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型与血清纤维蛋白原(FIB)、胱抑素C(Cys-c)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458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血清FIB、血清Cys-c及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患者斑块厚度及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入院治疗的240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药物治疗,两组用药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面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明显减低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患者血压及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缓解高血压动脉硬化情况,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3家三级中医院住院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553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中医证型、颈动脉斑块、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等,分析中医证型与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气虚痰瘀证组血尿酸、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气虚痰浊证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结论临床可以通过中医证型判断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脂、血尿酸等相关指标的异常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叶酸片对血脂正常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对颈动脉硬化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血脂正常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硬化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片联合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的颈动脉硬化得到更好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氧化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及格列本脲治疗,并控制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素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 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 21%(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氧化应激及血流变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及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下降,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均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可有效缓解患者氧化应激异常状态,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同时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抑制颈动脉硬化,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荆芥牛膝汤外洗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48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住院患者,用荆芥牛膝汤剂外洗联合前列腺素E1静点治疗2疗程,进行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疗效。并按是否合并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皮肤病变将48例患者分别分为2组,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结果:48例患者症状和下肢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或P<0.05)。无合并高血压组较合并高血压组、有肾功能异常组较无肾功能异常组、有皮肤病变组较无皮肤病变组有效率为高。结论:荆芥牛膝汤外洗联合PGE1能改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症状和下肢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合并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早期皮病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120例,按照其是否伴有颈动脉硬化分为高血压伴动脉硬化组70例,单纯高血压组50例,并以同年龄段体检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颈动脉硬化指数(AASI),根据其相关的数据资料以及中医证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组IMT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三组的AASI也具有显著性差异,合并发病组的AASI高于其余两组,且AASI的大小同患者的日间平均血压、24h平均收缩压(SBP)均呈正相关,同24h舒张压(DBP)呈负相关;对高血压患者中各中医证型与AASI关系表明瘀血型AASI较其他类型均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老年患者的IMT、AASI增加,在中医证型上瘀血型高血压患者存在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中药六君丹参颗粒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属气虚痰瘀型患者,观察其对临床症状、颈动脉内膜及血脂等相关因子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4例临床辨证为气虚痰瘀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和降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六君丹参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通过对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个数、血脂、血液黏稠度等实验室指标的观察,评价六君丹参颗粒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乏力等临床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左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分叉部、左颈内动脉IMT的影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总胆固醇的效果优于同期对照组,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六君丹参颗粒治疗气虚痰瘀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达到治疗颈动脉硬化的效果,并具有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D-二聚体等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医院综合二科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医证型与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气虚痰瘀证组血浆中D-二聚体、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结论临床可以通过中医证型判断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D-二聚体、血尿酸等相关指标的异常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钩芍降压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臂踝指数(ABI)的影响,探讨其抗高血压致颈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钩芍降压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180d。比较2组治疗前后IMT、ABI及血压的变化。结果:2组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IMT、ABI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钩芍降压颗粒通过保护血管内膜发挥抗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桑芪滋阴补肾汤对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炎性因子和脑供血的影响。方法 将95例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脱落4例,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47例,脱落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桑芪滋阴补肾汤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及24小时平均舒张压(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24小时平均收缩压(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变异性(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DBPV)、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SBPV)。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1,HMGB1)的水平。比较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12.
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60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徐杰 《陕西中医》2010,31(7):847-848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以及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天麻钩藤饮组(中药组)和非洛地平组(西药组)各30例,治疗6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动态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白天下降更明显;天麻钩藤饮组IMT治疗前后分别为(1.16±0.14)mm和(0.75±0.08)mm,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具有良好降压效果。并且能改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型与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00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辨证分为痰证组、瘀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采用GE LOGIQ500型多功能彩超诊断仪检测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结果痰瘀互结证组APN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各组AP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瘀互结证组形成斑块较多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APN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APN及颈动脉斑块有一定相关性,根据中医证型可初步判断其APN的异常变化及斑块形成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在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简称冠心病组,n=44)和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简称非冠心病组,n=46),两组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出现颈动脉硬化分级情况以及下肢动脉硬化情况。结果:冠心病组中,患者出现颈动脉硬化和下肢动脉硬化情况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752-175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硬化分布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集EH患者血压、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相关病史、中医症状,结合四诊情况由一名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及两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进行中医辨证,同时检测颈动脉超声,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老年组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男性组与女性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四个常见高血压中医证型中颈动脉硬化分布均>70%;肝火亢盛型(82.40%)>阴阳两虚型(80.15%)>痰湿壅盛型(73.53%)>阴虚阳亢型(71.14%)。肝火亢盛型与阴虚阳亢型患者间的颈动脉硬化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夹瘀组与非夹瘀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夹痰组发生率高于非夹痰组(P<0.05);(3)对26个症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的3个症状中,眩晕、耳鸣症状与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各证型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分布均>70%,肝火亢盛型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最高,老年患者及夹痰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硬化,有颈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眩晕及耳鸣的症状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搜风通络中药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和辛伐他汀片40mg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搜风通络方(龟板、僵蚕、地龙、黄芪、丹参、当归、桑椹、茶树根、石菖蒲、泽泻)治疗,疗程16周.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降低,但治疗组的24h、日间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MT、AASI及对照组IMT均显著改善,治疗组更为明显,组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可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组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搜风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降压效果及改善动脉硬化程度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617-1619
目的:观察滋水通脉饮治疗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60例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片40mg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滋水通脉饮治疗,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降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减少斑块总积分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滋水通脉饮可能通过降低sICAM-1水平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经超声检查颈动脉,探讨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体检者进行常规体检,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合并高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的IM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可作为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对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58例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洛他唑5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健脾活血方(黄芪、丹参、当归、桑椹等).治疗12周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颈动脉IMT均有下降,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对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对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临床症状、血脂水平及动脉硬化指数(AI)的影响.方法:将58例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西洛他唑50 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活血化痰方(黄芪、丹参、当归、桑椹、地龙、石菖蒲、茶树根、泽泻、牛膝等组成).治疗并随访12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统计证候积分,检验血脂水平并计算AI值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均有改善,以治疗组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对照组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脂代谢,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对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