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20例UA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尿激酶2周,对照组静脉滴注肝素2周,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功能、血小板功能及血液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功能、血小板功能及血液黏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尿激酶可改善心肌供血和心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是治疗UA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李延楠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73-187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将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43例除予以常规治疗外,加用辛伐他汀。常规组43例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脂变化。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总有效率93.03%,常规组总有效率74.42%,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周后辛伐他汀组患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差异;常规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差异。结论: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由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及随之而来的破裂部位的血栓形成引发的,进而造成冠状动脉的完全或接近完全闭塞。目前认为溶栓只作用在纤维蛋白,不作用于血栓中血小板成分,因此将血小板抑制剂与溶栓剂联合应用理论上可以增强溶栓制剂的效果。我院在常规抗心绞痛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血小板抑制剂替罗非班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其发生机理为:在触发因子作用下,造成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局部血小板聚集,附壁血栓形成,招致管腔严重狭窄,心肌血运严重障碍,以致短期内出现严重症状。临床预后较差,治疗有别于稳定型心绞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用辛伐他汀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随机单盲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治疗组)组。分别于治疗后1、2周根据心绞痛分级变化及心电图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1周显效率为41.5%,总有效率为70.8%,2周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P<0.05);2周显效率对照组5.8%(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常规药物并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迅速控制症状,对降低心肌梗死发生及死亡率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6例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速避凝),对照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发作间隔时间延长,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也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对顽固性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可靠且显著。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61组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疗程为7-10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8%,对照组有效率6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  相似文献   

8.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风险大,转为急性心肌梗死机会多,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我们应用疏血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科住院的UAP患者121例:(1)均符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1];(2)无心肌酶学和心电图改变;(3)无出血性疾病及近期手术史;(4)无严重肝肾功能减退.将121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8例,男40例,女18例,年龄60~82岁,平均(71.4±10.3)岁.治疗组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61~82岁,平均(70.8±10.5)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59例,占98.3%;对照组44例,占7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改善心绞痛和冠状动脉供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路辉  王炎焱  陈馥  吴英  崔哲 《人民军医》2002,45(1):21-22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老年人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心性猝死。为此 ,我们在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1月采用诺易平 (第 2代低分子肝素 )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 ,以期找出较有效的治疗方法。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70例中 ,男 5 5例 ,女 15例 ;年龄 63~82岁 ,平均 71 1岁。均符合 1979年WHO制定的UPA标准。排除下列患者 :(1) 2周内有活动性出血、做过手术、做过活体组织检查和有外伤史 ,或不能实施压迫止血的血管穿刺者 ;(2 )高血压病经治疗血压仍 >2 4 0 / 14 7kPa者 ;(3)有脑…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42例 ,男 2 8例 ,女 1 4例。年龄(68.2 8± 6.0 3 )岁。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 IU,皮下注射 ,1次 /d,连用 1 4d。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为 73 .3 1 %。低分子肝素钙能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硝酸甘油的用量 ,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 ,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微循环的影响,及疗效、安全性、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方法将130例UA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后比较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12导联)ΣST(12导联ST压低数值总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观察药物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病人的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3.2%与65.8%,P<0.05),改善心绞痛的缺血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55.3%与38.2%,P<0.05);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血脂的作用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检查示治疗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比较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UA患者的微循环指标改善明显,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吴建中  赵敏  李岚  叶兴德  李霞  武效宏  贡联兵 《人民军医》2020,63(11):1131-1133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劳累型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其临床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加重,新发作的静息性、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具有以下特点:(1)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在一个月内疼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间延长,诱发因素发生变化,硝酸酯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2)一个月之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常因较轻的负荷诱发;(3)休息状态下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原有心绞痛最近比以前严重,发作时间延长,频次增加,服用原来的药物无效,或原来无心绞痛最近新出现心绞痛。该文根据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从用药原则、用药方案、用药提示等方面,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合理用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特别是老年人因同时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疾病,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常规治疗的效果欠佳。我院自1999年1月~2002年7月对36例UAP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8例,女9例;年龄60~7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 (n =5 1) (低分子肝素 2 5 0 0U皮下注射 ,2次 /天 ,连用 7天 )、普通肝素组 (n=5 1) (肝素 12 5 0 0U ,加入 2 5 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连用 7天 )和对照组 (n =5 1)。观察治疗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在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差异不显著(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 ,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少 ,应用时不须持续监测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疗程4个月,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体征、心电图改变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对UA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MI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对UA疗效好,可以降低AM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 ,病情进展较快 ,易发展为心肌梗塞或心源性猝死。葛根素注射液(烟台中策药业公司生产 )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指数、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1,2 ] 。本组用该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36例 ,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8- 11~ 2 0 0 0 - 0 2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 36例。其中男 31例 ,女 5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 6 5 .6岁。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包括卧位性心绞痛 ) 12例 ,轻微活动即诱发的初发性心绞痛 8例 ,每次发作时…  相似文献   

18.
陈勇军  唐新民  王伦 《人民军医》2005,48(7):378-380
目的:观察刺五加佐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方法:将UAP50例随机分为刺五加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刺五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刺五加6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均为14天。结果:刺五加组的总有效率为93%,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显著(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3例。刺五加组无一例发生心肌梗死,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刺五加能有效地减少心绞痛的发作率,且方法简单、价廉、监测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68例不稳定心绞痛,在内科药物治疗24~48h基础上行介入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全部病例入院后常规予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及抗凝药物治疗(普通肝素静脉滴注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4~48h,介入性检查当天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酌情增加剂量。介入性治疗后,继续使用肝素5~7d(部分患者术后全身肝素化1~2d),口服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1~2月,并酌情使用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他丁类降脂药,出院后继续随诊。结果 共计96支病变血管,其中76支病变血管即刻进入介入性处理,余病变血管择期处理。共置入支架85枚,3例置入支架后出现血管夹层,再次置入支架后夹层消失。无血管急性闭塞和亚急性血栓形成,近期无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置入支架以AVE(medrtonic)、BX(cordis)支架为主。除2例出现穿刺部位小血肿外,本组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方法有效、安全。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术前有效地抗血栓治疗和术中对病变的良好判断及手术中器材的选择。治疗中球囊、支架直径和长度的选择及扩张的压力和时间,对预防血管急性闭塞、夹层至关重要;术中尽量减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造成的血管内膜撕裂、夹层,球囊扩张后出现血管夹层必须使用支架来保证前向血流;对于明显的血栓性病变,术中使用球囊长时间扩张后,置入支架。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一种状态。UA经强化治疗后 ,大部分病人症状缓解 ,相关的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稳定 ,病情向稳定型心绞痛演变 ,但亦有部分病人病情难以控制 ,甚至恶化为AMI或缺血性猝死。研究发现 ,对于难治性UA静滴地尔硫可取得肯定的效果[13] 。我们静滴小剂量地尔硫治疗难治性UA 38例 ,以探讨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男 36例 ,女 2例 ;年龄 5474岁 ,平均64 4岁。临床诊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8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包括卧位心绞痛 ) 2 2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