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银杏内酯A,B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测定血液中内酯浓度的方法,并对银杏内酯A,B在大白兔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方法 6只大耳白兔,于耳缘静脉按4 mg·kg-1给银杏内酯生理盐水溶液,于给药后不同的时间放血,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大耳白兔静脉注射银杏内酯A,B后的代谢符合二房室模型,t1/2分别为1.5,0.96 h。AUC值分别为361.55,97.70 μg·ml·min-1。结论 用GC-MS法测定银杏内酯的血药浓度,从色谱图可以看出,银杏内酶A,B的分离效果良好,血浆杂质峰不干扰测定,专一性强,平均回收率高,稳定性好,灵敏度较高,是测定银杏内酯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和白果内酯(BB)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该实验建立了检测大鼠血浆中GA,GB,BB的LC-MS/MS分析方法,考察大鼠经口服(ig)和静脉注射(iv)给药后血浆中3种银杏内酯类化合物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药动学处理软件,计算GA,GB,BB的药动学参数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显示,GA,GB,BB经大鼠注射给药后的Cmax分别为(513.9±116.9),(701.3±76.0),(5 255.6±476.8) μg·L-1,AUC0-t分别为 (960.9±268.5),(779.5±140.6),(7 409.3±1 181.1) μg·h·L-1;灌胃给药后的Cmax分别为(522.9±39.9),(146.8±31.6), (2 711 .9±588.9) μg·L-1,AUC0-t分别为(1 760.4±300.7),(636.6±180.3),(16 651.4±1 306.5) μg·h·L-1。GA,GB,BB在大鼠体内的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61.1±10.4)%,(27.2±7.7)%,(56.2±4.4)%。该实验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GA,GB,BB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中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和银杏内酯K(GK)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 率,以LC-MS/MS法测定透析内外液中各待测物的浓度,计算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血浆中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各待测物在选择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精密度及稳定性结果均符合方法学要求;样品孵育8 h后,GA、GB和GK与人血浆蛋白结合基本达到平衡,此时GA(0.34、1.70 和8.51 μg·mL-1)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4.03%-88.11%,GB(0.62、3.09 和15.5 μg·mL-1)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1.21%-53.56%,GK(0.04、0.20 和1.01 μg·mL-1)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5.24%-59.5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满足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GA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强,GB和GK具有中等强度的蛋白结合率。  相似文献   

4.
裘雅渔  姚彤炜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2):1745-1748
 目的为研究银杏萜内酯的代谢作用机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建立其体外代谢的HPLC-ELSD测定法。方法以Dia-monsilTMODS-C18为色谱柱;甲醇-水(37:63)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检测:漂移管温度60℃,雾化气(N2)压力0.25MPa。鼠肝微粒体孵育液中银杏萜内酯用乙醚提取,空气流下挥干乙醚,残渣用适量流动相溶解,取40μL进样,测定剩余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的含量。对鼠肝微粒体孵育液中银杏萜内酯的HPLC-ELSD进行方法学研究,并应用于银杏萜内酯的体外代谢研究。结果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分别在3.30~133.60,6.8~136.0,5.40~109.0和3.6~72.0mg·L-1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36,0.9964,0.9959和0.9930(n=5)。测得定量限分别为3.30,6.80,5.40和3.60mg·L-1(RSD<15%,n=3);检测限分别为12,32,20和16ng(S/N=3);方法回收率分别为85.9%~102.9%,85.9%~98.3%,88.6%~98.9%和85.4%~101.8%(n=5),日内、日间精密度小于10.5%。孵育液中其他成分不干扰银杏萜内酯的测定。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银杏萜内酯的体外代谢研究。  相似文献   

5.
银杏内酯滴丸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莹  谷元  张如月  尚海花  武丽南  司端运 《中草药》2020,51(9):2472-2480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滴丸中的主要成分银杏内酯A、B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制定合理的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开放的试验设计,10例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银杏内酯滴丸后,按预定时间点采集血样,肝素锂抗凝,离心分离血浆。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样品中银杏内酯A、B的开闭环总质量浓度,以及银杏内酯A、B闭环质量浓度,并应用WinNonlin 6.3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银杏内酯滴丸后,银杏内酯A闭环及开闭环总量的t_(max)分别为(3.05±1.40)、(3.40±1.22)h,Cmax分别为(84.3±32.8)、(92.2±35.0)ng/mL,Cmax比值为91.4%,AUC0~t分别为(636±183)、(753±205)ng·h/mL,AUC0~t比值为84.5%,t1/2分别为(13.00±10.30)、(12.90±8.49)h;银杏内酯B闭环及开闭环总量的t_(max)分别为(3.15±1.42)、(3.35±1.25)h,C_(max)分别为(74.10±31.50)、(148.00±60.10)ng/m L,C_(max)比值为50.1%,AUC0~t分别为(627±202)、(1 410±431)ng·h/mL,AUC0~t比值为44.5%,t1/2分别为(13.20±5.83)、(13.7±5.83)h。结论健康受试者口服银杏内酯滴丸后,银杏内酯A、B吸收速率适中,消除速率适中,在人血浆中银杏内酯A主要以闭环形式存在,而银杏内酯B以开、闭环2种形式存在、暴露量相当。  相似文献   

6.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定量测定银杏内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欣  张雪琴  袁牧  王道平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4):1915-1918
目的:研究了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定量测定4种银杏内酯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RX-C18(2.1 mm×150 mm)色谱分析柱,梯度洗脱,0 min时,流动相甲醇-水(25∶75),25 min,甲醇-水(35∶65);柱温25℃;流速0.25 mL.min-1,采用电喷雾负模式[ESI(Neg)]、选择离子采集方式[SIM]定量测定了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BB。结果:该方法测定银杏内酯的线性范围为4.04~1.01×102ng,r为0.993 7~0.999 8,RSD为2.50%~4.73%。选择离子采集方式的检测限可达1.47×10-3~0.320μg.mL-1。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能快速定量测定微量银杏内酯。  相似文献   

7.
徐小波  武子寅  张新庄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2023,54(13):4233-4244
目的 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iterpene Ginkgolides Meglumine Injection,DGMI)及其银杏二萜内酯成分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T1,HUVEC-T1)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潜在作用通路。方法 采用CCK-8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银杏内酯A(ginkgolide A,GA)、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银杏内酯K(ginkgolide K,GK)和DGMI对HUVEC-T1细胞的毒性,明确药物处理细胞浓度;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溶剂对照组(二甲基亚砜)、模型组(OGD/R 4 h/24 h)及给药组(造模+不同剂量DGMI、GA、GB、GK处理)的细胞样本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GEO数据库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转录组数据为参考,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差异基因富集等分析方法完成对HUVEC-T1 OGD模型及不同浓度药物抗OGD损伤能力的评价,阐明DGMI及其功效成分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GSEA分析显示,临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转录组数据分析获得的疾病富集通路与本实验细胞模型测序结果获得的富集通路相似度为55.6%;DGMI、GA、GB、GK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富集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FcεRI、NOD样受体、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差异基因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共筛选出439个差异基因,差异基因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主要富集在应激反应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主要富集在磷脂酶D、FcεRI、NOD样受体和血小板活化等信号通路;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差异基因的GO分析主要富集在造血和代谢过程,KEGG分析主要富集在血小板活化、磷脂酶D等信号通路。结论 HUVEC-T1 OGD模型模拟了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特征;DGMI、GA、GB、GK均具有抗OGD损伤作用,发挥抗OGD损伤作用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主要集中在抗炎、抗凋亡、调控血小板活化等生物学过程,可能通过下调FcεRI、NOD样受体、MAPK和VEGF信号通路,干预血小板活化、磷脂酶D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实验建立了同时测定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原料中5种微量银杏酸含量的LC-MS/MS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3.0 mm×50 mm,1.8 μm);流动相甲醇-0.2%甲酸水(95 : 5),等度洗脱;流速0.5 mL·min-1;质谱条件:采用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扫描。结果显示,5种银杏酸在0.2~36.0 μg·L-1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 5);银杏酸C13 : 0(白果新酸),C15 : 1,C17 : 2,C15 : 0,C17 : 1的最低定量限(LOQ)分别为0.18,0.18,0.21,0.10,0.20 μg·L-1;平均回收率在73.28%~87.56%;3批样品中所含总银杏酸的质量分数为0.023~0.028 μg·g-1,均远低于药品注册标准规定的限度(含总银杏酸以白果新酸计,不得过百万分之二)。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可用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原料中5种微量银杏酸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银杏叶中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的高效液相电喷雾二级质谱(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并对不同采摘时间银杏叶中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银杏叶样品以甲醇-水(1:9)提取,并用乙酸乙酯萃取,采用Phenomenex ODS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0.7 mL·min-1。电离方式为电喷雾正离子,采用多反应检测模式(MRM),捡测离子分别为m/z 409.4→345.3(银杏内酯A)、m/z 425.3→361.3(银杏内酯B)、m/z 441.4→325.3(银杏内酯C)和m/z 327.4→309.3(白果内酯)。结果分析过程仅需8.5 min,且无杂质干扰,4种成分回收率为91.79%~101.48%银杏内酯A,B和白果内酯含量分别在7月18日、8月19日和7月5日采摘的样品达到最高。结论方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适合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的定量分析,七月份叶子中内酯含量最高,为最佳采摘时间。  相似文献   

10.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活性炭吸附工艺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杏内酯A,B,K转移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选取活性炭加入量、吸附时间、搅拌速度和吸附温度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同时采用基于信息熵的综合评价方法,筛选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活性炭吸附工艺,确定最佳活性炭吸附工艺为活性炭加入量为0.2%,吸附温度为25℃,搅拌速度为40 r·min-1,吸附时间为30 min,验证试验结果显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活性炭吸附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丹参素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丹参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以随机分组组间对照实验设计方法,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测定丹参素血药浓度,用topfit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在12只SD大鼠(两组)体内研究单剂量灌胃或静脉注射46 mg.kg-1丹参素后的药动学参数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灌胃组大鼠的Cmax为(1 419±439)ng.mL-1,tmax为(60.1±19.0)min,t1/2为(138.9±42.2)min,AUC为(2.01±0.40)×105ng.min.mL-1,静脉注射组大鼠的t1/2为(159.9±77.2)min,AUC为(2.11±0.55)×106ng.min.mL-1。结论:丹参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9.53%,口服生物利用度较差,其半衰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盐酸帕罗西汀的血浆浓度测定方法及其在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在设计的时间点取静脉血,血药浓度采用液相色谱 质谱(HPLC MS)法测定。药动学参数采用3P97程序计算。结果单次服用40 mg盐酸帕罗西汀片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Ka,AUC0~96,AUC0~∞,cmax,tmax,CL分别为(0.89±0.28) h-1,(576.2±236.0) ng·h·mL-1,(596.8±234.5) ng·h·mL-1,(26.3±9.6) ng·mL-1,(3.89±2.1) h,(0.09±0.05) L·h-1。结论盐酸帕罗西汀片在中国人体内口服吸收缓慢,约4 h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平均消除半衰期为19~23 h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乌拉地尔缓释胶囊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4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乌拉地尔缓释胶囊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乌拉地尔血药浓度的变化。用3P97药动学程序处理试验数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体外释放度采用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的转篮法。结果 单剂量试验乌拉地尔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37±13.77)%;两种制剂乌拉地尔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2347.6±493.2),(2458.9±526.5 )ng·h·m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17±0.28),(4.23±0.29)h;峰浓度(cmax)分别为:(325.6±40.3),(322.0±75.5 )ng·mL-1。多剂量试验乌拉地尔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99±16.24)%;两种制剂乌拉地尔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4513.1±1372.7) ,(4549.7±1308.8)ng·h·mL-1;稳态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00± 0.49),(4.08±0.43)h;稳态峰浓度(cmax)分别是 :(544.5±147.1),(565.7±146.8)ng·mL-1;波动度DF分别是(91.22±14.07)%,(84.53±26.10)%。体外12h平均累积释放86.33%和87.35%。结论 对单剂量口服两种制剂后的lnAUC0→∞,lnAUC0→t,lncmax经双单侧t检验,tmax经秩和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表明两者为生物等效制剂,且乌拉地尔缓释胶囊的体内吸收与体外释药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伊曲康唑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药动学的影响,探讨联合用药方法,解决ATRA治疗中耐药问题的可能性。方法 将动物按交叉试验方法给药,先后按单用维甲酸和合用维甲酸与伊曲康唑两种方案给药,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甲酸血药浓度,研究两种给药方案的药动学差异。结果 维甲酸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单室开放模型,单用及合用的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13.83±62.65),(281.91±75.40) ng·mL-1(P<0.01);tmax分别为(3.67±0.50),(2.11±0.60) h(P<0.01);MRT分别为(4.34±0.83),(2.89±0.34) h(P<0.01);AUC0~∞分别为(374.9±179.5),(675.5±212.6) ng·h·mL-10.01<P<0.05);t1/2ke分别为(2.40±0.98),(1.91±1.26) h(P>0.05)。结论 合用伊曲康唑可以升高ATRA血药峰浓度和维持有效治疗浓度,提示并用伊曲康唑可能是解决维甲酸耐药的一种方法,值得临床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普伐他汀钠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2种普伐他汀钠片在人体内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单剂量po2种普伐他汀钠片40mg,HPLC-MS法测定血浆中普伐他汀的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77.45±40.55)和(80.48±54.53)ng·mL-1,tmax分别为(0.94±0.28)和(0.87±0.22)h,t1/2分别为(2.26±0.89)和(2.29±0.90)h,AUC0~8分别为(142.74±69.51)和(134.57±72.50)ng·h·mL-1,AUC0~∞分别为(155.98±76.49)和(147.72±80.11)ng·h·mL-1。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12.5±38.5)%。结论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测定人血浆中米格列醇浓度的方法,并用于健康人体内米格列醇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采用MACHEREY NAGELCN色谱柱(4.6mm×250mm,5 μm),柱温50℃,以乙腈甲醇0.02%盐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80mL·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源(ESI+),定量分析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R),质荷比为准分子离子峰;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后,将乙腈挥干,残渣用氯仿-异丙醇提取杂质,磷酸液提取药物,外标法定量。结果 米格列醇浓度在32~32.00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最低检测浓度5ng·mL-1(S/N =3)。批内、批间RSD符合方法学要求,单次服用10.0mg米格列醇片后药动学参数AUC0~12 ,AUC0~∞,cmax,tmax,t1/2 分别为(7592.7±4207.4)ng·h·mL-1,(7957.6±4425.7)ng·h·mL-1,(1883.9±912.3)ng·mL-1,(2.4±0.6)h,(2.5±0.9)h。结论 该方法稳定、灵敏度高、操作简单 ,适用于米格列醇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国产和进口西洛他唑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20例健康志愿者按标准的2×2交叉试验方案设计,分别口服参比制剂或受试制剂各200mg,并采集60h内动态血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判定两制剂是否生物等效。结果参比制剂及受试制剂中西洛他唑的主要药动学数据tmax分别为(3.350±1.137)和(3.350±1.089)h,cmax分别为(745.2±208.7)和(732.6±212.9)ng·mL-1,AUC0~1分别为(8777±2158)和(8813±2526)ng·h·mL-1,AUC0~∞分别为(9366±2038)和(9259±2595)ng·h·mL-1,t1/2(ke)分别为(14.251±6.174)和(11.864±3.447)h,Ke分别为(0.05908±0.02871)和(0.06261±0.01566)h-1;两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t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及双单侧检验,并计算90%置信区间,表明两种制剂生物等效,受试制剂西洛他唑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52±15.52)%。结论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8.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两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按照随机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分别po单剂量两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0mg,用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方法测定血浆中氟桂利嗪的浓度,采用NDST程序对药动学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53±15) 和(52±15) ng·mL-1,tmax分别为(3.0±0.8)和(3.3±1.3) h,t1/2分别为(8.1±1.2)和(8.2±2.0) h,AUC0~24分别为(539±206)和(503±156) ng·h·mL-1,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6±16.2)%。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银杏二萜内酯A,B,K(GA,GB,GK)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比较三者作用机制的异同及强弱,该研究采用体外实验法,观察不同剂量GA,GB,GK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3种银杏二萜内酯均可抑制PAF诱导的体外家兔血小板聚集,其强弱顺序为GKGBGA;三者还能够拮抗[~3H]PAF与PAF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拮抗能力同样为GKGBGA。进一步研究三者对于PAF诱导后血小板中胞内[Ca~(2+)]i动员及胞内c AMP水平的变化,发现三者均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胞内[Ca~(2+)]i动员并提高胞内c AMP水平,且它们的作用强弱与拮抗PAF受体能力的强弱一致。表明银杏二萜内酯GK对于PAF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并能够通过激活c AMP信号通路、抑制胞内[Ca~(2+)]i动员的方式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GB、GA对PAF受体也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但弱于G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