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转移宫颈鳞癌中Ets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使用cDNA芯片技术研究转移宫颈鳞癌中Ets突变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Ets突变基因的cDNA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测定IB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的基因表达水平 ,比较正常、未转移和淋巴转移的三组宫颈组织中Ets突变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 与无淋巴转移癌组织比较 ,有淋巴转移癌组织中Ets突变基因的表达上调了 2倍。结论 使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癌组织中Ets突变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宫颈癌淋巴转移和判断宫颈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利用cDNA微阵列进行宫颈鳞癌的分子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cDNA微阵列筛选浸润性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方法应用包含18 432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测定IB期宫颈鳞癌的全基因序列,包括已知功能的人类转录子和表达序列标签ESTs,分为正常组、淋巴转移组、无淋巴转移三组宫颈组织。为了证实不同的基因表达,选择3个基因进行了冰冻组织的RT-PCR检测和石蜡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与无淋巴转移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比较,有淋巴转移的癌组织有677个基因大于2倍差异,其中上调494个(72.97%),下调183个(27.03%),表达序列标签EST为61个(9.01%),这些基因涉及代谢、发育、信号传导、分化、DNA结合转录和离子通道等。6倍差异基因14个,其中只有nel(chicken)like-2下调,其余为上调基因。RT-PCR和免疫组化的结果与cDNA微阵列结果一致。结论利用cDNA微阵列检测基因的表达状态可以预测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和宫颈癌的预后情况。Cx43的低表达、ETV5和整合素alpha 2的高表达可能会成为评估浸润性宫颈鳞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这些分子有利于预测浸润性宫颈鳞癌的预后及其相应的分子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中逆转录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C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及7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RECK和MMP-9的表达。结果:RECK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子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5.00%和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转移组的阳性率较无淋巴转移组明显降低(P<0.01)。MMP-9在正常宫颈组织、子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和80.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表达在宫颈鳞癌有淋巴转移组的阳性率较无淋巴转移组明显升高(P<0.01)。RECK及MMP-9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RECK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是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从而促进宫颈鳞癌的侵袭与转移,RECK和MMP-9与宫颈鳞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汉族、维吾尔族官颈癌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及子宫颈癌发病机理。方法:应用含有2048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临床手术切除的3例汉族及3例维吾尔族(维族)宫颈鳞癌组织及自身部分正常宫颈组织标本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对比分析。站杲:3例汉族宫颈癌组织中有2条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均为表达减少(下调)的基因。3例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有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64条。6例宫颈癌组织中无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但在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3条,4例宫颈癌组织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49条。结论;宫颈癌的发生与多种肿瘤相关基因有关。汉、维族宫颈癌组织中有基因表达的差异,推测汉、维族宫颈癌的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特异的下调表达基因谱,建立基于下调表达基因的宫颈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新鲜组织标本72例,其中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25例,宫颈内上皮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2例,正常宫颈组织(normal cervix,NC)25例。选择20例组织标本(CSCC 7例,CINⅢ6例,NC 7例),提取组织RNA,通过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及生物信息分析,筛选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特异性下调表达候选基因。通过对CSCC与正常对照(NC)组的基因差异表达谱进行比较分析,选取10种差异表达倍数较高的候选基因,利用72例宫颈病变组织RNA,对10种下调表达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RT-PCR鉴定,确定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该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以2倍及以上表达差异为量化标准,有下调表达候选基因112种。72例宫颈病变组织RNA的半定量RT-PCR筛查分析,发现在CSCC与正常对照组之间,FOSB、DNASE1L3、SCARA5、EGR1、ABI3BP、FOS、KLF4、RHOB、IER2和ID4等10种下调表达基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SE1L3、EGR1、FOS、KLF4和IER2等5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在CIN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除了FOS基因外,其余4种基因表达在CSCC与CIN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病进程可能与一系列基因的下调表达密切相关,而DNASE1L3、EGR1、FOS、KLF4和IER2等5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FHIT基因在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颈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宫颈癌,39例CIN,16例正常子宫颈组织标本中FHI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颈癌发生及与子宫颈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及子宫颈癌 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率正常宫颈组织高于CIN和子宫颈癌组织(P<0.01),CIN组织中高 于宫颈癌组织(P<0.01);FHIT蛋白在CIN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宫颈鳞癌组织(P<0.01) ,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鳞癌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 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FHIT蛋白在各级CIN组织中、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宫颈癌组织中及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FHIT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生和演进有关,可以作为临床监测CIN病变转归和判断子宫颈癌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 、存活素(survivin)和Bcl-2家族的前凋亡蛋白(Bax)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子宫颈鳞癌、40例宫颈原位癌和20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NCE)标本中PARP-1、Caspase-3、survivin和Bax的表达率,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PARP-1在子宫颈鳞癌、原位癌和NCE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3%、62.50%和25.00%;Caspase-3为43.33%、47.50%和70.00%;survivin为95.00%、92.50%和5.00%;Bax为31.67%、32.50%和75.00%。PARP-1和survivin在子宫颈鳞癌组及宫颈原位癌组阳性表达率低于NCE组(P<0.01);Caspase-3和Bax在子宫颈鳞癌组及宫颈原位癌组阳性表达率高于NCE组(P<0.01)。PARP-1、survivin和Bax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关联(P<0.01);而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与上述指标无关联(P>0.01)。子宫颈鳞癌组织中PARP-1与Caspase-3、survivin与Bax表达阳性率均呈负相关关系(r=-0.71,P=0.043;r=-0.63,P=0.038)。结论:PARP-1、survivin在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和Caspase-3、Bax表达水平下调可能在子宫颈鳞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在子宫颈癌中的感染情况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及其抑制因子TIMP-1、2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在57例子宫颈癌(其中子宫颈鳞癌40例、子宫颈腺癌20例、子宫颈腺鳞癌7例),29例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和16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MMP-2、9蛋白及TIMP-1、2蛋白的表达.结果 HPV16/18在子宫颈鳞癌、腺癌、腺鳞癌、CIN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感染情况分别为67.50%(27/40)、35.00%(7/20)、5/7、68.97%(20/29)、6.25%(1/16).MMP-2、9及TIMP-1、2在正常宫颈组织细胞浆、GIN、子宫颈鳞癌、腺癌、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渐增高,各病变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MMP-2鳞癌组的表达较腺癌组高(P=0.006),而MMP-9却相反(P=0.048);TIMP-1在CIN组的表达较鳞癌组高(P=0.042);TIMP-2在病变各组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V16/18感染与MMP-2、9与TIMP-1、2蛋白表达没有相关性;在MMP-2、9与TIMP-1、2间都有正相关.在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中,HPV感染率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淋巴结有转移者中MMP-2、9的表达较未转移者高(P=0.017、0.002),而在TIMP-2中未转移者较有转移者高(P=0.004),但TIMP-1在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HPV16/18的感染起一定的作用.MMP-2、MMP-9的表达水平的明显上调和TIMP-1、TIMP-2相对弱表达在子宫颈癌浸润和淋巴转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KAI1转移抑制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宫颈与宫颈鳞癌KAI1蛋白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石蜡切片KAI1蛋白表达,样本包括正常对照宫颈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20例,宫颈癌组织20例。结果KAI1蛋白表达与宫颈组织恶化有关,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90%、4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AI1表达与CIN分级无关,Ⅰ、Ⅱ、Ⅲ级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有关,高分化组较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宫颈癌按临床分期不同期别越早表达率越高(P〈0.05)。KAI1在未转移组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转移组(P〈0.05)。结论KAI1基因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减少,蛋白表达强度与宫颈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转移均有关,提示KAI1变化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对其检测及进一步研究可能会从一定程度上预测宫颈癌侵袭转移潜能,并作为未来分子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HPV16E6对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 E-cadherin 表达水平及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检测20例宫颈鳞癌组织及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 HPV16E6、E-cadherin 蛋白表达水平及 E-cadherin 甲基化率。采用 Siha 细胞构建 HPV16E6沉默细胞株,检测 siRNAE6对细胞 E-cadherinmRNA 和蛋白表达影响,以及E-cadherin 甲基化状态。结果:HPV16E6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E-cadherin 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均未扩增出 E-cadherin 基因甲基化条带;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 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为65.0%。筛选得到 HPV16E6稳定下调的 Siha 细胞系。E-cadherinmRNA 及蛋白表达在 siRNAE6组均显著高于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E-cadherin 基因甲基化扩增条带在 siRNAE6组呈弱阳性,而在空载体组及空白对照组呈强阳性。结论:HPV16E6可引起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 E-cadherin 基因甲基化,并可导致 E-cadherinmRNA 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差异表达基因,探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理,寻找可能用于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的分子靶标,探讨表达谱新篇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冷冻微切割取3例病人癌旁上皮组织、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癌组织,提取总RNA,反转录,采用罗氏NimbleGen基因表达谱芯片筛查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enCL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检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宫颈鳞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从中筛选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4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组和6例无转移组宫颈鳞癌组织标本进行差异表达基因检测,并用Real-time 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通过基因库检索、PUBMED文献检索和基因本体分析从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结果: 从盆腔淋巴结转移组及无转移组宫颈鳞癌组织中筛选出表达差异明显的基因329个,通过Real-time 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可靠。从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44个。结论: 通过基因芯片筛查,初步建立了宫颈鳞癌转移相关差异基因表达谱,说明宫颈鳞癌的转移过程受多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宫颈癌E2-EPF表达水平与肿瘤深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关系,为老年宫颈癌转移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老年宫颈癌患者36例,手术切除获取癌组织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癌组织中E2-EPF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E2-EPF表达水平与肿瘤深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关系。结果 36例病例中发现肿瘤深肌层浸润19例,占52.8%,盆腔淋巴结转移10例,占27.8%。深肌层浸润组E2-EPF mRNA平均表达水平为无深肌层浸润组的2.14倍,盆腔淋巴结转移组E2-EPF mRNA平均表达水平为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组的1.72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2-EPF在发生转移的老年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E2-EPF信号通路可望成为宫颈癌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结合蛋白1(53BPI)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灶大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52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3BP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53B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中高分化组中53B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鳞癌低分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53B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FIGO I期组和FIGO Ⅱ期组以及宫颈鳞癌大病灶组和小病灶组间53B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3BP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减低,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病灶大小、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诊断宫颈癌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DWI使用单次平面回波技术,身体相控阵线圈,b=0、400、800 s/mm2。20例非子宫疾病者行盆腔磁共振检查。对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DWI的ADC值分别进行了测量和比较。采用诊断试验方法,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3项指标判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考标准。结果宫颈癌在DWI表现为弥漫高信号,其ADC值为(0.89±0.07)×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的平均ADC值。子宫颈癌最易受累淋巴结为闭孔淋巴结,DWI对盆腔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94.1%,准确性为91.8%。结论宫颈癌和盆腔淋巴结转移DWI和ADC显示更为突出,DWI区分正常宫颈和宫颈癌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 Survivin(存活素)、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年轻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46例年轻宫颈鳞癌组织、2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 Survivin、VEGF 的表达水平。结果 Survivin、VEGF 在年轻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65.2%,二者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Survivin 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 VEGF 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 〉0.05)。 Survivin、VEGF 的表达呈正相关(r =0.443,P =0.002)。结论 Survivin、VEGF 表达上调与年轻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OPN、MM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OPN和MMP-2在14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32例宫颈鳞状上皮内肿瘤和78例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 OPN、MMP-2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宫颈鳞状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升高,分别为7.14%、34.38%和66.67%以及14.29%、40.63%和74.36%,三组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间质浸润深度〉1/2或有淋巴结转移的鳞癌,其OPN和MMP-2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间质浸润深度≤1/2或无淋巴结转移的鳞癌(P<0.05).鳞癌组织中OPN、MMP-2的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OPN、MMP-2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OPN及MMP-2的表达或有助于宫颈鳞癌转移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Tiam1和MMP-14在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正常宫颈中的表达,了解其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方面的作用。方法收集某院病理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手术切除宫颈鳞癌标本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30例,正常宫颈10例。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者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iam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高于CIN和正常宫颈(P<0.01);Tiam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深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14在宫颈鳞癌的表达高于CIN和正常组织,且在CIN的表达亦高于正常组织(P<0.05);MMP-14的表达与深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两者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结论 Tiam1与MMP-14可能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恶性发展过程,且与宫颈癌的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蛋白可能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表达阳性的癌细胞可能具有更强的浸润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Livin和PTEN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5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ivin和PTEN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P&lt;0.05),和患者的年龄无关。 PTEN在宫颈癌和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lt;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和宫颈癌病理学分级无相关性。Livin蛋白与PTEN蛋白两者表达呈负相关(P&lt;0.05)。在死亡组中,Livin表达明显高于生存组(P&lt;0.05),而PTEN表达明显低于生存组(P&lt;0.05)。结论:宫颈癌中Livin表达上调和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浸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Livin和PTEN,有助于筛选出具有高复发及转移危险的宫颈癌患者,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