耗气,损伤脏腑功能,埋下疾病的种子,甚至明确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如何做到不妄作劳?《内经》从三方面给予了告诫:一是不要随心妄为,注重道德修养;二是节制“房劳”,不要妄泄肾精;三是要有劳有逸,劳逸适度。  相似文献   

2.
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季的养生更为重要.正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瘟”.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也明确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养生者少.”中医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也告诉我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说,我们在起居、情志、饮食、运动、食疗、药补、按摩等方面,一定要调摄有道,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顾护阳气,涵养阴精,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冬三月,草木凋零,冷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而寒为阴邪,易伤人之肾阳。因此,冬令养生贵在养藏固精,补肾敛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  相似文献   

4.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关冬季养生的论述:“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相似文献   

5.
<正>应对“多事之秋”,养生要以养阴润燥、益肺强身为重点。《灵枢·本神》言,“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指出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四时变化。春夏之季,阳生阴长,一派生机,养生要顺应阳气主动、主散之性;秋冬之季,阳杀阴藏,萧瑟寂寥,养生则要顺应阴气主静、主藏之性。此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相似文献   

6.
石柱国 《现代养生》2005,(12):30-31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又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段论述说明了顺从自然的重要与逆自然的危害,还总结了四时养生的总原则,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三月,人体要随着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而从精神状态以及衣食住行都要逐渐适应、调整、锻炼,从而达到平衡机体的阴阳。  相似文献   

7.
深冬养生经     
朗轩 《食品与健康》2009,(12):37-37
《礼记》说:“北方为冬,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冬天是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  相似文献   

8.
冬季,天寒地冻,大多数的动植物都处于冬眠状态,所以人们也应该遵循自然界“蛰伏闭藏”的规律,采取以“伏藏”为主的养生保健方法。《黄帝内经》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段论述是古人对冬季养生提出的总原则,后世医家根据此精神提出:宁静养神,避寒保暖,多食温热,适量运动,补肾敛阳,以合“伏藏”之道的养生保健方法。精神养生保健精神养生的原则:宁静为本,保养精神。“宁静为本,保养精神”,就是要以安定清静为根本,…  相似文献   

9.
春季养肝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季交替,周而复始,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内经》中明确指出了”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我国古代的医学家认为,“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就是说人体的生理功能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顺之则昌,逆之则伤,这是人们在医疗、养生实践过程中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周贻谋 《长寿》2005,(5):42-43
李青云在《长生不老秘诀》第一编《养生篇》中又指出,养生“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所谓“慈”,就是为人要有慈爱之心。盖人心能慈,既不害物,也不损人,有此慈祥之气,就可以养其天年。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非但仅指节约钱财,而且在于节俭地处理一切事务。一个人俭于饮食则能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  相似文献   

11.
养生六诀     
养生,就是人们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目的。早在《内经》中就载有“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养生的具体方法有六诀: 顺应自然 《灵枢·本神》篇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说明地理环境、气候变化、昼夜更替等都可影响人的健康。历代养生学家把顺应自然列于养生保健的首要地位。即现代医  相似文献   

12.
董绍军 《药物与人》2011,(12):52-53
冬季,即从立冬之日起,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为止。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因此,冬季养生的总体原则是敛阴护阳。  相似文献   

13.
童静 《健康生活》2008,(12):41-41
《内经》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说的是冬季气候寒冷,在过性生活时,如果不掌握分寸,确实容易影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误区3:冬主藏,关上门窗躲在家中,不外出 按《黄帝内经》中所说:“冬三月……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思是,冬季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十分重要,每天起码要保证8~9个小时睡眠,而且应该在晚9:30至早6:30的时间段睡觉。  相似文献   

15.
春温病是指被温热病邪侵袭而发生于春季或冬春之交的一类急性热病,该病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危重、病程长等特点,初起虽仅有高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等内热症状,但在病变过程中极易出现斑疹、惊厥、昏迷等险恶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春季急诊患者中有10%的病例与春温病有关。祖国医学对春温病的认识在祖国医学中,历代医家对春温视为伏气温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  相似文献   

16.
石柱国 《现代养生》2014,(21):53-54
立冬时节话养生每年阳历11月7日左右为立冬,冬季是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直到立春的前一天为止。立冬是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也就是说冬是一年的终了,随着这一节气的到来,阳气潜藏,阴气旺盛,草木凋零,兽藏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按照“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冬季养生应以养肾为主,肾主藏精,精为维持人体的重要物质之一,以敛阳保阴为根本,养精蓄锐,二者协调,为来年春季生机勃发做准备。  相似文献   

17.
《自我保健》2012,(10):30-31
代表水果:香蕉、蓝莓 秋冬多燥,不少人便因为眼睛干燥前去求诊,孰料,医生却说症结在“肝”。原来,肝对眼睛的影响很大,《内经》就早有记载,“肝开窍于目,足厥阴之脉连目系”,所以眼睛与肝经最为密切。在中医看来,肝藏血,而所藏血液和阴津就是滋养眼睛的。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知道衣服有蔽体、审美等作用.然而衣着对养生保健的作用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古人对此有许多说法,如《老老恒言》中说:“衣食二端,乃养生切要事,然必购珍异之物,方谓于体有益,岂非转多烦扰……衣但安其体所习,鲜衣华服与体不相习,举动便觉乖异。所以。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实为得中之论。  相似文献   

19.
我们祖先早已懂得:长寿之道在于养生。《上古天真论》说:"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20.
<正> 天有斗转星移,地有寒来暑往,自然界有春生暑长,秋收冬藏。祖国医学向来就注重“天人相应”,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员,也要顺天地之和,应四时之变,即所谓“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因此,当冬春季节来临之时,人们应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遵循“春夏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