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58例)与研究组(5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症状、社会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抑郁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以研究组患者改善幅度更大(P<0.05),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其抑郁症状,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抑郁症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发生的心理疾病,而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易被忽视,造成自杀等严重后果。本研究分析系统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状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7-09-11—2018-10-09就诊于我院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可比的原则分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系统支持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algary depression scale for schizophrenia,CDS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1-74)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CDSS评分为(13.51±3.52)分,低于对照组的(16.68±4.31)分,t=3.120,P=0.003;SAS评分为(47.52±6.27)分,低于对照组的(56.52±7.02)分,t=5.237,P<0.001。干预后,研究组心理功能评分为(58.45±7.43)分,高于对照组的(45.97±6.99)分,t=6.701,P<0.001;躯体功能评分为(53.15±6.71)分,高于对照组的(45.13±7.03)分,t=4.520,P<0.001;社会功能评分为(57.62±7.63)分,高于对照组的(46.25±7.02)分,t=6.007,P<0.001。结论系统支持性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状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76例处于恢复期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的38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并与对照组(未干预组)进行比较。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末进行量表评定。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干预组在干预后4周末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3个因子分与干预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强迫、敌对、偏执3个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项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各因子分干预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在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6个因子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徐品珍 《现代养生》2014,(14):269-26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增加心理干预措施,以HAMD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综合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效果更显著,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状态,增强临床护理效果,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5例处于康复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经过3~6个月的康复期心理干预后,总康复效率为100%。结论心理护理能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状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心理干预效果。方法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5例恢复期精神分裂合并抑郁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先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行设计的心理影响因素调查表了解患者心理健康状况,随后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2例),观察组给予系统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及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问卷(GQOL1-74)评分情况。结果 125例恢复期精神分裂合并抑郁症状患者中有轻中度抑郁症状占96.00%,重度抑郁症状占4.00%;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害怕疾病不能治愈占96.80%,害怕被家人嫌弃占46.40%,认为回归社会困难占82.40%,认为会受到歧视占76.00%,感觉前途无望占80.00%;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SDS评分、N-BPR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健康、社会功能及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并抑郁症状患者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给予系统支持性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精神病及抑郁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患者抑郁情绪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术后2周,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未给予心理干预,并于术后2周、3、6个月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和HAMD减分率.结果 研究组42例,对照组46例,干预前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1.90%(26例)和58.70%(27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抑郁发生率下降到16.67%(7例),对照组下降到52.17%(24例),研究组发生抑郁的风险仅为对照组的0.183(95% CI:0.068~0.497,P<0.01).两组患者6个月后HAMD分均下降,但研究组HAMD分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中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对乳腺癌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持性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2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日常生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支持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BPRS评分、SDSS评分及干预后的SCL-90评分。结果与干预前相比,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惹性、敌对猜疑评分及总分均明显较低,且干预后观察组的以上评分均明显较低(P均0.05)。观察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评分均明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持性护理可以提高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接纳水平及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邱玉华 《现代保健》2013,(6):142-143
目的:观察社会心理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于常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宣教基础上进行社会心理干预.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调动家属心理、社会支持交流;肌肉放松训练.临床干预时间为4周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明显好转,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经宣教后观察组SP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会心理干预有可能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7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加行综合性心理干预,分析两组病患的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后1年,研究组的各项PANSS积分、GQOLI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改善,且研究组的就业率为47.37%、复发率为10.5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患的预后,减少疾病复发,提高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确诊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模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集体心理干预治疗与传统康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量表(IPRO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对干预前后三个月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amilton分值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患者的Hamilton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IPROS总分值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BPRS总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集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减轻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改善和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临床可靠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给予心理护理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每组患者44例。对比其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施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心理状态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院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所提出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期间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干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法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心理症状评分。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55.83、58.87,SDS评分分别为56.97、57.93。4J0天后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对照组下降不显著,而干预组SDS、SAS明显下降,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在应激情况下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恰当的心理干预能降低焦虑抑郁程度,对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n=43)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n=43),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负性心理改善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组间焦虑情绪评分及抑郁情绪评分比较,观察组较比对照组更加理想,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临床正确护理措施,为提高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最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相应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心理抑郁、护理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无显著差异,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焦虑、抑郁、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护惠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收治1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其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后HAMD评分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6%,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其抑郁症状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住院顺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5,(5):622-623
目的探讨冥想与放松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利培酮药物维持治疗和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冥想与放松训练,共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训练前研究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4周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冥想与放松训练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使患者配合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和干预效果.方法:将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均在就诊当天和治疗1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各评定一次.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不做心理干预;对调查结果进行组间和组内前后比较.结果:两组第一次评定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049,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218,P<0.01);对照组前后2次评定无统计学意义(t=1.253,P>0.05),研究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第2次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9,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改善医(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