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青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社会疏离感的体验和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基于肝炎患者需求角度提出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20年1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15例青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Nvivo12软件,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1)青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社会疏离表现,体现在负性情感体验及自主选择与他人疏离;(2)社会疏离主要原因,包括内在的自我歧视和外在的被迫疏离;(3)患者的期盼,包括希望得到医护人员更多关心及工作和生活的保障。结论 青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社会疏离现象的发生涉及患者个人、医护人员和社会多个层次,应采取多维的干预策略,以减轻患者社会疏离感,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癌症患者社会疏离的体验,旨在为该人群护理支持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按照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1月—12月选取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复诊治疗的20例癌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 将癌症患者社会疏离的体验提炼为3个主题:社交退缩(癌因性症状的困扰、健康受损的忧虑、病耻感的影响、社交兴趣缺乏);隐匿心声(自我忍受痛苦、担心影响他人、沟通交流不畅);渴望支持(依赖家庭支持、感恩朋友支持、亟需专业支持)。结论癌症患者由于生理健康受损、心理状况不良、社会支持不足等存在社会疏离,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该人群的症状管理和心理疏导,强化家庭及社会支持,以帮助其重返和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中青年原发性肝癌伴HBV阳性患者配偶的社会疏离体验。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过目的性抽样法,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肿瘤科15名中青年原发性肝癌伴HBV阳性患者的配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中青年原发性肝癌伴HBV阳性患者的配偶经历社会疏离的真实体验共提炼出2个主题及7个副主题:社会疏离的表现(孤独无力感、社交回避)、社会疏离的原因(支持力量薄弱、照顾角色需求、公众歧视、自我歧视、利他心理)。结论:中青年原发性肝癌伴HBV阳性患者配偶在患者确诊疾病后存在社会疏离,多呈现消极体验。建议护理人员关注此类人群的消极疏离体验,正确引导他们对HBV及癌症等的态度和行为,降低自我歧视、公众歧视及社交回避;同时充分利用家庭支持来协助肝癌患者配偶降低社会疏离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病人病耻感体验及应对方式。方法:对12例病人进行深度访谈以获取资料,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精神疾病病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羞耻心理;遭遇歧视时被他人躲避而感到无奈,工作、升职受到不公平待遇而痛心;在遭遇歧视后病人多采取回避社交、刻意的隐瞒病情等错误的应对方式;由于精神疾病,有些病人放弃了原本的工作以及对未来生活产生不确定感。结论:对精神疾病病人要加强疾病的健康宣教,改变病人不正确的认知;做好心理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加强对公众精神卫生知识的宣教和普及。  相似文献   

5.
严雪  刘倩倩  魏思琪 《护理学报》2022,29(20):39-43
目的 整合和系统评价妇科癌症患者疏离感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规避妇科癌症患者社会疏离,促进患者健康的社会适应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Scopus、CBM、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妇科癌症患者社会疏离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1月20日。结果 共纳入文献9篇,提炼31个主要结果,归纳成9个新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1)自我因素,包括疾病相关诊断及治疗、情感和心理困境、保护自我与他人需求3个类别;(2)环境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受限、经济环境窘迫、刻板文化环境3个类别;(3)人际支持因素,包括亲友关系不佳、医护支持不足、病友互助受限3个类别。结论 多方面因素造成妇科癌症患者社会疏离这一社会适应不良的现象,临床医护人员应结合当前现状,针对可控因素进行及时的干预,促进妇科癌症患者生存期的积极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6.
王璐  张怡俊  朱晓萍  曲伸 《全科护理》2022,20(3):417-420
目的:了解肥胖症病人的病耻感体验,为临床医护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1年3月—2021年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减重代谢中心收治的16例肥胖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Nvivo 11.0软件,且根据Co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肥胖症病人的病耻感体验可归纳为3个类属9个主题。类属一:病耻感体验,即自责与愧疚,负面的刻板印象,自卑感,遭受歧视的经历;类属二:病耻感来源,即亲人、朋友、同学和同事,社会公众;类属三:病耻感的应对,即接纳,社交回避,重塑形象。结论:肥胖症病人存在强烈的病耻感,医护人员应关注肥胖症病人的病耻感体验,予以适当的心理支持,指导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同时传播正确、科学的肥胖症相关知识;相关部门需制订肥胖症病人相关权益的政策或制度,为肥胖症病人创造人性化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被动感染者在治疗期间内心深处的感受,以引导护士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具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了10例女性CA被动感染者。结果采用类属分析法,经过反复自省、比较、归纳,提炼出女性CA被动感染者心理体验的3大主题:负性的心理反应;负性的生理反应;情感的变化。结论护士应深刻体会女性CA被动感染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需求,及早开展个性化的心理疏导,以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生理、情感应激水平,提高治疗信心,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理清艾滋病人社会歧视感的来源,帮助病人重回正常的生活轨道。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二院汤山门诊进行抗病毒治疗随访中的18例病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提炼汇总出六大主题:无助与沉重、就医就业的困难和不公平、自卑和孤独、内心不安与坐卧不宁、悲伤与沮丧、烦恼与易激怒。结论:超过90%的艾滋病病人存在孤独、易怒、不安、消极、被歧视等负面心理感知。艾滋病社会歧视是病人负面情绪的主要诱因。歧视来自多方面,包括公众对艾滋病的错误认知和过渡排斥、社会风俗和道德舆论的无形压力以及在就业和就医等方面的障碍。推广宣传“U=U”科学认知,缓解公众“恐艾”情绪是降低艾滋病社会歧视的基础。建设包容友爱的社会氛围,才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社会歧视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病耻感体验,揭示患者的病耻感经历及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7月在浙江省3家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和病房住院的1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运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分析得出炎症性肠病患者病耻感体验的4个主题,分别为感知病耻感、实际病耻感、内化病耻感及影响病耻感产生的因素。结论受疾病、治疗、自身心理状态及社会风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多数炎症性肠病患者确诊疾病后存在病耻感体验,但其具体表现形式及程度存在差异。医护人员应在了解患者病耻感体验的基础上,提供个体化的照护,并给予可行的病耻感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年患者发生癫痫后经历病耻感的真实体验,为临床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法,于2019年9月—2020年4月选取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科的青年癫痫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设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患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即病耻感体验(羞耻感、被歧视感、绝望感)、病耻感危害(社交恐惧、自杀倾向、婚姻关系较差、工作消极)及病耻感应对。结论青年癫痫患者存在较强烈的病耻感且病耻感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危害,但他们却无法应对病耻感,因此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充分关注青年癫痫患者的病耻感,及时为其提供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透过对肺结核患者真实故事的诠释,深入理解肺结核患者疾病污名感受及其病耻感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为将来实施干预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14例肺结核患者的资料,应用诠释学方法进行分析.资料收集时间为2010年6-8月.结果 肺结核患者疾病污名感受是一个动态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从2个主题进行诠注:疏离与回避.结论 肺结核患者存在强烈的疾病污名感受,临床工作者应将帮助他们减轻疾病污名感受作为缓解症状之外的一项重要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了解糖尿病足患者病耻感的真实体验、来源和应对方式,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4月,选取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1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借助Nvivo 12.0软件,根据Col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淋巴瘤患者自我形象改变体验,为医护人员提供基于患者需求的优质心理护理给予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对16例淋巴瘤患者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并用传统内容分析法予以资料分析。结果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及分析,得出淋巴瘤患者自我形象改变体验为我是不吉利的象征、我是个"丑八怪"、我是个"瓷娃娃"、我是个没用的人和我是个因病得福的人5个主题。结论淋巴瘤患者有负性自我形象及积极自我形象,可能与耻感、患者创伤后成长及心理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陈慧 《当代护士》2024,(2):104-108
目的 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病耻感体验,以期为医护人员通过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最大差异抽样策略,抽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南宁市某医院收治的19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19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病耻感情况可归纳为3个主题:病耻感体验(自责与沮丧、对刻板印象的认可、经济方面的自我歧视)、病耻感来源(家人、亲朋好友)、病耻感的应对策略(自我接纳、隐瞒与回避)。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具有较强的病耻感,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关注,并予以适当的心理支持。同时,应积极传播科学、正确的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知识,减少患者面临的社会歧视,为患者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李怡  杨娟  梁思燕 《全科护理》2020,18(13):1654-1658
[目的]了解粒子植入术后肿瘤病人病耻感的真实感受、病耻感的来源、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15例粒子植入术后肿瘤病人,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粒子植入术后肿瘤病人病耻感的主要来源:公众对粒子植入术病人的歧视心理、病人自我贬低的负性情绪。病耻感影响病人的遵医行为,致使病人负性情绪明显。病人的应对方式主要有:病人刻意隐瞒自己的病史,回避社交活动;接受事实,积极寻找正面支持,坚强面对。[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社会宣传,加强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完善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医护人员关于粒子治疗、人文关怀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患病期间的病耻感经历,并分析其应对措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4月我院就诊的复治肺结核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方式进行深入访谈,对获得的访谈资料进行进一步整理分析,对病耻感经历的心理体验主题进行提炼。结果 22例患者均完成访谈,共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是对治疗结果怀疑和否认、对疾病的治愈失去信心、主动回避社会交往、对家庭有惭愧和内疚感。结论 对存在病耻感经历心理体验的复治肺结核患者,应根据其心理体验向指导患者采取主动积极的应对方式,并协助患者完善社会支持干预系统,从而减轻复治肺结核患者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者对艾滋病的态度,为进一步开展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新疆艾滋病重点疫区医院的12名护理管理者进行深入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护理管理者对艾滋病态度包括:恐惧、歧视、逐渐接纳、希望得到支持、渴望获得相关培训。结论持续、有效的艾滋病知识培训可减轻护理管理者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减少歧视态度。  相似文献   

18.
肖玲  张敏  郭声敏  熊洪 《全科护理》2023,(16):2251-2255
目的:了解高级别神经胶质瘤病人的病耻感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4月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0例高级别神经胶质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记录访谈内容,使用Nvivo 12.0软件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按照Colaizzi现象学分析方法分7步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三大主题。病耻感体验,包括受歧视的经历、焦虑、恐惧;病耻感来源,包括癫痫发作、病人-照顾者二元效应、经济压力;病耻感应对方式,包括寻求帮助、躲避社交、自我否定、益处发现。结论:医护人员和社会公众应加强对高级别神经胶质瘤病人病耻感的关注,并给予心理-社会支持,探索适宜的多元化干预方案,开展多学科团队协作,提高神经胶质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深入了解癫痫患儿照顾者病耻感的体验、来源与应对方式,以期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1月至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诊疗中心诊断为癫痫患儿的照顾者10人,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分为3个主题、9个亚主题,即病耻感体验(内疚与自责、焦虑与抑郁、恐惧与害怕);病耻感来源(亲友及邻居、学校及老师、医务人员);病耻感应对(隐瞒、回避、接纳)。结论 癫痫患儿照顾者存在较强烈的病耻感,医护人员应根据病耻感来源为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与干预措施,加强疾病知识的宣传与科普,提高照顾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正确应对病耻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内心感受和真实心理体验,为临床护理人员对银屑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12例银屑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进行资料的分析、整理。结果银屑病患者的主要心理体验提炼出5个主题:社交回避、逃避;焦虑、抑郁;悲观、厌世;迁怒与愧疚;信任与信心的需求。结论银屑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许多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正视疾病,积极应对;消除负性情绪;积极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