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结核性脑膜炎鞘内注射尿激酶防蛛网膜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11例,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入异烟肼、地塞米松,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鞘内注药。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治愈率为88.46%,对照组治愈8例,治愈率72.72%,两组的临床疗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尿激酶对结核性脑膜炎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规范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10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规范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结核联合脱水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2.26%,总有效率为98.1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8.46%、84.62%)。治疗组患者并发意识障碍、头痛、脑膜刺激征及脑神经损伤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脑积水、脑梗死、脑实质病变以及胸片结核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治疗明显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辅助抗结核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及对脑脊液指标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98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对照组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脑脊液中相关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后期脑脊液中左氧氟沙星浓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脑脊液压力、蛋白质及白细胞值均较治疗前下降,葡萄糖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后2、4、6 h时其脑脊液左氧氟沙星浓度分别为(0. 86±0. 32)、(2. 46±0. 48)、(2. 18±0. 28)μg/ml。结论左氧氟沙星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具有更高的临床有效率,且可更好的改善患者脑脊髓情况,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作为临床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链霉素对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 :对全身抗结核加鞘内注射链霉素治疗的 4 8例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病死率下降至 2 5 .0 %。结论 :鞘内注射链霉素治疗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以及不同时期的脑脊液ADA改变。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收治的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4例,按照诊断结果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结核性脑膜炎组(n=92)和非结核性脑膜炎组(n=32)。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脑脊液检测指标、脑脊液ADA诊断有效性以及不同时期的脑脊液ADA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的脑脊液蛋白含量(1. 13±0. 62 g/L vs. 0. 60±0. 24 g/L)、细胞计数[(87. 9±14. 25)×10~9/L vs.(12. 43±5. 84)×10~9/L]、ADA水平(5. 58±1. 29 U/L vs. 2. 24±0. 34 U/L)与非结核性脑膜炎组相比明显升高,糖(2. 23±0. 64mmol/L vs. 3. 04±0. 58 mmol/L)以及氯化物(115. 8±6. 9 mmol/L vs. 121. 4±3. 17 mmol/L)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脑脊液中ADA水平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97. 65%,特异度为76. 92%,阳性率为90. 22%,诊断符合率为91. 13%。结核性脑膜炎在治疗4、8周以及6个月后的脑脊液ADA水平与蛋白水平均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 0. 05)。治疗6个月后的脑脊液ADA水平与蛋白水平相比治疗4、8周后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ADA水平明显较高,检测脑脊液中ADA水平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2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加常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24例(治疗组)和常规抗结核药物及激素、脱水剂等治疗22例(对照组)。对两组的疗效和脑脊液压力、蛋白、糖、氯化物及细胞数恢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6%)与对照组有效率(72.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脊液蛋白、压力、糖、氯化物、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可明显缓解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缩短疗程,该方法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脑脊液乳酸检测在小儿脑膜炎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脊液乳酸检测在小儿脑膜炎临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显色法检测125例患儿的脑脊液乳酸(CSF-LA)水平。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CSF-LA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脓性脑膜炎组CSF-LA水平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P〈0.05),且经正规治疗1周后,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CSF-L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01),而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其CSF-L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CSF-L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F-LA水平检测对小儿脑膜炎的鉴别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动态观察CSF-LA水平的变化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魏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3868-3868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2个月后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治愈率56.52%;对照组总有效率61.9%,治愈率28.57%。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优质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78%)(P0.05);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护理效果,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某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治疗,观察组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脑脊液细胞恢复时间和发热消失时间以及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8,P<0.05)。结论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有效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分支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earlysecretoryantigenictarget6,ESAT-6)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meningitis,TB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经结核性脑膜炎诊断金标准确诊的46例TBM患者(结核性脑膜炎组)和40例非TBM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分别行细胞学和生化检查,并检测患者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的ESAT-6抗原。结果结脑组患者脑脊液细胞100%呈混合性细胞学反应,对照组患者45%呈混合性细胞学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72,P〈0.05);白细胞计数、葡萄糖和氢化物计量结脑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脑脊液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AT-6抗原检测诊断TBM的灵敏度为91.30%,特异度92.5%,假阳性率7.5%,假阴性率8.70%,阳性预测值93.33%,阴性预测值90.24%%。结论脑脊液单核细胞内ESAT-6检测对TBM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该辅助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 将5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进行PICC术给药,对照组通过外周浅静脉给药.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焦虑度、输液反应、护理工作满意度及相关费用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焦虑度、输液反应、相关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在结核性脑膜炎长期住院患者当中具有应用价值,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技术.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Ⅲ期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焱烽  陈冰  姚茂元 《临床医学》2009,29(12):21-2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Ⅲ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5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500mg/d静脉滴注冲击治疗5d后,迅速减至80mg/d后逐渐减量,对照组(25例)z给予地塞米松15mg/d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后减量,两组激素使用疗程均最多10周。结果治疗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12周时的治愈率、好转率及后遗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Ⅲ期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彩堂 《临床荟萃》2009,24(3):207-209
目的研究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病毒性脑炎(病脑组)45例和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22例,另有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速率法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结果62.2%(28/45)病脑组血清心肌酶出现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2%(4/22)结脑组血清心肌酶出现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脑组患者血清中AST、LDH、CK水平及结脑组血清中AST、CK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病脑组CK-MB、α-HBDH水平及结脑组LDH、CK-MB和α-HB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脑组CK水平明显低于病脑组(P〈0.05)。障碍组血清心肌酶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障碍组(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伴随心肌细胞损伤,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对该类患者应常规行血清心肌酶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结核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协同护理。随访1年后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以责任制护理为核心理念,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和出院随访等一系列护理措施,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抗水通道蛋白4(AQ-4)抗体的检测方法,评估抗AQ-4抗体在神经精神狼疮(NP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3段AQ-4细胞外肽段包板,建立基于肽抗原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方法,检测49例健康人、54例其他风湿病患者(32例多肌炎/皮肌炎,10例干燥综合征和1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103例NPSLE患者的血清中的抗AQ-4抗体;检测22例非风湿病患者、31例SLE患者、96例NPSLE、27例合并结核感染的SLE患者和8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中抗AQ-4抗体。结果:以健康人(对照组)的平均光密度(OD)+3标准差(SD)为临界值,血清标本阳性率在其他风湿病组为1.8%(1/54);SLE组为14.3%(15/105);NPSLE组为22.3%(23/103)。脑脊液标本阳性率在对照组为0%;SLE组为12.9%(4/31);NPSLE组为29.2%(28/96);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者为37%(10/27);SLE合并隐球菌脑膜炎者为0%(0/8)。SLE组合并NPSLE组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抗AQ-4抗体显著增加(P〈0.01),SLE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抗AQ-4抗体水平相似(P〉0.05)。NPSLE组脑脊液中的抗体检出率(29.2%)较血清中抗体检出率(22.3%)增高(P〈0.01)。在SLE合并TB组的脑脊液中,抗AQ-4抗体的检出显著增高(P〈0.01)。结论:抗AQ-4抗体在SLE和NPSLE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显著升高,尤其是脑脊液中。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抗AQ-4抗体显著升高,提示抗AQ-4抗体是狼疮合并结核性脑病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降钙素原(PCT)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脑炎患者60例(病毒性20例、化脓性20例、结核性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因头痛入院治疗但排除脑炎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刚入院时、治疗3d后、7d时血清及脑脊液PCT浓度,同时记录脑脊液细胞数和其它相关数据.[结果]化脓性脑炎组血清PCT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炎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PCT浓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组和结核性脑炎组在治疗前后血清、脑脊液PCT浓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脑脊液PCT间无线性相关关系,而血清、脑脊液细胞数间有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血清PCT的浓度变化可作为诊断或鉴别诊断是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变化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估计病情和监测,而脑脊液PCT的医疗价值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Cerebrospinal fluid C-reactive protein in infective meningitis in childhoo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valu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reactive protein (CSF CRP) determination as a diagnostic aid in infective meningiti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four groups of children. In a "no meningitis" group of 10 children, a median CSF CRP value of 0.08 micrograms/ml was obtained (range 0 to 0.31 micrograms/ml); in a viral meningitis group of 21 children a median value of 0.01 micrograms/ml (range 0 to 3.06 micrograms/ml); in a bacterial meningitis group of 27 children a median value of 9.6 micrograms/ml (range 0 to 31.5 micrograms/ml); and in a tuberculous meningitis group of 18 children a median value of 0.29 micrograms/ml (range 0 to 4.9 micrograms/ml). CSF CRP values in the bacterial meningitis group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ose of each of the other groups (P less than 0.01), but considerable overlap between the groups detracted from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test. In six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meningitis with ambiguous conventional CSF chemistry results, normal CSF CRP values were found. Simultaneous serum CRP was determined in nine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meningitis and 11 with bacterial meningitis, and the CRP response in both the serum and CSF appears subdued in tuberculous meningitis in comparison with bacterial meningitis. CSF CRP and total protein values were determined intermittently during a 24-hour period in ventricular CSF from two children with tuberculous meningitis who underwent temporary direct ventricular drainage. A considerable and apparently parallel diurnal variation in both values was seen. CSF CRP values have limited application in the etiologic diagnosis of meningit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结核斑点试验(T-SPOT)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为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快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21例脑脊液标本进行筛查,实验组选取脑脊液淋巴细胞计数大于100×106/L或者高度怀疑脑膜炎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大于50×106/L的82例脑脊液标本进行T-SPOT实验检测,统计分析患者临床诊断、脑脊液检测指标、血清PCT结果,对照组选取10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脑脊液结核斑点试验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阳性率为64.63%(53/82),敏感度为98.11%,特异度为100%;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淋巴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脑脊液葡萄糖、脑脊液氯离子值和血清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6,0.965,0.109,0.061和0.392,且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淋巴细胞计数和脑脊液蛋白的均值分别为323.88±198.76个/L,1 478.2±778.64 mg/L。结论 脑脊液结核斑点试验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20.
李秀珍  朱长连 《疾病监测》1997,12(10):368-371
为了评价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对20例结脑和28例非结脑患儿的脑脊液分别进行了PCR、抗结核抗体、涂片找结核杆菌及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测定结果在结脑组和非结脑组均存在明显差别(P<0.01),对结脑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和89.3%、55%和85.7%,5%和100%,85%和82.1%,其中以PCR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提示PCR是快速诊断结脑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