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再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接受单次经尿道电切术(TUR),研究组42例在首次TUR后4~6周进行ReTUR手术。观察研究组肿瘤残留率和病变分期的重新评估情况,比较两组肿瘤复发率、复发时间和病情进展率。结果研究组ReTUR术后16例有残存肿瘤,7例术后病理分期与首次TUR术后不同。术后30个月研究组复发率和进展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eTUR手术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经尿道单极电切术(M-TURBT)与双极电切术(B-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在线数据库,纳入M-TURBT与B-TURBT治疗NMIBC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及相关数据的提取由2名评价员独立完成,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终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研究,共1 1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安全性方面:与M-TURB比较,B-TURBT闭孔神经反射(OR=-0.09,95%CI: -0.15~-0.02,P=0.007)及膀胱穿孔发生率(OR=0.43,95%CI:0.23~0.78,P=0.006)明显更低; 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电切综合征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有效性方面:与M-TURBT比较,B-TURBT肿瘤残留率更低(OR=0.32,95%CI:0.21~0.68,P=0.001); 2组患者的2年复发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B-TURBT与M-TURBT疗效相似,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剜除术(EBTUR)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NMIBC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4).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EBTUR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URB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经尿道针状电极电切术与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十堰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膀胱癌患者95例,其中48例接受经尿道针状电极电切术,47例接受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比较针状电极电切组与钬激光剜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生存率的差异性。结果钬激光剜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肉眼血尿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针状电极电切组(P<0.05),导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钬激光剜除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1例,无膀胱穿孔,尿道狭窄2例,针状电极电切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7例,膀胱穿孔6例,尿道狭窄3例,两组比较,剜除组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和膀胱穿孔发生率均低于电切组(P<0.05),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GF、TSGF和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钬激光剜除组HGF、TSGF和TNF-α水平均低于针状电极电切组(P<0.05)。两组术后1年、2年、3年的无病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针状电极电切术与钬激光剜除术均可有效治疗NMIBC,但钬激光剜除术具有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较快等优势,疗效可靠,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T2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2期),观察组8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将肿瘤位置膀胱壁全部切除,包括周围1.5 cm膀胱黏膜组织。对照组17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并发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等临床资料。 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53.1±10.3)min低于对照组的(202.4±31.5)min,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1.7±1.7)d低于对照组的(28.0±4.7)d,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3.7±6.3)mL少于对照组的(470.6±143.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6%、84.5%、78.5%和94.1%、82.4%、76.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尿路感染,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痊愈。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肾积水行肾穿刺造瘘引流,1例患者出现输尿管梗阻,2例出现尿路感染行抗炎治疗,1例患者出现急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低,保留膀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高。 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于肿瘤单发、体积较小(直径≤2 cm)、分期较早(T2期)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可靠,安全性及术后生活质量高。对于肿瘤多发、体积较大(直径>2 cm)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应首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该院确诊的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4例,依据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每组患者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24%、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7.14%、生存质量为(71.58±5.87)分、中位进展时间为(28.09±1.0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9.08±1.44)个月;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1.43%、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3.81%、生存质量为(60.75±6.55)分、中位进展时间为(32.81±1.2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3.94±1.63)个月.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而言,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手段的运用,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率,可作为该项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8)
目的:对比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RBT)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TURBT)的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NMIBC患者108例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TURBT手术,观察组予以HOLRBT手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清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各项围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d的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1%(P<0.05)。结论:HOLRBT术式及TURBT术式均可治疗NMIBC患者,但HOLRBT术式的手术效果相对较好,且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超脉冲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SP+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英国Gyrus公司的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系统行膀胱肿瘤电切术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60.3±4.2)(36~81)岁,膀胱侧壁有肿瘤分布者12例。结果PKSP+TURBt手术时间(16.3±13.1)(5~48)min,出血量少,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12例侧壁肿瘤切除时6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例膀胱穿孔。随访1~21个月,3例复发,2例行PKSP+TURBt,1例改行根治术。结论PKSP+TURBt是一种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46-49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91例NMIB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TURBT治疗,观察组给予HOLRBT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HGF、TSGF及FIB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7.61±4.28)mL、手术时间(26.32±3.74)min、膀胱冲洗时间(1.85±0.28)d、尿管留置时间(3.78±0.74)d、住院时间(6.20±1.1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45±6.34)mL、(30.89±3.67)min、(2.67±0.32)d、(4.92±1.05)d、(7.69±1.19)d(t=-19.218,P=0.000;t=-5.883,P=0.000;t=-12.998,P=0.000;t=-5.975,P=0.000;t=-6.148,P=0.000)。术后,两组HGF、TSGF、FIB水平均显著降低(t=10.564,P=0.000;t=18.150,P=0.000;t=47.004,P=0.000;t=32.128,P=0.000;t=12.583,P=0.000;t=20.986,P=0.000),且观察组HGF、TS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5.559,P=0.000;t=-23.752,P=0.000),FIB水平高于对照组(t=10.755,P=0.000)。观察组术后发生肾盂积水等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6%(P=0.030);术后复发率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χ~2=4.579,P=0.032)。结论HOLRBT治疗NMIBC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水平,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二次电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的影响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40(1):84-89
目的 比较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repeated-TURBT,Re-TURBT)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二次电切的意义及指征。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被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56例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二次电切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常规行TURBT;观察组25例,该组患者于首次TURBT后8周左右返院行二次电切术。2组患者术后均行术后即刻灌注与维持性灌注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常用化疗药物: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两组患者术后均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同时还需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及肝功指标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χ2=0.144,P>0.05)、年龄(t=-1.03,P>0.05)、肿瘤单发及多发(χ2=0.750,P>0.05)、肿瘤分期(χ2=0.120,P>0.05)、肿瘤分级(χ2=0.002,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观察组患者在二次电切术中有3例(12%)发现肿瘤残余,其中Ta期2例,T1期1例,分期均与首次电切病理结果一致。在术后随访中,观察组共有5例(20%)复发,其中Ta期2例,T1期2例,1例于二次电切术后11个月出现进展,由T1期进展为T2。对照组有17例(55%)出现复发,其中Ta期12例,T1期4例,1例于术后18个月由T1期进展为T2期。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2,P<0.05),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率低于常规肿瘤电切术。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膀胱穿孔、输尿管口损伤及大出血等严重合并症。结论 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容易复发或进展;对于首次电切肿瘤分期≥ T1、高级别肿瘤(G2及G3)、肿瘤直径≥ 3 cm或多发肿瘤(≥ 3个)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能早期发现及清除残留的肿瘤,明显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电切标本要求有平滑肌组织,有助于准确评估肿瘤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二次电切联合吉西他滨即刻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的5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将仅行TURB-t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TURB-t术后且行二次电切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吉西他滨即刻灌注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肿瘤病灶残留、肿瘤的复发率及进展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首次TURB-t术后残留率为8. 33%,观察组为14. 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55,P=0. 815)。对照组患者12个月内肿瘤复发率为33. 33%,观察组为7. 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145,P=0. 042);对照组患者24个月内复发率为50. 00%,观察组为17. 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068,P=0. 014)。对照组患者24个月内肿瘤进展率为33. 33%,观察组为7. 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145,P=0. 042)。结论二次电切能减少肿瘤病灶残留,二次电切联合吉西他滨即刻膀胱灌注治疗能够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06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8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组90例,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组9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闭孔神经反射与膀胱穿孔发生率、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及膀胱穿孔发生率无差异。就闭孔神经反射而言,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组发生率为0%,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组发生率为2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而言,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止血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望替代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尿道同期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及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同期行TURBT+TURP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2例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同期行TURBT+TURP术为研究组,18例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只行TURBT术为对照组,术后复查两年,观察对比两组复发率、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种植情况、最大尿流率、残余尿、尿道狭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膀胱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部尿道均无肿瘤种植,研究组最大尿流率、残余尿、尿道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同期行TURBT+TURP术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膀胱癌复发率,且不会造成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种植,对患者排尿情况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再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分别接受单次经尿道电切术(TUR)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单次TUR组,n=38)或单次TUR、ReTUR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ReTUR组,n=38).观察ReTUR组患者首次TUR术后肿瘤残存率和ReTUR术后重新分期率;首次TUR术后次日起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结果 ReTUR组患者首次TUR术后肿瘤残存率为31.6%,ReTUR术后重新分期率为10.5%.ReTUR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单次TUH组患者(2.8%和21.1%,P<0.05).结论 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可发现首次TUR术后的残存肿瘤,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经尿道二次电切(Re‐TUR)治疗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意义及安全性。方法该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接诊的41例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首次膀胱肿瘤电切术后4~6周进行Re‐TUR治疗。其中男33例,女8例。首次手术肿瘤单发者24例,多发者17例。肿瘤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3 cm者13例,小于3 cm者28例。首次治疗均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病理报告均为T 1期尿路上皮癌。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检7例有肿瘤残留或肿瘤复发(17.07%),其中的3例为肿瘤基底肿瘤残留,4例为新发肿瘤;1例患者Re‐T U R病理分级从G2升至G3。随访3~27个月(平均13.2个月),复发9例,其中Re‐T U R阳性者3例(42.86%,3/7),Re‐T U R阴性者6例(17.65%,6/34)。结论经尿道Re‐TUR治疗T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可行,其意义主要在于遴选出高危患者进一步积极治疗,对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