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本文介绍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一种新的不良反应信号挖掘方法——树状扫描统计量方法(tree based scan statistic,TreeScan)。TreeScan方法是基于纵向的电子医疗记录数据库来实现的,通过将诊断映射到树状结构中,计算树中各个部分的药物 事件对的相对风险,并计算对数似然比检验统计量,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得出P值。TreeScan方法是药物安全监测中有效的数据挖掘工具,其发现的统计显著信号可以作为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候选药物 事件对,进一步细致地分析验证其因果关系。本文首先简要概括TreeScan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结合实例对其应用过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树状扫描统计量(TreeScan)方法的研究现状。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SinoMed数据库,搜集关于TreeScan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03年1月1日~2021年4月27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后,对文献基本信息(发表年份、单位、国家等)和研究信息(研究人群、药物、不良事件等)进行统计分析,将研究归纳为方法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分为药物和疫苗)并进行评述。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自2017年起,关于TreeScan的文章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发表数量最多(5篇)。作者主要集中在美国和韩国。其中方法学研究7篇、应用研究11篇(疫苗6篇,药物5篇)。结论:近年来随着TreeScan方法学不断完善创新,其应用价值和前景也有所提高,尤其在疫苗安全监测领域的应用已成为新热点。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邹晓波 《中国药房》2006,17(23):1809-1810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降脂药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年~2005年国内报道的使用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19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肌肉毒性反应常见,其次为肝脏毒性反应以及其它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关节肿痛、过敏等)。结论: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监测结果,确保其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汪华蓉 《中国医药》2013,(12):1790-1791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他汀类药物分布、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统计。结果85例患者中60周岁以上患者有72例,占84.7%;74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于服用他汀类药物1个月内发生,占87.1%;单独用药25例,联合用药60例;他汀类药物用药中以辛伐他汀为主,共55例,占64.7%;不良反应表现主要包括肌肉毒性54例、肝。肾毒性23例、胃肠道反应17例和神经系统症状15例。结论他汀类药物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且以肌肉毒性为主,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需慎重,密切关注病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温冬华 《医药导报》2013,32(6):818-820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调脂药物,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应用范围和使用人群的增加,其不良反应报道逐渐增多。其不良反应包括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肝损害、增加出血性卒中风险、皮肤损害、尿频、性功能障碍、胃肠道反应、关节痛等。该文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进行简要综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大进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类药物除调血脂和防治心血管病外,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减轻或消除炎症反应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等众多作用.循证医学表明,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该类药物在国外的上市品种达20余个,国内主要有普伐他汀(Pravastatin)、洛伐他汀(Lovastatin )、辛伐他汀(Simvastatin) ,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美伐他汀(Mevastatin)等品种.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就其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8.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87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对2001年1月~2009年1月国内公开报道的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87例进行统计分析。临床应高度重视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住院使用他汀类药物且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上报的患者366例,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性别、发生时间及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统计。结果: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190例,女176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患者201例,60岁以下患者165例,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用药后3 d~1.5年,其中胃肠道症状143例(39.1%),肌肉疼痛、无力112例(30.6%),肝功损害78例(21.3%),肾功能异常26例(7.1%),失眠7例(1.9%)。其中使用辛伐他汀发生不良反应123例(33.6%),发生率最高。结论: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以肌肉、肝毒性为主,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肌酸激酶,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常规药物,不仅能够降低血脂,还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氧化应激、调节神经内分泌等作用。然而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笔者对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心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近来已成为治疗血脂异常的主要药物。他汀类药物上市20年的历程表明,总体上耐受性良好,但对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下面浅谈一下他汀类降脂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对2001年1月~2013年12月国内报道的他汀类致69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9例ADR患者中,男性41例(59.42%),女性28例(40.58%),辛伐他汀最高44例(63.77%),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系统的肌肉疼痛、肌酸磷酸激酶升高,消化系统的转氨酶升高、药物性肝炎或肝损害,泌尿系统的尿色加深,神经系统的乏力等。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他汀类药物的ADR,以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邯郸市各医院使用的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邯郸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上报的2001—2013年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ADR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主要包括肝胆、胃肠、肌肉骨骼及神经系统,其他系统相对少见。严重不良反应以肝损害最常见;不同他汀类ADR有所差异,辛伐他汀主要累及肌肉骨骼、胃肠系统和肝胆系统,阿托伐他汀主要累及肝胆和神经系统,氟伐他汀主要累及胃肠系统。结论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他汀类药物在常规剂量范围内均有ADR发生,应规范降脂用药剂量和时限,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降脂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血脂异常和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在其他临床疾病,如心脑和外周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防治中也有重要应用。但是药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本文主要通过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他汀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应用和防治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以期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调节血脂药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8~2008年内国内报道的使用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85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肌肉毒性反应常见,其次为肝脏毒性反应以及其它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多尿等)。结论临床应用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监测结果,确保其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的增高或减低,脂蛋白量和(或)质的改变等。其主要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或脂蛋白代谢紊乱,可直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胰腺炎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现状及控制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研究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集40例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现状。结果 4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占28例,女性占12例,其中中老年人患者有29例,所占比例最高(72.5%)。其中神经肌肉系统15例,占37.5%、消化系统10例、占25.0%,皮肤及附件9例,占22.55%,其他6例,占15.0%。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现象,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控制,才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证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使用他汀类药物33例出现不良反应病例资料,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例不良反应共涉及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3种用药,症状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和泌尿系统反应为主。结论:规范他汀类药物临床用药,严格控制使用剂量,注意适用范围及与其他药物配伍,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使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的1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其均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每天1次服用他汀类药物50mg,观察组采用每天1次服用他汀类药物15mg,两组均在以后的2年时间里进行随访,从而观察两组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例在进行相关的随访检查后,不良反应的人数对照组的多于观察组的,使用药物过多的不良反应越多。结论他汀类药物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帮助老年人治疗一些疾病,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他汀类药物的用量,以免造成人身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促进临床更合理地使用他汀类药物,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汇总徐州市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66例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60岁以上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中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使用辛伐他汀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 他汀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加强监测,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