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骨盆骨折合并腹腔和盆腔脏器损伤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彩妹  刘志红 《右江医学》2000,28(4):326-327
骨盆骨折合并腹腔、盆腔脏器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外科急症 ,常造成腹腔脏器大出血、创伤性休克和急性尿潴留等 ,短时间内即可危及生命 ,因此 ,在临床护理中应严密观察观察病情变化 ,提高诊断率 ,及时有效对症处理 ,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极为重要。我院 1996~ 1999年共收治 19例骨盆骨折合并腹腔、盆腔脏器损伤病人 ,现将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9例病人男 11例 ,女 8例 ,年龄 2 2~ 4 5岁。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 4例 ,车祸 10例 ,重物挤压伤 5例 ;其中 4例合并肝破裂 ,6例合并脾破裂 ,5例合并尿道膀胱损伤 ,4例合并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阐述腰5横突肥大综合征概念和解剖;观察针刀加手法治疗腰5横突肥大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48例病人均诊断为腰5横突肥大综合征.采用针刀加手法治疗,用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其疗效; 结果 治愈率为85.5%,总有效率为98%,无效2%.结论 准确诊断腰5横突肥大综合征,对该病的治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针刀治疗能松解腰5横突周围肌肉韧带,解除这部分软组织对腰4、5神经根的压迫;手法可以加强针刀的松解效果.针刀加手法可以很好的解除腰5横突肥大导致的神经受压.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等高能量损伤事故的不断增多,骨盆骨折的发生率也在上升,而且其严重程度也更加显著。文献[1]报道不稳定骨盆骨折病死率为10%~20%,骨盆骨折出血的病死率更高[2]。为提高伤者的存活率、降低伤残率,应高度重视骨盆骨折尤其是合并血管损伤的骨盆骨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8月于我院骨外科治疗的46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统计其治愈率及死亡率.结果 4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死于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1例患者死于肺部严重感染,1例患者死于肾衰,3例患者骨盆愈合明显畸形,40例患者治愈.本组患者治愈率为86.96%,死亡率为6.52%.结论 对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患者应在做好抗休克的基础上,进行腹腔穿刺术明确脏器损伤与否及何种脏器损伤,根据不同脏器损伤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6.
腹腔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大出血属于严重的复合伤,急救期病死率高,文献报道大约在15%左右^[1-2]。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7年3月,共救治了12例此类患者,11例存活,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结扎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效果,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1例骨盆骨折大出血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患者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科室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采取髂内动脉结扎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1例患者死亡,6例出血控制,2例出血减少,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 7% ,术后开展12个月随访,出现神经麻痹足下垂1例,出现跛行1例,其余8例患者骨盆外形以及下肢功能良好患者,临床治疗满意率为90. 0% .结论:骨盆骨折大出血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患者在急救或者复苏剖腹术中及时进行髂内动脉结扎治疗可控制出血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张建军 《中外医疗》2010,29(6):86-87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多见于交通事故和塌方。战时则为火器伤。骨盆骨折创伤在,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最严重的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救治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本文回顾总结了我院急诊科近年来以损伤控制外科理论为基础,急诊处置的骨盆骨折联合多脏器创伤病人147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胸腰段椎体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尤其是粉碎性爆裂型骨折,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更为严重,往往合并脊髓损伤.AF系统是以椎弓根为固定螺钉的支点,对失稳的脊柱进行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其特点是三维空间的调节不受限制,更能满足解剖复位的需要及固定后生物力学环境.2000年3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17例,短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矩形Luque棒治疗胸腰段骨折并截瘫.方法 根据术前测得病椎及上下各2个椎体长度,将Luque棒按脊椎生理弧度预弯消毒备用.结果 本组病例无神经加重损伤,无死亡.术后X片复查31例中完全复位24例,大部分复位3例,部分复位4例,按Frankel等的标准分五级,术前神经功能A级13例,B级14例;术后A级7例,因脊髓完全离断功能始终未能恢复,B级3例,C级1例,D级2例.结论 矩形Luque棒是一种立体的框架式结构,应力传递比较均匀分散,能多维固定横突固定力学结构,既能抵抗骨折前后移位、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的外力,又能承受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应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其他部位伤的诊治方法及最佳适应证。方法:对71例外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其他部位伤的病例进行不同方法的诊治:脾切除16例,肝修补7例,结肠手术6例,小肠修补吻合6例,膀胱造瘘4例,髂内动脉结扎10例,半骨盆离断术1例,髂血管探查取栓4例,胸腔闭式引流5例。结果:全组死亡11例,死亡率15.5%。1例死于肺栓塞,1例死于ARDS,1例死于MOF,8例死于出血性休克。其余均治愈,治愈率84.5%。结论:在临床诊断抢救治疗时,应综合分析观察外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其他部位伤病人的病程发展全过程,区别轻重缓急,有效救治,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纤维蛋白-5(Fibulin-5)及类赖氨酰氧化酶-1(lysyl-oxidase-1,LOXL-1)在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手术治疗的盆底器官脱垂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POP-QⅡ度患者67例,POP-QⅢ度患者41例;同时选取因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妇科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术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术中均取阴道前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Fibrillin-1、Fibulin-5、LOXL-1蛋白表达情况,RT-PCR定量检测Fibrillin-1、Fibulin-5、LOXL-1 m RNA在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Fibrillin-1、Fibulin-5、LOXL-1表达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阴道组织Fibrillin-1、Fibulin-5、LOXL-1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及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脑损伤后c-f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Feeney's自由落体法制作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受伤时间段c-f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观察脑组织的水肿情况.结果c-fos mRNA在伤后15 min即有高水平表达,并出现两次表达高峰,分别出现于30 min和16 h.c-fos蛋白随受伤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在16 h表达最强,随后表达下降,48 h时表达又有升高现象.脑水肿在伤后30 min开始发生,逐渐加重,6 h达高峰,持续至16 h,后逐渐减轻,48 h基本正常.结论脑损伤后c-fos的首次表达高峰可能参与了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和生存,与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有关.c-fos第二次表达高峰与脑水肿所致缺血缺氧有关,参与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3-5椎棘结核并冷脓肿的MRI影像学特征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MRI影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认的50例腰3-5椎棘结核并冷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同时对病变的类型、强化程度及对周围组织的感染程度等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MRI扫描整体正确诊断率为88%。对并发冷脓肿型患者诊断率为91.3%。误检率为2%(1/50)。MRI影像特征:病灶区T1WI信号由高减低;T2WI信号呈现增强特征;平扫STAIR序列,信号以高为主。增强扫描时,病灶区骨质被破坏,周围肌肉有不均匀强化。结论腰3-5椎棘结核并冷脓肿在MRI影像中有着典型的影像特征,MRI可对其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 2,Ang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转归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 选取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324例,根据患者出院时病情转归情况分为良好组(275例)、不良组(49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sCD14、Ang2、CRP水平,应用Pearson分析sCD14、Ang2、CRP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转归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sCD14、Ang2、CRP对病情转归预测价值。 结果 不良组ISS评分高于良好组(P<0.05);不良组sCD14、Ang2、CRP高于良好组(P<0.05);sCD14(r=0.785)、Ang2(r=0.778)、CRP(r=0.842)与ISS评分呈正相关(P<0.05);sCD14、Ang2、CRP均是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P<0.05);sCD14、Ang2、CRP预测病情转归的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依次为0.813、0.757、0.749;挑选出预测敏感度最高(sCD14)、特异度最高(Ang2)的两个指标进行sCD14+Ang2的联合ROC分析显示,两者联合预测病情转归的AUC为0.935,大于任一单一指标(P<0.05)。 结论 sCD14、Ang2、CRP与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情转归有关,均可作为预测病情转归的标志物,但联合检测sCD14、Ang2能提高预测可靠性,为临床诊疗及护理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为晚期 NSCLC 患者40例作为肺癌组,体检健康者20例为正常组。肺癌组给予铂类药物联合其他化疗药物进行化疗,治疗周期为21 d,治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估,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ELISA 法分别检测肺癌组化疗前后及正常组血清中 PDCD5蛋白的水平,并分析其与疗效、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组血清中 PDCD5蛋白的水平高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前 PDCD5蛋白的水平有效组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后 PDCD5蛋白的水平有效组显著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有效组化疗后 PDCD5蛋白的水平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效组化疗后 PDCD5蛋白的水平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癌组血清中 PDCD5蛋白的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 <0.05),与患者是否吸烟、性别、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结论晚期 NSCLC 患者血清中 PDCD5蛋白的水平有望成为化疗敏感性的预测因子,其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也可能为晚期 NSCLC 患者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