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田害鼠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明确害鼠空间配置 ,为灭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调查害鼠在农田的分布。结果 作物构成复杂的样区鼠密度最高 ;不同作物地害鼠构成比率各不相同。稻果、稻菜混合种植区害鼠分布与水稻生育期有密切关系。水稻生长中后期 ,稻田鼠密度显著高于果园和菜地 ;水稻收获后 ,果园和菜地鼠密度又显著高于稻田。在一个大样区内 ,不同作物、同作物不同生育期或杂草生长状况不同 ,鼠密度一般相差 1~ 4倍 ,最高相差 2 7.3倍。结论 害鼠空间分布极不平衡 ,凡为害鼠提供丰富食物、良好栖息地和隐蔽条件的环境鼠密度高 ,反之则低。只有充分利用害鼠空间分布规律 ,科学灭鼠 ,才能经济有效地控制鼠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本摸清农田害鼠的种群、数量动态等 ,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在现场用夹夜法逐月调查 ,分类鉴定、剖检观察等。结果 :1996~ 2 0 0 0年共布放 17790夹次 ,获鼠 8种 773只 ,大绒鼠、黄胸鼠及巢鼠为主要鼠种 ;种群数量一年出现 7月和 10~ 11月两个高峰期 ;5月及 9月为繁殖盛期。结论 :3~ 4月和 9~ 10月为大面积灭鼠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防止国外有害鼠类传人我国,进一步提高卫生检疫人员对害鼠的识别能力。[方法]对收集到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7国常见害鼠的种类与分布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我国尚无分布的种类进行形态学描述。[结果]东南亚常见害鼠分别属于小家鼠属、家鼠属、板齿鼠属、小竹鼠属、竹鼠属和青毛鼠属。我国尚无分布的种类有:印度小家鼠、土色小家鼠、褐小家鼠、马来家鼠、稻田家鼠、小板齿鼠和缅甸板齿鼠。[结论]掌握我国周边国家常见害鼠的种类、分布及其特征,将有助于卫生检疫人员及时发现外来啮齿动物种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传疾病的发生和外来生物的侵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畜禽养殖场(猪场、牛场、鸡场)主要害鼠种类和害鼠发生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为害鼠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于北京市房山、平谷、顺义区的9个畜禽养殖场,每月以花生米作诱饵,采用夹夜法调查害鼠种类和密度.结果 全年共置21 600夹次,捕获小家鼠和褐家鼠236只;统计显示秋(9-11月)冬(12-2月)两季养殖场害鼠发生较重,期间捕获鼠数分别占总捕获数的54.4%和31.6%,其中10月种群数量最高;整个年度小家鼠和褐家鼠数量呈交替变化趋势;全年种群性比小家鼠为1.63,褐家鼠为0.71.结论 秋季(9-11月)是北京地区养殖场害鼠防治关键期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摸清贵州省余庆县鼠种及优势种,研究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86—2001年每月定期在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分类鉴定,统计鼠密度和鼠种组成。结果:余庆县家栖鼠和农田鼠种有8种,褐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捕鼠数的83.97%;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优势种,占总捕鼠数的95.16%。家栖鼠类在每年3、10月出现两个数量高峰,农田鼠类在每年5—6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数量高峰。结论:黑线姬鼠、褐家鼠是我县监测和防制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和8月为防制的关键时期,化学防治是灭鼠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云南省15个农田鼠情监测点16年监测数据,找出危害全省农作物的主要害鼠种类及分布、种群数量变动情况,为制定鼠害科学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检验分析云南省农田鼠情监测点1994—2009年间鼠类混合种群密度变化,并用统计图表分析月份间农田鼠类混合种群密度变化。结果按农业种植业区划,将云南省农田害鼠划分为6个区域;全省年度间鼠密度变化不明显,而年内逐月农田害鼠种群数量变动呈双峰型,高峰期为4—6月和9—11月;主要农田害鼠有6种,占总捕获数量的88.32%。结论着重对全省农田鼠情监测工作点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农田以外地区害鼠的种群特征、活动分布、危害及其与农田害鼠的关系等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晋南麦棉生态区主要害鼠分布规律及防治对策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太原,030031)邹波,宁振东,王庭林,常文英,王强,柳枢鼠类在农作区直接对作物造成危害。研究鼠类在农作区的分布特点,确定分布数量集中、危害严重的农田区域和区域中的主要害鼠,采...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鼠疫流行呈活跃状态下 ,为防止该病在我县发生 ,于 2 0 0 0年 1~ 12月进行了调查。1 材料和方法每月下旬 2 0~ 30日在历史疫区屏都镇八一、八二、八三及下吾村 ,按砖混、土木、猪圈等结构分层抽样法布放鼠笼 ,10 0笼 /d ,连放 3d。分类鉴定鼠种 ,计算鼠密度。解剖鼠体鉴别孕鼠情况。同时将 2 0只活鼠放入密闭的玻璃缸中 ,经乙醚麻醉后检蚤 ,放入 75 %酒精小瓶中 ,分类鉴定 ,计算蚤指数。2 结果与讨论2 .1 鼠种构成及密度 调查发现家栖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 3种 ,构成比分别为 5 1.74%、38.31%、9.95 %。雌雄比为 116∶1…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昌市不同生境的鼠密度及主要鼠传疾病流行情况,并对鼠传疾病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鼠种调查采用夹夜法,主要鼠传疾病资料来自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风险评估采用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结果 2006-2008年南昌市平均鼠密度为1.03%,褐家鼠为优势种,占52.55%;其次为小家鼠和黄胸鼠,分别占18.88%和17.35%。3种生境中以农村自然村鼠密度最高,达1.83%;其次是特殊行业,为0.89%;居民区最低,为0.56%。2006-2008年南昌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年平均发病率为0.68/10万,3年未见人间鼠疫及鼠间疫情,未来HFRS在南昌市发生的风险为很有可能,鼠疫为有可能发生。结论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有助于预测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啮齿动物种类及其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 :了解我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啮齿动物及其他有关动物的种类、构成与分布。方法 :主要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在不同生境随机抽取样方 ,按洞布夹的方法 ;小型鼠调查在不同生境采用 5m夹线法 ;家鼠调查在农村居民住房中布放板夹。结果 :共发现啮齿目动物 4科 9属 13种 ,兔形目动物 2种 ,食肉目动物 3种 ,食虫目动物 1种。结论 :长爪沙鼠占捕鼠总数的 5 8.9% ,为主要宿主动物 ,分布广泛 ,数量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啮齿动物分布聚类区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内蒙古55种啮齿动物在本自治区8个动物地理省中的有或无分布作为二元属性,表征动物地理省间种类组成的相似性用联合系数表示,并以类平均法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讨论了分布聚类与动物地理区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啮齿动物种数分布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陕西地区啮齿动物种数分布及与生态因子、海拔高度、景观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得出回归方程。结果 根据自然地理概况,陕西地区划分为6个啮齿动物地理区。对不同地理区内可能影响啮齿动物种数的4种生态因子与啮齿类物种数之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温、降雨量、森林覆盖率及面积与啮齿类物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对秦岭、大巴山地区啮齿类的垂直分布进行分析,啮齿类物种数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啮齿动物种数与景观类型也有密切关系,景观类型越复杂,啮齿类物种数越丰富。结论 与环境密切相适应的啮齿动物与各种生态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态因子影响啮齿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野外驻训地域啮齿医学动物种类及其分布,为指导部队驻训做好鼠害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保障部队官兵健康和驻训任务的完成。[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到解放军某部队收集资料,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该野外驻训地域有啮齿动物种类达5科6属22种。各地普遍存在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小家鼠(Mus musculus)。甲区的A市多达18种,B市、C市和乙区的D市、E市、F市、H市分别有5~9种啮齿动物。[结论]某部队野外驻训地域啮齿动物种类多,应加强防制,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安徽省皖南及大别山山地丘陵区啮齿类区系组成、优势种、常见种和特有种的异同,探讨东洋、古北两大动物地理界在安徽的分界线。结果表明:大别山山地丘陵区共有啮齿类16种,属古北界8种,东洋界6种,广布种2种;在4种优势鼠种中,尼古北界3种,广布种1种。皖南山地丘陵区共有啮齿类21种,属古北界6种,东洋界13种,广布种2种;5种优势鼠种中,属东洋界3种,古北界1种,广布种1种。作者认为:长江以北的大别山山地丘陵区动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但就动物区系整体而言,古北界种占有明显优势;长江以南的皖南山地丘陵区东洋界种则占有明显优势。境内长江段是古北、东洋两大动物地理界在安徽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6.
湖北宜昌市啮齿动物调查及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掌握宜昌市啮齿动物种群及地理区划。方法:根据采集标本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己知啮齿动物39种,其中东洋界种类21处,占53.8%;古北界种类13种,占33.4%;广布两界种类5种,占12.8%。结论:宜昌地区啮齿动物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相似文献   

17.
安徽淮北皇藏峪啮齿类区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9月,作者对安徽淮北萧县的皇藏峪进行了啮齿类区系调查。由于该峪面积较小,景观较单纯,本次调查将该峪划分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峪内农田及荒草地3个地理景观区,共捕鼠119只,计7种。以峪内农田荒草地鼠密度最高,为19.83%,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58.34%;落叶阔叶林区鼠密度为13.53%,社鼠为优势种,占7298%;针叶林区鼠密度最低,为7.53%,中华姬鼠为优势种,占61.90%。社鼠和中华姬鼠为我省淮北地区新纪录。从捕获的7种鼠看,属东洋界种1种;广布种3种;古北界种3种。从该区啮齿类区系组成和优势种看,应属古北界,但亦存在着明显的过渡色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大理市小型哺乳动物种群的分布。方法 选择调查点,采用捕鼠笼、捕鼠夹和电于捕鼠器等工具捕捉野外和室内的小型哺乳动物,鉴定其种类。结果 以哀牢山捕获小兽种类最多为20种,野外以齐氏姬鼠、大绒鼠和中华姬鼠为常见种,室内仅捕获褐家鼠;苍山捕获小兽15种,野外以斯氏家鼠、中缅树鼩和齐氏姬鼠为常见种,室内为褐家鼠;凤仪捕获小兽10种,以斯氏家鼠、齐氏姬鼠和中缅树鼩为野外常见种,黄胸鼠和褐家鼠为室内常见种;湾桥捕获小兽10种,野外常见种为齐氏姬鼠和大绒鼠,室内优势种为褐家鼠。结论 大理市不同调查点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分布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
福建鼠类组成变动及季节消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福建家鼠组成比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与50年代进行了比较,证明已有明显的变化,褐家鼠已成为优势种。对福建南部和北部家鼠组成上也进行了比较,闽北褐家鼠比闽南多52.50%,闽南臭鼩鼱比闽北多2.62倍。福建家鼠和田园鼠一年有两个季节高峰,前者在4月和10月,后者在4月和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