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例PAP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进行常规胸片检查后,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肺部检查,首先行普通胸部平扫,之后行HRCT扫描,比较患者2种检查结果的影像学改变。结果胸部X线示,2例以肺门为中心呈"蝶翼"状片影,类似肺泡性肺水肿;2例两下肺广泛大片状阴影,类似肺部炎症;2例为左中上肺淡薄均匀的云雾状磨玻璃影;1例为两肺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影及小结节状阴影。行HRCT检查后,在4例行普通CT检查呈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的患者中,3例表现为两肺较淡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不呈叶段分布;1例表现为磨玻璃影,与正常肺组织间分界清楚,边缘可成角或呈弧形,如"地图样"改变;在其余3例普通CT表现为粟粒样结节影的患者中,2例HRCT表现为两肺磨玻璃影与小叶间隔增厚交织成"铺路石样"改变,其中1例可见蜂房征,1例肺泡实变融合成密度较高的斑片状实变阴影,并在肺泡实变区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结论 HRCT表现较普通CT更能清楚地显示PAP的特征性变化,可为PAP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对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AP病程慢性迁延,以渐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高分辨CT表现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呈地图样分布并可见铺路石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呈"牛奶样"改变静置有沉淀,且提示细支气管及肺泡腔内充满过碘酸雪夫(PAS)阳性的无细胞颗粒状物质。结论 PAP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HRCT检查及诊断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有助于诊断,局部或全肺灌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肺泡蛋白沉积症(PAP)影像诊断的病理基础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或开胸肺活检证实9例PAP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并探讨其影像征象的病理学基础及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9例PAP的影像表现主要为双肺弥漫且对称分布的腺泡结节影、斑片影、线状影、网状影、磨玻璃影及大片状非叶段性阴影。组织病理学上见病变肺泡腔及小气道内部分或完全充填以PAS染色阳性物质,从而形成磨玻璃影及实变影;而病变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或肺气肿混合并存,是典型地图样改变的基本原因;病变区间质炎症及水肿致间隔系统增厚,从而使病变表现出为三角形、多角形及不规则形影,因此为HRCT上产生典型铺路石样改变的病理基础。结论PAP的临床表现虽无特异性,但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是典型影像学表现的基础,因而影像检查可以有效地缩小临床进一步确诊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席庆 《医疗装备》2018,(3):23-24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X线影像特征及其对该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3—2016年确诊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30例,对患儿床旁胸部X线影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30例中表现为肺纹理增强1例,细小颗粒状影3例,粗颗粒状影及网点状影13例,两肺野磨玻璃样改变10例,肺野呈均匀一片致密影,即所谓"白肺"3例。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中两肺野磨玻璃样改变及支气管充气征具有诊断意义。床旁胸部X线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而且能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对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玲玲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79-2280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直径0.5~2 cm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资料。结果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表现为边缘清楚或不清楚的结节状、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有分叶征、胸膜凹陷征,随病程进展病灶有增大趋势。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有意义的基本征象为结节状、斑片状阴影的分叶征,边缘细短毛刺及锯齿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结论X线平片和CT是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主要方法,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76例矽肺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矽肺的常规CT(CCT)及高分辨率CT(HRCT)的CT影像表现。方法76例患者均行X射线胸片和CCT扫描,其中70例在CCT扫描的基础上加做HRCT扫描,分析3种检查方法影像表现并加以比较。结果本组病例CT影像表现包括小阴影、大阴影、肺纹理异常,小叶间隔增粗,线样影,网格及蜂窝状阴影,胸膜下弧线,各种类型肺气肿,细支气管扩张,胸膜肥厚粘连(含假胸膜斑),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合并气胸、主肺动脉(MPA)增粗、结核、肺炎,其中76例CCT及70例HRCT图像中均出现小阴影及肺纹理异常,HRCT在显示小阴影、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征象方面明显优于CCT,X射线胸片在显示大阴影、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胸膜改变征象方面不及CCT和HRCT。结论胸部CT尤其是HRCT能更好地描述矽肺病变,而且能早期显示肺间质纤维化和肺气肿等异常改变,与X射线胸片相结合有助于矽肺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胸部X线片、常规CT及高分辨CT(HRCT)表现。结果胸部X线片无特异性,1例胸部X线片无异常发现,1例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的网状和线条状阴影,小蜂窝状或多发小囊状影,3例表现为气胸,2例表现为右侧胸腔积液。无一例发现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规CT扫描虽然发现直径较大的囊腔样病变,但囊壁显示不清,HRCT扫描病变显示清晰,表现为两肺从肺尖至肺底弥漫分布的囊状改变,均有薄壁,壁厚约1mm,边缘清楚,厚薄均匀。大部分囊腔直径〈20mm。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HRCT对明确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与X线检查在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了84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周围型小肺癌的患者,且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与螺旋CT检查,并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螺旋CT检查显示,64例患者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征,占76.19%;54例患者表现为锯齿状或毛刺征,占64.29%;28例患者表现为细支气管充气征,占33.33%;30例患者表现为胸膜凹陷征,占35.71%;26例患者表现为空泡征,占30.95%;18例患者表现为兔耳征,占21.43%。X线检查显示,44例患者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征,占52.38%;34例患者表现为锯齿状或毛刺征,占40.48%;10例患者表现为细支气管充气征,占11.90%;8例患者表现为胸膜凹陷征,占9.52%;8例患者表现为空泡征,占9.52%;6例患者表现为兔耳征,占7.14%。螺旋CT扫描结果的周围型小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螺旋CT的周围型小肺癌检出率优于X线检查,通过两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查,可以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X线特征,以期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 临床与X线相结合分析36例患者.结果 X线表现网格状、颗粒状、两肺野透光度减低和支气管充气征为本病主要X线征象.结论 X线检查结合临床对本病的诊断、发现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HR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2例胸外科手术治疗与呼吸科随访证实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X线片、普通CT扫描片、HRCT扫描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中X线胸片诊断可疑支气管扩张症10例,普通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21例,HR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32例。结论:HRCT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对临床或胸片影像怀疑有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HRCT扫描可完全取代支气管造影来证实有无支气管扩张症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及诊断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今年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9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结果 本组92例患儿中67例表现为肺野透亮度降低,呈毛玻璃样改变,伴两肺内中带有细小颗粒或网结状影.77例出现支气管充气征,多见于右下肺内带及左心影后,25例出现"白肺"征.合并肺内感染34例,肺出血7例,气胸或纵隔气肿23例.结论 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主要方法之一.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两肺野细颗粒状影或网格状阴影、透光度普遍减低、空气支气管征及"白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和高分辨CT(HRCT)早期检测煤工尘肺小阴影、阴影融合与肺气肿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 77例煤工尘肺患者、36例无尘肺煤工和37例健康非煤工接受多层螺旋CT机无间隔胸部容积扫描及HRCT扫描,对所获得的CT图像进行煤工尘肺小阴影密集度分级、平均肺密度值和肺气肿指数测定,并与其X线胸片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对77例煤工尘肺患者CT和HRCT诊断的尘肺小阴影密集度分级与X线胸片尘肺分期一致性较好(Kappa=0.771,P<0.01).CT和HRCT诊断尘肺的敏感性达到98.70%,在X线胸片确诊的77例煤工尘肺患者中,CT和HRCT评估76例为煤工尘肺,可疑1例.CT和HRCT从36例X线胸片无尘肺煤工中检出8例(22.22%)达到小阴影密集度1级;从73例Ⅰ~Ⅱ期煤工尘肺患者中,检出26例(35.62%)阴影密集度≥3级,其中3级密集度阴影20例,4级密集度阴影6例;对4例X线胸片Ⅲ期煤工尘肺患者,CT和HRCT与X线胸片诊断结果相同.从113例煤工中,X线胸片检出肺气肿7例(6.19%),CT检出36例(31.86%).CT尘肺小阴影密集度1~2级组的CT平均肺密度值最高,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无尘肺组和小阴影密集度4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73、F2=-23.00和F3=57.72,P<0.01或P<0.05).结论 从多层螺旋CT获得的CT和HRCT影像,与X线胸片比较,对煤工尘肺小阴影、阴影融合与肺气肿识别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可为煤工尘肺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先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方法:整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2例,男8例,女4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CT检查,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总结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病灶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透亮区,直径0.5~1.5 cm,平均0.9 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12例X线平片仅8例显示瘤巢,12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66.7%(8/12)和100%(12/12)。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方法,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型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经临床确诊的原发型肺结核患者的X线平片资料,其中37例进行了CT检查。结果典型原发综合征34例,不典型原发综合征93例。典型原发病灶表现为斑片、结节影者21例,13例显示较大实变区内见有小空腔影。不典型病例中,28例进行CT检查,15例表现与X线平片相符。而13例CT表现为小斑片影或小叶性不张改变。CT发现258个气管支气管旁淋巴结增大,强化方式有均匀强化、环行强化、多灶性分隔样强化等。结论肺内炎症浸润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原发综合征的基本特征。CT检查有助于提高对成人原发型肺结核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认识结核瘤与周围型肺癌的不同影像学表现,探讨影像检查在二者鉴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结核瘤及周围型肺癌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分析其影像学改变。结果结核瘤与周围型肺癌的X线平片及CT征象的表现具有某些各自的特异性征象,有助于二者的鉴别:①结核瘤的特异性X线征象包括卫星病灶、边缘清晰锐利部分有浅分叶征等;②而深分叶征或脐凹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夏血管集束征为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③对病灶的定性诊断CT优于X线普通摄影。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基本首选方法,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根据其特异性的影像表现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是对二者进行准确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X线平片与CT诊断的价值。方法:支气管扩张症患者190例分别摄胸部X线平片和进行CT扫描,对比两种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90例支扩患者X线平片表现正常者32例,漏误诊率16.84%;其余病例表现为肺纹理增重紊乱,部分有“卷发”或杵状改变,或在肺纹理增粗紊乱基础上存在斑片样实变影。190例患者中有187例CT扫描存在异常表现,其中85例为管状、环状或椭圆形阴影,47例有散在或簇状分布的囊腔,其内可见液平,30例有柱状扩张和印戒征,25例患者表现为大小不一的串珠样扩张;漏误诊3例,漏误诊率1.58%。两种方法比较, X线平片漏误诊率较高( P<0.01)。结论:常规CT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症诊断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型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经临床确诊的原发型肺结核患者的X线平片资料,其中37例进行了CT检查。结果典型原发综合征34例,不典型原发综合征93例。典型原发病灶表现为斑片、结节影者21例,13例显示较大实变区内见有小空腔影。不典型病例中,28例进行CT检查,15例表现与X线平片相符,而13例CT表现为小斑片影或小叶性不张改变。CT发现258个气管支气管旁淋巴结增大,强化方式有均匀强化、环行强化、多灶性分隔样强化等。结论肺内炎症浸润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原发综合征的基本特征。CT检查有助于提高对成人原发型肺结核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对100例已接触粉尘工作10年以上的作业人员进行胸部X线摄片及高分辨率CT(HRCT)扫描,观察和比较尘肺在X线与HRCT的表现。结果显示本组100例X线摄片0+尘肺检出率远不及HRCT。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肺部损伤的X线、CT表现。方法对2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X线肺部平片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部X线和CT表现中毒时间变化而有差别。≤7d,21例表现肺纹理增多,16例磨玻璃样改变,3例肺实变,肺纤维化、胸腔积液2例,纵膈积气、心脏增大各1例;7~14d,肺纹理增多、肺实变及纤维化各6例,肺磨玻璃样改变5例;≥14d,肺间质纤维化7例,支气管扩张5例,肺纹理增多3例。结论 X线肺部平片、CT对观察肺部损伤的发展、演变及估计预后、确定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X线和多层螺旋CT对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40例为螺旋CT检查组,行X线检查的患者36例为X线检查组,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76例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微生物培养阳性65例,阳性率85.53%;76例隐球菌肺炎中病变位于双侧肺部41例,肺叶下部43例,肺部外周46例;CT检查组在磨玻璃影、空洞、晕征、空气支气管征、肿大淋巴结、分叶及合并网格影等征象的检出率方面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组在结节/肿块型、实变型、肺炎样浸润型、空洞型、混合型等方面的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培养阳性率高,可以作为新型隐球菌肺炎的一种诊断方法;CT检查在新型隐球菌肺炎中诊断价值高于胸部X线检查,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确诊有赖于纤维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