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李晶  梁静  孙朋 《现代养生》2009,(9):13-13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之际,其中记载着丰富的摄生之法和养生防病之道,它是古人经过长期与疾病作斗争而积累的宝贵经验,一直为后世医家所遵循。本文就《内经》关于养生的要点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5.
“治未病”是《黄帝内经》养生之道的总纲。《内经》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之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并对懂得治未病、积极做好预防的医生,给以很高的赞誉,称之为“上工”,是最高明的医生。  相似文献   

6.
《内经》的养生之道,非常强调“不妄作劳”,认为违反劳逸结合的养生原则必然伤精耗气,损伤脏腑功能,埋下疾病的种子,甚至明确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如何做到不妄作劳?《内经》从三方面给予了告诫:一是不要随心妄为,注重道德修养;二是节制“房劳”,不要妄泄肾精;三是要有劳有逸,劳逸适度。  相似文献   

7.
正30元《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包含着丰富的医疗、保健知识。但其书年代久远,语言艰涩,含义隐晦。本书作者深入浅出,完整系统地总结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理念和方法,侧重从人体自身的行为以及与环境的适应来谈健康。  相似文献   

8.
《i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之瑰宝,人类智慧的奇葩,其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的理论体系,不独为医学之宗,也是人们日常饮食起居的大法。如怎样“顺四时而适寒暑”;春夏如何“养阳”;秋冬何以“养阴”;人的情志与健康是什么关系;五味怎样滋育人体;十二器官各务司何职等等,无不与每个人密切相关。 凡此种种,甚至不独养生,《黄帝内经》对人们的行为与思维也不乏发蒙解惑之功用。因此,本刊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籍经典,博大精深,创立了两门科学。一门是研究“治未病”使人不病并享受百岁康乐的科学,即不病学。另一门是研究“治已病”给病人治病的科学,即中医学。这两门科学是各自独立的有本质区别的,但常见的包括中医高等院校教科书,把前者称为“医学养生学”,把它放到医学里面去,这不利于对不病学的研究验证与推广普及,也不利于中医学本身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把《黄帝内经》中这两门各自独立的科学明确区分开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沈复,字三白,生于1763年(乾隆28年),其名著《浮生六记》在笔记体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此书以真切记实的生动文字,以感悟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心情,写其一生悲欢趣愁。六记中有一记为"养生记道",约九千字,其中有很多宝贵的人生体会,很值得我们参考。原文是文言,现在采撷其重要之点,略作阐释。  相似文献   

11.
12.
13.
琪东 《长寿》2005,(3):41-41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集录而成的一部著作,世称《吕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的养生之道,很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4.
约始于战国时期、完善于秦汉时代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医学理论著作。全书包括《素问》及《灵枢》两部分,共分 18卷, 162篇,其中涉及有关饮食方面理论阐述不下 40余篇。从中可以看出古代饮食文化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透析出中医学和饮食文化之间渊源流长,紧密相关的联系。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饮食,首先是指这个国家或民族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文化心态。后者又包括为什么要吃及怎样去吃的两种饮食理念。《黄帝内经》科学地论述了这一方面的内容。 1膳食结构 《黄帝内经》提出了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的配膳原…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数千年来,历代的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地学习、总结和积累有益于健康的养生经验,著有大量的养生学专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典籍,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黄帝内经》以医学内容为中心,把自然科学与哲学理论结合在一起,在养生学、预防医学、诊断及治疗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理论和观点,至今仍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晨曦 《现代养生》2014,(14):23-23
长寿是每一个人最大的愿望,拥有一个好身体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智慧仁者对人体健康、长寿、养生保健做过详细的研究和论述。真正把人体养生保健作为知识记载下来的,《黄帝内经》便是其中之一。类似的著作还有很多,比如药典《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著作的开山鼻祖《黄帝内经》记载的长寿之道。随从四时变化规律《四气调神大论》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相似文献   

17.
18.
<正>《黄帝内经》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它同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样,走的是一条经典引申式的发展模式。它构建的中医学术体系的框架,确定的基本概念,形成的理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临床大法和临床诊疗原则,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晨曦 《现代养生》2014,(14):24-24
下法源于《黄帝内经》。下法应用范围广,见效快,邪实之证均、正气未虚者、跌打损伤等,均可使用下法。下法最初来源于《黄帝内经》。根据下法药物的性质,可以分寒下、温下两类。下法,亦称泻下法,指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大便,使停滞于肠胃之宿食、积滞、实热及水饮等从下而出,从而荡涤胃肠、排除病邪的一种方法。下法的应用范围广,见效快,凡是胃肠实热积滞,大便不通,以及体内蓄水等邪实之证,而正  相似文献   

20.
成书于西汉时期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记载着5000年前至2000多年前以黄帝、炎帝为代表的中华先贤对人类生、老、病、死的思考、实践与总结。《黄帝内经》开篇即记述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向懂得天地大自然规律的医师岐伯提出的第一个关于生、老、病、死的问题:我听说上古的人,每个人均活到100岁以上,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