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本院产科门诊随诊并住院分娩的孕妇资料2 748例,通过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GDM,评估发病率?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2 748例孕妇中GDM 540例,非GDM 2 208例,GDM发病率19.65%;②GDM组年龄?孕前BMI?产前BMI?孕期体重增加值?新生儿体重较非GDM组均有升高(P < 0.05);③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OR=1.868,P < 0.001)?自然流产史(OR=1.673,P < 0.001)?高血压病史(OR=2.509,P=0.017)?糖尿病家族史(OR=5.776,P < 0.001)?孕前BMI≥24(OR=2.981,P < 0.001)?孕期体重增长情况(OR=1.923,P < 0.001)均是GD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30岁(OR=1.406,P=0.006)?自然流产史(OR=1.462,P=0.003)?糖尿病家族史(OR=4.969,P < 0.001)?孕前BMI≥24(OR=1.475,P=0.035)?孕期体重增长幅度≥16.0 kg(OR=1.846,P < 0.001)与GDM发生有关;而妊娠期贫血孕妇GDM的发生率为无贫血孕妇的0.518倍(OR=0.518,P < 0.001);④无高危因素组GDM发病率11.95%,当高危因素≥4个,GDM发病率达65.00%(χ2=144.182,P < 0.001)?结论:孕前BMI≥24?年龄≥30岁?自然流产病史?DM家族史?孕期体重增加≥16 kg等因素为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贫血可降低GDM发生?加强孕前?孕期高危因素筛查?干预,有利于减少GDM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早期血脂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成都地区354例单胎初产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孕前相关信息,通过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孕妇孕早期膳食数据,并运用营养计算器计算孕妇孕早期膳食总能量,于孕(12±1)周测定孕妇体质量以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BG)浓度,于孕24~28周进行糖耐量筛查(OGTT)试验及诊断GDM。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孕早期血脂水平对GDM发生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预测GDM的孕早期TG临界值。结果 GDM组孕妇孕早期TG、TC、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早期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混杂因素〔妊娠年龄、一级亲属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早期膳食总能量等〕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1.59 mmol/L水平组、TG 1.26~<1.59 mmol/L水平组GDM发生风险分别是TG<0.94 mmol/L水平组的3.86倍(95%可信区间:1.35~11.08)、2.46倍(95%可信区间:1.05~6.51),提示孕早期TG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TG切点值在1.27 mmol/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634(95%可信区间:0.574~0.711),约登指数最大,GDM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1%、58.2%,提示1.27 mmol/L为孕早期TG预测GDM的临界值。结论 孕早期TG水平与GDM发生密切相关,应加强孕早期血脂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俞奇  庞剑霞  冯惠庆 《黑龙江医学》2021,45(19):2025-2026
目的:探讨孕前超重肥胖女性孕早期糖脂代谢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早孕建册且首次产检的孕前超重肥胖孕妇60例,于孕早期(孕12周)测定患者糖脂代谢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均行孕期指导,并于孕24周后行75 g糖耐量试验(OTGG),统计孕妇GDM发生情况.分析孕前超重肥胖女性孕早期糖脂代谢与GDM发生的关系.结果:60例孕前超重肥胖孕妇中发生GDM的有15例,占比25.00%;发生GDM孕妇年龄、孕前BMI与未发生GDM孕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GDM孕妇的FBG、HbA1c、LDL-C、TG水平均高于未发生GDM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TG、LDL-C、HbA1c、FBG及联合检测评估孕妇GDM发生情况的AUC为0.602、0.665、0.743、0.751、0.859,其中联合检测的评估价值最好.结论:孕前超重肥胖女性中发生GDM者的FBG、HbA1c、LDL-C、TG水平均明显升高,出现糖脂代谢紊乱,故检测TG、LDL-C、HbA1c、FBG等糖脂代谢指标能有效评估GDM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围生期门诊定期产检的孕妇共290例,孕10~14周测空腹血糖(FPG),孕24~28周行GDM筛查,根据是否患有GDM分为GDM组和正常糖耐量(NGT)组,计算GDM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年龄、孕早期体质指数、孕早期FPG、生育史、家族史等,探讨GDM孕早期的预测因素。结果 GDM发生率为16.90%(49/2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FPG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95%CI 5.242~40.88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FPG预测GDM的曲线下面积为0.775,灵敏度为0.694,特异度为0.772。结论孕早期FPG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早期FPG≥5.115 mmol/L的孕妇GDM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期各阶段体质量增长情况及其他危险因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妊娠期GDM患者332例(GDM组),年龄(28.1±4.1)岁(20~38岁);血糖代谢正常的孕妇476例(对照组),年龄(26.8±5.3)岁(19~37岁)。通过问卷调查及整理医院的检测报告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1)GDM组年龄及孕前超质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孕20~28周,<35岁的各年龄组孕妇中,GDM组的体质量增长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孕20周前体质量增长及孕期体质量总增长方面,25~29及30~34岁的孕妇中,GDM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龄越大(OR=2.559,β=0.940,P=0.001)、孕28周前体质量增长越多(OR=2.421,β=0.884,P=0.002)、孕20周前空腹血糖值越高(OR=1.707,β=0.535,P=0.002)是妊娠期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对GDM的影响最大。结论 (1)孕28周前体质量增长值控制在12kg以内能降低GDM的发病风险;(2)对于>35岁的高龄孕妇应及早控制饮食,以降低患GDM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脂肪分布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的关系,以早期发现、诊断GDM患者.方法:通过测量获得研究对象孕前或早孕期的身高、体重、腰围并计算其孕前BMI;于孕24~28周测量获得研究对象的50g-GCT 1h血糖、75g-OGTT空腹血糖、1h、2h、3h血糖等.统计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体质指数大(OR=7.388,95%CI=1.045~52.244)、孕前腰围大(OR=4.054,95%CI=1.105~14.876)、年龄大(OR=3.596,95%CI=0.955~13.538)均增加孕妇发生GDM的风险.结论:孕前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是GDM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初产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病情况,分析影响GDM发病的危险因素,为GDM的预防、管理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建卡的孕11~16周初产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般资料,于孕24~28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GDM的危险因素。结果参与调查的600名初产妇中,有543名完成问卷调查和血糖检测,按照2010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诊断标准,检出GDM患者37例,发生率6.8%。GDM组孕妇年龄、孕前BMI和建卡时体重均高于糖耐量正常(NGT)组(P0.05);孕前超重及肥胖孕妇GDM发生率为17.1%,明显高于孕前体重正常孕妇(7.0%)和孕前体重偏低孕妇(3.2%),家庭收入较高的孕妇GDM发生率为14.7%,高于家庭收入中等(8.0%)和偏少(4.0%)的孕妇,每日静坐时间≥5 h孕妇GDM发生率高于静坐时间5 h孕妇(8.0%vs 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妇孕前BMI(OR=1.190;95%CI=1.044~1.356)、年龄(OR=1.108;95%CI=1.011~1.215)和每日静坐时间≥5 h(OR=3.741;95%CI=1.108~12.632)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孕前BMI和每日静坐时间≥5 h是初产孕妇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深圳地区应尽早对初产妇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加强管理,以减少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育龄妇女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GDM组3 593例,对照组15 346例)的方法,选取18 939例于2013~2015年在四川、贵州、云南定期产检的单胎孕妇,测量身高及孕期体质量,于孕24~28周进行GDM筛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暴露水平1)、孕期增重(暴露水平2)与GDM结局的关系。结果 孕前超重和肥胖可增加GDM的发生风险〔比值比(OR)=2.44,95%可信区间(CI):1.98~2.99;OR=4.98,95%CI:2.52~9.91)。采用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孕期增重标准,调整了预产年龄及孕前BMI后,与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早期增重过多或孕中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OR=1.33,95%CI:1.03~1.70;OR=1.48,95%CI:1.26~1.72)。孕早期,高龄组(预产年龄≥35岁)中,与增重适宜者相比,孕期增重过多发生GDM的风险更大〔OR和95%CI为1.42(1.02~2.28)〕,而非高龄组(预产年龄OR值无统计学意义;孕中期,高龄组和非高龄组发生GDM的风险均是增重过多者高于增重适宜者〔OR和95%CI分别为1.59(1.14~1.88)和1.49(1.20~1.72)〕。结论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妇女中,孕前超重和肥胖、孕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的高龄妇女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9.
杨静  郭永  郭润民 《陕西医学杂志》2024,(4):479-482+495
目的:分析研究孕早期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微小RNA-873-5p(miR-873-5p)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定期产检的GDM孕妇命名为GDM组(n=109),另选同期在本院产检的糖耐量正常孕妇为对照组(n=60)。收集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及孕早期实验室检测指标(TSH、TPOAb、miR-873-5p),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TSH、TPOAb、miR-873-5p水平与GDM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TSH、TPOAb、miR-873-5p水平对GDM的预测价值。结果:GDM组的血清TSH、TPOAb、miR-873-5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岁(OR=1.982)、孕前BMI≥24 kg/m2(OR=2.020)、TSH升高(OR=2.113)、TPOAb升高(OR=2.307)及miR-873-5p水平升高(OR=2.059)是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09-811
目的:评定中孕早期血清铁蛋白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孕中15~19周的孕妇18850例,检测血清铁蛋白及空腹血糖。于24~26周行75gOGTT试验,同时检测血清铁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用最新标准(IADPSG标准)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比较妊娠期糖尿病组(GDM,n=1086),对照组(n=1086)组间各个期的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GDM组与对照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BMI、平均筛查孕周及孕中期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孕早期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GDM发生有关,SF水平每升高一个单位发生GDM的风险增加0.7%。结论 :中孕早期SF水平与GDM发生有关,但中孕早期测定SF水平来预测GDM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1.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存在一些未详细说明的问题,如什么是有效身份证明,什么年份的病案可以复印等?这不仅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工作,更影响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进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同时,应将住院检验、影像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贴于病案中,一份直接给病人,这样能极大的方便患者,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方法通过了解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要求(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分析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常见问题对医院统计指标的影响;提出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结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结论只有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治疗效果,以及妊娠期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胎龄所需热量的饮食,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饮食外再加适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30天。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着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无应激试验(NST)阳性的比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小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及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比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 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 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