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鞠通又名吴瑭,是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著有《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等书,吴氏不但对治疗外感病深有造诣,而且于内科杂证用药也独具匠心,在其医案中治便血重用附子取功足可窥见一斑。 一、辨证分寒湿和湿热 诊断在粪后与粪前 便血是临床上常见病症之一,无论在外  相似文献   

2.
吴鞠通轶事吴鞠通(1758-1836),名塘,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清代温病学派“四大家”之一。吴氏之学本于叶天士,编著《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的理论,拟定不少温病名方,多为后世医家所采用。另外著有《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  相似文献   

3.
正吴瑭,字配珩,号鞠通,江苏淮安人。吴鞠通是清代著名温热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吴氏一生苦心钻研,著有《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医医全书》等,创立温病的辨证方法——"三焦辨证"。《吴鞠通医方精要》~([1])收集了吴氏经典方药及病案分析,银翘散为其代表方之一,以期本文探讨银翘散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有助于临床温热病的治疗及探讨。1风热感冒感冒分为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暑湿伤表3型,银翘散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黄满平~([2])  相似文献   

4.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江苏淮阴人。吴氏少习儒学,后因父、侄病亡而发奋学医,专事方术,终成一代医学巨匠。其著作主要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其中《温病条辨·解儿难》在小儿生理、病理方面及诊断、治疗、调护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名瑭、字配珩,鞠通实乃其号。生于1758年,卒于1836年。故里乃今江苏淮安市。温病名著《温病条辨》并非著成于落笔的1798年,而是经过15年艰辛努力,成书于1813年。力矫医界时弊的《医医病书》成书于1831年。1833年又将医案整理成册,嘉惠后学。吴氏一生不仅精究医学,勇于创新,而且居心忠厚,医德高尚。其治学反对门户之见,能虚心而师百氏,博采诸贤之长,并正确对待成就,从不居功自傲,给后人树立了楷模,值得很好地学习和永远怀念。  相似文献   

6.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主要著作《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吴氏创立三焦辨证理论,制定了三焦治疗大法,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科杂病的辨治也颇具特色,融三焦辨证于杂病辨治之中,补前人理论、治法之未备,为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现将其论治内科病学术特色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清代医家吴瑭(鞠通)不仅对温病学理论有独创,而且对儿科尤有研究。在《温病条辨》末附《解儿难》一卷,实为吴氏关于儿科经验的重要总结。今就笔者重读是卷的体会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张聿青诊治遗精之特色谢梅轩(中医系中医诊断教研室)关键词张聿青,临床经验,遗精,中医药治疗张聿青,名乃修,是江苏无锡晚清时一位较有影响的临床医家,著有《张聿青医案》(下简称《医案》)。是书载有数10个病证、千百个案例,论病处方,变化万端,阐理扼要,颇...  相似文献   

9.
吴鞠通轶事吴鞠通(1758-1836),名塘,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清代温病学派"四大家"之一。吴氏之学本于叶天士,编著《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的理论,拟定不少温病名方,多为后世医家所采用。另外著有《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  相似文献   

10.
吴鞠通称其《温病条辨》共198方,笔者统计实有205方,其中,有应用或化裁历代医家的103方,有吴氏自拟26方,有取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温病验案命名的76方(其中不加不减命名的竟达37方之多),占书中方剂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中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疟疾验案3则,探寻吴楚在治疗疟疾方面的诊治特色,为现代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取得更好临床疗效。[方法]以《吴氏医验录》疟疾验案3则为例,结合《内经》、《伤寒论》、《脾胃论》、《吴氏医验录》等相关论述与吴楚学术思想特点,阐释吴氏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疟疾验案,仔细分析病因病机,探寻治疗规律与特色。[结果]吴氏治疗疟疾方面独具特色,擅于益气与温阳合用,尤好重用参芪桂附,医案中以补中益气法收功者不在少数。[结论]补中益气法对于疟疾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后学若能结合经典和吴氏论述论著对相关医案进行深入挖掘并运用于实践,则能扩展临证治疟思路,更好地临床于服务。  相似文献   

12.
叶天士治燥医案散见于《临证指南》、《未刻本叶氏医案》等书中。“但叶氏之书,本不易读。”加上吴瑭生平最推崇叶氏之学,唯谓叶氏“不识燥证”,人多信之,致如叶霖所说:“今之医士,畏难而乐易,避深而就浅,日习《温病条辨》、《温热经  相似文献   

13.
代赈普济散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临床治疗大头瘟、喉痹、杨梅疮等病证的常用方剂.此方配伍严谨,切中病机,充分体现了吴氏温毒辨治思想.且吴氏于临床运用巧妙,疗效卓著,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和发扬.惜原方未见于其温病专著《温病条辨》一书,而被埋没于《吴鞠通医案》之中,至今仍未引起医界重视.故特将其从《吴鞠通医案》中录出,加以整理,荐于同道,以期得以传布,真正发挥其广赈病患、普济众生之功.  相似文献   

14.
新安医家吴楚是新安医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吴楚医案《吴氏医验录》几则血证医案,代表了吴楚诊治血证的水平,体现了吴楚血证诊治的特色,吴楚临证重视温补,善用补中益气法,注重脉诊,在血证的诊治中亦善用温补之品,认为血证以虚损为主,失血日久必虚。本文通过对《吴氏医验录》血证医案的分析,从而总结吴楚临证辨治血证多补血、摄血并举,重视温补脾肾的学术特色,以期为中医临床血证诊疗提供思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吴鞠通氏,不仅为温病学之大家,且对内伤杂证颇多创见。兹不揣浅陋,仅就《温病条辨》(简称《条辨》)和《吴鞠通医案》(简称《医案》)中有关痰饮的论治,试作蠡测之析。 一、治内饮,宗“饮属阴邪,非温不化” 1.辛散逐饮:吴氏认为:“饮家反渴,  相似文献   

16.
清代名医吴瑭,以其代表作《温病条辨》(下简称《条辨》)鸣世,创“三焦辨证”,概括温热病的病理变化和证候分类,对外感热病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吴氏在继承《伤寒论》(下简称《伤寒》)“六经辨证”的基础上,深感“寒邪伤阳”的理论,不尽合于温热病,遂在总结前人治  相似文献   

17.
《杏轩医案》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轩医案》特色探析易玮指导:王乐陶教授李洪涛教授(安徽中医学院科研处合肥230038)关键词:《杏轩医案》;程杏轩;新安医学中图法分类号:R249.49在众多新安医案著作中,《杏轩医案》的学术成就较为突出,素为中医界推崇。自清嘉庆十年(1805年)...  相似文献   

18.
王乐陶教授学术经验撷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乐陶(1921~1998),安徽省歙县人,我国著名老中医,安徽中医学院教授,膺任新安医学研究会长。先后编写《温病学》(第5版教材,副主编),整理校点《医述》、《圣济总录纂要》、《外科正宗》、《叶选医案》、《医敦秘传》、《王仲奇医案》,主编《续医述》...  相似文献   

19.
《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为清·吴瑭所著。该书立论新颖,条理分明,理法方药自成系统,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继承和发展了前代外感热病的学术成果,促进了中医温病学术的发展和临床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由于《条辨》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因而后世称此书为“温病之津梁”,“温病的传世之作”,吴氏则被奉为羽翼仲景《伤寒论》之功臣。现将其学术成就和特点略论于后。  相似文献   

20.
从《温病条辨》看吴瑭对下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温病学家吴瑭,以其在温病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而闻名于世,为后世医家称誉。吴氏在温病学很多方面有其独特的发挥和创造,尤其在《温病条辨》中对下法运用的论述。他在大、小、调胃承气各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护胃、宣白、导赤、牛黄、增液各承气和新加黄龙等法;在使用下法后,十分注重对病人的调理;在使用下法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护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