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性质脑血管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2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恢复期上述指标脑出血和脑梗死组均明显下降,但脑梗死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现已证实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为探讨糖尿病病人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我们通过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α-颗粒蛋白(GMP-140)含量的测定,并同33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在本组病人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血浆D-二聚体和GMP-140含量增高是糖尿病合并脑血栓患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水平变化与意义。方法检测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LPA和FIB浓度,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浆LPA含量分别为(9.86±2.98)、(8.33±2.47)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8±1.20)μmol/L(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浆FIB含量分别为(5.29±1.12)、(5.93±1.01)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6±0.91)g/L(P<0.01)。结论LPA和FIB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干预和防治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项分子标志物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为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内皮的损伤、血小板活化程度、凝血与纤溶等分子改变的临床及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和放射免疫方法,对70例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栓塞(CI)2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8例、脑动脉硬化(CAS)22例主40例正常对照定量测定。结果 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VWF:Ag、Fn、TXB2、GMP-140、D-dm和PAI:A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6-K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检测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并与46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浆LPA含量分别为(9.31±3.12)μmol/L、(8.25±2.94)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6±1.40)μmol/L,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s-CRP含量分别为(10.58±3.45)mg/L、(12.36±3.74)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5±2.00)mg/L,P〈0.01。结论溶血磷脂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早期干预和防治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方法测定50例 (其中30例急性期患者,20例恢复期患者)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GMP-140的含量,并分别与26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GMP-140浓度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 著性(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GMP-140浓度,应用荧光标记示踪法测定血小板[Ca2+]i。结果偏头痛患者血浆GMP-140浓度及[Ca2+]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功能亢进,其机制与血小板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血浆a一颗粒膜蛋白(a-granulemembraneprotein,GMP-140)为血小板活化的指标,采用双抗夹心法,固相免疫放射试验定量测定了以血管病变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肾脏病三组患者的血浆GMP-140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各疾病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提示GMP-140作为血小板活化指标,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肾脏病的发病机制,疾病进程以及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并观察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对Hcv的影响.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3例(其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7例,脑梗死76例)和正常对照组34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腹血浆Hcy浓度,并对高Hcy的58例患者进行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2周后和6周后复查血浆Hcv浓度. 结果①脑梗死及TIA组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血浆Hcv浓度显著高于TIA组(P<0.01).②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与Hcy水平无明显相关.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Hcy水平和血压呈正相关(r=0.44,P<0.05).④用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6周后血浆Hcy水平有明显下降. 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遗传和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可能是其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s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并与46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含量分别为(11.10 ±1.60)μmol/L、(17.20±2.20)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50±1.10)μmol/L,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为(10.58±3.45)mg/L、(12.36±3.74)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5±2.00)mg/L,P<0.01.结论 HCY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Hs-CRP可能与脑梗死的大小及预后有关,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干预和防治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NSE含量进行检测,并检测30例健康正常人血清NSE含量为对照组,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对照组(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血清NSE高于健康正常人血清NSE(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SE含量升高与脑神经细胞坏死密切相关,可以反映脑神经细胞缺血损伤程度;血清中NSE高表达有可能提示超早期脑梗死,而低表达可能是TIA,检测血清NSE可以在血清学上为鉴别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提供一个有临床意义的指标,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志民  黄娴 《基层医学论坛》2016,(22):3081-3082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P-选择素、(GMP140)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发作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20例受试者依不同病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脑梗死组、后循环缺血急性发作组和对照组4组,比较4组的肌钙蛋白、GMP140检测结果。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脑梗死组和后循环缺血急性发作组患者的肌钙蛋白、GMP140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患者的肌钙蛋白、GMP140水平可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明显升高,其可作为急性发作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检测指标之一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和血浆血栓烷B2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观察33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2例正常的人GMP-140在血小板膜表面的分子数和血浆中的含量,并测定TXB2含量。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和血浆中GMP0-140含量,血浆TXB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未发现GMP-140与TXB2在高血压病患者异常变化中的线性相关性。结论:提示二者在高血压病中可能有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与血浆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房颤组、非房颤的心脏病患者(非房颤组)和健康人(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同时用免疫浊度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浓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组D-二聚体、GMP-140及Fg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房颤组与非房颤组相比,D-二聚体和GMP-140含量升高显著(P<0.05),但Fg差异不明显。另外还发现D-二聚体和GMP-140水平在风心房颤与非风心房颤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房颤患者体内存在着凝血活性增强的因素,可能与其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GMP-140的变化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变化。方法应用特异的SZ-51单克隆抗体检测32例NS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MP-140浓度的改变并进物比较。结果治疗前NS患者血浆GMP-140明显升高于顺产组以并发血栓者明显,经治疗可恢复正常。结论血浆GMP-140可作为监监测NSU工发血栓的指标,并对估计疗效,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栓形成高危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栓形成性疾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血栓形成疾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GMP-在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10),且GMP-140的增高程度与血栓怕量及血同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内GMP-140,可作为血栓形成的一种比较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脑梗塞急性期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涛  陈世伦 《北京医学》1998,20(5):265-267
血小板活化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出现在血小板浆膜表面并有部分进入血浆。GMP-140为活化血小板的特异标志。应用双抗夹心放免测定法,定量测定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血浆GMP-140含量,其结果表明:1.脑梗塞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2.脑梗塞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的变化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3.脑梗塞急性因浆GMP-140 1-6天显著增高,7-10天开始减少,10天以后与正常相  相似文献   

18.
顾国龙 《广西医学》2001,23(4):767-769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其亚组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凝块分离一双缩脲比色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AS-PAGE)电泳法检测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44例健康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总量及其亚组份浓度。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F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脑缺血性梗塞以高分子量(HWM)Fg增著,暂短性脑缺血 发作以低分子量(LMW)和低分子量,(LMW’)Fg增高为主(P<0.01).结论:血浆Fg升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呈正相关,Fg亚组份的测定对鉴别脑缺血性梗塞和暂短性脑缺血性发作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与CRP和IL-6的关系,以了解CRP和IL-6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9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45例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IA)46例,正常对照组50例.入院24h内检测血清CRP与IL-6.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将所得检测值(CRP、IL-6)进行方差分析(F检验)及q检验.结果脑梗死与TIA组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关差异(P<0.01).脑梗死患者CRP、IL-6水平高于TIA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炎病反应与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2)CRP、IL-6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情轻重相关.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并发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②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法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伴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浆D-二聚体、GMP-140和血小板表面GMP-140的含量进行了测定。⑤结果NIDDM伴脑动脉硬化、NIDDM并发脑血栓形成和单纯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D-二聚体、GMP-140和血小板表面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t=5.25-20.04,P均<0.001)。单纯脑动脉硬化病人上述指标则无明显变化;动态观察单纯脑血栓形成病人,随着病情好转至恢复期,其上述指标较急性期明显下降(t=5.22-7.05,P均<0.001);而NIDDM并发脑血栓形成病人恢复期上述指标持续增右,与急性期相比差异不显著(t=1.42-1.99,P均>0.05)。④结论糖尿病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和血小板过度活化,这种异常变化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