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不同价态染砷大鼠尿液中砷形态含量及比例的分析,寻找不同价态砷代谢和转轨间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砷代谢产物与砷中毒作用机制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7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亚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70只大鼠分别经口摄入去离子水、亚砷酸钠和砷酸钠1个月后,采集各组大鼠尿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各组染砷大鼠尿液中砷形态的含量,并比较不同价态染砷组的构成比.结果 中剂量组,亚砷酸钠染毒大鼠尿液中iAs3+∶iAs5+∶DMA为36.1%∶3.0%∶60.8%;而砷酸钠染毒大鼠尿液中iAs3+∶iAs5+∶DMA为55.9%∶0.8%∶4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3,P<0.05).高、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价态无机砷的体内代谢和转轨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染砷大鼠生物样品(尿液)中砷形态的分析,为进一步探讨砷代谢产物与砷毒作用机制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推测砷毒作用及其体内代谢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PLC-HGAFS)测定染砷大鼠尿液中砷形态的含量.结果 尿样中iAS3+、iAS5+和DMA 3种物质的分离效果较好.该方法线性范围为20~100 μg/L,尿样中iAS3+、iAS5+和DM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6、0.985 8和0.997 8.DMA的回收率为95.3%~108.4%,尿样中iAS3+、iAS5+和DMA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12.03、6.67和8.66 μg/L.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高,回收率高,结果准确.因此,该方法可以用于染砷大鼠尿样中砷形态代谢产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饮水砷暴露大鼠血砷、尿砷和组织砷含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饮水砷暴露大鼠血砷、尿砷和各脏器组织中砷含量的分布。方法将32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自来水)组和低(50μg/L)、中(150μg/L)、高(450μg/L)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每只大鼠每日饮水消耗量约37 ml,连续染毒4周后,取尿样测定尿砷;并处死大鼠测定血砷及肝、肾、肺、心、脾、脑组织重量、脏器系数及砷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第2周时低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体重较高,第4周时中、高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体重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肝脏脏器系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肾、肺、心、脾、脑的脏器系数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高、中、低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血、尿、脾、肾组织和高、中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心、肝、肺、脑组织砷含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染砷浓度的增加,血砷、尿砷和各脏器组织中的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相同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不同脏器中的砷含量不同,脾组织中砷含量最高,脑组织中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砷,尿砷与各脏器组织中砷含量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饮水砷暴露大鼠体内各脏器组织中均有砷蓄积,但分布并不均匀;血砷和尿砷含量均可一定程度反映砷在体内的负荷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亚砷酸钠亚慢性染毒对小鼠不同脏器的毒性作用及砷在不同脏器中的蓄积情况.方法 采用亚慢性毒性实验方法.昆明种小鼠60 只,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低剂量组(L)、中剂量组(M) 和高剂量组(H) 4组,每组15只,分别自由饮用蒸馏水及0.125 mg/kg、0.5 mg/kg 和2.0 mg/kg 的亚砷酸钠水溶液,连续染毒90 d,实验结束后光镜下对各组小鼠肝脏和肾脏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小鼠肝、肾组织砷含量.结果 不同剂量的亚砷酸钠能破坏小鼠肝、肾脏器的正常结构,肝脏和肾脏组织砷含量随着砷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 小鼠经不同剂量的亚砷酸钠染毒90 d后,可出现肝脏、肾脏等脏器损伤,推测砷在脏器的蓄积是造成损害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在环境、卫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们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木耳中砷和锑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可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染砷大鼠脑中砷形态代谢产物、代谢酶含量水平及其相关性,初步探讨砷代谢与砷毒性机制关联性。方法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20只,分成对照组及砷酸钠低、中、高剂量组4组。各组大鼠砷酸钠经口染毒3个月后处死并摘取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PLC-HGAFS)测定并比较砷酸钠各剂量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砷形态代谢产物[i As(Ⅲ)、i As(Ⅴ)、总砷(Total As)含量以及一甲基化率(PMI)、二甲基化率(SMI)]及代谢酶GSSG含量、甲基转移酶活力、GST活力、GSH含量;通过试剂盒法分析各组大鼠脑中甲基转移酶的活力,并探讨大鼠脑中砷形态代谢产物与代谢酶的相关性。结果染毒组大鼠随染毒剂量和时间的增加,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及狂躁、相互撕咬等现象;砷染毒剂量升高会促进脑中i As(Ⅲ)和总砷含量增加;同时砷染毒组脑组织中GSSG含量有所升高而GSH含量有所下降;随染毒剂量升高,GST活力也随之呈现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砷酸钠染毒各剂量组大鼠脑中PMI值均较低,SMI值有所升高(P<0.05)。砷酸钠染毒组甲基转移酶活力与i As(Ⅲ)%含量呈负相关(r=-0.714,P<0.05),与PMI和SMI均呈正相关(rPMI=0.714,rSMI=0.805,P<0.05);砷酸钠染毒组GSH含量与i As(Ⅲ)%含量呈正相关(r=0.855,P<0.05),与PMI和SMI均呈负相关(rPMI=-0.855,rSMI=-0.858,P<0.05)。结论低剂量砷酸钠染毒会打破脑组织中GSSG与GSH的动态平衡,造成脑组织的氧化损伤,砷酸钠染毒后其代谢产物在脑组织中可能具有一定的蓄积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i As3+)染毒对家兔皮肤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砷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年健康雄性家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各梁毒组家兔经口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低(L)(0.075 mg·kg-1·w-1)、中低(ML)(0.15 mg·kg-1·w-1)、中高(MH)(0.375 mg·kg-1·w-1)、高(H)(0.75 mg·kg-1·w-1),对照组(C)饮用去离子水。采用自由饮水法染毒,根据动物日饮水量配制染毒水溶液,自由饮水染毒12 w。12 w后处死动物,取同一部位皮肤组织用2.5%戊二醛固定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取家兔背部皮肤组织进行匀浆,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PLC-HGAFS)测定尿液中砷形态代谢产物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家兔体质量基本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显示染毒组家兔皮肤角质层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随着Na As O2染毒剂量的增加,GSH-Px活力降低,GST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中DMA、MMA的含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机砷(i As3+、i As5+)与GSH-Px、GST无相关。GSH-Px与MMA呈负相关(r=-0.507,P<0.05),与DMA呈负相关(r=-0.562,P<0.05)。GST与MMA呈正相关(r=0.395,P<0.05),与DMA呈正相关(r=0.414,P<0.05)。结论砷的体内代谢过程和家兔皮肤组织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破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牛奶中砷和硒含量的方法.方法 利用硝酸-高氯酸(4+1)混合酸消解样品,对仪器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考察了载流酸度、硼氢化钾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用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牛奶中砷和硒的含量.结果 砷浓度在0.20~100 mg/L、硒在0.3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原子荧光仪测定菇类中砷(包括三价砷、二甲基砷、一甲基砷、五价砷)的形态分析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原子荧光仪对菇类(10宗)中的砷进行测定。结果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原子荧光仪对菇类中的砷(包括三价砷、二甲基砷DMA、一甲基砷MMA、五价砷)回收率分别在90.0%~102.0%范围内,检出限分别为0.038、0.054、0.075、0.068μ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4.2%。结论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原子荧光仪测定菇类中砷(包括三价砷、二甲基砷、一甲基砷、五价砷)的形态分析,该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以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快速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水中砷、汞、硒、铅、镉、锑等可形成挥发性氢化物元素的单独或联合测定[1-5],但多在盐酸介质中进行,而水样中通常加入硝酸作为金属离子的保存剂,二者的介质不一致,因此在硝酸介质中用HG-AFS同时测定水中砷等金属元素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研究在硝酸介质中用HG-AFS测定水中砷的最佳仪器条件、氢化物发生条件、方法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等,并对Ca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用植物排砷制剂对亚急性染砷大鼠进行排砷处理,观察其血砷、尿砷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亚砷酸钠溶液(As 2 mg/kg),每周连续注射5 d,共4周.在染砷期间和停止染砷2周内,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通过喂饲法进行排砷处理.观察大鼠的中毒症状,每周末称体重并收集动物6 h尿液测定尿砷含量,染砷2周、染砷4周及停砷2周时采集动物眼眶血测定血砷含量,停砷2周时取动物血测定Hb、Cr、BUN和ALT,称量肝肾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 染砷后动物血砷明显升高,模型组的上升率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停砷后血砷缓慢下降,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下降率均比模型组大,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尿砷含量高于低剂量组及模型组,在染砷4周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Cr、BUN、ALT及肝肾脏器系数无明显改变.结论 植物排砷制剂有促进砷排泄的作用.该剂量条件下的亚急性染砷,大鼠机体的损害作用不明显,利于排砷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12.
亚急性砷中毒对大白鼠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亚急性砷中毒对大白鼠部分血清常用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健康大白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皮下注射亚砷酸钠溶液(0.02mg/g),正常组皮下注射蒸馏水。30d后测定各组大白鼠血红蛋白(Hb),肌酐(Cr),总蛋白(TP),血砷,尿素(BU)和谷丙转氨酶(ALT)指标。结果实验组大白鼠的6项生化指标均发生改变,其中Cr、BU、血砷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Hb、TP、ALT指标下降(P<0.01)。结论亚急性砷中毒对大白鼠机体有明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价态及剂量砷染毒对大鼠血清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的影响,为阐明砷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70只,采用喂饲法染毒,暴露于不同价态无机砷.动物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即正常对照组(C);亚砷酸钠低 (AL)、中 (AM)、高 (AH) 剂量组;砷酸钠低 (BL)、中 (BM)、高 (BH) 剂量组.大鼠饲养至第3个月末,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大鼠在不同价态及剂量砷染毒后血清PK活性变化.结果 血清PK活性在亚砷酸钠和砷酸钠高剂量组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亚砷酸钠和砷酸钠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亚砷酸钠和砷酸钠与对照组比较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价态高剂量无机砷染毒,可导致PK活性降低,并且机制不完全相同.PK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影响砷代谢及其毒作用的重要环节,低剂量染砷未见PK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体内、体外实验方法研究了硒化合物(硒多糖、亚硒酸钠)和亚砷酸钠对大鼠肝线粒体丙酮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对肝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硒化合物可明显拮抗亚砷酸钠对线粒体丙酮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且硒多糖的抑制作用较亚硒酸钠强。这种拮抗作用在防治砷中毒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超声连续浸提法研究灯盏花中汞和砷的形态分布情况,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法)测定元素的总量及相关形态的浓度,并且考查了灯盏花中汞和砷在5种浸提液中溶出率。结果显示:两元素的溶出率变化趋势及形态分布情况相似,石屏产样品的As形态例外(HAc提取态〉HCl提取态)。因此样品中汞及砷最主要的形态仍是不活泼的残渣态(约占60%);可溶态中以HAc、HCl提取态为主,毒性较大的水溶态及醇溶态含量之和不超过该元素总量10%,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汞和砷的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砷致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价态水砷暴露及高脂饲料加水砷暴露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进行比较.方法 小鼠2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亚砷酸钠(iAs3+)组、砷酸钠(iAs5+)组、高脂饲料对照组、高脂饲料+iAs3+组和高脂饲料+iAs5+组6个组,每组40只.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对照组(饮用自来水),iAs3+组和高脂饲料+iAs3+组(饮用300 mg/L iAs3+水),iAs5+组和高脂饲料+iAs5+组(饮用300 ms/L iAs5+水).饮水砷暴露3、6、10个月后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肝功能,HE染色及胶原特殊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造模3个月时,正常对照组、iAs3+组、iAs5+组、高脂饲料+iAs3+组和高脂饲料+iAs5+组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分别为(36.7±5.7)U/L和(110±22)U/L、(55.6±4.6)U/L和(249±41)U/L、(52.6±8.8)U/L和(161±15)U/L、(311.3±19.7)U/L和(484±15)U/L、(515.0±60.8)U/L和(671±24)U/L,各砷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各砷组动物肝组织HE染色就显示有不同程度肝损伤,表现肝细胞水样变性、脂肪样变性,点状或灶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再生及纤维增生,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砷组肝组织病理损伤逐渐加重.10个月Masson染色显示汇管区及中央静脉区纤维条索状增生,正常对照组、iAs3+组、iAs5+组、高脂饲料+iAs3+组和高脂饲料+iAs5+组小鼠肝脏纤维组织面积的均值分别为0.1333、0.5584、0.5250、0.7534、0.7200,各砷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不同价态水砷暴露及高脂饲料加水砷暴露小鼠肝损伤、肝纤维化的模型,并进行了评价,为砷致肝损伤、肝纤维的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NaAsO2)对小鼠肝肾的毒性损伤,探讨亚硒酸钠对亚慢性砷暴露小鼠肝肾的氧化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SPF级昆明种小鼠40只,体重18~22 g,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砷模型组、亚硒酸钠对照组、亚硒酸钠+砷组,分别自由饮用蒸馏水、5 mg/kg亚砷酸钠水溶液、0.8 mg/kg亚硒酸钠的水溶液、5 mg/kg亚砷酸钠+0.8 mg/kg亚硒酸钠的水溶液,于60 d取材。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硫代巴比妥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紫外分光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砷模型组小鼠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脏器系数升高;亚硒酸钠+砷组体重、脏器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砷模型组小鼠肝、肾中SOD、MPO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MD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亚硒酸钠+砷组小鼠肝、肾中SOD、MPO含量高于砷模型组,MDA含量低于砷模型组。结论亚硒酸钠对砷造成小鼠肝、肾的脂质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亚砷酸钠(NaAsO2)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NMuMG)的影响,为砷致乳腺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研究亚砷酸钠对乳腺上皮细胞形态的影响;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亚砷酸钠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细胞周期基因P21 mRNAs表达水平.结果 NaAsO2对NMuMG具有毒性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NaAsO2浓度升高,细胞形态明显改变,凋亡明显增多,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细胞增殖的抑制基因P21 mRNA水平增高了18.12倍.结论 亚砷酸钠可能通过上调P21基因的表达来抑制NMuMG增殖,可能是砷中毒引起乳腺癌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