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褥疮又称压迫性溃疡或压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护理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截瘫、恶液质及晚期肿瘤等长期卧床的患者,凶躯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而发生的皮肤黏膜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79年10月以来,进行了以中药结肠灌注液Ⅰ号治疗急性肾衰的科研工作,截至1984年4月末共收治急性肾衰病人173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用中药结肠灌注液Ⅰ号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其疗效对比见下表: 观察组重型病人68例,占该组70.10%,对照组重型病人43例,占该组56.5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别(P值<0.05),说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经数家医院临床验证均获得同样效果。以中药结肠灌注液Ⅰ号治疗为观察组(10例均为重  相似文献   

3.
1995年以来,我院采用自制的“褥疮1号”治疗Π期以上褥疮1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门诊22例,住院前带入者44例,住院期间发生6例,社会家庭病床42例,其他周围医院24例,男73例,女65例,48~92岁。患者在治疗前疮面直径1~30cm,浅度溃疡期68例,深度溃疡期38例,有骨膜损伤者18例,有骨质坏死,脱失者14例,兼脑病偏瘫患者122例,全身瘫痪2例,截瘫6例,植物人2例,其他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87例。2方法2.1药物配制处方:乳香20g、没药50g、黄莲50g、黄柏60g、黄苓50g、白芷60g、连翘60g、珍珠粉40g、血竭40g、鼠肉油500g、麻油1000g、紫…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在这些患者中,褥疮的发病率较高,并且难以治愈,是卧床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科采用褥疮贴治疗褥疮,临床效果显著。现将几点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在这些患者中,褥疮的发病率较高,并且难以治愈,是卧床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科采用褥疮贴治疗褥疮,临床效果显著。现将几点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褥疮是外伤和一些重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护理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临床上局部用药治疗褥疮的方法很多。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期褥疮27例38处,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带褥疮入院患者,男16例,女11例,年  相似文献   

7.
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人26例(37处疮面) ,男19例 ,女7例 ,年龄19~78岁 ,其中2例4处疮面为IV期褥疮 ,褥疮分布部位及处数 :骶尾部22处 ,臀部4处 ,足部5处 ,肩部2处 ,髂部2处 ,踝部2处。褥疮分期 :II期11处 ,III期17处 ,IV期9处。治疗方法如下 :(1)预防褥疮方法 :凡长期卧床或某处已发生褥疮 ,为防止其它部位再发生褥疮的病人 ,将金银花、红花、赤木各20g ,加水1500ml,煎至500ml,然后加龙脑0.5g混均备用。按摩时将药液浸于纱布块上 ,稍挤压后用于局部按摩 ,按摩时应手掌用力 ,至皮肤…  相似文献   

8.
中药局部治疗褥疮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刘莉华 《护理研究》2002,16(12):693-695
褥疮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TheNationalPres sureUlcerAdvisoryPanel(NPUAP)估计 ,仅在美国就有超过一百万人患有褥疮[1] 。因此 ,如何治疗褥疮是护理学者长期以来潜心研究的问题。传统的西医换药时 ,多应用消毒剂或抗生素 ,其目的在于控制细菌生长 ,但同时也抑制了创面组织细胞的再生 ,创面愈合慢 ,因而疗程长[2 ,3] 。国外护理学者也认为[4 ] :创面局部使用抗生素的效果是不准确的 ,抗生素仅消除了伤口不愈合的感染因素 ,此外抗生素没有其他积极效力 ,且对活组织具有破坏性 ,建议在任…  相似文献   

9.
褥疮是由于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溃烂和坏死 ,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们采用新鲜芦荟外敷治疗Ⅰ期褥疮 2 9例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新鲜芦荟叶用冷开水洗净捣烂 ,挤出汁液涂于褥疮部位 ,30min后其自然干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褥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制的褥疮搽剂Ⅰ号和Ⅱ号涂搽褥疮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配制方法:Ⅰ号搽剂:乌梅、石榴皮各500g,诃子1,000g,加水8,000ml,煎煮2小时后过滤,滤渣加水5,000ml,再煎煮2小时后过滤,合  相似文献   

11.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的溃烂和组织坏死,中医称席疮。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住院病人的发生率为5.1%~32.1%[1],且容易引起感染,一旦恶化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近年来,国内医学工作者对中药局部治疗褥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中药局部治疗褥疮的方法综述如下。单味中药1藏红花适用Ⅱ~Ⅳ期褥疮。用法:取3g干燥花体加入250m l生理盐水中,待色泽不再加深,一般3d后可以使用。给药前常规消毒褥疮周围皮肤,清除褥疮坏死组织,以藏红花浸液直接涂于疮面,2~4次/d,不需要覆盖或无菌敷料覆盖。结果:藏红花浸液对褥疮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治愈率明显高于庆大霉素及碘伏,愈合时间显著缩短。[2、3]2丝瓜叶粉方法:将丝瓜叶洗净晒干,放入铁锅文火焙干或烤箱烤干后,研末备用。以生理盐水清创,常规消毒,将药粉撒于创面,外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或2次。每次日换药将创面上的药粉洗净,再撒上新药粉,直至治愈。用于Ⅲ期褥疮6例,经治疗7d~12d全部愈合。[4]3芦荟根据褥疮创面大小,将新鲜芦荟叶片用刀片削去外层,...  相似文献   

12.
中药芦荟治疗褥疮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红英 《护理研究》2004,18(1):158-158
我院自1999年10月起采用中药芦荟治疗褥疮,并与常规换药法治疗褥疮进行对比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药芦荟治疗褥疮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徐红英 《护理研究》2004,18(2):158-158
我院自 1999年 10月起采用中药芦荟治疗褥疮 ,并与常规换药法治疗褥疮进行对比研究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①中药芦荟换药组 (研究组 ) :3 2例 ,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45岁~ 89岁 ,平均年龄 63 .2岁 ,其中脑血管疾病 15例 ,脑外伤 2例 ,糖尿病 3例 ,截瘫 7例 ,癌症晚期 5例。褥疮共46处 ,面积最大者为 3 8.46cm2 ,最小为 6cm2 ,平均面积为19.5 2cm2 。褥疮Ⅰ度 6例、Ⅱ度 9例、Ⅲ度 17例。②常规换药组 (对照组 ) :3 1例 ,男 2 0例 ,女 11例 ,年龄 4岁~ 83岁 ,平均年龄 61岁 ,其中脑血管疾病 15例 ,脑外伤 …  相似文献   

14.
1995年以来,我院采用自制的"褥疮1号"治疗Ⅱ期以上褥疮1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褥疮的治疗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822-4823
我病房自1997年至今收治褥疮患者208例,对Ⅲ~Ⅳ期褥疮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率达98%以上,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80例,女25例,年龄65~99岁。其中高位截瘫7例,脑梗死、脑出血98例。  相似文献   

16.
老年褥疮的治疗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褥疮,尤其是治疗Ⅲ度褥疮,难度较大。笔者采用复方碘胺甲基异嗯唑外敷治疗3例Ⅲ度褥疮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褥疮是长期卧床重病患者或年老体弱者最常见伴发的疾病,中医称之为席疮。好发于腰骶、肩胛、足跟、肘等部位。因局部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皮肤组织营养障碍而致组织坏死,一旦发生,迁延难愈,不仅增加病人的负担和痛苦,还可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我们自2001~2006年自制中药外敷治疗本病6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药煎剂治疗褥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是一家县级中医院,突出祖国医学特色是我院的办院宗旨。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充分运用中医理论,实施中医护理,取得了不少成绩。在临床工作中,用中药煎剂治疗褥疮,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阴道炎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该病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给妇女带来了不少的痛苦和烦恼。阴道炎分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苦参Ⅰ号主治霉菌性阴道炎;苦参Ⅱ主治滴虫性阴道炎;苦参Ⅲ号主治细菌性阴道炎。我站门诊妇产科从2002年8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各种阴道炎病员500例,治愈率100%。[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0例植物人合并巨大褥疮采用高压氧舱进行脑功能恢复治疗,发现采用高压氧舱氧气吸人对褥疮疗效显著。在脑恢复治疗过程中,对于褥疮不需要更多的药品支持,无感染发生,疮面愈合速度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