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郜建华 《中外医疗》2011,30(27):141-141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天麻钩藤饮,对照组口服复方罗布麻片,2组均治疗1个月.结果 治疗后,2组血压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压控制不达标患者联用天麻钩藤饮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120例血压控制不达标且符合中医辨证肝阳上亢型的患者,采用随机自愿的原则,对照组只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联用了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两组均以28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压控制不达标患者联用天麻钩藤饮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人1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采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洛汀新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对两组的血压和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01)。结论: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不但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还能够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临床应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可能的降压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将这些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纳惯例西医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饮汤剂,测量治疗前后血压,计算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评价降压疗效,检测两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血清GSH-PX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天麻钧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抗氧化应激的研究.方法选择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人60例,随机分为天麻钩藤饮组(治疗组)30例和非洛地平组(对照组)30例,治疗4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和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变化,并用20例正常人的血清作参考.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GSH-PX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t=11.48,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并且能增加患者的GSH-PX活力,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防止血管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从而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味配合清肝明目药枕方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中药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味)和联合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用清肝明目药枕方)各40例,3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尿蛋白/肌酐比值(ACR)和血压控制情况,并比较其中医证候疗效和降压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和联合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血压、ACR、PWV均明显降低(P<0.05),中医证候疗效和降压疗效明显改善(P<0.05),以联合组中医症状积分、收缩压和降压疗效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结论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味配合清肝明目药枕方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能使血压更平稳,有助于降低ACR浓度及PWV水平,同时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天麻钩藤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60例(依那普利治疗),28 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作用平稳持久,有效率达95%,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且轻.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以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病例中符合诊断的6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天麻钩藤饮组)和对照组(硝苯地平组)各30例,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两组患者血压的变化并测定血浆SOD和血清CAT活性。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SOD和CAT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性高血压病患者有明显降压作用并且能显著升高其血浆SOD水平,增强血清CAT活力。  相似文献   

10.
张哲  林展增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57-58,61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患者血浆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天麻钩藤饮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血浆丙二醛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与丙二醛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能显著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丙二醛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加基础治疗与单纯基础治疗在防治乳腺癌FEC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6例乳腺癌术后拟行第一周期FEC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基础治疗(包括中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和胃止呕,归脾汤和龟鹿二仙汤加减养血生血,西药鲨肝醇和维生素B4),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穴位埋线治疗(取双侧足三里和肾俞穴),通过观察其骨髓抑制的情况来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1)化疗后第7天和第10天,治疗组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在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面,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化疗后第10天,治疗组在改善骨髓抑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加基础治疗预防FEC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较单纯基础治疗的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穴位埋线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之上再给予足三里、肾腧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体征和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较好,其疗效优于单纯来氟米特口服组,并且联合应用时能降低胃肠道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颗粒藤麻调脂饮合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高脂血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药线组、中药组、埋线组、西药组(氟伐他汀胶囊)各35例进行疗效对照观察。【结果】(1)经3个月治疗后,中药加埋线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3种治疗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4组患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值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结合埋线对TC值的改善作用优于其他3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间的TG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4种方法对降低TG值的疗效相当。(3)治疗后除西药组4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外,其他各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者。【结论】中药颗粒藤麻调脂饮结合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患者,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玉屏风散加减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文主要通过我科开展中药内服及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90例,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0年7月一2011年7月我院门诊过敏性鼻炎患者,且中医辨证为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型的患者共90例,将90例患者编号分为3组,第1组30例,单纯给予穴位敷贴治疗;第2组30例,只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第3组30例,给予口服中药汤药并穴位敷贴治疗。结果:结果显示第3组疗效明显由于前两组。结论:玉屏风散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型的过敏性鼻炎疗效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因此,中药内外兼治法比单纯口服中草药治疗过敏性鼻炎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61例确诊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取天枢、大肠腧、上巨虚、足三里穴位进行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麻仁滋脾丸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16.13%),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显蓍高于对照组(74.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内服联合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0例临床为动脉硬化闭塞症、辨证为瘀阻脉络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三组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上,分别加用西药常规治疗(A组)、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内服结合西药常规治疗(B组)及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C组)。检测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测量并计算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踝肱指数(ABI),通过B超测量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和血流量。结果:疗效显著性C组B组A组(P0.05);血脂生化指标除PT及FIB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改善效果C组优于B组,更优于A组(P0.01);三组治疗后ABI均有改善(P0.05),且改善效果C组优于B组,更优于A组(P0.01);三组治疗后B超检测项目均有改善(P0.05),其中股浅动脉的血流量、足背动脉的峰值速度和血流量的改善效果C组及B组均明显优于A组(P0.01),但C组优于B组不明显,其余检查指标三组内每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效果C组优于B组,更优于A组。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内服联合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脉络瘀阻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明显改善患者多项血脂生化及血流物理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及中药内服结合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腹部按摩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住院的10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结合腹部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麻仁软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25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腹部按摩对于改善中风后患者便秘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近5年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的病例,采用关联规则、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和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97首典型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天麻,其次是丹参、磁石、钩藤、地龙、水蛭等;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前5位分别是"丹参、天麻""磁石、天麻""水蛭、天麻""钩藤、天麻""天麻、地龙";基于系统熵聚类分析方剂组方规律得出药物核心组合8组(16个)和新处方6个。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中风病肝热血瘀证多用清肝化瘀、活血通络化痰之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来自于作者单位的两家医院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用胡椒、白芥子、细辛、白芷、半枫荷、姜油、姜汁等,对照组用姜汁配红米、黑米、玉米等,分别制成药饼敷贴穴位。两组均选用大稚、肾俞、肺俞、脾俞(第1组穴)和天突、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第2组穴)穴位交替进行治疗,每周敷贴2次,共贴8次。观察治疗前后AQLQ表(包括日常活动、哮喘症状和环境影响)和日夜间症状记录表评定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症候的变化;测定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结果:①治疗组AQLQ总分、日常活动及环境影响评分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AQLQ表中各部分评分值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②治疗组在治疗后日、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在治疗后日、夜间症状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FEV1%及FEV1/FVC比值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