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探讨BNP在老年CHF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183例(CHF组)和健康老年人62例(对照组),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老年CHF患者血浆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分析老年CHF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结果 CHF组心功能Ⅰ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Ⅰ、Ⅱ级患者cTn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P<0.05),CHF组心功能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5),CHF组心功能Ⅰ、Ⅱ级患者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血浆BNP和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浆BNP水平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BNP在老年CHF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的关系,探讨血浆BNP、UA和hs-CRP水平与心功能及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在许昌市中医院住院的CHF患者186例为观察组,根据心功能分级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41),心功能Ⅲ级组(n=85)和心功能Ⅳ级组(n=60);另选取年龄和性别与观察组匹配的50例体检心功能和肾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4组研究对象的血浆BNP、UA、hs-CRP水平及LVEF并进行比较。根据患者Cr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Cr<133 mmol·L~(-1)组,133 mmol·L~(-1)≤Cr≤177 mmol·L~(-1)组和Cr>177 mmol·L~(-1)组;根据患者BUN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BUN<7.0 mmol·L~(-1)和BUN≥7.0 mmol·L~(-1)组,分析血浆BNP、UA、hs-CRP水平与BUN、Cr、LVEF的相关性。结果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患者血浆BNP、UA、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F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下降,LVEF逐渐降低,血浆BNP、UA、hs-CRP水平逐渐升高,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UA、hs-CR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853、-0.625、-0.802,P<0.05)。133 mmol·L~(-1)≤Cr≤177 mmol·L~(-1)组及Cr>177 mmol·L~(-1)组患者血浆BNP、UA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Cr<133 mmol·L~(-1)组(P<0.05);Cr>177 mmol·L~(-1)组患者血浆BNP、UA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133 mmol·L~(-1)≤Cr≤177 mmol·L~(-1)组(P<0.05)。BUN≥7.0 mmol·L~(-1)组患者血浆BNP、UA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BUN<7.0 mmol·L~(-1)组(P<0.05)。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患者血浆BUN、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F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下降,血浆Cr及BUN水平逐渐升高,LVEF逐渐降低;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患者BUN、Cr水平及LVEF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UN和Cr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851、-0.837,P<0.05)。在同一肾功能级别中,血浆BNP、UA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1);在同一心功能分级中,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血浆BNP、UA水平逐级升高(P<0.05)。血浆BNP、UA水平与Cr水平呈正相关(r=0.825、0.796,P<0.05)。结论血浆BNP、UA、hs-CRP水平可作为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联合检测血浆BNP、UA、hs-CRP及肾功能,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Ⅰ级患者32例、Ⅱ级27例、Ⅲ级23例、Ⅳ级18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42例、LVEF≤40%58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 mm 46例、LVEDD>55 mm54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不同心功能的患者和对照组血浆BNP和LVEF水平,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变化,以及不同LVEF和LVEDD患者血浆BNP水平。结果 NYHAⅠ、Ⅱ、Ⅲ、Ⅳ级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分别为(90±16)ng/L、(203±22)ng/L、(382±17)ng/L、(1088±30)ng/L,均高于对照组的(72±19)ng/L,且NYHAⅡ、Ⅲ以及Ⅳ级组BNP的水平均高于NYHA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Ⅰ、Ⅱ、Ⅲ、Ⅳ级组患者的LVEF分别为(62±7)%、(48±5)%、(41±3)%和(34±3)%,对照组为(62±7)%,对照组与NYHAⅠ级组的LVEF均高于NYHAⅡ、Ⅲ、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40%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低于LVEF≤40%组[(140±14)ng/L比(455±31)ng/L],LVEDD≤55 mm组高于LVEDD>55 mm组[(515±45)ng/L比(158±1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Ⅰ、Ⅱ、Ⅲ、Ⅳ级组患者治疗后血浆BNP分别为(59±6)ng/L、(66±5)ng/L、(71±6)ng/L及(79±4)n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NP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可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颖  严卫国 《求医问药》2014,(17):43-44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脑钠肽的水平与其心功能的相关性,评价BNP指标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衰组,将60例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设为健康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受试者血浆BNP的水平,采用心脏彩色超声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其血浆BN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衰组患者血浆BNP的平均水平为(960.45±219.80)ng/L,健康组受试者血浆BNP的平均水平为(64.45±19.80)ng/L,心衰组患者血浆BNP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受试者,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心衰组患者血浆BNP的水平可随着其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加而增高,呈正相关。心衰组患者中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患者血浆BNP的水平相比较差异显著(r=0.72,P<0.05),有统计学意义。心衰组患者左室射血的分数可随着其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加而下降,呈负相关。心衰组患者中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左室射血的分数相比较差异显著(r=-0.5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BNP检测的方法简便、可重复性好,可用于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及心功能分级,预测其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稳定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cTnⅠ和NT-proBNP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74例慢性心衰(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同期74例非CHF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NT-proBNP、cTnⅠ水平。结果:观察组的LVEF低于对照组,cTnⅠ、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Ⅳ级CHF患者的LVEF低于Ⅲ级,cTnⅠ、NT-proBNP水平均高于Ⅲ级,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患者的LVEF低于Ⅱ级,cTnⅠ、NT-proBNP水平均高于Ⅱ级,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TnⅠ和NT-proBNP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BNP和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将其分为心功能Ⅱ级组34例,心功能Ⅲ级组31例及心功能Ⅳ级组29例。采用快速定量心力衰竭诊断仪测定患者的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并比较各组间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BNP水平、心脏超声心动图参数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患者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而心功能重级(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的LVESD、LVEDD、LVESV、LVEF、FS和E/A均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SV、CO、LVEDV及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BNP水平、LVESD、LVEDD、LVESV、E/A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LVEF、FS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和LVESD、LVEDD、LVESV、E/A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LVEF、FS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2):125-128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45例RH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5例同期常规体检的心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H-FABP、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RHD患者血清H-FABP与血清BNP及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FABP、BNP水平及LVEDD和LVES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RHD患者血清H-FABP、BNP水平及LVEDD、LVESD和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Ⅳ级RHD患者血清H-FABP、BNP水平及LVEDD和LVESD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Ⅱ级患者(P<0.05);心功能Ⅳ级RHD患者的血清HFABP、BNP水平及LVEDD和LVESD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5),LVEF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与BNP、LVEDD和LVESD水平呈正相关(r=0.579、0.743、0.740,P<0.05),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r=-0.801,P<0.05)。结论 RHD患者血清H-FABP水平随心力衰竭的加重而升高,可以作为评估该疾病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前体脑钠肽(NT-pro BNP)及尿酸(UA)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8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CHF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入选患者分为Ⅱ级32例、Ⅲ级46例、Ⅳ级30例,对照组为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血浆NT-pro BNP及UA水平、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NT-pro BNP及UA水平。将心功能Ⅲ级的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别嘌呤醇治疗。结果 CHF组血浆NT-pro BNP及UA水平、LADd、LV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NT-pro BNP及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 BNP及UA水平随心衰严重程度增高而明显增高;联合组治疗后血浆UA水平明显下降(P0.05),LVEF明显升高(P0.05),改善程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CHF患者血浆NT-pro BNP及UA水平随心衰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浆NT-pro BNP及UA水平测定对CHF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峰  刘伟  王文艳 《海南医学》2016,(22):3631-3633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外周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与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大内科收治的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又分为Ⅰ、Ⅱ、Ⅲ、Ⅳ级四个亚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受检者的血清CA125和BNP水平,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射血分数(LEVF),并分析患者外周血清CA125与BNP及心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Ⅰ/Ⅱ级、Ⅲ级、Ⅳ级三个亚组的CA125、BNP水平分别为(24.76±5.68) U/mL、(81.55±22.59) U/mL、(168.74±34.79) U/mL;(508.74±63.84) pg/mL、(754.32±86.97) pg/mL、(912.54±112.43) pg/mL,均较对照组CA125(12.78±3.14) U/mL、BNP (362.23±49.13) pg/mL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Ⅰ/Ⅱ级、Ⅲ级、Ⅳ级三个亚组LEVF水平分别为(52.14±4.98)%、(44.16±5.27)%、(39.26±5.7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54±7.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三个亚组的LVE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外周血清CA125和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血清CA125和BNP水平均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1=3.452,r2=4.573,P<0.01);血清CA125水平与BNP水平呈正相关(r=3.574,P<0.01),与LEVF呈负相关(r=-3.258,P<0.01),与LVEDD无显著相关性(r=1.183,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外周血清CA125水平与BNP水平呈正相关,且CA125水平与急性左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患者,其中心功能正常患者100例(对照组),CHF患者100例(CHF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CHF患者分为Ⅱ、Ⅲ、Ⅳ级组。比较分析非CHF患者及CHF患者Hcy、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之间的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的NT-pro 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之间的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的LVEF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之间的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血浆Hcy水平与NT-pro BNP水平呈正相关(r=0.564,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55,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Hcy升高,Hcy水平有可能作为CHF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或不同病因对神经内分泌水平及心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CHF患者168例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72例(Ⅲ级)、B组96例(Ⅳ级),并根据基础病因分为Ⅰ组76例(冠心病)、Ⅱ组52例(扩张性心肌病)、Ⅲ组40例(高血压病),对不同病因及心功能分级的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lI)、醛固酮(ALD)、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PRA、AngⅡ、ALD、BNP、LVEDD及LvEF检测值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三组上述检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心功能越差,其神经内分泌水平被激活得更明显,从而促进了PRA、AngⅡ、ALD及BNP的释放,并加剧了心室重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线粒体耦联因子-6(CF6)、心锚重复蛋白(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意义。方法: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90例冠心病合并CHF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对心功能进行分级,另分为3个亚组:心功能Ⅱ级组:28例,心功能Ⅲ级组:32例,心功能Ⅳ级组:30例;同时纳入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共5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记录ADAMTs-1、CF6、CARP、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ADAMTs-1、CF6、CARP、BNP、LEVDD、LVEF水平差异及ADAMTs-1、CF6、CARP、BNP、LEVDD、LVEF水平在心功能分级中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观察冠心病合并CHF患者ADAMTs-1、CF6及CAR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ADAMTs-1、CF6、CARP、BNP及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18、27.004、28.394、35.227、28.164,均P<0.05)。血清ADAMTs-1、CF6、CARP、BNP、LVEDD水平:Ⅳ级组>Ⅲ级组>Ⅱ级组,LVEF:Ⅳ级组<Ⅲ级组<Ⅱ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4.94、68.87、260.62、141.85、1 258.53、17.97,均P<0.05)。冠心病合并CHF患者ADAMTs-1、CF6、CARP水平与BNP、LVEDD呈正相关(均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ADAMTs-1、CF6、CARP水平对冠心病合并CHF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联合心功能相关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的病情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分析89例CHF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VA对病人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HRV时域指标[24小时NN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全程每5分钟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每5分钟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全程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脑钠肽(BNP)、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性期前收缩总数的关系。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HF病人发生VA的影响因素。并将SDNN-24h、LVEF、BNP指标两两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CHF的病因中以冠心病占比最高(56.2%)。NYHA心功能Ⅳ级组BNP、LVEDD、LVESD大于Ⅰ~Ⅱ级组和Ⅲ级组;Ⅳ级组LVEF、SDANN小于Ⅰ~Ⅱ级组和Ⅲ级组;Ⅲ级组SDNN-24h大于Ⅳ级组;Ⅲ级组rMSSD大于Ⅰ~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组BNP、LVEDD、LVESD小于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衰(HFmrEF)组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组;HFpEF组LVEF、SDNN-24h、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大于HFmrEF组和HFrEF组,HFmrEF组LVEF大于HFr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VA阳性组男性占比、BNP、LVEDD、LVESD、SDNN index大于阴性组;阳性组LVEF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SDNN index(OR:1.033,95%CI:1.012~1.053,P < 0.01)和LVEDD(OR:1.124,95%CI:1.069~1.182,P < 0.01)增加是VA的危险因素。LVEF与SDNN-24h呈显著正相关,BNP与SDNN-24h、LVEF呈显著负相关(P < 0.05)。结论HRV联合心功能相关指标可更全面评估CHF病人的病情及预测V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分析其相关性。 方法 将观察组11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将其分为Ⅱ、Ⅲ、Ⅳ级3个亚组。另选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冠心病对照组,非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心衰对照组,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测量所有受试者心功能指标、血浆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同型半胱氨酸(Hcy)和QRS波时限。 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对照组及心衰对照组的BNP、LVEDD、Hcy和QRS波时限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且观察组BNP、LVEDD、Hcy和QRS波时限水平显著高于冠心病对照组和心衰对照组,LVEF则显著低于冠心病对照组和心衰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y和QRS波时限值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和QRS波时限呈显著正相关(P<0.001),Hcy、QRS波时限与BNP、LVEDD均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Hcy显著升高且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Hcy与QRS波时限呈显著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查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尿酸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的近期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33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左心力衰竭)(n=119)与非心力衰竭组(n=211),根据Killip分级将心力衰竭组患者分为Ⅱ级(n=99)、Ⅲ级(n=10)、Ⅳ级(n=10),检测两组入院时尿酸、D-dime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利尿肽(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左心房内径(LA)、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心室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水平,并比较心力衰竭组不同Killip分级尿酸、D-dimer、LVEF、BNP、LV、LA、E/A水平,分析尿酸、D-dimer水平与Killip分级及LVEF的相关性,评估联合尿酸、D-dimer检测对AMI后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随访两组室壁瘤、室速、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心力衰竭组尿酸、D-dimer、BNP、LV、LA高于非心力衰竭组,LVEF、E/A低于非心力衰竭组(均P<0.05);不同Killip分级尿酸、D-dimer、BNP水平Ⅳ级患者显著高于Ⅱ级、Ⅲ级,LVEF低于Ⅱ级、Ⅲ级(均P<0.05);尿酸、D-dimer水平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均P<0.05);联合检测尿酸、D-dimer对AMI后心力衰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4%、89.4%;心力衰竭组室壁瘤、死亡发生率高于非心力衰竭组(均P<0.05)。结论:尿酸、D-dimer水平联合检测能够预测AMI后心力衰竭风险,预测患者预后,敏感性、特异性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实验方法测定患者血浆BNP含量,根据心力衰竭级别不同进行分类统计,观察各级别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并随访10个月比较各组患者再入院率及转归情况.结果 17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55例Ⅰ级患者BNP水平为65±6.3pg/ml;45例Ⅱ级患者BNP结果107±9.4pg/ml;40例Ⅲ级患者BNP结果为213±11.2pg/ml;30例Ⅳ级患者BNP结果为378±24.7pg/ml;Ⅲ级患者BNP水平较Ⅰ级、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Ⅳ级患者BNP水平较前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例心力衰竭患者BNP结果超过400pg/ml时,其6个月内再入院比率54.5% (12/22)显著高于148例BNP结果在210pg/ml之下的患者之再入院率4.1%(6/148) (P <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判定心力衰竭程度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甲胺(MCA)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和血浆BNP浓度的变化.方法:将54例心功能(NYHA)Ⅲ—Ⅳ级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8例.Ⅰ组用常规治疗,Ⅱ组用常规治疗+ MCA,Ⅲ组用常规治疗+MCA+rhBNP.结果:①临床疗效,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0例CHF患者作为C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Ⅱ级组(n=99)、Ⅲ级组(n=75)与Ⅳ级组(n=86);同时,选取同期55名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BNP、CysC、Hs-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出院3个月随访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Ⅲ级组和Ⅳ级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BNP、CysC水平及LVEDD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BNP、CysC水平及LVEDD均明显高于Ⅱ级组和Ⅲ级组,且LVEF低于Ⅱ级组和Ⅲ级组(P<0.05)。心功能等级越高,血清BNP、CysC、LVEDD水平越高,LVEF越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NP水平与尿素氮、肌酐、尿酸、胱抑素C及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P<0.05);BNP水平与LVEDD呈负相关(P<0.05)。发生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组血清BNP、CysC、Hs-CRP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组(P<0.05)。结论血清BNP、CysC、Hs-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会增加近期不良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19.
曹磊 《疑难病杂志》2011,10(6):408-410
目的测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及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水平,探讨血浆BNP及血清FABP对CHF诊断及心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住院CHF患者60例,其中NYHAⅠ级12例,Ⅱ级18例,Ⅲ级20例,Ⅳ级10例;原发疾病:冠心病30例,瓣膜性心脏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另纳入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BNP及FABP浓度,评价心功能。结果 CHF组血浆BNP及血清FAB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CHF患者的BNP及FABP水平逐渐增高(NYHAⅣ级>NYHAⅢ级>NYHAⅡ级,P均<0.01);LVEF≤40%患者显著高于LVEF>40%患者(P<0.01);而不同病因CHF患者间2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与FABP呈正相关(r=0.801,P<0.01),两者与LVEF呈负相关(r=-0.718,r=-0.881,P<0.01)。结论血浆BNP及血清FABP测定对CHF的诊断和心功能的分级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