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观遗传学是一种可遗传可逆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各个阶段。表观遗传学的整体性、动态性、个体化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点与中医药作用理念高度契合。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中医药通过表观遗传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阐述基于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以期为中医药理论提供更多客观科学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该文回顾了近年来艾灸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从器官-系统水平、细胞-分子水平两个方面阐述了艾灸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作用,总结了艾灸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促进艾灸防治脑血管疾病作用机制的不断发现,从而更好地为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深  王宏涛  魏聪  常成成  吴以岭 《中草药》2017,48(11):2321-2326
脑卒中在全球范围内是第2大致死以及主要致残性疾病,而在中国其已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第1致死因素。因此,防治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除唯一证明有效的静脉溶栓药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外,其他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或疗效不确定。而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引起广泛关注,通心络胶囊是其中研究较多的代表药物之一。从血管保护和神经保护2方面,就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自噬是机体应对外界刺激的自我保护过程,是真核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代谢途径,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的动态调节性与中医学阴阳自和理论相契合,是阴阳动态平衡的微观体现。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阴阳失和密切相关,调和阴阳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状态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了自噬与阴阳自和的相关性,从阴阳自和的角度讨论细胞自噬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中药复方通过调节自噬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规律,可为明确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血管局部缺血缺氧,继而激活血管内炎症反应,最终产生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反应,在脑损伤和神经修复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中性粒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双重作用,既能释放炎症介质加重脑损伤,又能释放神经营养物质和抗炎因子产生脑保护作用。通过整理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内炎症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机制,以及中医药对相关免疫细胞的干预作用,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证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复发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药物种类有限,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华佗再造丸已被证实可以促进脑卒中或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残疾等,但目前相关实验研究较少、其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及通路不是特别明确。因此,本文通过对华佗再造丸及其已知药物成分的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探讨其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残疾的相关作用机制及通路,为华佗再造丸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俞璐  张秋娟 《天津中医药》2022,39(8):999-1004
中医在缺血性脑疾病的防治中素有内在优势。中医认为,痰瘀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同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对其发病产生重要影响,痰瘀互结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机关键;现代研究认为,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异常和炎症反应是与痰瘀相关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因此,痰瘀同治法以其独特作用优势,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古今文献,将围绕痰瘀同治法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机制理论与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适度的自噬可通过清除胞质内代谢物、炎性反应物等途径调节机体功能代谢,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可保护受损脑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自噬过度则诱导细胞凋亡加重脑损伤,可见自噬具有双重作用,其调节功能与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相类似。缺血性脑卒中基于中医辨证论治,从多虚多瘀多痰的病机着手,辨证施药应对不同阶段的疾病变化情况。本文基于细胞自噬综述中医药及有效成分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中医药可能对自噬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为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微观机制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前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近几年相关文献资料的研读分析,论述了中医药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干预。从西医学角度阐述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基础,从中西医结合学角度论述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干预措施,并着重就单味中药及组方对本病的防治机理进行进一步的阐明。有效地控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有关中医体质类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的现状,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检索出所有评价中医体质类型缺血性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与银丹心脑通治疗组(治疗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通过降血脂等机制,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起着重要作用,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高血脂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目前多采用溶栓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发现许多中药及其提取物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治疗及预后作用,其相关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为明确中药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特归纳了其有效成分在疾病研究及治疗中的关键环节。其中黄酮类、皂苷类、酚类、萜类、多糖类、生物碱类、醌类等中药单体成分,能够通过PI3K-Akt、AGE-RAGE、MAPK、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mTOR、ERK、SIRT1、NF-κB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抗炎、抑制细胞凋亡、抗兴奋性毒性、抑制自由基、修复受损的血脑屏障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和血管再生等作用,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中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药单体成分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的系统整理,为深入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及挖掘更为丰富的中药活性成分提供思路,也为开辟新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路径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益.文章从中药的组方、组分、单体以及其他中医治疗手段四个方面结合基础医学研究,对近年来中医药干预缺血性心脏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中医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临床用药和...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复杂,其分子机制仍有待明确。miRNA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具有强大的调控作用,且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以及中医药通过该信号通路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日益增多。通过回顾国内外近年来有关miRNA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Wnt/β-catenin通路与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关系以及中医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揭示miRNA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对此通路的干预作用,为今后研究中医药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缺血性卒中危害极大,其患病率、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负担。因此,寻找新的、有效的防治方法极为迫切。缺血性卒中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且相互叠加,其中炎症反应是缺血性卒中级联损伤过程中的关键病理环节。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是一种细胞内传感器,活化的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通过释放炎症因子等能加剧缺血性卒中损伤。中医药领域以NLRP3炎症小体为切入点,开展了大量中医药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的实验研究,证明了以补虚、清热解毒、祛痰、活血化瘀等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单体或组方制剂能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降低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缺血性卒中。本研究从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NLRP3炎症小体在缺血性卒中的作用和中医药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防治缺血性卒中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缺血性卒中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切入点,为开发缺血性卒中新的治疗手段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150万~180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43%~65%。本病中医多责之于气血失调、痰瘀作祟,属于"中风"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广阔的前景,发挥了一定作用,现就中医药治疗急慢性脑梗塞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内质网作为细胞内的一种膜质细胞器,通过参与分泌蛋白和跨膜蛋白的合成、折叠、成熟和翻译后修饰以维持细胞内稳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内质网环境受到干扰后蛋白质将发生折叠或错误折叠,此时内质网应激被激活,可对神经元的凋亡与自噬进行调控,在缺血性脑卒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内质网应激的信号通路入手,探讨内质网应激与神经元凋亡和自噬的关系,介绍中医药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调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凋亡与自噬的研究概况,为研究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现代医学的理论支持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8.
微循环障碍主要指微血管和微血流的形态异常及功能紊乱,是诸多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从单味中药、中药单体、复方制剂对微循环障碍的干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改善微循环的实验研究概况。中药干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为中药开发、中药现代化、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及开辟新途径,同时指出中医药防治微循环障碍研究仍不够深入,从细胞、分子水平深入探讨是进一步解释中医药防治微循环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治疗脑卒中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作用机制,对今后治疗药物的研发及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百度学术、Pubmed、CNKI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关于脑卒中损伤作用机制的文献,筛选分析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为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伴随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而产生,参与脑卒中损伤的机制包括能量代谢障碍、酸中毒、氧化应激、氮化应激、Ca2+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炎症反应、血脑屏障破坏等。结论脑卒中的损伤机制极其复杂,目前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信号通路研究与靶向治疗都是当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临床统计表明,脑卒中的病死率为20%~30%,存活患者中绝大部分都留有后遗症,约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对于脑卒中的防治刻不容缓。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方法较多,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就中医药对本病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