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药辨证分型治疗,分为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5型.对照组:口服替普瑞酮治疗,对以上腹饱胀、早饱,恶心或呕吐为主要症状者加服多潘立酮.分别观察治疗前后2组治疗后单项症状(胃脘疼痛、胃脘痞闷、饮食减少、嗳气呃逆)疗效以及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比较.结果:在单项症状疗效上,治疗组能显著改善胃脘痞闷(胃脘或脘腹胀满)、饮食减少症状(P<0.05),而对于胃脘疼痛、嗳气呃逆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医证候临床总体疗效上,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能显著改善胃脘痞闷(胃脘或脘腹胀满)、饮食减少症状,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柴术消痞汤治疗胃痞病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防治胃痞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胃痞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柴术消痞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每次10 mg,每日3次治疗,两组用药均为4周,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统计主症、次症积分,研究"柴术消痞汤"临床疗效。结果柴术消痞汤治疗胃痞病的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2.88%)(P<0.01)。在中医证候疗效和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反酸、嘈杂、恶心呕吐、便溏、便秘、食少纳呆、肢体困重、胸闷、喜太息、胁肋胀痛及小便短黄等症状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主证组中,肝胃不和证治疗组在缓解胃脘胀满、嗳气、反酸、嘈杂、食少纳呆及胁肋胀痛症状上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疗效(P<0.05~0.01);脾虚气滞证组在治疗胃脘疼痛及嗳气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显著(P<0.01);脾胃虚弱证组患者中,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显著缓解胃脘疼痛及便溏症状(P<0.05~0.01)。结论柴术消痞汤是治疗胃痞病的有效经验方,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改善胃脘胀满、嗳气、食少纳呆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开封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用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和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痛、胃痞和胃反酸、嗳气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痛和胃痞、胃反酸、嗳气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胃痛和胃痞、胃反酸、嗳气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91.43%(32/35)高于对照组68.57%(2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胃炎在用三联疗法治疗时,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急性胃溃疡患者炎症相关因子、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胃不和型急性胃溃疡患者按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胃脘胀闷、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反酸中医症候积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和IL-6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受体(EGFR)表达。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67.65%(χ2=5.757,P=0.016)。观察组患者的胃脘胀闷、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反酸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EGF和EG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急性胃溃疡临床疗效明确,可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疏肝清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Hp清除、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Hp阳性胃溃疡116例,对照组患者58例采用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58例采用四联疗法结合疏肝清胃汤治疗。两组均以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以6个月为随访期。以相关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为观察项,并对比两组治疗疗效。远期疗效参考Hp清除率与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治疗疗效低于研究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胃脘疼痛、胁肋疼痛、善太息、反酸嗳气和心烦易怒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清胃汤结合四联疗法对Hp阳性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甚佳,和单纯的四联疗法相较,中医联合治疗可提高Hp清除率,改善胃脘、胃痛、嗳气反酸等症状,且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中TNF-α、IL-6和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浊毒内蕴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浊毒内蕴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侯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脘胀痛、纳差、嗳气、恶心四项中医证侯积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侯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浊毒内蕴型慢性胃炎,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中医证侯积分,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莪黄和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100例慢性胃炎脾虚湿瘀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莪黄和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情况、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随访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脘疼痛评分、胃脘胀满评分、嗳气反酸评分、痞闷纳呆评分、气短乏力评分、苔白腻/舌淡暗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比值、胃泌素17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显著(P0.05)。结论莪黄和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瘀证疗效显著,Hp根除效果好,复发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
闫强  杨国强 《陕西中医》2019,(8):1014-1017
目的:探讨健脾清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完全随机数字表方式将符合脾胃虚弱型CAG诊断纳入标准的88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三联抗菌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健脾清胃汤。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中肠上皮化生、慢性炎症、腺体萎缩及胃脘隐痛、喜按喜暖、纳差、食后胀闷、乏力、大便溏稀等中医证候变化情况;测量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CD_3~+含量。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前胃黏膜中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慢性炎症程度分级情况改善效果更优(P<0.05);中医证候胃脘隐痛、喜按喜暖、纳差、食后胀闷、乏力、大便溏稀等主要中医症状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病理组织及中医证候总体效果更好(P<0.05);外周血中CD_4~+、CD_3~+含量及CD_4~+/CD_8~+比值增大显著,CD_8~+含量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健脾清胃汤可有效改善脾胃虚弱型CAG患者中医证候,加速萎缩性胃黏膜逆转,这可能与其对患者免疫功能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清中和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76例,时间2020年6月-2022年6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使用清中和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Hp感染阴转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泛酸、嗳气、胁肋胀痛、胃脘胀痛评分均有所下降(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泛酸、嗳气、胁肋胀痛、胃脘胀痛评分均更低(P <0.05);研究组Hp感染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贫血、皮疹、腹泻合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使用清中和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与单用四联疗法治疗,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更低,Hp感染阴转率更高,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振山  姚天宇  许迪 《四川中医》2020,38(3):119-122
目的:观察中药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脾胃湿热型98例HP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酒石酸铋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清胃汤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停药后1个月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后Hp根除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和各单项中医证候疗效。对两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两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单项中医证候中,上腹痞满、胃脘胀痛、口苦咽干、口中异味、恶心呕吐、纳差、嗳气反酸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中药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可改善脾胃湿热型Hp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根除后复发率,在HP感染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中和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76例,时间2020年6月-2022年6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使用清中和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Hp感染阴转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泛酸、嗳气、胁肋胀痛、胃脘胀痛评分均有所下降(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泛酸、嗳气、胁肋胀痛、胃脘胀痛评分均更低(P <0.05);研究组Hp感染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贫血、皮疹、腹泻合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使用清中和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与单用四联疗法治疗,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更低,Hp感染阴转率更高,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吴新颜 《新中医》2014,46(10):68-70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33例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及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胃苏颗粒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比较2组患者情志不舒、纳少、胃脘胀痛、痞闷、消化不良、食后腹胀、纳差、嗳气、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2%,对照组为76.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能有效缓解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患者情志不舒、胃胀痛、痞满、纳少、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胃消痞合剂联合西药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雷尼替丁胶囊联合吗丁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和胃消痞合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各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消痞合剂联合西药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胃脘胀痛、胸胁疼痛、纳差、嗳气症状积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枳消萎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炎癌前病(PLGC)(肝胃气滞证)转归和血清三叶因子3(TFF3)及胃泌素-17的影响。方法:89例PLGC随机按数字表法以1∶1原则分为对照组44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口服胃苏颗粒,15 g/次,3次/d。观察组采用参枳消萎汤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16周。进行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治疗前后胃脘疼痛、饱胀、痞闷、嗳气、纳差评分;检测治疗前后TFF3和胃泌素-17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胃镜、胃黏膜临床病理疗效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4.1%(P0.05);治疗后观察组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脘疼痛、饱胀、痞闷、嗳气、纳差等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TFF3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两组血清胃泌素-17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参枳消萎汤能阻断或逆转胃癌前病变(PLGC),延缓CAG向胃癌的发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河北中医》2021,43(4)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予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中医症状评分,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白细胞介素6、神经肽S受体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76/80),对照组总有效率78.75%(63/8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及随访时治疗组各中医症状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对照组治疗后胃脘痞满、胁肋窜痛、反酸烧心及总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随访时胃脘痞满、胁肋窜痛、嗳气、急躁易怒及总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2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胃脘痞满、胁肋窜痛、嗳气、急躁易怒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 0.05),随访时胃脘痞满、胁肋窜痛、反酸烧心、急躁易怒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 0.05)。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 0.05),神经肽S受体1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且治疗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05),神经肽S受体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 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近期、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FD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对照组30例予多潘立酮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单项积分、总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胃散加味方治疗FD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苍山理脾开胃方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儿童厌食症(脾失健运型)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恩施州民族医院儿科收治的儿童厌食症(脾失健运型)共计92例(2021年1月—2022年6月),将92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6例患儿采取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46例患儿采取双歧四联活菌片及苍山理脾开胃方、针刺四缝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儿童中医证候积分(厌恶进食、嗳气泛恶、胸脘痞闷、大便不调等)变化、胃排空1/2时间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患儿(82.61%,38/46)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65%,44/46)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厌恶进食、嗳气泛恶、胸脘痞闷、大便不调等)、胃排空1/2时间等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厌恶进食、嗳气泛恶、胸脘痞闷、大便不调等)、胃排空1/2时间、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厌恶进食、嗳气泛恶、胸脘痞闷、大便不调等)、胃排空1/2时间等指标均比对照组更佳(P<0.05);对照组1例恶心,观察组1例腹泻(P>0.0...  相似文献   

18.
胃痞证主要表现为胃脘胀痛、纳差、恶心呕吐或呃逆嗳气,或兼见反酸、胸闷等症,许多胃部疾患,如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病都可出现此类症状。笔者依据健脾理气、和胃降逆的治疗原则,自拟胃动健方加减用于胃痞证,每获良效,兹略谈体会,以求正于同道。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方疏肝益胃汤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或)异型增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治疗组予中药汤剂疏肝益胃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胃脘胀满或疼痛、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嗳气)积分、病理(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积分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比较证候疗效、病理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及病理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上述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组病理疗效总有效率为7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与中药汤剂疏肝益胃汤治疗均能明显改善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或)异型增生患者中医证候及胃黏膜病理状况,中药汤剂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加味疏肝和胃汤联合健脾助运针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CA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疏肝和胃汤联合健脾助运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嗳气呃逆、胃脘胀痛、胁肋胀闷、烧心反酸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疏肝和胃汤联合健脾助运针法治疗CAG,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