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记录心律失常室早和房颤负荷对患者预后评估,了解心律失常室早和房颤负荷的临床意义,分析心律失常负荷程度对患者终点事件影响。评价患者心律失常负荷引起心脏重构、AIC。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记录心律失常负荷,对心律失常室早和房颤负荷分别进行分组,采用二维心脏超声分别测量左室LV左房容积左房增大EF%并检测以上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结果 (1)室早负荷与芮左室LV左室肥厚呈正相关。(2)房颤负荷与左房增大左房容积呈正相关,心律失常负荷均与EF呈负相关,高负荷组与低负荷组在观察指标方面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记录心律失常负荷加重,引发结构与功能出现重构性变化,持续时间长可能导致心肌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和体表心电图对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对高血压左室肥厚进行分型、分级,同时利用体表心电图计算出QTd和QTcd。结果:左室构型为向心性重构型、向心性肥厚型及离心性肥厚型组与正常组及正常构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室中、重度肥厚组与正常及轻度肥厚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室构型的变化引起QTd的增加,且随构型改变的加重,心肌肥厚程度加重,QTd和QTcd增加更显著,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心原性猝死的机率增大,临床治疗高血压应注重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重构不同几何构型的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31例,EH患者91例,利用二维心脏超声测量左室几何形态参数,依据相对室壁厚度(RWT)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将EH左室几何形态分为4种类型:正常左室几何构型(NG)、向心性重构(CCR)、向心性肥厚(CCH)、离心性肥厚(ECH)。结果:EH患者NG、CCR、CCH亚组收缩功能指标二维射血分数(EF2d)、二尖瓣膜E点-室间隔距离(EPSS)、左室中层缩短率(mFS)、左室收缩期室壁应力(ESS)较正常对照组无差异;而在ECH亚组EF2d、EPSS、ESS均较正常组及EH其他亚组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EH患者心肌收缩功能长期处于代偿阶段。左室构型与收缩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09-111
目的探讨肺动脉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起源于肺动脉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起源于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下的患者48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给予体表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Ⅱ、Ⅲ、avF导联R波、avL/avR Q波振幅比值、V2导联R/S的比值和胸导联移行区。结果观察组体表心电图中Ⅱ导联R波振幅、Ⅲ导联R波振幅、avF导联R波振幅、avL与avR的Q波振幅的比值、V2导联R/S波振幅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导联移行区中V2、V3、V5及V6病例比例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导联移行区中V4病例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体表心电图用于肺动脉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能实现肺动脉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定位,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T波峰-末间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T波峰.末间期(Tpc)和校正T波峰-末间期(Tpe RR)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82例DCM患者进行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Tpe、Tpe RR的变化,并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各组Tpe、Tpe RR比较,DCM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源性猝死组显著高于存活组和进行性心力衰竭死亡组(P<0.05);室性心动过速组显著高于室性早搏组(P<0.05)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室性早搏组又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NYHAⅢ-Ⅳ级患者显著高于NYHA Ⅰ-Ⅱ级患者(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pe、Tpe RR与室性心律失常、NYHA分级、心源性猝死相关(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无关(P>0.05).结论 Tpe能够反应DCM患者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Tpe间期有望成为预测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1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pe间期及Tpe离散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54例正常健康者,分别测量其入院后24小时第1份心电图QT、QTp(自ORS波的起点至正向T波的顶点或负向T波的最低点的距离),计算T波顶点至T波终点的距离,即Tpe(p-e=QT-QTp),以及Tpe离散度(最长Tpe与最短Tpe之差)。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pe及Tpe离散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pe及Tpe离散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表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  相似文献   

7.
12导联心电图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 C)患者的一种传统方法,常被作为左心室(LV)肥厚程度的标志,后者又与猝死风险相关。为了确定心电图形态是否通过准确反映表型表现或预测临床预后而具有临床用途,对连续448例H C患者,研究心电图电压、形态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LV室壁厚度及临床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室早)患者消融靶点与体表心电图特征的关系,为射频消融术确定靶点范围提供参考.方法 40例成功消融的室速或室早患者,分析患者消融术前体表心电图室速/室早形态特征,总结其与消融靶点位置的相符情况.结果 体表心电图特征:(1)V1、V2导联起始r波较高时通过V3导联R/S判断靶点位于右室或左室,准确性分别为93.3%(14/15)、80.0%(4/5).(2)Ⅱ、Ⅲ导联QRS波时限>或≤140 ms判断靶点位于游离壁或间隔部,准确性分别为87.5%(7/8)、92.6%(25/27).(3)aVL与aVR导联QS波深度的大小关系判断靶点位于前壁或后壁,准确性分别为91.3%(21/23)、83.3%(10/12).(4) V1、V2导联起始r波高度>或≤0.2 mV判断靶点靠近或远离肺动脉瓣,准确性分别为72.7%(16/22)、69.2%(9/13).结论 消融靶点的位置有其特征性的体表心电图表现,消融术前通过这些特征可为射频消融术确定消融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T波峰末间期及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与室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桦  姚居荣 《吉林医学》2009,30(19):2306-2307
目的:探讨室速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室速患者及20例非室速患者分别测量其同步导联动态心电图的Tpe间期,得出Tpe离散度(最长Tpe减去最短Tpe之差),计算心率校正值。结果:室速组的Tpe/√RR、Tpe离散度/√RR较非室速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室速发作前的Tpe间期、Tpe离散度延长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故Tpe间期、Tpe离散度延长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T波峰-末(Tp-e)间期、Tp-e/QT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58例,其中14例有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健康人群58例.测量12导联心电图,计算@QTp-e间期及Tp-e/QT,并进行比较.结果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QTd、Tp-e间期及Tp-e/QT比值大于健康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14例患者Tp-e间期及Tp-e/QT比值大于其余39例,QTd无显著差异.结论 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Tp-e间期及Tp-e/QT比值增大提示增加跨壁复极离散度(TDR)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关,Tp-e间期及Tp-e/QT比值可能成为预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危险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1.
蔡少娟 《广东医学》2005,26(9):1252-1253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急性期QT离散度(QTd)与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研究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周内的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比较室性心动过速(VT)/室性颤动(Vf)患者及无室速/室颤患者的QT离散度。结果在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上,室速/室颤患者的QT离散度(83±26)ms显著大于无室速/室颤的QT离散度(63±18)ms,P<0.01。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进行QT间期测量和QT离散度分析时,应选择在胸前V1~V3导联测量最大QT间期。而心肌梗死急性期QT离散度增加可作为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体表心电图对特发性左室室速和宽Q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呈右束支阻滞(RBBB)型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宽QRS波心动过速(WCT)患者体表心电图资料。结果:房室分离、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无人区心电轴(-90°~±180°)或电轴左偏、下壁导联(Ⅱ、Ⅲ、avF)以S波为主、Ⅰ导联呈Rs波、avL导联呈Rs或qR(s)、V6导联呈rS型、心动过速终止恢复窦性心律时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对特发性左室室速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电轴正常或右偏、下壁导联以R波为主、avL导联呈rS或QS型、V6导联呈Rs型对诊断宽QRS波SVT有价值。结论:体表心电图可有效地用于RBBB型无器质性心脏病WCT的鉴别,本研究表明若干体表心电图特征可用于特发性左室室速和宽QRS波SVT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室速患者T波峰末间期及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茴  李珍  邝碧娟 《吉林医学》2008,29(5):401-402
目的:检测室速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及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室速患者及45例非室速患者分别测量其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Tpe间期,并进一步得出Tpe离散度(最长Tpe减最短Tpe之差),计算心率校正值。结果:室速组的Tpe/√RR、Tpe离散度/√RR均较非室速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室速发作前的Tpe间期、Tpe离散度延长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pe间期、Tpe离散度延长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收缩同步性的超声参数与血清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将入组患者分为构型正常的A组、向心性肥厚的B组以及离心性肥厚的C组,测定左室重构以及收缩同步性的超声参数、血清中细胞因子以及MMPs的含量。结果:B组和C组患者SDI、DIF、Tpe、Tpec、LVIDd、LVMI、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均显著高于A组,C组SDI、DIF、Tpe、Tpec、LVIDd、LVMI、LVRI均显著高于B组;B组和C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3、MMP9的含量显著高于A组,C组血清中TNF-α、IL-17、TGF-β1、MMP2、MMP3、MMP9的含量显著高于B组,且与LVIDd、LVMI、LVRI、SDI、DIF、Tpe、Tpec呈正相关;B组和C组血清中TIMP1、TIMP2的含量显著低于A组,C组血清中TIMP1、TIMP2的含量显著低于B组,且与LVIDd、LVMI、LVRI、SDI、DIF、Tpe、Tpec呈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以及收缩同步性的超声参数发生显著改变并且与血清中细胞因子、MMPs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李琦 《中原医刊》2004,31(3):45-46
目的 :探讨分析正常人及左室肥厚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振幅及变化规律。方法 :测量分析 2 70例正常人及112例左室肥厚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振幅及变化规律。结果 :正常人V1-V3 R波振幅逐导升高 ,大多至V4达最高R波振幅后V5、V6递减。R波振幅高于国外 (P <0 .0 0 1)。左室肥厚时胸前R波最高振幅左移 ,V5R波最高振幅出现率明显大于正常人 (P <0 .0 0 5 )。V4、V5、V6R波振幅增高 ,与正常人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结论 :①RV4≥ 3 0mv ;②RV5≥ 2 5mv ;③RV6≥ 2 0mv ;④RV6>RV4或RV6>RV5(同时具备电压增高之一者 )为左室肥厚的诊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对左室(LV)舒张异常与LV向心性结构相关的假说进行了验证。方法和结果:研究对象为来自H yperGEN人群(731例女性、784例肥胖者、236例糖尿病患者)的1384例无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对患者的多普勒LV充盈特征进行研究。根据超声心动检查中的LV质量指数,对正常、向心性重构(3.5%)、离心性LV肥厚(23%)和向心性LV肥厚(4%)4个LV结构组进行比较。根据欧洲心脏病学学会标准确定了275例受试者(20%)为LV舒张异常。在考虑了显著的混杂因素后,E/A比值和等容舒张时间与LV肥厚的存在无相关性,但当LV结构为向心性时上述二者提示舒张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组织多普勒成像(TDI)与流速编码(VE)M RI对左室(LV)不同步的评估效果。背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被推荐用于心力衰竭、LV功能降低和QRS波群宽大的患者。其选择主要基于心电图标准,但新近资料提示心室内不同步应首选该治疗。TDI可完全评估LV不同步,但尚未将其与其他显像方法进行直接比较。与TDI相似,VE M RI可直接测量心肌室壁运动。方法:20例心力衰竭、收缩性LV功能障碍且QRS波群宽大的患者以及10例QRS波群时间和LV功能正常的个体被纳入研究。获取TDI和VE M RI资料对心室内不同步进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T波峰-末(Tp-e)间期、Tp-e/QT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58例,其中14例有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健康人群58例。测量12导联心电图,计算QTd、Tp-e间期及Tp-e/QT,并进行比较。结果肥厚性心肌病患者QTd、Tp-e间期及Tp-e/QT比值大于健康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14例患者Tp-e间期及Tp-e/QT比值大于其余39例,QTd无显著差异。结论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Tp-e间期及Tp-e/QT比值增大提示增加跨壁复极离散度(TDR)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关,Tp-e间期及Tp-e/QT比值可能成为预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危险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9.
史东  任自文 《医学综述》2015,(2):303-305
主动脉窦毗邻结构较多,起源于主动脉窦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容易与起源于毗邻部位的室性期前收缩、室速相混淆。在体表心电图上,起源于主动脉窦的室性期前收缩、室速有其特点,与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相比,其胸前导联一般在V3导联之前完成移行;与左心室流出道瓣下室性期前收缩、室速相比,其V5~V6导联一般无S波。主动脉窦内不同位置的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心电图也不尽相同,可以进行鉴别,所以术前仔细复习体表心电图并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背景:典型的心电图(ECG)劳损图形[V5和(或)V6导联劳损改变]与左室肥厚(LVH)和左室(LV)舒张功能障碍有关,但其是否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独立相关尚不明确。方法:LIFE研究纳入心电图提示有LVH的高血压患者,其中10%进行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包括:二尖瓣E波、A波峰流速及E/A比值;E波减速时间(EDT);心房充盈分数(AFF);等容舒张时间(IV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